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建设与内部流程再造
帝国集团的架构搭起来了,新的规章制度(秦律)也颁布了,但嬴政很快发现了新的问题:集团内部的“沟通成本”和“协作效率”低得令人发指!
这天,嬴政看着来自原楚地和齐地的两份竹简报告,眉头拧成了疙瘩。一份是楚地郡守上报的粮仓尺寸和粮食储量,用的还是楚国的计量单位“担”和“斛”;另一份是齐地县令汇报的道路修缮计划,长度单位是齐国的“尺”,和秦国的标准完全不同。
“这怎么看?”嬴政把竹简摔在案上,“楚地的‘斛’和齐地的‘斛’是一回事吗?修条路,宽度标准都不统一,以后帝国的‘物流车队’(军队、驿卒)怎么跑?信息传递怎么确保准确?简直是胡闹!”
李斯赶紧解释:“陛下,这是历史遗留问题。六国多年来各自为政,形成了不同的文字、货币、度量衡标准,就像……就像不同的分公司用了不同的办公软件、财务系统和生产标准,现在要并表管理,自然会出现‘信息孤岛’和‘兼容性问题’。”
“那就给朕彻底解决它!”嬴政斩钉截铁,“启动全帝国范围的‘标准化建设’项目!项目代号:‘书同文,车同轨,行同伦’!李斯,你依旧是项目经理!”
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消灭信息孤岛,统一内部流程”的运动拉开了序幕。
1. 书同文(统一办公软件与文件格式): 命令李斯等人整理、简化六国文字,创制出一种标准字体——小篆,作为官方唯一指定的“公文书写体”。同时,推广一种更简便的字体“隶书”用于日常办公。相当于强制卸载所有非标软件,全员安装统一的Office套件,并且文件必须保存为指定格式。各地原先通晓本国文字的“文员”(官吏)们叫苦不迭,不得不参加“新文字培训班”,重新学习“打字”(书写)。
2. 车同轨(统一硬件接口与交通标准): 规定车辆两个轮子之间的距离(车轨)统一为六尺。这意味着全国所有的“道路系统”(驰道)都要按照这个标准来修建或改造,确保帝国的“物流车辆”(战车、辎重车)在任何一条“高速路”上都能畅通无阻。这相当于统一了所有设备的接口标准,极大提升了“供应链”效率。但苦了各地的“工程队”,以前修的路很多都不合标准,得返工!
3. 统一度量衡(统一财务与计量标准): 颁布标准的度量衡器,长度、容积、重量都有法定标准。所有商业交易、税收征收、工程预算都必须使用统一标准。这就像统一了全国的会计准则和计量单位,让财务数据清晰可比,避免了“糊涂账”。原先习惯了本地计量方式的商贾和百姓,一开始极其不适应,市场上一片混乱,但朝廷强制执行,慢慢也就习惯了。
这项“标准化”工程,其难度和阻力远超军事征服。它触及了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是更深层次的文化整合。嬴政派出了大量的“标准化督导员”到各地,检查执行情况,对阳奉阴违者严惩不贷。
过程中,自然充满了各种啼笑皆非的事情。比如有原齐国的老吏,写惯了蝌蚪文,怎么也学不会小篆的圆润笔法,被督导员骂得狗血淋头;又比如有楚地的工匠,做出来的量具总是比标准小一号,试图在税收上搞点“小动作”,结果被查出后受到了严厉处罚。
但长远来看,这套“书同文车同轨”的标准化体系,极大地促进了帝国内部的经济文化交流,为后世奠定了大一统的基础。只是在这个过程中,嬴政的“霸道”和急于求成,也埋下了不少隐患。
跨时空吐槽:
隋文帝杨坚: 深有同感!统一度量衡、修驿道,这些都是基本功!@秦始皇嬴政,你这事办得漂亮!就是步子迈得有点大,容易扯着……(顾及形象,没说完)
元世祖忽必烈:发行宝钞,统一货币,我们也干过。标准化确实重要,不然偌大帝国如何管理?
清圣祖玄烨:朕搞摊丁入亩、火耗归公,也是想统一税收标准。始皇帝此举,功在千秋,不过嘛……手段若能柔和些,或许反弹不会那么大。
---
帝国集团的架构搭起来了,新的规章制度(秦律)也颁布了,但嬴政很快发现了新的问题:集团内部的“沟通成本”和“协作效率”低得令人发指!
这天,嬴政看着来自原楚地和齐地的两份竹简报告,眉头拧成了疙瘩。一份是楚地郡守上报的粮仓尺寸和粮食储量,用的还是楚国的计量单位“担”和“斛”;另一份是齐地县令汇报的道路修缮计划,长度单位是齐国的“尺”,和秦国的标准完全不同。
“这怎么看?”嬴政把竹简摔在案上,“楚地的‘斛’和齐地的‘斛’是一回事吗?修条路,宽度标准都不统一,以后帝国的‘物流车队’(军队、驿卒)怎么跑?信息传递怎么确保准确?简直是胡闹!”
李斯赶紧解释:“陛下,这是历史遗留问题。六国多年来各自为政,形成了不同的文字、货币、度量衡标准,就像……就像不同的分公司用了不同的办公软件、财务系统和生产标准,现在要并表管理,自然会出现‘信息孤岛’和‘兼容性问题’。”
“那就给朕彻底解决它!”嬴政斩钉截铁,“启动全帝国范围的‘标准化建设’项目!项目代号:‘书同文,车同轨,行同伦’!李斯,你依旧是项目经理!”
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消灭信息孤岛,统一内部流程”的运动拉开了序幕。
1. 书同文(统一办公软件与文件格式): 命令李斯等人整理、简化六国文字,创制出一种标准字体——小篆,作为官方唯一指定的“公文书写体”。同时,推广一种更简便的字体“隶书”用于日常办公。相当于强制卸载所有非标软件,全员安装统一的Office套件,并且文件必须保存为指定格式。各地原先通晓本国文字的“文员”(官吏)们叫苦不迭,不得不参加“新文字培训班”,重新学习“打字”(书写)。
2. 车同轨(统一硬件接口与交通标准): 规定车辆两个轮子之间的距离(车轨)统一为六尺。这意味着全国所有的“道路系统”(驰道)都要按照这个标准来修建或改造,确保帝国的“物流车辆”(战车、辎重车)在任何一条“高速路”上都能畅通无阻。这相当于统一了所有设备的接口标准,极大提升了“供应链”效率。但苦了各地的“工程队”,以前修的路很多都不合标准,得返工!
3. 统一度量衡(统一财务与计量标准): 颁布标准的度量衡器,长度、容积、重量都有法定标准。所有商业交易、税收征收、工程预算都必须使用统一标准。这就像统一了全国的会计准则和计量单位,让财务数据清晰可比,避免了“糊涂账”。原先习惯了本地计量方式的商贾和百姓,一开始极其不适应,市场上一片混乱,但朝廷强制执行,慢慢也就习惯了。
这项“标准化”工程,其难度和阻力远超军事征服。它触及了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是更深层次的文化整合。嬴政派出了大量的“标准化督导员”到各地,检查执行情况,对阳奉阴违者严惩不贷。
过程中,自然充满了各种啼笑皆非的事情。比如有原齐国的老吏,写惯了蝌蚪文,怎么也学不会小篆的圆润笔法,被督导员骂得狗血淋头;又比如有楚地的工匠,做出来的量具总是比标准小一号,试图在税收上搞点“小动作”,结果被查出后受到了严厉处罚。
但长远来看,这套“书同文车同轨”的标准化体系,极大地促进了帝国内部的经济文化交流,为后世奠定了大一统的基础。只是在这个过程中,嬴政的“霸道”和急于求成,也埋下了不少隐患。
跨时空吐槽:
隋文帝杨坚: 深有同感!统一度量衡、修驿道,这些都是基本功!@秦始皇嬴政,你这事办得漂亮!就是步子迈得有点大,容易扯着……(顾及形象,没说完)
元世祖忽必烈:发行宝钞,统一货币,我们也干过。标准化确实重要,不然偌大帝国如何管理?
清圣祖玄烨:朕搞摊丁入亩、火耗归公,也是想统一税收标准。始皇帝此举,功在千秋,不过嘛……手段若能柔和些,或许反弹不会那么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