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后,西山脚下,大明兴业总局那间充作总堂的巨大木构厅堂内,一改往日的繁忙与粗犷,被特意收拾布置过。虽然依旧简朴,却透着一股郑重其事的气氛。
长条案几上摆放着粗瓷茶碗,热气腾腾的茶水散发着廉价的茶香,但对于平日里能踏入此地的多数人而言,这已是难得的礼遇。
京城各大商会、车马行、大货栈的头面人物们,怀着忐忑、好奇与几分倨傲混杂的心情,陆续抵达。他们身着绸缎皮裘,与周围穿着棉布号服的工匠、流民形成鲜明对比。彼此寒暄着,低声交换着猜测,目光却不约而同地打量着这处新奇而充满生气的“皇商”重地。
时辰已到,陆仁身着六品官袍,在沈默、赵德柱及几位总局属官的陪同下,步入厅堂。他面带微笑,目光沉静,从容不迫的气度立刻让有些喧闹的厅内安静下来。
“诸位东家、会首大驾光临,我大明兴业总局蓬荜生辉。陆某在此,代陛下、代总局,谢过诸位赏光。”陆仁开门见山,声音清朗,拱手环视一周。
简单的开场白后,他并未过多寒暄,直接切入正题:“今日请诸位前来,实为有一桩于国于民于商皆有利的‘温暖’生意,欲与诸位共襄盛举。”
说罢,他拍了拍手。早已候在一旁的伙计们立刻抬上几样东西,放在厅堂中央的空地上,顿时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那是两套截然不同的炉具和一堆乌黑整齐的蜂窝煤。
陆仁走到第一套炉具前。那是一个造型古朴、甚至有些笨拙的泥炉。通体由烧制的黏土制成,呈圆筒形,开了炉门和出气口,内部结构简单,却恰好能放入三块蜂窝煤。“此乃‘惠民泥炉’,”陆仁介绍道,“由我局工匠以耐火黏土烧制而成,坚固耐用,造价低廉。专为寻常百姓家设计,售价初步定为三十文。”
这个价格报出,在场的商贾们心中迅速盘算,成本不过二十文,利润空间尚可,但绝非暴利。他们微微点头,静待下文。
接着,陆仁走到第二套炉具前。此物一出,顿时引得众人低低惊呼。只见那炉子造型精巧了许多,线条流畅,炉身主体仍是耐火的泥砖内胆,但外层却包裹着一层打磨光滑的薄铁皮,铁皮上更是以彩漆精心绘制着松鹤延年或是喜鹊登梅等吉祥图案,炉脚、炉门处还用了少许黄铜饰件点缀,显得既实用又奢华。
“此乃‘锦绣铁暖炉’,”陆仁的声音提高了几分,“其核心炉膛仍是耐火泥料,确保燃烧效能与安全。外层铁皮与彩绘,旨在美观与耐用。诸位皆知,铁器乃朝廷管控之物,此炉所用之铁,皆已奏明陛下,特旨恩准,由工部虞衡清吏司核准拨付。”
他特意强调了“特旨恩准”和“工部核准”,瞬间抬高了这铁皮炉的身价。“此炉专供钟鸣鼎食之家、高门大户之用,售价初步定为三两银子。”
“三两!”台下顿时响起一阵倒吸凉气的声音。泥炉才三十文,这铁炉竟要价三两!这其中的利润,让所有商人的眼睛都亮了起来,呼吸也不由自主地粗重了几分。他们立刻明白,真正的利润大头,恐怕就在这精美的铁炉之上。
陆仁将众人的反应尽收眼底,继续道:“自然,无论使用何种炉具,其核心仍是此物——”他指向那堆蜂窝煤,“西山御矿蜂窝煤,十块仅售三文。此价,乃陛下亲定,旨在惠泽万民,绝非牟取暴利之物。”
他话锋一转,语气变得凝重而清晰:“今日请诸位来,便是商议这蜂窝煤与炉具的销售事宜。总局之策,乃是‘趸售’(批发)。蜂窝煤,由总局统一生产,按‘十块三文’之官价,批发与诸位。诸位可在各自店铺中销售,加价若干,以为运费、店租、人工之耗。”
说到这里,他停顿了一下,目光扫过全场,声音陡然变得严肃:“然,有一事,需与诸位约法三章,亦是陛下之严旨:蜂窝煤之最终售价,不得高于总局官价一成! 即,诸位零售,最高不得超过‘十块五文’!此举,是为确保京城百姓,无论贫富,皆能用得起此御寒之物,免受奸商盘剥。”
此言一出,台下顿时一片哗然!只允许加价两文?商人们脸上顿时露出不满和犹豫之色。赚惯了快钱大钱的他们,对这蚊子腿般的利润嗤之以鼻。
陆仁早料到如此,他不急不缓,继续说道:“诸位稍安勿躁。陆某深知,仅凭蜂窝煤之微利,难以调动诸位之兴致。故而,利润之大头,在于这两款炉具!”
他指向那泥炉和铁炉:“此二炉,由总局统一制作。泥炉,批发价二十文,零售之价不得超过三十文;铁炉,因用料、工艺繁杂,且有特许之权,批发价二两银子。诸位零售之价,总局不做硬性规定,可由诸位根据市场行情自行斟酌定价。尤其是这‘锦绣铁暖炉’,其精美贵重,正合高门大户之需,其中利润几何,诸位皆是行家,心中自有明镜。”
这番话,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巨石!商人们立刻在心中飞速计算起来:泥炉零售三十文,有十文利;铁炉若零售三两,则有足足一两银子的暴利!而且这铁炉有“御赐”、“特许”的光环,不愁那些爱面子、讲排场的达官贵人不买账!相比之下,蜂窝煤那点微利,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甚至可以作为吸引顾客、搭配卖炉子的敲门砖!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看着商人们眼中重新燃起的、甚至更加炽热的贪婪光芒,陆仁微微一笑,深知火候已到。但他随即又泼下一盆冷水,恩威并施之道,此刻方显其效。
他面色一肃,语气转为冷峻:“然,丑话说在前头。蜂窝煤之零售限价,乃陛下亲定之铁律,关乎民生社稷,绝不容触碰。陛下已颁下口谕,将遣北镇抚司缇骑,定期于市井之间暗访查探。若有哪家商铺,胆敢阳奉阴违,抬高煤价,盘剥百姓……休怪陆某未曾提醒,届时来的,恐怕就不只是买卖人了。”
“北镇抚司”、“缇骑”这些字眼,如同冰冷的匕首,瞬间刺破了商人们刚刚升起的狂热,让他们背后窜起一股寒意。所有人都明白,这不是玩笑。皇帝和锦衣卫的招牌,足以碾碎任何敢于挑战规则的人。
陆仁环视众人,将他们的敬畏看在眼里,最后缓和语气道:“当然,陆某相信,在座诸位皆是明理守法、心系桑梓之良商。与我总局合作,遵守规矩,售卖蜂窝煤虽是微利,却能赢得口碑客流;而炉具之利,尤其是这铁暖炉,足以让诸位赚得盆满钵满。此乃互利共赢之长策。不知诸位,意下如何?”
厅堂内先是短暂的寂静,随即爆发出热烈的回应。
“陆总办深明大义,安排周详!我等愿附骥尾!”
“陛下仁德,惠泽百姓,我等商人岂敢落后?定当遵循官价!”
“这铁暖炉甚好!陆总办,不知首批能提供多少?我通惠商会愿多订一些!”
“还有我隆昌货栈!泥炉也要三千个!”
利益驱动,加之皇权威慑,双管齐下,效果显着。商人们纷纷表态,争先恐后地要求签订契约,生怕落后一步。
看着眼前这番景象,陆仁与身后的沈默、赵德柱相视一笑。打通销售渠道的关键一环,终于以恩威并施的方式,圆满落定。
西山的乌金,即将通过这些逐利却也被规矩约束着的商业脉络,涌入京城的千家万户。而这个冬天,京城的商业格局与百姓的生活,都将因这次西山会谈而悄然改变。
长条案几上摆放着粗瓷茶碗,热气腾腾的茶水散发着廉价的茶香,但对于平日里能踏入此地的多数人而言,这已是难得的礼遇。
京城各大商会、车马行、大货栈的头面人物们,怀着忐忑、好奇与几分倨傲混杂的心情,陆续抵达。他们身着绸缎皮裘,与周围穿着棉布号服的工匠、流民形成鲜明对比。彼此寒暄着,低声交换着猜测,目光却不约而同地打量着这处新奇而充满生气的“皇商”重地。
时辰已到,陆仁身着六品官袍,在沈默、赵德柱及几位总局属官的陪同下,步入厅堂。他面带微笑,目光沉静,从容不迫的气度立刻让有些喧闹的厅内安静下来。
“诸位东家、会首大驾光临,我大明兴业总局蓬荜生辉。陆某在此,代陛下、代总局,谢过诸位赏光。”陆仁开门见山,声音清朗,拱手环视一周。
简单的开场白后,他并未过多寒暄,直接切入正题:“今日请诸位前来,实为有一桩于国于民于商皆有利的‘温暖’生意,欲与诸位共襄盛举。”
说罢,他拍了拍手。早已候在一旁的伙计们立刻抬上几样东西,放在厅堂中央的空地上,顿时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那是两套截然不同的炉具和一堆乌黑整齐的蜂窝煤。
陆仁走到第一套炉具前。那是一个造型古朴、甚至有些笨拙的泥炉。通体由烧制的黏土制成,呈圆筒形,开了炉门和出气口,内部结构简单,却恰好能放入三块蜂窝煤。“此乃‘惠民泥炉’,”陆仁介绍道,“由我局工匠以耐火黏土烧制而成,坚固耐用,造价低廉。专为寻常百姓家设计,售价初步定为三十文。”
这个价格报出,在场的商贾们心中迅速盘算,成本不过二十文,利润空间尚可,但绝非暴利。他们微微点头,静待下文。
接着,陆仁走到第二套炉具前。此物一出,顿时引得众人低低惊呼。只见那炉子造型精巧了许多,线条流畅,炉身主体仍是耐火的泥砖内胆,但外层却包裹着一层打磨光滑的薄铁皮,铁皮上更是以彩漆精心绘制着松鹤延年或是喜鹊登梅等吉祥图案,炉脚、炉门处还用了少许黄铜饰件点缀,显得既实用又奢华。
“此乃‘锦绣铁暖炉’,”陆仁的声音提高了几分,“其核心炉膛仍是耐火泥料,确保燃烧效能与安全。外层铁皮与彩绘,旨在美观与耐用。诸位皆知,铁器乃朝廷管控之物,此炉所用之铁,皆已奏明陛下,特旨恩准,由工部虞衡清吏司核准拨付。”
他特意强调了“特旨恩准”和“工部核准”,瞬间抬高了这铁皮炉的身价。“此炉专供钟鸣鼎食之家、高门大户之用,售价初步定为三两银子。”
“三两!”台下顿时响起一阵倒吸凉气的声音。泥炉才三十文,这铁炉竟要价三两!这其中的利润,让所有商人的眼睛都亮了起来,呼吸也不由自主地粗重了几分。他们立刻明白,真正的利润大头,恐怕就在这精美的铁炉之上。
陆仁将众人的反应尽收眼底,继续道:“自然,无论使用何种炉具,其核心仍是此物——”他指向那堆蜂窝煤,“西山御矿蜂窝煤,十块仅售三文。此价,乃陛下亲定,旨在惠泽万民,绝非牟取暴利之物。”
他话锋一转,语气变得凝重而清晰:“今日请诸位来,便是商议这蜂窝煤与炉具的销售事宜。总局之策,乃是‘趸售’(批发)。蜂窝煤,由总局统一生产,按‘十块三文’之官价,批发与诸位。诸位可在各自店铺中销售,加价若干,以为运费、店租、人工之耗。”
说到这里,他停顿了一下,目光扫过全场,声音陡然变得严肃:“然,有一事,需与诸位约法三章,亦是陛下之严旨:蜂窝煤之最终售价,不得高于总局官价一成! 即,诸位零售,最高不得超过‘十块五文’!此举,是为确保京城百姓,无论贫富,皆能用得起此御寒之物,免受奸商盘剥。”
此言一出,台下顿时一片哗然!只允许加价两文?商人们脸上顿时露出不满和犹豫之色。赚惯了快钱大钱的他们,对这蚊子腿般的利润嗤之以鼻。
陆仁早料到如此,他不急不缓,继续说道:“诸位稍安勿躁。陆某深知,仅凭蜂窝煤之微利,难以调动诸位之兴致。故而,利润之大头,在于这两款炉具!”
他指向那泥炉和铁炉:“此二炉,由总局统一制作。泥炉,批发价二十文,零售之价不得超过三十文;铁炉,因用料、工艺繁杂,且有特许之权,批发价二两银子。诸位零售之价,总局不做硬性规定,可由诸位根据市场行情自行斟酌定价。尤其是这‘锦绣铁暖炉’,其精美贵重,正合高门大户之需,其中利润几何,诸位皆是行家,心中自有明镜。”
这番话,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巨石!商人们立刻在心中飞速计算起来:泥炉零售三十文,有十文利;铁炉若零售三两,则有足足一两银子的暴利!而且这铁炉有“御赐”、“特许”的光环,不愁那些爱面子、讲排场的达官贵人不买账!相比之下,蜂窝煤那点微利,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甚至可以作为吸引顾客、搭配卖炉子的敲门砖!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看着商人们眼中重新燃起的、甚至更加炽热的贪婪光芒,陆仁微微一笑,深知火候已到。但他随即又泼下一盆冷水,恩威并施之道,此刻方显其效。
他面色一肃,语气转为冷峻:“然,丑话说在前头。蜂窝煤之零售限价,乃陛下亲定之铁律,关乎民生社稷,绝不容触碰。陛下已颁下口谕,将遣北镇抚司缇骑,定期于市井之间暗访查探。若有哪家商铺,胆敢阳奉阴违,抬高煤价,盘剥百姓……休怪陆某未曾提醒,届时来的,恐怕就不只是买卖人了。”
“北镇抚司”、“缇骑”这些字眼,如同冰冷的匕首,瞬间刺破了商人们刚刚升起的狂热,让他们背后窜起一股寒意。所有人都明白,这不是玩笑。皇帝和锦衣卫的招牌,足以碾碎任何敢于挑战规则的人。
陆仁环视众人,将他们的敬畏看在眼里,最后缓和语气道:“当然,陆某相信,在座诸位皆是明理守法、心系桑梓之良商。与我总局合作,遵守规矩,售卖蜂窝煤虽是微利,却能赢得口碑客流;而炉具之利,尤其是这铁暖炉,足以让诸位赚得盆满钵满。此乃互利共赢之长策。不知诸位,意下如何?”
厅堂内先是短暂的寂静,随即爆发出热烈的回应。
“陆总办深明大义,安排周详!我等愿附骥尾!”
“陛下仁德,惠泽百姓,我等商人岂敢落后?定当遵循官价!”
“这铁暖炉甚好!陆总办,不知首批能提供多少?我通惠商会愿多订一些!”
“还有我隆昌货栈!泥炉也要三千个!”
利益驱动,加之皇权威慑,双管齐下,效果显着。商人们纷纷表态,争先恐后地要求签订契约,生怕落后一步。
看着眼前这番景象,陆仁与身后的沈默、赵德柱相视一笑。打通销售渠道的关键一环,终于以恩威并施的方式,圆满落定。
西山的乌金,即将通过这些逐利却也被规矩约束着的商业脉络,涌入京城的千家万户。而这个冬天,京城的商业格局与百姓的生活,都将因这次西山会谈而悄然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