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树沟有个小庙,供着尊“借梦娘娘”。泥塑的神像,笑眉笑眼,怀里抱个大葫芦。据说这娘娘专管借梦——把你多余的梦借给需要的人。
怎么借呢?夜里睡前,你对着窗外说:“借梦娘娘,今儿我梦太多,借您一个。”第二天保准睡得香甜,一个梦没有。
缺梦的人呢,就去庙里磕头:“借梦娘娘,赐个好梦吧。”夜里准能梦到想要的。
村民王老二最爱借梦。他卖豆腐,日子平淡,却总做惊险梦。昨天梦到豆腐变成大石头,砸得他满街跑;前天梦到秤砣成了麻雀,扑棱棱飞走了。于是他天天借梦。
李寡妇常来求梦。她儿子在外跑船,三年没音讯。她求梦:“娘娘让我梦到娃吧,是好是歹有个信儿。”果然梦到儿子吃香喝辣,胖了一圈。李寡妇安心了,笑着骂:“小没良心的,也不捎个信!”
张书生要赶考,求个“金榜题名梦”。那夜他梦到自己中状元,骑大马,踢翻了三筐鸡蛋——其实是隔壁鸡窝被他睡蹬塌了。但书生信心大涨,真考中了秀才!
最神奇的是赵小孩。他口吃,说话磕巴,求梦:“想、想、想好好说话!”那夜他梦到自己口若悬河,跟树上的麻雀辩论,把麻雀都吵飞了。醒来后,哎,真不太结巴了!
借梦娘娘的香火越来越旺。
直到有一天,村里来了个货郎。这人不信神,撇嘴道:“什么借梦?分明是白日做梦!”
他当夜宿在破庙,故意大喊:“借梦娘娘,有本事让我做个怪梦!”
那夜货郎真做梦了。梦到自己在数芝麻,数啊数,数到一万八千颗时,鸡叫了。货郎醒来头晕眼花,见人就问:“你看见我的芝麻没?”
货郎服了,也成了借梦娘娘的信徒。
但好景不长。村里开始出怪事。
先是王老二。他久不做梦,竟忘了怎么做豆腐!点了三锅都出浆,急得直转圈。
接着是李寡妇。她总梦儿子,忽然不想梦了:“光梦见顶啥用?我要真儿子!”可儿子依旧没影儿。
张书生更糟。他中秀才后天天求“中举梦”,梦得太美,现实读书反倒没劲了:“反正在梦里我是状元!”
赵小孩也复发,结巴得更厉害——因为他总梦到自己滔滔不绝,醒来落差太大。
村民们聚到小庙前,议论纷纷:“借梦娘娘不灵了?”“还是咱们求错了?”
忽听庙里传来咳嗽声。大家探头一瞧,咦?泥像后面走出个老太太,正是守庙的刘婆。
刘婆红着脸:“其实…借梦娘娘早没了灵验。这些年,是我在帮大家借梦求梦。”
原来,刘婆会祖传的“说梦术”。夜里她挨家听窗根,谁要借梦,她就记下;谁要求梦,她就编个好梦,趁人睡着时在窗外轻声讲出来。
王老二的豆腐梦是她编的,李寡妇的母子梦是她编的,连货郎的数芝麻梦也是她编的——谁让他挑衅!
村民们愣了,继而大笑:“闹半天是刘婆您啊!”
刘婆叹气:“可如今我也编不动了。你们求的梦太多,我嗓子都说哑了。”
大家这才发现,刘婆眼下乌青,声音嘶哑。
王老二先开口:“刘婆,以后我不借梦了。豆腐做砸也挺乐呵!”
李寡妇说:“我也不求梦了。娃没信儿,我就当他胖得走不动道!”
张书生脸红:“我少做梦,多读书。”
赵小孩结巴着说:“我、我、我慢慢说,也挺好。”
货郎最实在,送刘婆一包润喉糖。
从那儿后,槐树沟的人又自己做梦了。梦时好时坏,但大家都觉踏实。刘婆还是守小庙,不过改行收梦故事——谁做了怪梦,来讲给她听,她赏块芝麻糖。
借梦娘娘的泥像依旧笑眉笑眼。也许她早就不灵了,也许她让刘婆来代替自己,也许她根本就是个泥胎…谁说得准呢?
有时候,信比灵重要,人比神暖和。你说是不?
哦对了,那货郎后来总做美梦——梦见刘婆给他做了一大锅芝麻汤圆,个个香甜。
怎么借呢?夜里睡前,你对着窗外说:“借梦娘娘,今儿我梦太多,借您一个。”第二天保准睡得香甜,一个梦没有。
缺梦的人呢,就去庙里磕头:“借梦娘娘,赐个好梦吧。”夜里准能梦到想要的。
村民王老二最爱借梦。他卖豆腐,日子平淡,却总做惊险梦。昨天梦到豆腐变成大石头,砸得他满街跑;前天梦到秤砣成了麻雀,扑棱棱飞走了。于是他天天借梦。
李寡妇常来求梦。她儿子在外跑船,三年没音讯。她求梦:“娘娘让我梦到娃吧,是好是歹有个信儿。”果然梦到儿子吃香喝辣,胖了一圈。李寡妇安心了,笑着骂:“小没良心的,也不捎个信!”
张书生要赶考,求个“金榜题名梦”。那夜他梦到自己中状元,骑大马,踢翻了三筐鸡蛋——其实是隔壁鸡窝被他睡蹬塌了。但书生信心大涨,真考中了秀才!
最神奇的是赵小孩。他口吃,说话磕巴,求梦:“想、想、想好好说话!”那夜他梦到自己口若悬河,跟树上的麻雀辩论,把麻雀都吵飞了。醒来后,哎,真不太结巴了!
借梦娘娘的香火越来越旺。
直到有一天,村里来了个货郎。这人不信神,撇嘴道:“什么借梦?分明是白日做梦!”
他当夜宿在破庙,故意大喊:“借梦娘娘,有本事让我做个怪梦!”
那夜货郎真做梦了。梦到自己在数芝麻,数啊数,数到一万八千颗时,鸡叫了。货郎醒来头晕眼花,见人就问:“你看见我的芝麻没?”
货郎服了,也成了借梦娘娘的信徒。
但好景不长。村里开始出怪事。
先是王老二。他久不做梦,竟忘了怎么做豆腐!点了三锅都出浆,急得直转圈。
接着是李寡妇。她总梦儿子,忽然不想梦了:“光梦见顶啥用?我要真儿子!”可儿子依旧没影儿。
张书生更糟。他中秀才后天天求“中举梦”,梦得太美,现实读书反倒没劲了:“反正在梦里我是状元!”
赵小孩也复发,结巴得更厉害——因为他总梦到自己滔滔不绝,醒来落差太大。
村民们聚到小庙前,议论纷纷:“借梦娘娘不灵了?”“还是咱们求错了?”
忽听庙里传来咳嗽声。大家探头一瞧,咦?泥像后面走出个老太太,正是守庙的刘婆。
刘婆红着脸:“其实…借梦娘娘早没了灵验。这些年,是我在帮大家借梦求梦。”
原来,刘婆会祖传的“说梦术”。夜里她挨家听窗根,谁要借梦,她就记下;谁要求梦,她就编个好梦,趁人睡着时在窗外轻声讲出来。
王老二的豆腐梦是她编的,李寡妇的母子梦是她编的,连货郎的数芝麻梦也是她编的——谁让他挑衅!
村民们愣了,继而大笑:“闹半天是刘婆您啊!”
刘婆叹气:“可如今我也编不动了。你们求的梦太多,我嗓子都说哑了。”
大家这才发现,刘婆眼下乌青,声音嘶哑。
王老二先开口:“刘婆,以后我不借梦了。豆腐做砸也挺乐呵!”
李寡妇说:“我也不求梦了。娃没信儿,我就当他胖得走不动道!”
张书生脸红:“我少做梦,多读书。”
赵小孩结巴着说:“我、我、我慢慢说,也挺好。”
货郎最实在,送刘婆一包润喉糖。
从那儿后,槐树沟的人又自己做梦了。梦时好时坏,但大家都觉踏实。刘婆还是守小庙,不过改行收梦故事——谁做了怪梦,来讲给她听,她赏块芝麻糖。
借梦娘娘的泥像依旧笑眉笑眼。也许她早就不灵了,也许她让刘婆来代替自己,也许她根本就是个泥胎…谁说得准呢?
有时候,信比灵重要,人比神暖和。你说是不?
哦对了,那货郎后来总做美梦——梦见刘婆给他做了一大锅芝麻汤圆,个个香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