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组织部的任命文件在青泉县引起了不小的震动,但更多的是水到渠成的认可。二十八岁的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在这个年代、在这个县城,堪称破格。然而,无论是县委大院的同僚,还是基层的干部群众,对林枫的这次晋升似乎都抱有一种“理所应当”的态度。他在开发区和基地建设中的实绩,尤其是在抗洪抢险中的突出表现,已经为他赢得了足够的威信。
县委为他举行了简单而隆重的欢迎会。县委书记在会上强调,林枫同志的加入,为县领导班子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思路。王县长更是笑容满面,拍着林枫的肩膀说:“林枫啊,以后政府的日常工作,你可要帮我多担待了!”
欢迎会结束后,林枫走进了属于自己的新办公室。这间办公室位于县政府大楼三楼,比之前在开发区的办公室宽敞许多,红木办公桌、皮质沙发、书柜、国旗党旗,配置一应俱全,透着一种权力的庄重感。
他在宽大的办公桌后坐下,并没有太多时间感受新环境带来的新奇,目光便落在了桌上堆积如山的文件上。这些都是等待他阅示处理的急件、各部门报送的材料以及近期需要协调解决的事项。
常务副县长,在县政府领导序列中排名仅次于县长,协助县长负责县政府的日常工作,分管发改、财政、审计、统计、人社、编制、政务公开等重要且敏感的领域,还要联系人大、政协的相关工作,可谓千头万绪,责任重大。
秘书是县委办精心挑选的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同志,姓钱,四十多岁,做事严谨细致。他抱着一摞更厚的文件夹进来,轻轻放在办公桌一角。
“林县长,这些都是需要您尽快熟悉的基本情况,包括全县经济数据、财政收支简报、重点项目进度、各分管部门年度工作计划等。”钱秘书语气恭敬,“另外,王县长交代,本周内需要您主持召开一次分管部门工作衔接会,这是初步的会议方案,请您审定。”
“好的,钱秘书,放在这里吧。”林枫点点头,脸上没有新官上任的志忑或张扬,只有一如既往的沉稳,“麻烦你把最近三年县的政府工作报告、财政预决算报告以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找给我。我先从这些看起。”
他没有急于去烧“三把火”,也没有立刻召集分管部门负责人显示权威。他深知,在这个位置上,任何一个决策都可能影响全县的发展大局和民生福祉,必须慎之又慎。首要任务是尽快熟悉全局情况,找准自己的定位和发力点。
接下来的几天,林枫几乎足不出户,埋首在文件和资料中。他系统地研读青泉县的经济社会发展数据,分析产业结构、财政状况、民生短板。他对照自己在党校学习的理论和在开发区、基地的实践经验,思考着青泉县未来发展的路径。
他发现,青泉县虽然有了开发区和国家级基地这两个亮点,但整体经济实力依然偏弱,财政增收压力大,城乡发展不平衡,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存在明显短板。如何在保持工业发展势头的同时,补齐民生短板,实现协调发展,是他面临的核心课题。
一周后,他主持召开了分管部门工作座谈会。会议室里,发改、财政、审计等一众“重量级”部门的负责人正襟危坐,不少人都在暗自观察这位全省最年轻的常务副县长,准备应对可能的“新官三把火”。
然而,林枫的开场白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同志们,今天这个会,主要是听大家讲。”林枫面前只放了一个笔记本和一支笔,语气平和,“我刚到任,对很多情况还不熟悉。请各位按照顺序,简要介绍一下本部门的基本情况、当前重点工作、面临的主要困难,以及对全县下一步发展的建议。不谈成绩,重点讲问题和思路。我们务实高效,开门见山。”
他没有居高临下的指示,而是摆出了虚心学习、深入了解的姿态。这让原本有些紧张的气氛顿时缓和了不少。
各部门负责人依次发言,林枫认真倾听,不时在笔记本上记录,偶尔插话询问一两个关键细节。当财政局长谈到县乡财政体制不顺、基层财力紧张时,他追问了转移支付结构和乡镇事权划分的具体情况;当发改局长谈到项目储备不足时,他询问了项目前期工作经费的保障机制。
他的问题都问在点子上,显示出对经济工作的熟悉和思考的深度,让这些老局长们不敢小觑。
会议持续了整整一个上午。最后,林枫做了简短的总结。
“感谢各位的坦诚交流,让我对情况有了初步的了解。我谈两点初步想法,与大家共勉。”他环视众人,目光沉静,“第一,我们要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开发区和农产品基地要继续提质增效,同时要更加注重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比如生态旅游、商贸物流等,优化我们的产业结构。”
“第二,我们要牢记‘民生是最大的政治’。财政再紧张,也要优先保障民生投入。下一步,我们要系统研究,如何在教育、医疗、养老等群众最关心的领域,每年实实在在干成几件好事、实事,让老百姓感受到发展的温度和实惠。”
“我的工作原则是:依法依规,尊重规律,注重实效。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工作中,多沟通、多支持、多提建设性意见。我们一起努力,把青泉的事情办好。”
没有豪言壮语,只有务实的目标和清晰的原则。这番表态,让在座的部门负责人心里有了底。这位年轻的林县长,看来不是来搞花架子的,是个想干事、懂业务、接地气的领导。
林枫用他的方式和态度,悄然完成了在新岗位上的第一次亮相,初步确立了务实、稳健、亲民的领导风格。他知道,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青泉县这副沉甸甸的担子,需要他付出更多的智慧和汗水。而他,已经做好了准备。
县委为他举行了简单而隆重的欢迎会。县委书记在会上强调,林枫同志的加入,为县领导班子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思路。王县长更是笑容满面,拍着林枫的肩膀说:“林枫啊,以后政府的日常工作,你可要帮我多担待了!”
欢迎会结束后,林枫走进了属于自己的新办公室。这间办公室位于县政府大楼三楼,比之前在开发区的办公室宽敞许多,红木办公桌、皮质沙发、书柜、国旗党旗,配置一应俱全,透着一种权力的庄重感。
他在宽大的办公桌后坐下,并没有太多时间感受新环境带来的新奇,目光便落在了桌上堆积如山的文件上。这些都是等待他阅示处理的急件、各部门报送的材料以及近期需要协调解决的事项。
常务副县长,在县政府领导序列中排名仅次于县长,协助县长负责县政府的日常工作,分管发改、财政、审计、统计、人社、编制、政务公开等重要且敏感的领域,还要联系人大、政协的相关工作,可谓千头万绪,责任重大。
秘书是县委办精心挑选的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同志,姓钱,四十多岁,做事严谨细致。他抱着一摞更厚的文件夹进来,轻轻放在办公桌一角。
“林县长,这些都是需要您尽快熟悉的基本情况,包括全县经济数据、财政收支简报、重点项目进度、各分管部门年度工作计划等。”钱秘书语气恭敬,“另外,王县长交代,本周内需要您主持召开一次分管部门工作衔接会,这是初步的会议方案,请您审定。”
“好的,钱秘书,放在这里吧。”林枫点点头,脸上没有新官上任的志忑或张扬,只有一如既往的沉稳,“麻烦你把最近三年县的政府工作报告、财政预决算报告以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找给我。我先从这些看起。”
他没有急于去烧“三把火”,也没有立刻召集分管部门负责人显示权威。他深知,在这个位置上,任何一个决策都可能影响全县的发展大局和民生福祉,必须慎之又慎。首要任务是尽快熟悉全局情况,找准自己的定位和发力点。
接下来的几天,林枫几乎足不出户,埋首在文件和资料中。他系统地研读青泉县的经济社会发展数据,分析产业结构、财政状况、民生短板。他对照自己在党校学习的理论和在开发区、基地的实践经验,思考着青泉县未来发展的路径。
他发现,青泉县虽然有了开发区和国家级基地这两个亮点,但整体经济实力依然偏弱,财政增收压力大,城乡发展不平衡,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存在明显短板。如何在保持工业发展势头的同时,补齐民生短板,实现协调发展,是他面临的核心课题。
一周后,他主持召开了分管部门工作座谈会。会议室里,发改、财政、审计等一众“重量级”部门的负责人正襟危坐,不少人都在暗自观察这位全省最年轻的常务副县长,准备应对可能的“新官三把火”。
然而,林枫的开场白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同志们,今天这个会,主要是听大家讲。”林枫面前只放了一个笔记本和一支笔,语气平和,“我刚到任,对很多情况还不熟悉。请各位按照顺序,简要介绍一下本部门的基本情况、当前重点工作、面临的主要困难,以及对全县下一步发展的建议。不谈成绩,重点讲问题和思路。我们务实高效,开门见山。”
他没有居高临下的指示,而是摆出了虚心学习、深入了解的姿态。这让原本有些紧张的气氛顿时缓和了不少。
各部门负责人依次发言,林枫认真倾听,不时在笔记本上记录,偶尔插话询问一两个关键细节。当财政局长谈到县乡财政体制不顺、基层财力紧张时,他追问了转移支付结构和乡镇事权划分的具体情况;当发改局长谈到项目储备不足时,他询问了项目前期工作经费的保障机制。
他的问题都问在点子上,显示出对经济工作的熟悉和思考的深度,让这些老局长们不敢小觑。
会议持续了整整一个上午。最后,林枫做了简短的总结。
“感谢各位的坦诚交流,让我对情况有了初步的了解。我谈两点初步想法,与大家共勉。”他环视众人,目光沉静,“第一,我们要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开发区和农产品基地要继续提质增效,同时要更加注重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比如生态旅游、商贸物流等,优化我们的产业结构。”
“第二,我们要牢记‘民生是最大的政治’。财政再紧张,也要优先保障民生投入。下一步,我们要系统研究,如何在教育、医疗、养老等群众最关心的领域,每年实实在在干成几件好事、实事,让老百姓感受到发展的温度和实惠。”
“我的工作原则是:依法依规,尊重规律,注重实效。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工作中,多沟通、多支持、多提建设性意见。我们一起努力,把青泉的事情办好。”
没有豪言壮语,只有务实的目标和清晰的原则。这番表态,让在座的部门负责人心里有了底。这位年轻的林县长,看来不是来搞花架子的,是个想干事、懂业务、接地气的领导。
林枫用他的方式和态度,悄然完成了在新岗位上的第一次亮相,初步确立了务实、稳健、亲民的领导风格。他知道,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青泉县这副沉甸甸的担子,需要他付出更多的智慧和汗水。而他,已经做好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