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碾村的打谷场边,立着盘老石磨。上扇磨盘刻着莲花纹,下扇磨盘凿着鱼纹,磨眼周围被磨得溜圆,是磨坊主石滚子从他太爷手里接过来的,道光年间就转着磨粮食了。这磨盘怪得很——你要是真心磨面,磨出的粉细得能飘起来,蒸出的馒头白得像云朵;你要是偷奸耍滑,磨出来的准带麸皮疙瘩,还专往你裤腿上撒糠,痒得你直跺脚。
守着石磨的是石滚子的儿子,大伙儿喊他小石。二十多岁,肩膀宽得像门板,是推磨练出来的,每天天不亮就套上老黄牛,说磨盘转着,是在跟粮食打招呼。他有个小闺女叫磨妞,六岁,总爱蹲在磨盘旁捡掉落的麦粒,说磨眼里住着管粗细的粮神仙。
村东头有个开粮铺的,姓黄,以前是走街串巷收破烂的,总爱穿件的确良褂子,见人就吹:我这面粉,机器磨的,比老石磨细十倍!黄老板瞧不上这石磨,背地里说:两块破石头,能有电机快?
芒种刚过,新麦下来了,小石蹲在磨盘前,把麦粒筛了三遍才倒进磨眼。黄老板路过,撇着嘴说:费那劲干啥?混点陈麦谁看得出来?小石没理他,甩着鞭子赶牛,磨盘转得咕噜咕噜响,白花花的面粉顺着磨缝往下淌。
过了几日,黄老板的粮铺摆上了新麦面粉,看着雪白雪白,就是蒸出的馒头发僵。有个老大娘来买,刚咬一口就皱眉:老黄,你这面咋剌嗓子?黄老板脖子一梗:这是高筋粉,有嚼劲!你们不懂!
磨妞蹲在磨坊的门槛后听见,气得小脸蛋通红。趁黄老板来借小石的面箩,她抱着个麦穗往磨盘旁一凑,怪事儿发生了——石磨突然顿了下,上扇磨盘往下落了半寸,磨出的面粉里竟混着几粒陈麦,黄澄澄的,跟新麦的饱满差老远。老大娘了一声,转身就往磨坊走,黄老板的脸腾地红了,抢过面箩就跑,磨妞扒着磨盘边偷笑,磨盘转了半圈,像是在跟她击掌。
没过几天,黄老板的粮铺就没人光顾了。买面的都说:还是小石磨的面地道,蒸馒头能发满锅,嚼着带甜味。有人劝小石涨价,他擦着磨盘说:这老伙计说了,粮食是活命的根,掺不得假,昧良心的钱不能挣。
入伏时,连下了半月雨,麦粒潮得发黏。黄老板囤的新麦全捂出了霉味,急得他直转圈,说再磨不出好面就得关门。小石看着急,把磨盘用艾草水擦了三遍,又往麦粒里掺了把干谷糠,说让老伙计帮忙吸吸潮。
怪得很,这磨磨出的面,竟比往常更白,一点霉味都没有。黄老板蹲在磨坊外看,直咂舌:这石头真邪门!他想摸摸磨盘,手刚碰到就被磨缝里的糠刺了下,疼得叫,手里的算盘都掉了。磨妞笑得直拍大腿:黄叔,磨盘不待见你!
黄老板红着脸来求石滚子,想跟着学磨面。石滚子让他先学筛麦,说:磨面跟做人一样,底子不干净,磨出啥都是渣。黄老板蹲在打谷场,跟着小石学了二十天,晒黑了三层皮,筛出的麦粒总算没了杂质。
秋收时,石滚子突然腰直不起来,疼得直哼哼。郎中说是常年弯腰扫面粉伤了腰,得用杜仲泡酒擦。磨妞急得直掉泪,黄老板提着一篮新摘的柿子来看望,挠着头说:我去山里刨过老杜仲,治腰最灵,就是石头太多......
当天夜里,磨妞抱着个小磨盘模型,趴在老磨盘旁说:磨盘爷爷,救救爷爷吧,我以后天天给你扫面粉,不让你长霉。眼泪掉在磨盘的莲花纹里,顺着纹路渗进石缝。第二天一早,她发现莲花纹的花瓣里,卡着个油纸包,打开一看,是段老杜仲,皮糙得很,还带着股石头的腥气。
黄老板一看就咋舌:这是五年的老杜仲!比药铺的强百倍!他自告奋勇套上牛车,拉着小石去镇上,把磨好的面粉卖了,买回了最好的药酒。石滚子用杜仲酒擦了个把月,腰竟能直起来了,又能坐在磨坊门口看儿子推磨了。
这事过后,老石磨成了石碾村的宝贝。谁家娶媳妇,来借磨盘磨袋喜面,说能日子发起来;谁家生小孩,让孩子摸把磨盘,说能胃口好。黄老板也改了性子,粮铺的招牌换成了良心面,还总来帮小石套牛,说:这磨盘比账本明白,粮食掺假就是骗自个儿的肚子,瞒不住。
如今那盘老石磨还立在打谷场边,莲花纹被面粉糊得越发清楚,鱼纹里积着薄薄的糠,转起来依旧咕噜咕噜响。路过的外乡人要是问起这磨盘的来历,小石就会笑着说:哪有啥来历?它呀,就像这麦粒,看着普通,却认人心,你对它实在,它就给你细面;你要是耍心眼,它可不就给你粗麸子,让你记牢喽?
黄老板后来把粮铺改成了面食坊,专卖用石磨面做的馒头,铺子前总摆着个小磨盘模型,谁来买馒头都要听他讲段磨盘的故事,末了加句:做人啊,得像这石磨,能磨出细面,更能磨出良心,这样日子才能过得扎实。
风一吹,磨坊的木窗响,石磨被风吹得转半圈,混着老黄牛的声,听得人心里踏实——那是老物件在说,日子就像磨面,得一圈一圈实打实转,才能磨出香喷喷的好光景。
守着石磨的是石滚子的儿子,大伙儿喊他小石。二十多岁,肩膀宽得像门板,是推磨练出来的,每天天不亮就套上老黄牛,说磨盘转着,是在跟粮食打招呼。他有个小闺女叫磨妞,六岁,总爱蹲在磨盘旁捡掉落的麦粒,说磨眼里住着管粗细的粮神仙。
村东头有个开粮铺的,姓黄,以前是走街串巷收破烂的,总爱穿件的确良褂子,见人就吹:我这面粉,机器磨的,比老石磨细十倍!黄老板瞧不上这石磨,背地里说:两块破石头,能有电机快?
芒种刚过,新麦下来了,小石蹲在磨盘前,把麦粒筛了三遍才倒进磨眼。黄老板路过,撇着嘴说:费那劲干啥?混点陈麦谁看得出来?小石没理他,甩着鞭子赶牛,磨盘转得咕噜咕噜响,白花花的面粉顺着磨缝往下淌。
过了几日,黄老板的粮铺摆上了新麦面粉,看着雪白雪白,就是蒸出的馒头发僵。有个老大娘来买,刚咬一口就皱眉:老黄,你这面咋剌嗓子?黄老板脖子一梗:这是高筋粉,有嚼劲!你们不懂!
磨妞蹲在磨坊的门槛后听见,气得小脸蛋通红。趁黄老板来借小石的面箩,她抱着个麦穗往磨盘旁一凑,怪事儿发生了——石磨突然顿了下,上扇磨盘往下落了半寸,磨出的面粉里竟混着几粒陈麦,黄澄澄的,跟新麦的饱满差老远。老大娘了一声,转身就往磨坊走,黄老板的脸腾地红了,抢过面箩就跑,磨妞扒着磨盘边偷笑,磨盘转了半圈,像是在跟她击掌。
没过几天,黄老板的粮铺就没人光顾了。买面的都说:还是小石磨的面地道,蒸馒头能发满锅,嚼着带甜味。有人劝小石涨价,他擦着磨盘说:这老伙计说了,粮食是活命的根,掺不得假,昧良心的钱不能挣。
入伏时,连下了半月雨,麦粒潮得发黏。黄老板囤的新麦全捂出了霉味,急得他直转圈,说再磨不出好面就得关门。小石看着急,把磨盘用艾草水擦了三遍,又往麦粒里掺了把干谷糠,说让老伙计帮忙吸吸潮。
怪得很,这磨磨出的面,竟比往常更白,一点霉味都没有。黄老板蹲在磨坊外看,直咂舌:这石头真邪门!他想摸摸磨盘,手刚碰到就被磨缝里的糠刺了下,疼得叫,手里的算盘都掉了。磨妞笑得直拍大腿:黄叔,磨盘不待见你!
黄老板红着脸来求石滚子,想跟着学磨面。石滚子让他先学筛麦,说:磨面跟做人一样,底子不干净,磨出啥都是渣。黄老板蹲在打谷场,跟着小石学了二十天,晒黑了三层皮,筛出的麦粒总算没了杂质。
秋收时,石滚子突然腰直不起来,疼得直哼哼。郎中说是常年弯腰扫面粉伤了腰,得用杜仲泡酒擦。磨妞急得直掉泪,黄老板提着一篮新摘的柿子来看望,挠着头说:我去山里刨过老杜仲,治腰最灵,就是石头太多......
当天夜里,磨妞抱着个小磨盘模型,趴在老磨盘旁说:磨盘爷爷,救救爷爷吧,我以后天天给你扫面粉,不让你长霉。眼泪掉在磨盘的莲花纹里,顺着纹路渗进石缝。第二天一早,她发现莲花纹的花瓣里,卡着个油纸包,打开一看,是段老杜仲,皮糙得很,还带着股石头的腥气。
黄老板一看就咋舌:这是五年的老杜仲!比药铺的强百倍!他自告奋勇套上牛车,拉着小石去镇上,把磨好的面粉卖了,买回了最好的药酒。石滚子用杜仲酒擦了个把月,腰竟能直起来了,又能坐在磨坊门口看儿子推磨了。
这事过后,老石磨成了石碾村的宝贝。谁家娶媳妇,来借磨盘磨袋喜面,说能日子发起来;谁家生小孩,让孩子摸把磨盘,说能胃口好。黄老板也改了性子,粮铺的招牌换成了良心面,还总来帮小石套牛,说:这磨盘比账本明白,粮食掺假就是骗自个儿的肚子,瞒不住。
如今那盘老石磨还立在打谷场边,莲花纹被面粉糊得越发清楚,鱼纹里积着薄薄的糠,转起来依旧咕噜咕噜响。路过的外乡人要是问起这磨盘的来历,小石就会笑着说:哪有啥来历?它呀,就像这麦粒,看着普通,却认人心,你对它实在,它就给你细面;你要是耍心眼,它可不就给你粗麸子,让你记牢喽?
黄老板后来把粮铺改成了面食坊,专卖用石磨面做的馒头,铺子前总摆着个小磨盘模型,谁来买馒头都要听他讲段磨盘的故事,末了加句:做人啊,得像这石磨,能磨出细面,更能磨出良心,这样日子才能过得扎实。
风一吹,磨坊的木窗响,石磨被风吹得转半圈,混着老黄牛的声,听得人心里踏实——那是老物件在说,日子就像磨面,得一圈一圈实打实转,才能磨出香喷喷的好光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