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书房的龙涎香依旧沉凝,但皇帝萧墨琰却觉得今日这香气格外窒闷。他看着暗卫呈上的密报,指尖无意识地在冰冷的龙纹扶手上敲击。
密报上只有寥寥数语:摄政王近日频繁调动旧部,接触先帝朝老人,疑与已故苏贤妃(萧墨珩母妃)之事有关。
苏贤妃。
这个名字如同投入古井的石子,在皇帝心底漾开一圈圈冰冷的涟漪。那个容貌绝丽、性情温婉,却在他少年时代便骤然凋零的女人。他记得母后(已故太后)当年提及她时,那复杂难辨的眼神,记得父皇在她去世后,将自己最宠爱的幼弟萧墨珩匆匆送往边境时,那深藏的痛楚与无奈。
他并非全然无知。深宫之中,没有真正的秘密。他只是选择了……视而不见,甚至,在母后的运作和自身的野心驱动下,默许了那场权力的更迭。
如今,萧墨珩回来了,带着赫赫战功和滔天权柄,像一头挣脱锁链的凶兽,开始用他锋利的爪子,刨开那被时光尘封的坟墓。
“皇弟啊皇弟,”皇帝低声自语,眼中闪过一丝疲惫与厉色,“有些真相,知道得太多,对你我,对这大梁江山,都并非幸事。”
他提起朱笔,在密报上批下两个字:详查。
同时,他对侍立一旁的影卫统领吩咐道:“给朕盯紧摄政王府,尤其是王妃陆雪瑶的一举一动。还有……当年伺候过苏贤妃,如今还在宫里的老人,找个由头,让他们……安分些。”
他需要时间,需要理清萧墨珩到底知道了多少,更需要布局,应对可能到来的风暴。
摄政王府,墨韵堂密室。
烛光将萧墨珩与陆雪瑶的身影投在墙壁上,拉得很长。桌上摊开着凌风新送来的几份残缺的证词和旧物。
一份是某位已故太医之子保留的、其父临终前含糊的日记片段,提到了“宫中贵人相争”、“阮氏无辜”、“药石罔效”等字眼。另一份,则来自一位曾在冷宫伺候、侥幸活到现在的老宫人,她证实当年苏贤妃去世前,太后宫中的一位贴身嬷嬷曾频繁出入苏贤妃寝宫,行迹可疑。
还有一件旧物,是凌风费尽周折,从苏贤妃一位早已远离京城、隐姓埋名的陪嫁侍女后人手中取得的——一枚样式古朴的银簪。侍女临终前告诉后人,这银簪是苏贤妃心爱之物,但在贤妃去世前一段时间,曾莫名丢失,后又找回,贤妃便不再佩戴,时常对着它垂泪。
“银簪……”陆雪瑶拿起那枚簪子,在烛光下仔细端详。簪体素雅,唯有簪头镶嵌着一小颗色泽暗淡的墨玉。“殿下,可否让我仔细查验此物?”
萧墨珩颔首。“传赵太医”
赵太医取来清水、皂角、以及搜罗来的特殊药粉。他小心翼翼地将银簪浸入调配好的药液中,片刻后,用柔软的细布轻轻擦拭簪头与簪体的连接处。
渐渐地,一丝极其细微的、几乎与银质融为一体的暗褐色痕迹,在连接处的缝隙中显现出来。
“这是……”萧墨珩瞳孔骤缩。
“长期接触某种腐蚀性物质,或者……剧毒之物残留的痕迹。”赵太医语气凝重,“若我猜得不错,这银簪曾被浸泡在某种慢性毒药中,毒质缓慢渗出,经由发丝、头皮,渗入人体。”
陆雪瑶看向萧墨珩,眼中充满了不忍与愤怒:“这印证了我们的猜测。而且,下毒之人心思极其缜密,利用日常佩戴之物,神不知鬼不觉。”
萧墨珩死死盯着那枚银簪,仿佛能透过它,看到母妃当年日渐憔悴、却查不出病因的痛苦模样。一股锥心刺骨的痛楚与滔天恨意,几乎要将他撕裂!他猛地一拳砸在桌上,实木桌面瞬间出现裂痕!
“太后……还有那些帮凶!”他的声音如同被砂石磨过,充满了血腥气。
陆雪瑶放下银簪,走到他身边,轻轻握住他因用力而骨节发白的手。“殿下,愤怒无用。我们需要的,是铁证,是能将所有参与此事之人,钉死在耻辱柱上的铁证!”
她目光坚定:“这银簪是一个突破口。我们需要找到当年经手此事、调制毒药的人!太后宫中那位频繁出入的嬷嬷是关键!必须找到她!”
萧墨珩反手紧紧握住她的手,那冰冷的柔软成了他此刻唯一的支撑。他闭上眼,深吸一口气,再睁开时,眼中已是一片深不见底的寒潭。
“找。”他只说了一个字,却带着不惜一切代价的决心。
密报上只有寥寥数语:摄政王近日频繁调动旧部,接触先帝朝老人,疑与已故苏贤妃(萧墨珩母妃)之事有关。
苏贤妃。
这个名字如同投入古井的石子,在皇帝心底漾开一圈圈冰冷的涟漪。那个容貌绝丽、性情温婉,却在他少年时代便骤然凋零的女人。他记得母后(已故太后)当年提及她时,那复杂难辨的眼神,记得父皇在她去世后,将自己最宠爱的幼弟萧墨珩匆匆送往边境时,那深藏的痛楚与无奈。
他并非全然无知。深宫之中,没有真正的秘密。他只是选择了……视而不见,甚至,在母后的运作和自身的野心驱动下,默许了那场权力的更迭。
如今,萧墨珩回来了,带着赫赫战功和滔天权柄,像一头挣脱锁链的凶兽,开始用他锋利的爪子,刨开那被时光尘封的坟墓。
“皇弟啊皇弟,”皇帝低声自语,眼中闪过一丝疲惫与厉色,“有些真相,知道得太多,对你我,对这大梁江山,都并非幸事。”
他提起朱笔,在密报上批下两个字:详查。
同时,他对侍立一旁的影卫统领吩咐道:“给朕盯紧摄政王府,尤其是王妃陆雪瑶的一举一动。还有……当年伺候过苏贤妃,如今还在宫里的老人,找个由头,让他们……安分些。”
他需要时间,需要理清萧墨珩到底知道了多少,更需要布局,应对可能到来的风暴。
摄政王府,墨韵堂密室。
烛光将萧墨珩与陆雪瑶的身影投在墙壁上,拉得很长。桌上摊开着凌风新送来的几份残缺的证词和旧物。
一份是某位已故太医之子保留的、其父临终前含糊的日记片段,提到了“宫中贵人相争”、“阮氏无辜”、“药石罔效”等字眼。另一份,则来自一位曾在冷宫伺候、侥幸活到现在的老宫人,她证实当年苏贤妃去世前,太后宫中的一位贴身嬷嬷曾频繁出入苏贤妃寝宫,行迹可疑。
还有一件旧物,是凌风费尽周折,从苏贤妃一位早已远离京城、隐姓埋名的陪嫁侍女后人手中取得的——一枚样式古朴的银簪。侍女临终前告诉后人,这银簪是苏贤妃心爱之物,但在贤妃去世前一段时间,曾莫名丢失,后又找回,贤妃便不再佩戴,时常对着它垂泪。
“银簪……”陆雪瑶拿起那枚簪子,在烛光下仔细端详。簪体素雅,唯有簪头镶嵌着一小颗色泽暗淡的墨玉。“殿下,可否让我仔细查验此物?”
萧墨珩颔首。“传赵太医”
赵太医取来清水、皂角、以及搜罗来的特殊药粉。他小心翼翼地将银簪浸入调配好的药液中,片刻后,用柔软的细布轻轻擦拭簪头与簪体的连接处。
渐渐地,一丝极其细微的、几乎与银质融为一体的暗褐色痕迹,在连接处的缝隙中显现出来。
“这是……”萧墨珩瞳孔骤缩。
“长期接触某种腐蚀性物质,或者……剧毒之物残留的痕迹。”赵太医语气凝重,“若我猜得不错,这银簪曾被浸泡在某种慢性毒药中,毒质缓慢渗出,经由发丝、头皮,渗入人体。”
陆雪瑶看向萧墨珩,眼中充满了不忍与愤怒:“这印证了我们的猜测。而且,下毒之人心思极其缜密,利用日常佩戴之物,神不知鬼不觉。”
萧墨珩死死盯着那枚银簪,仿佛能透过它,看到母妃当年日渐憔悴、却查不出病因的痛苦模样。一股锥心刺骨的痛楚与滔天恨意,几乎要将他撕裂!他猛地一拳砸在桌上,实木桌面瞬间出现裂痕!
“太后……还有那些帮凶!”他的声音如同被砂石磨过,充满了血腥气。
陆雪瑶放下银簪,走到他身边,轻轻握住他因用力而骨节发白的手。“殿下,愤怒无用。我们需要的,是铁证,是能将所有参与此事之人,钉死在耻辱柱上的铁证!”
她目光坚定:“这银簪是一个突破口。我们需要找到当年经手此事、调制毒药的人!太后宫中那位频繁出入的嬷嬷是关键!必须找到她!”
萧墨珩反手紧紧握住她的手,那冰冷的柔软成了他此刻唯一的支撑。他闭上眼,深吸一口气,再睁开时,眼中已是一片深不见底的寒潭。
“找。”他只说了一个字,却带着不惜一切代价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