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强的落网,像是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在市局内部激起了巨大的涟漪,对外则迅速平息了因“法官”案而引发的社会恐慌。媒体闻风而动,试图挖掘更多内幕,但都被警方以“案件仍在进一步审理中”为由,谨慎地挡了回去。
临时行动组的办公室,灯火通明。结案报告的压力如同实质般笼罩在每个人心头,但气氛却与案件侦破前那种紧绷的压抑截然不同,多了几分尘埃落定的疲惫,以及一丝不易察觉的振奋。
陆凛坐在电脑前,棱角分明的侧脸在屏幕冷光的映照下,更显冷硬。他正在撰写行动报告,指尖敲击键盘的声音沉稳而有力,专注于还原每一次行动部署、每一次交火细节,语言精炼、客观,不带任何个人感情色彩,一如他平日的作风。
只是,他的目光偶尔会不受控制地瞥向办公室另一角。
闻劭占据了靠窗的那张桌子。他没有参与具体的报告撰写,而是负责整理和撰写案件的心理分析部分,以及为后续的审讯提供策略建议。他面前摊开着从李志强住处搜出的那本“审判笔记”,以及现场大量的照片和物证列表。他看得极其仔细,时而凝眉思索,时而在旁边的便签纸上快速记录下几个关键词,清瘦的指节握着笔,姿态专注而优雅,与这间充满阳刚和硝烟气的办公室显得有些格格不入,却又奇异地融合。
结案前的最后一次案情分析会,在陈局的主持下召开。
陆凛首先汇报了抓捕行动的整体经过,以及从李志强住处搜出的关键物证。“……现场缴获仿制法官小锤两把,作案工具若干,以及记录了五名‘潜在目标’的笔记本一本。证据链完整,可以确认李志强即为‘法官’系列杀人案的凶手。”
他的汇报简洁明了,逻辑清晰,赢得了与会众人赞许的目光。
轮到闻劭进行心理侧写分析时,会议室的气氛变得更加专注。他站起身,走到白板前,上面已经贴满了李志强的生活照、社交媒体截图、以及他那本笔记的影印件。
“李志强,三十五岁,退伍军人背景,后从事调查员工作。他的犯罪动机,根植于三年前其姐遭遇司法不公后自杀身亡的创伤性事件。”闻劭的声音平稳,带着一种能够安抚人心的冷静,“这一事件,彻底摧毁了他对现有法律体系的信任,并催生了他内心极度偏执的‘正义观’。”
他的指尖划过白板上李志强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的那些偏激言论截图。“他将自己投射为‘法官’角色,并非为了单纯的杀戮,而是为了完成他心目中神圣的‘审判仪式’。他选择的目标,都经过精心筛选,符合他个人认定的‘法律未能惩处的罪人’标准。现场布置,跪姿、被告席粉笔画、甚至他最后试图取出小锤的动作,都是这种仪式感的外化体现。”
闻劭转过身,面向众人,琥珀色的眼眸在灯光下显得异常清晰:“他享受的,是扮演上帝、决定他人生死的控制感,是那种凌驾于世俗法律之上的道德优越感。抓捕过程中的激烈反抗,以及被捕后持续的嘶吼,并非恐惧,而是他对自己‘正义事业’被中断的愤怒与不甘。”
他的分析,将李志强从一个冷血的杀人犯,还原成了一个被创伤和偏执扭曲了心灵的、可悲又可恨的复杂个体。这不仅解释了犯罪行为,更对后续的审讯和定罪策略提供了至关重要的方向。
陈局满意地点点头:“闻老师的分析非常深刻,为我们理解此类犯罪提供了新的视角。陆凛,这次你和闻老师的配合,打了一个漂亮的胜仗!”
陆凛微微颔首,算是接受了表扬,脸上没什么表情,但眼神深处,那一闪而过的、对闻劭专业能力的认可,却无法完全掩饰。
会议结束后,众人陆续离开。办公室里只剩下陆凛和闻劭,以及满桌待整理的资料。
夕阳的余晖透过窗户,将房间染成了暖金色,也柔和了两人之间那层惯有的冰壳。
“你的报告,”陆凛忽然开口,打破了沉默,声音依旧不高,但少了些棱角,“写完了?”
闻劭正将散落的照片收进文件夹,闻言抬头,有些意外于陆凛会主动询问这个。“差不多了。主要是心理动机构建和审讯建议部分,需要再斟酌一下措辞。”
陆凛“嗯”了一声,目光落在闻劭手边那杯早已冷掉的咖啡上。“凉了。”他陈述道。
闻劭顺着他的目光看去,笑了笑:“没事,习惯了。”
陆凛没再说话,却起身走到饮水机旁,接了一杯热水,走过来,放在了闻劭手边。动作算不上温柔,甚至有些生硬,但那杯冒着袅袅白汽的热水,却像一颗投入心湖的小石子,在闻劭平静的心绪里,漾开了一圈细微的涟漪。
“……谢谢。”闻劭怔了一下,才低声道。
陆凛没回应,回到自己的座位,继续对着电脑屏幕,仿佛刚才那个举动只是无心之举。但办公室里那种无形的张力,似乎悄然发生了变化。不再是纯粹的对抗,而是多了一丝难以言喻的、别扭的缓和。
就在这时,陆凛的手机响了。他看了一眼来电显示,是物证鉴定科。
接起电话,听了几句,陆凛的眉头缓缓蹙紧。
“确定吗?”他沉声问。
电话那头又说了几句。
“好,我知道了。”陆凛挂断电话,脸色变得有些凝重。
“怎么了?”闻劭察觉到他神色有异,问道。
陆凛抬起头,看向闻劭,眼神锐利:“鉴定科那边对厂房内发现的那点干涸血迹,做了更精确的DNA比对。”
“结果?”
“不属于任何已知的数据库记录,也不属于李志强。”陆凛一字一顿地说道,“而且,血样提取时间,根据技术推断,远早于张奎和李梅的死亡时间。”
办公室里刚刚缓和的气氛,瞬间再次紧绷起来。
闻劭的眼神也瞬间变得凝重:“早于第一名受害者?这意味着……”
“意味着在‘法官’案开始之前,可能已经有一个人,在那个‘审判席’前,遭遇了不测。”陆凛的声音冰冷,“或者,那里还发生过我们不知道的事情。李志强,可能并非唯一使用过那个地方的人。”
一个新的谜团,如同黑暗中悄然蔓延的藤蔓,在以为已经结束的案件废墟上,探出了触角。
结案的轻松感荡然无存。狼与乌鸦刚刚因为共同狩猎而建立起的短暂和谐,瞬间被这突如其来的、未知的阴影所覆盖。
他们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同样的警惕与探究。
旧的案件似乎告一段落,但新的疑云,却已悄然降临。他们的“同谋”关系,注定无法轻易解散。
闻劭端起那杯陆凛给他接的热水,水温透过杯壁传递到掌心,带来一丝短暂的暖意,却无法驱散心底陡然升起的寒意。
“看来,”他轻声说,嘴角勾起一抹带着冷意的弧度,“我们的合作,还得继续下去。”
陆凛没有回答,只是重新将目光投向电脑屏幕上那份即将完成的结案报告,眼神深邃如夜。
余烬未冷,星火已燃。
---
小剧场:口味之争
(深夜,办公室只剩两人加班)
陆凛:(从外面回来,手里拎着两个外卖袋,面无表情地放在闻劭桌上一份)吃点。
闻劭:(打开袋子,看到里面是一份淋着浓郁酱汁的烤肉饭,挑眉)陆警官,看来你对我的口味有误解。我比较偏好清淡…
陆凛:(已经打开自己那份一模一样的烤肉饭,扒了一大口,打断他)办案需要体力。吃。
闻劭:(看着那份油光锃亮的烤肉,又看看陆凛吃得毫不费劲的样子,叹了口气,拿起勺子)……行吧,入乡随俗。
(片刻后)
闻劭:(被辣得眼角微红,轻轻吸气)……水。
陆凛:(把自己手边那瓶没开过的矿泉水推过去,眼底闪过一丝极淡的、几乎看不见的笑意)早说了,乌鸦不适合这种硬菜。
临时行动组的办公室,灯火通明。结案报告的压力如同实质般笼罩在每个人心头,但气氛却与案件侦破前那种紧绷的压抑截然不同,多了几分尘埃落定的疲惫,以及一丝不易察觉的振奋。
陆凛坐在电脑前,棱角分明的侧脸在屏幕冷光的映照下,更显冷硬。他正在撰写行动报告,指尖敲击键盘的声音沉稳而有力,专注于还原每一次行动部署、每一次交火细节,语言精炼、客观,不带任何个人感情色彩,一如他平日的作风。
只是,他的目光偶尔会不受控制地瞥向办公室另一角。
闻劭占据了靠窗的那张桌子。他没有参与具体的报告撰写,而是负责整理和撰写案件的心理分析部分,以及为后续的审讯提供策略建议。他面前摊开着从李志强住处搜出的那本“审判笔记”,以及现场大量的照片和物证列表。他看得极其仔细,时而凝眉思索,时而在旁边的便签纸上快速记录下几个关键词,清瘦的指节握着笔,姿态专注而优雅,与这间充满阳刚和硝烟气的办公室显得有些格格不入,却又奇异地融合。
结案前的最后一次案情分析会,在陈局的主持下召开。
陆凛首先汇报了抓捕行动的整体经过,以及从李志强住处搜出的关键物证。“……现场缴获仿制法官小锤两把,作案工具若干,以及记录了五名‘潜在目标’的笔记本一本。证据链完整,可以确认李志强即为‘法官’系列杀人案的凶手。”
他的汇报简洁明了,逻辑清晰,赢得了与会众人赞许的目光。
轮到闻劭进行心理侧写分析时,会议室的气氛变得更加专注。他站起身,走到白板前,上面已经贴满了李志强的生活照、社交媒体截图、以及他那本笔记的影印件。
“李志强,三十五岁,退伍军人背景,后从事调查员工作。他的犯罪动机,根植于三年前其姐遭遇司法不公后自杀身亡的创伤性事件。”闻劭的声音平稳,带着一种能够安抚人心的冷静,“这一事件,彻底摧毁了他对现有法律体系的信任,并催生了他内心极度偏执的‘正义观’。”
他的指尖划过白板上李志强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的那些偏激言论截图。“他将自己投射为‘法官’角色,并非为了单纯的杀戮,而是为了完成他心目中神圣的‘审判仪式’。他选择的目标,都经过精心筛选,符合他个人认定的‘法律未能惩处的罪人’标准。现场布置,跪姿、被告席粉笔画、甚至他最后试图取出小锤的动作,都是这种仪式感的外化体现。”
闻劭转过身,面向众人,琥珀色的眼眸在灯光下显得异常清晰:“他享受的,是扮演上帝、决定他人生死的控制感,是那种凌驾于世俗法律之上的道德优越感。抓捕过程中的激烈反抗,以及被捕后持续的嘶吼,并非恐惧,而是他对自己‘正义事业’被中断的愤怒与不甘。”
他的分析,将李志强从一个冷血的杀人犯,还原成了一个被创伤和偏执扭曲了心灵的、可悲又可恨的复杂个体。这不仅解释了犯罪行为,更对后续的审讯和定罪策略提供了至关重要的方向。
陈局满意地点点头:“闻老师的分析非常深刻,为我们理解此类犯罪提供了新的视角。陆凛,这次你和闻老师的配合,打了一个漂亮的胜仗!”
陆凛微微颔首,算是接受了表扬,脸上没什么表情,但眼神深处,那一闪而过的、对闻劭专业能力的认可,却无法完全掩饰。
会议结束后,众人陆续离开。办公室里只剩下陆凛和闻劭,以及满桌待整理的资料。
夕阳的余晖透过窗户,将房间染成了暖金色,也柔和了两人之间那层惯有的冰壳。
“你的报告,”陆凛忽然开口,打破了沉默,声音依旧不高,但少了些棱角,“写完了?”
闻劭正将散落的照片收进文件夹,闻言抬头,有些意外于陆凛会主动询问这个。“差不多了。主要是心理动机构建和审讯建议部分,需要再斟酌一下措辞。”
陆凛“嗯”了一声,目光落在闻劭手边那杯早已冷掉的咖啡上。“凉了。”他陈述道。
闻劭顺着他的目光看去,笑了笑:“没事,习惯了。”
陆凛没再说话,却起身走到饮水机旁,接了一杯热水,走过来,放在了闻劭手边。动作算不上温柔,甚至有些生硬,但那杯冒着袅袅白汽的热水,却像一颗投入心湖的小石子,在闻劭平静的心绪里,漾开了一圈细微的涟漪。
“……谢谢。”闻劭怔了一下,才低声道。
陆凛没回应,回到自己的座位,继续对着电脑屏幕,仿佛刚才那个举动只是无心之举。但办公室里那种无形的张力,似乎悄然发生了变化。不再是纯粹的对抗,而是多了一丝难以言喻的、别扭的缓和。
就在这时,陆凛的手机响了。他看了一眼来电显示,是物证鉴定科。
接起电话,听了几句,陆凛的眉头缓缓蹙紧。
“确定吗?”他沉声问。
电话那头又说了几句。
“好,我知道了。”陆凛挂断电话,脸色变得有些凝重。
“怎么了?”闻劭察觉到他神色有异,问道。
陆凛抬起头,看向闻劭,眼神锐利:“鉴定科那边对厂房内发现的那点干涸血迹,做了更精确的DNA比对。”
“结果?”
“不属于任何已知的数据库记录,也不属于李志强。”陆凛一字一顿地说道,“而且,血样提取时间,根据技术推断,远早于张奎和李梅的死亡时间。”
办公室里刚刚缓和的气氛,瞬间再次紧绷起来。
闻劭的眼神也瞬间变得凝重:“早于第一名受害者?这意味着……”
“意味着在‘法官’案开始之前,可能已经有一个人,在那个‘审判席’前,遭遇了不测。”陆凛的声音冰冷,“或者,那里还发生过我们不知道的事情。李志强,可能并非唯一使用过那个地方的人。”
一个新的谜团,如同黑暗中悄然蔓延的藤蔓,在以为已经结束的案件废墟上,探出了触角。
结案的轻松感荡然无存。狼与乌鸦刚刚因为共同狩猎而建立起的短暂和谐,瞬间被这突如其来的、未知的阴影所覆盖。
他们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同样的警惕与探究。
旧的案件似乎告一段落,但新的疑云,却已悄然降临。他们的“同谋”关系,注定无法轻易解散。
闻劭端起那杯陆凛给他接的热水,水温透过杯壁传递到掌心,带来一丝短暂的暖意,却无法驱散心底陡然升起的寒意。
“看来,”他轻声说,嘴角勾起一抹带着冷意的弧度,“我们的合作,还得继续下去。”
陆凛没有回答,只是重新将目光投向电脑屏幕上那份即将完成的结案报告,眼神深邃如夜。
余烬未冷,星火已燃。
---
小剧场:口味之争
(深夜,办公室只剩两人加班)
陆凛:(从外面回来,手里拎着两个外卖袋,面无表情地放在闻劭桌上一份)吃点。
闻劭:(打开袋子,看到里面是一份淋着浓郁酱汁的烤肉饭,挑眉)陆警官,看来你对我的口味有误解。我比较偏好清淡…
陆凛:(已经打开自己那份一模一样的烤肉饭,扒了一大口,打断他)办案需要体力。吃。
闻劭:(看着那份油光锃亮的烤肉,又看看陆凛吃得毫不费劲的样子,叹了口气,拿起勺子)……行吧,入乡随俗。
(片刻后)
闻劭:(被辣得眼角微红,轻轻吸气)……水。
陆凛:(把自己手边那瓶没开过的矿泉水推过去,眼底闪过一丝极淡的、几乎看不见的笑意)早说了,乌鸦不适合这种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