第115章 山雨欲来-《玉佩求生之路》

  送走那两个差役和师爷,宋阳站在寨门处,望着他们消失的山路,久久没有说话。春风吹在脸上,却带不起半分暖意,反而让他心里沉甸甸的——那五两银子和两张狐狸皮,不是结束,只是开始。

  “宋小哥,那俩货走了,您还愁啥?”王二柱凑过来,见他脸色凝重,忍不住问道。

  “柱哥,你觉得他们是来干啥的?”宋阳反问。

  “不就是来敲竹杠的嘛!”王二柱撇撇嘴。

  “不止。”宋阳摇摇头,目光深邃,“他们是官府的眼睛。这次来,一是试探咱的底细——看看咱庄里有多少人,有多少粮,好不好拿捏;二是来尝甜头的——若是咱软弱,他们下次就敢狮子大开口;若是咱强硬,他们就回去报信,让县里做打算。”

  他顿了顿,语气沉了几分:“官府就像闻到腥味的鲨鱼,咱宋家庄现在日子好过了,又端了黑风寨,手里有粮有人,在他们眼里就是块肥肉。这次是五两银子,下次可能就是十两、二十两,再往后,就是强征赋税,摊派徭役——他们有的是名目。若是不从,‘私聚流民’‘私筑营垒’的罪名随时能扣下来,到时候来的就不是两个差役,是带着刀枪的官差了。”

  王二柱听得眉头紧锁,拳头攥得咯咯响:“那咋办?咱辛辛苦苦攒下的家业,凭啥给他们?大不了跟他们拼了!”

  “拼?”宋阳苦笑,“拼得过一时,拼得过一世吗?官府有县城做依托,有更多的人,更精良的武器,真要硬拼,咱宋家庄就算能赢,也得元气大伤,最后还是守不住。”

  这才是最棘手的地方——匪患能靠勇力解决,可官府是“天”,是规则的制定者,明着对抗,代价太大。

  当务之急,是两条路并行。

  一条是盐。没有盐,庄里人撑不住,谈何应对官府?宋阳打定主意,后天必须去盐井镇,哪怕花高价,哪怕冒险,也要先把盐的问题解决了。最好能找到长期供货的渠道,哪怕是私盐贩子,只要能稳定拿到盐,也比受制于集镇的杂货铺强。

  另一条,是怎么跟官府打交道。

  依附?像那些村镇一样,按时交税,听候差遣。这能换来暂时的安稳,却也意味着宋家庄的发展要被官府掐着脖子,辛苦攒下的粮食、物资,可能被随意征走,护庄队也可能被打散编入官府的民壮——这等于把命运交出去,宋阳不甘心。

  疏离?尽量不与官府打交道,闷头发展。可宋家庄已经被盯上了,想躲是躲不开的。这次差役都找上门了,下次县里老爷怕是就要“召见”了,疏离只会被视为“不驯”,引来更重的打压。

  对抗?这是最坏的打算,不到万不得已不能走。除非宋家庄有足够的实力,能让官府投鼠忌器,甚至能和官府谈条件——可现在,他们还没这个底气。

  宋阳揉了揉眉心,只觉得前路迷雾重重。或许,只能先“虚与委蛇”——表面上遵守规矩,该报备报备,该交的“孝敬”少不了,不主动惹事,但暗地里必须加快发展,攒足实力。等有了足够的粮食、足够的人手、足够强的护庄队,才有资格谈“不依附”,甚至在必要时,有底气说“不”。

  “都过来一下,有事商量。”宋阳对王二柱说,“把李氏婶子、赵老蔫、刘铁、王木匠他们都叫到我屋里。”

  很快,核心层的几人都到了宋阳屋里。知道差役来过,还勒索了银子,众人脸色都不太好看。

  “宋小哥,官府这是盯上咱了?”李氏担忧地问。

  “是。”宋阳没隐瞒,把自己的分析说了一遍,“这次是试探,下次可能就是征税、派徭役。他们不会轻易放过咱们这块‘肥肉’。”

  “那咋办?咱总不能白给他们干活吧?”王二柱急道。

  “硬顶不行,躲也躲不开。”宋阳看向众人,“我跟你们说这些,是让大家心里有个数,做好准备。接下来,有几件事要抓紧。”

  他看向刘铁和王木匠:“刘铁,护庄队的武器要抓紧修,再打几把钢刀、长矛,质量要最好的。王木匠,看看能不能给护庄队做些盾牌,用厚木板包铁皮,能挡箭就行。护庄队的训练也要加强,柱哥,你多费点心,体能、格斗、阵型,都不能落下——手里有家伙,心里才有底。”

  “中!”三人齐声应道。

  “赵老蔫叔,”宋阳又看向赵老蔫,“地里的活不能停,春播要抓紧,尽量多种粮食。粮食是根本,有粮就能养人,就能撑得久。”

  赵老蔫点头:“放心,俺盯着呢,新垦的地都翻好了,就等下种。”

  “李氏婶子,张姐,”宋阳转向李氏,“庄里的物资要清点好,尤其是盐,省着点用。我后天去盐井镇买盐,尽量多带些回来。还有,安抚好庄里的人,别让他们知道官府的事,免得人心慌。”

  “俺知道了。”李氏应道,心里虽愁,却也没乱。

  宋阳最后看向所有人:“官府的事,我来应对。但记住,咱宋家庄能有今天,是靠大家拧成一股绳。以后不管遇到啥麻烦,只要咱们心齐,有粮、有兵、有手艺,就不怕!”

  屋里没人说话,但每个人眼里都多了些坚定。之前面对黑风寨,他们能赢;现在面对官府的压力,他们也没打算退缩。

  “大不了跟他们干!”王二柱低吼一声,代表了不少人的心声。

  宋阳摆摆手:“不到万不得已,不动手。但准备必须做足。从今天起,护庄队加强巡逻,尤其是通往县城的路,有任何动静,立刻回报。”

  “好!”

  众人散去,各自忙碌。宋阳站在窗前,看着庄里依旧繁忙的景象——刘铁在铁匠铺里抡锤,王木匠在锯木料,田地里有人在翻土——心里清楚,山雨欲来,他们能做的,就是在风雨来临前,把根基扎得再深些,把拳头握得再紧些。

  盐井镇之行,不仅要买到盐,或许,还能打探些县里的消息,看看那位县老爷是个什么样的人。知己知彼,才能更好地周旋。

  夜色渐浓,宋家庄的灯一盏盏亮起,比往常多了几分警惕。山雨未至,风声已起,宋家庄的考验,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