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茶仙续缘研 “双香罐”-《刚回村就发现乡亲全是神仙!》

  四月初一的青竹村,是被晨雾里的 “罐香” 裹醒的 —— 不是单一的山楂甜,是混着陶土温韵、陈年茶香的复合香气,像把老时光泡在了风里!我刚把灶上温着的山楂米浆盛进粗瓷碗,就听见老窑方向传来 “哎哟” 一声惊呼,接着是熊精的憨笑:“这个罐香!比上次的还甜!给奶奶!” 拎着米浆往村西头跑,脚刚踩过沾着露水的青石板,就看见老窑旁围满了取罐的游客:熊精正举着个刻着 “妈妈” 的陶罐,往头发花白的老奶奶手里塞,而戴眼镜的大叔急得直摆手:“小熊!那是我的罐!我妈还等着呢!”

  “啊?不是写着‘奶奶’吗?” 熊精赶紧把罐举到眼前,眯着眼睛瞅 —— 罐身上的 “妈妈” 两个字被晨雾打湿,笔画晕在一起,倒真像 “奶奶”。众人笑得直不起腰,李大婶走过来,从熊精手里接过罐,指尖凝出点绿光擦了擦,字迹立刻清晰:“你这熊孩子,看字都不擦干净,人家大叔特意为失忆的妈妈做的罐,可别给错了!” 熊精挠挠头,赶紧从旁边的竹筐里翻出另一个罐,罐上刻着小熊掌,是他自己做的:“那、那这个给奶奶!我的罐也甜!” 老奶奶接过罐,笑得眼睛都眯了:“好好好,奶奶收下,回去给孙子装糖吃!”

  老窑旁早摆开了 “取罐阵”:双膛窑的窑门敞开着,里面码着整齐的传家罐,每个罐上都系着红绳,挂着小辰画的 “取罐卡”,卡上画着对应的山楂枝,还标着罐主的名字。窑边搭着竹棚,棚下摆着老张的旧桌,桌上放着李大婶晾好的叠香山楂、陈小妹备好的干桂花,还有个新物件 —— 邻村茶仙带来的竹制茶盘,上面摆着三套青瓷茶具,杯沿还沾着点茶毫,透着股清润的光。最显眼的是窑壁旁那块 “旧盟石”—— 就是第 98 章小石头唤醒的、刻着 “张李赵” 的老窑石,现在石上的纹路还闪着淡蓝微光,旁边贴着手写的 “传家故事”,是戴眼镜大叔写的:“此石见证祖辈协作,今吾携母罐归,续青竹甜缘”,字里行间满是温度。

  取罐互动区最暖也最催泪,戴眼镜大叔抱着自己的罐,蹲在老窑石旁,轻轻打开 —— 一股混合着山楂甜、陶土温、茉莉香的气息飘出来,罐底还留着小辰画的 “知青合影” 石纹,是小石头用石仙术复刻的。他赶紧掏出手机,给城里的妈妈打视频:“妈,您看这罐,跟您当年在青竹村用的一样,您还记得吗?” 视频里的阿姨盯着罐看了半天,手指在屏幕上轻轻划过罐身,突然颤着声音说:“这、这罐上的花纹,是当年我和你李婶奶奶一起刻的…… 那天我手滑,还刻歪了一道线。” 大叔的眼泪一下子就掉了,他把罐凑到镜头前,指着那道歪线:“对!就是这道!您还记得!” 李大婶凑到手机前,笑着说:“妹子,我是大丫啊!当年咱们一起种山楂,你还说要把山楂罐带进城,给孩子装痱子粉呢!” 阿姨在视频里哭着点头,说下周就来青竹村,要亲手再刻一个罐,众人都红了眼眶,熊精也凑过来,举着自己的罐:“阿姨!下次我教您催山楂!催出来的楂,甜得能粘住牙!”

  这边温情正浓,那边突然飘来股 “甜中带涩” 的怪味 —— 是熊精偷偷溜到竹棚下,把邻村茶仙的雨前龙井倒进了山楂米浆,还学着茶仙的样子,指尖冒起绿光:“要快点变甜!给大家喝!” 没等众人反应,罐里的茶叶突然 “噌噌” 长起来,嫩绿的芽尖戳破罐口,还开出了细碎的小白花,活像个 “迷你茶苗盆栽”。“哎呀!怎么长草了!” 熊精慌得伸手去拔,结果芽尖沾在他爪子上,越拔长得越快,转眼就缠成了 “绿手环”。茶仙赶紧跑过来,指尖凝出淡绿色的光,轻轻碰了碰茶苗:“傻小熊,这是雨前龙井,你用熊仙术催它,它就把罐当花盆了!” 众人笑得直不起腰,戴眼镜的小朋友跑过来,指着茶苗:“小熊哥哥,别拔!这是‘罐里茶’,比盆栽好看!”

  茶仙是个穿青布褂的中年大叔,手里总拿着个竹制茶筒,筒上刻着 “茶缘” 二字,他是邻村的茶仙后裔,能和茶叶沟通,还能让茶具自带 “保温香韵”。“这茶叶认生,得用 80 度的山泉水泡,加两颗山楂提味就行,” 他边说边从茶筒里捏出点茶叶,指尖的绿光刚碰到茶叶,茶叶就轻轻颤动,像在点头,“你这熊仙术太猛,它以为到了春天,就发芽了!” 熊精看着爪子上的绿手环,有点委屈:“我、我就是想帮大家做甜茶……” 茶仙笑着把茶苗从罐里移出来,栽进旁边的陶盆:“没事,这茶苗留着,以后泡茶就用它的叶子,算‘小熊专属茶’!”

  双香罐研发区最忙也最有波折,茶仙、李大婶、赵大叔围着老张的旧桌,手里都拿着个小瓷碗,碗里装着试泡的茶。“不行不行,茶香太冲,把山楂甜盖没了!” 李大婶皱着眉,把碗推远了点,“我这叠香山楂,甜韵都被茶香压得喘不过气。” 赵大叔也点头,手里拿着个没烧的陶土坯:“我刚捏的双层罐,内层装茶,外层装山楂,结果茶香全从缝里跑出来,山楂味一点没渗进去。” 陈小妹蹲在旁边,指尖捏着朵干桂花,轻轻撒进碗里:“要不试试我的桂花仙香?让桂花当‘桥’,把茶香和山楂甜连起来?”

  说着她指尖凝出淡粉色的光,桂花在碗里转了圈,瞬间飘出股混合香 —— 但还是不行,桂花味盖过了另外两种味。“我有办法!” 小石头突然跑过来,手里拿着块老窑土,“老窑石的纹路能‘分香’,我在罐壁刻上‘透气纹’,让茶香走上面,山楂甜走下面,桂花味走中间,三层不打架!” 他说着就用石仙术在陶土坯上刻纹,指尖划过的地方,出现了细如发丝的纹路,像三条小蛇绕着罐壁。赵大叔把茶叶和山楂干片放进坯里,用老窑烧了十分钟,打开一看 —— 茶香、山楂甜、桂花味清清楚楚地飘出来,混在一起却不冲突,像 “春天的三层风”。

  旁边的游客们都凑过来尝,穿汉服的姑娘眼睛一亮:“太绝了!我要订两个‘对罐’,罐底合起来是‘茶楂共生’的图案,结婚的时候当伴手礼!” 赵大叔笑着答应:“没问题!我用陶土仙术刻,保证纹路对齐!” 还有个老知青爷爷,掏出个旧笔记本:“我当年在这儿种过茶,能不能在罐上刻棵老茶树?” 小辰跑过来,用童仙术在罐坯上画了棵茶树,画完还吹了口气:“爷爷,这树遇热会变绿!” 众人都惊叹不已,熊精也凑过来,非要在自己的罐上刻 “小熊喝茶”:“我的罐要喝最甜的茶!”

  老磨坊茶歇区是新搭的,就在老窑旁边,摆着老张的旧茶桌,桌上放着熊精的 “迷你茶苗盆栽”,还有茶仙泡的 “三层香茶”。孙大爷拄着拐杖过来,手里拿着个小本子,上面飘着好多透明的小纸条 —— 是他用文旅仙术记的游客需求:“李姐要刻梅花纹罐,王哥要订十罐试卖,小朋友要‘会发光的罐’……” 他把纸条贴在墙上,变成了 “茶楂节需求墙”:“咱们搞茶楂节,就按大家的需求来,弄个‘罐茶盲猜’,闻香猜罐里是什么味,猜对了送‘小熊茶’!” 熊精一听有自己的茶,立刻举爪子:“我要当裁判!谁猜对了我给泡茶!”

  中午的时候,大家和游客、茶仙一起坐在老窑旁吃午饭,张奶奶带来了刚蒸好的杂粮饭,李大婶做了山楂糕,茶仙则泡了壶 “三层香茶”。戴眼镜大叔边喝边说:“等我妈来了,我要带她去当年的知青点,让她亲手刻个罐,把青竹村的甜和茶都带回去。” 茶仙点头:“明天我就带邻村的茶苗来,在老窑旁种几棵,以后咱们的双香罐,就用自己种的茶!”

  下午,双香罐的订单慢慢多起来 —— 城里的特产店订了十罐试卖,说卖得好再续;两对情侣订了 “对罐”,要等五天取;还有三个游客订了 “定制罐”,刻上了自己的名字和青竹村的风景。小龙虾精没再直播喊单,而是拍了 “双香罐研发过程” 的视频,发在网上,配文 “每罐都有青竹的温度”,评论区里好多人留言 “想亲手做罐”。

  熊精跟着茶仙学泡茶,这次他没再用仙术,而是乖乖地用小茶勺装茶,加两颗山楂,用 80 度的泉水泡。泡好后他先尝了一口,皱着眉:“不够甜……” 茶仙笑着说:“茶要品,不是喝甜,你慢慢尝,能尝到兰花香。” 熊精又尝了一口,眼睛一亮:“有!在舌头后面!” 众人都笑了,张奶奶尝了一口:“小熊进步了,以后能当‘青竹村小茶童’了!”

  傍晚的时候,游客们都带着自己的罐依依不舍地告别,戴眼镜大叔把妈妈的罐抱在怀里,像抱着宝贝;穿汉服的姑娘提着两个没烧的罐坯,说明天再来;老知青爷爷把小辰画的茶树罐揣在包里,说要传给孙子。茶仙和李大婶、赵大叔约定:“明天我带邻村的村民来,一起搭茶楂节的棚子,再把茶苗种上。”

  村长站在老窑旁,手里拿着订单表和需求墙,声音洪亮:“乡亲们,今天的成果离不开大家!明天咱们分五组 —— 赵大叔带熊精、小辰做定制罐,按需求刻纹;李大婶和陈小妹准备山楂干片、桂花,多备点;我和小龙虾精去邻村接茶苗、搭棚子;小石头负责活化传家故事墙,让游客能看到老故事;孙大爷继续收集需求,完善茶楂节流程!”

  “收到!” 大家异口同声地答应,熊精举着自己泡的茶,大声说:“我明天要种茶苗!还要给茶苗唱歌!让它长得快!” 小辰跑过来,拉着熊精的手:“我帮你!咱们给茶苗画小太阳!”

  夕阳把老窑染成了暖金色,双膛窑静静地立在那儿,窑缝里飘着淡淡的茶香、山楂甜和桂花味。熊精突然想起自己的 “茶苗盆栽”,抱着陶盆往老窑旁的空地跑,想把它埋进土里:“给你找个家!以后长高高!” 挖洞的时候,他的爪子突然碰到个硬东西 —— 是个竹制茶籽罐,上面刻着 “给爱折腾的小熊”,里面装着饱满的茶籽。“这是谁的?” 熊精举着罐喊,茶仙走过来,笑着说:“我藏的!知道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