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北京城的喧嚣与压抑,一路南下,景色渐变。北方的雄浑苍茫逐渐被南方的温婉灵秀所取代。官道两旁,稻田阡陌纵横,水网密布,白墙黛瓦的村落点缀其间,舟船往来于河道之上,橹声欸乃,伴随着吴侬软语的吆喝,一派江南水乡的恬淡风光。
朱高燨并未急于赶路,也未再施展缩地成寸的神通,而是如同真正的旅人般,雇了一艘不大却干净舒适的乌篷船,沿着京杭大运河缓缓南行。他褪去了亲王朝服,换上了一袭寻常的青色儒衫,收敛了周身那令人心悸的气息,看起来就像一位带着家眷游学的富家公子。苏怜雪则作少女打扮,穿着素雅的衣裙,戴着帷帽,安静地陪在他身边。
船行水上,清风拂面,带来湿润的水汽和泥土的芬芳。怜雪起初还有些拘谨,但很快便被两岸流动的画卷所吸引。她自幼长于北方,何曾见过这般“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的景致?眼眸中充满了新奇与喜悦,不时指着岸边的水车、桥头的古塔,或是掠水而过的白鹭,轻声向朱高燨询问。
朱高燨大多时候只是静静地看着她,偶尔简短解答一二。看着她脸上日渐增多的笑容,感受着她发自内心的轻松与快乐,他心中那片冰冷的角落,似乎也被这江南的烟雨浸润得柔和了几分。这趟南下,与其说是追凶,不如说更像是一场陪伴她的疗愈之旅。
然而,表面的闲适之下,朱高燨的神识却从未放松对周围的探查。他的感知如同无形的蛛网,随着船只的前行,悄然覆盖着沿途的城镇、码头、乃至人烟稀少的河湾。他在搜寻,搜寻任何与“暗香”、“先生”、“翠微谷”相关的蛛丝马迹。
船只行至扬州地界,已是数日之后。扬州繁华,自古便是商贾云集、文人荟萃之地。朱高燨决定在此稍作停留。他并未选择城中最豪华的客栈,而是在靠近古运河畔、相对清静的一处园林式客栈要了一处独立的小院安置下来。
是夜,华灯初上,扬州城内灯火璀璨,夜市喧嚣,丝竹管弦之声隐隐可闻。小院内却十分安静,只闻虫鸣唧唧。怜雪在房中歇息,朱高燨则独自坐在院中的石凳上,面前摊开了一幅江南地区的详细舆图,指尖在上面缓缓移动,最终停留在湖广与江西交界处的一片连绵山地区域——那里,正是怜雪记忆中,“先生”曾隐约提及的“翠微谷”可能所在的大致方位。
“群山深处,人迹罕至……”朱高燨目光微凝。若“翠微谷”真是建文余孽最后的退路和核心基地,必然隐藏极深,寻常手段难以寻找。
他沉吟片刻,神识再次铺开,这一次,重点扫过扬州城内那些信息流通最为频繁的地方——酒楼、茶馆、勾栏瓦舍,甚至是漕运码头苦力聚集的窝棚。他在倾听,倾听市井之间的流言蜚语,江湖传闻,试图从这些看似杂乱无章的信息中,筛选出有用的碎片。
果然,在城中最大的一家酒楼“醉仙楼”内,几个看似江湖豪客的汉子酒酣耳热之际的谈话,引起了他的注意。
“……嘿,你们听说了吗?前段时间,湖广那边出了件怪事!”
“什么怪事?快说说!”
“据说是在幕阜山深处,有猎户看到山谷里有宝光冲天,还隐隐有仙乐传来!有人说,是前朝遗宝现世,也有人说,是有什么隐世的高人在那里开辟洞府呢!”
“幕阜山?那地方可是深山老林,瘴气弥漫,寻常人谁敢深入?怕不是以讹传讹吧?”
“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啊!听说已经有不少江湖人物和……嘿嘿,一些身份不明的人,悄悄往那边赶了……”
幕阜山!正是朱高燨舆图上标注的“翠微谷”可能区域之一!宝光?仙乐?朱高燨心中冷笑,这更像是有人故意放出的烟雾弹,要么是想引诱不明真相者前去探宝,充当炮灰或混淆视听;要么,就是“翠微谷”本身有什么异动,泄露了气息。
无论如何,这条线索,值得一探。
同时,他的神识也在码头区捕捉到了一些零星的、与“暗香”同源却更为隐晦的气息残留,似乎有建文余孽的人员曾在此地短暂停留或经过,方向也是向着西南而去。
“看来,方向没错。”朱高燨收回神识,眼中闪过一丝了然。对方果然在南方活动频繁,而且似乎也在向“翠微谷”方向集结。
他起身,走回房间。怜雪还未睡,正坐在灯下看书,见他进来,放下书卷,柔声问道:“燨哥哥,可有什么发现?”
朱高燨走到她身边,并未隐瞒,将听到的关于幕阜山的传闻简单说了,只是略去了那些血腥和危险的猜测。
怜雪闻言,眼中露出一丝担忧:“幕阜山?听起来很危险……燨哥哥,你要去吗?”
“嗯,”朱高燨点头,“既然有了线索,自然要去查探一番。不过不急,我们先在扬州盘桓几日,让你好好逛逛这‘淮左名都’。”
他看出她的担忧,语气放缓:“放心,区区山林,还难不住我。你且安心游玩,一切有我。”
怜雪看着他自信的眼神,心中的担忧稍稍减轻。她知道,燨哥哥决定的事,无人能改,而她能做的,就是相信他,不成为他的拖累。
“好,”她轻轻点头,露出一抹温柔的笑意,“那我明日想去尝尝扬州有名的早点,听说富春茶社的包子很好吃。”
“好,明日我带你去。”朱高燨应允道。
窗外,扬州城的夜生活正值高潮,而小院内,却弥漫着一种风雨前夕的宁静与温馨。江南的画卷已然展开,而隐藏在烟雨深处的秘密与危险,也正等待着他们的探寻。
朱高燨并未急于赶路,也未再施展缩地成寸的神通,而是如同真正的旅人般,雇了一艘不大却干净舒适的乌篷船,沿着京杭大运河缓缓南行。他褪去了亲王朝服,换上了一袭寻常的青色儒衫,收敛了周身那令人心悸的气息,看起来就像一位带着家眷游学的富家公子。苏怜雪则作少女打扮,穿着素雅的衣裙,戴着帷帽,安静地陪在他身边。
船行水上,清风拂面,带来湿润的水汽和泥土的芬芳。怜雪起初还有些拘谨,但很快便被两岸流动的画卷所吸引。她自幼长于北方,何曾见过这般“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的景致?眼眸中充满了新奇与喜悦,不时指着岸边的水车、桥头的古塔,或是掠水而过的白鹭,轻声向朱高燨询问。
朱高燨大多时候只是静静地看着她,偶尔简短解答一二。看着她脸上日渐增多的笑容,感受着她发自内心的轻松与快乐,他心中那片冰冷的角落,似乎也被这江南的烟雨浸润得柔和了几分。这趟南下,与其说是追凶,不如说更像是一场陪伴她的疗愈之旅。
然而,表面的闲适之下,朱高燨的神识却从未放松对周围的探查。他的感知如同无形的蛛网,随着船只的前行,悄然覆盖着沿途的城镇、码头、乃至人烟稀少的河湾。他在搜寻,搜寻任何与“暗香”、“先生”、“翠微谷”相关的蛛丝马迹。
船只行至扬州地界,已是数日之后。扬州繁华,自古便是商贾云集、文人荟萃之地。朱高燨决定在此稍作停留。他并未选择城中最豪华的客栈,而是在靠近古运河畔、相对清静的一处园林式客栈要了一处独立的小院安置下来。
是夜,华灯初上,扬州城内灯火璀璨,夜市喧嚣,丝竹管弦之声隐隐可闻。小院内却十分安静,只闻虫鸣唧唧。怜雪在房中歇息,朱高燨则独自坐在院中的石凳上,面前摊开了一幅江南地区的详细舆图,指尖在上面缓缓移动,最终停留在湖广与江西交界处的一片连绵山地区域——那里,正是怜雪记忆中,“先生”曾隐约提及的“翠微谷”可能所在的大致方位。
“群山深处,人迹罕至……”朱高燨目光微凝。若“翠微谷”真是建文余孽最后的退路和核心基地,必然隐藏极深,寻常手段难以寻找。
他沉吟片刻,神识再次铺开,这一次,重点扫过扬州城内那些信息流通最为频繁的地方——酒楼、茶馆、勾栏瓦舍,甚至是漕运码头苦力聚集的窝棚。他在倾听,倾听市井之间的流言蜚语,江湖传闻,试图从这些看似杂乱无章的信息中,筛选出有用的碎片。
果然,在城中最大的一家酒楼“醉仙楼”内,几个看似江湖豪客的汉子酒酣耳热之际的谈话,引起了他的注意。
“……嘿,你们听说了吗?前段时间,湖广那边出了件怪事!”
“什么怪事?快说说!”
“据说是在幕阜山深处,有猎户看到山谷里有宝光冲天,还隐隐有仙乐传来!有人说,是前朝遗宝现世,也有人说,是有什么隐世的高人在那里开辟洞府呢!”
“幕阜山?那地方可是深山老林,瘴气弥漫,寻常人谁敢深入?怕不是以讹传讹吧?”
“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啊!听说已经有不少江湖人物和……嘿嘿,一些身份不明的人,悄悄往那边赶了……”
幕阜山!正是朱高燨舆图上标注的“翠微谷”可能区域之一!宝光?仙乐?朱高燨心中冷笑,这更像是有人故意放出的烟雾弹,要么是想引诱不明真相者前去探宝,充当炮灰或混淆视听;要么,就是“翠微谷”本身有什么异动,泄露了气息。
无论如何,这条线索,值得一探。
同时,他的神识也在码头区捕捉到了一些零星的、与“暗香”同源却更为隐晦的气息残留,似乎有建文余孽的人员曾在此地短暂停留或经过,方向也是向着西南而去。
“看来,方向没错。”朱高燨收回神识,眼中闪过一丝了然。对方果然在南方活动频繁,而且似乎也在向“翠微谷”方向集结。
他起身,走回房间。怜雪还未睡,正坐在灯下看书,见他进来,放下书卷,柔声问道:“燨哥哥,可有什么发现?”
朱高燨走到她身边,并未隐瞒,将听到的关于幕阜山的传闻简单说了,只是略去了那些血腥和危险的猜测。
怜雪闻言,眼中露出一丝担忧:“幕阜山?听起来很危险……燨哥哥,你要去吗?”
“嗯,”朱高燨点头,“既然有了线索,自然要去查探一番。不过不急,我们先在扬州盘桓几日,让你好好逛逛这‘淮左名都’。”
他看出她的担忧,语气放缓:“放心,区区山林,还难不住我。你且安心游玩,一切有我。”
怜雪看着他自信的眼神,心中的担忧稍稍减轻。她知道,燨哥哥决定的事,无人能改,而她能做的,就是相信他,不成为他的拖累。
“好,”她轻轻点头,露出一抹温柔的笑意,“那我明日想去尝尝扬州有名的早点,听说富春茶社的包子很好吃。”
“好,明日我带你去。”朱高燨应允道。
窗外,扬州城的夜生活正值高潮,而小院内,却弥漫着一种风雨前夕的宁静与温馨。江南的画卷已然展开,而隐藏在烟雨深处的秘密与危险,也正等待着他们的探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