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校培训结束后,林枫被任命为永川市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永川是河阳所在的清江市邻市,经济总量在全省排名中游,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
到任后的第一个周末,林枫在整理办公室时,发现沈清云寄来的信。信很简短,除了祝贺他履新外,还提到她正在参与制定全省区域协调发展总体规划。
永川的区位优势明显,但产业结构偏重。你在河阳的经验,或许能在这里找到用武之地。
林枫提笔回信,讲述了永川面临的挑战:传统制造业占比过高,新兴产业培育不足,老工业区改造任务艰巨。
有时候觉得自己像个医生,要对症下药,又不能下药过猛。
信件往来间,两人继续着在党校时的思想交流。不同的是,现在讨论的都是实实在在的工作难题。
一个月后,省发改委调研组来到永川,带队的就是沈清云。这是培训结束后两人第一次见面。
调研座谈会上,沈清云专业而犀利:永川的产业规划还要更聚焦。既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也要培育新的增长点。
会后,林枫邀请调研组参观永川的老工业区。走在略显破败的厂房间,沈清云轻声问:压力很大吧?
比在河阳时大得多。林枫坦诚相告,这里的问题更复杂,牵涉的利益方更多。
记得你在党校时说过的话吗?沈清云停下脚步,改革要像春雨,润物细无声。
林枫会意地点头。
晚上,林枫送沈清云回宾馆。在宾馆大堂,遇到了一位意想不到的人——沈清云的父亲沈建国副省长。
沈省长。林枫连忙上前问候。
小林啊,沈建国微笑着打量他,清云说你们在谈工作?
是的,在讨论永川的产业转型问题。
沈建国点点头:清云经常提起你在河阳的做法。年轻人有想法是好事,但也要注意方式方法。
简单的几句话,却让林枫感受到了长辈的关心。
送走沈建国后,沈清云解释道:父亲来永川开会,顺路来看看我。
你父亲很关心你。
他更关心你的工作。沈清云意味深长地说。
这次调研后,永川的产业转型规划得到了省里的支持。但在推进过程中,林枫遇到了意想不到的阻力。
一天晚上,林枫接到沈清云的电话:听说永川的老工业区改造遇到了困难?
消息传得真快。林枫苦笑,有些老企业不愿意搬迁,职工安置也是难题。
我这边有个案例,或许对你有帮助。
沈清云传真过来一份材料,是外地成功改造老工业区的经验。更重要的是,她通过省发改委协调,为永川争取到了一笔专项扶持资金。
这不是为你个人,是为了工作。在电话里,沈清云特意强调。
有了省里的支持,永川的老工业区改造得以顺利推进。但在一次市委常委会上,有领导意味深长地说:我们林市长在省里的人脉很广啊。
这话里的意味,林枫心知肚明。
元旦前夕,林枫到省城开会。会议结束后,沈清云约他在一家茶馆见面。
听说有人在议论我们的关系?沈清云开门见山。
林枫点头:难免的。你我现在的位置,一举一动都有人关注。
那你觉得我们应该怎么做?
做好本职工作,用成绩说话。林枫平静地说,清者自清。
沈清云笑了:你还是这么理性。
你不也是?
两人相视而笑。
春节前,沈清云到北京参加一个重要的政策研讨会。会议期间,她突发急性阑尾炎,住进了医院。
林枫得知消息时,正在基层慰问困难群众。他立即安排好工作,连夜赶往北京。
在医院病房里,看到林枫出现,沈清云很是意外:你怎么来了?工作那么忙。
再忙也要来。林枫放下手中的花,感觉怎么样?
小手术,已经好多了。
林枫在北京待了两天,每天在医院照顾沈清云。虽然请了护工,但他还是亲自煲汤、读报、陪着聊天。
同病房的病友羡慕地说:你先生真体贴。
沈清云脸一红,却没有解释。
回永川前,林枫对沈清云说:等你出院,我再来接你。
不用了,工作要紧。
这也是工作的一部分。林枫认真地说,照顾好合作伙伴,很重要。
沈清云出院那天,林枫果然又来了北京。在回省城的飞机上,她轻声说:谢谢。
应该的。
飞机穿越云层,阳光透过舷窗洒进来。沈清云靠在椅背上睡着了,头不自觉地歪向林枫这边。林枫轻轻调整姿势,让她靠得更舒服些。
空乘人员经过时,会心地笑了。
这次生病事件后,两人的关系明显亲近了许多。但他们都很有分寸,在工作中依然保持着专业距离。
三月初,永川的产业转型初见成效。省报头版刊登了永川的经验,记者在报道中特别提到:在省发改委的指导下,永川市探索出了一条老工业城市转型升级的新路径。
看到报道,林枫给沈清云发了条短信:谢谢指导。
很快收到回复:是你们做得好。
简单的对话,却透着深深的默契。
周末,林枫独自在办公室加班。窗外明月当空,他不禁想起党校那个月夜。取出那张合影,照片上的两人正在激烈辩论,眼神却透着理解和欣赏。
他提笔写信:
清云:见字如面。今夜永川月明,想起党校时光。你我虽在不同岗位,却同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道阻且长,行则将至。愿我们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信寄出去了,林枫的心也平静下来。他明白,有些感情不需要说破,有些默契不需要言明。在追求共同理想的道路上,他们早已是彼此最重要的同行者。
月光洒满办公室,也洒在远在省城的沈清云窗前。她正在阅读林枫的来信,嘴角带着浅浅的笑意。
取出信纸,她写下回信:
林枫:来信收悉。省城亦是月明。道同则不相疑,志合则不畏远。愿以初心,共赴山海。
信末,她轻轻画了一轮明月。
到任后的第一个周末,林枫在整理办公室时,发现沈清云寄来的信。信很简短,除了祝贺他履新外,还提到她正在参与制定全省区域协调发展总体规划。
永川的区位优势明显,但产业结构偏重。你在河阳的经验,或许能在这里找到用武之地。
林枫提笔回信,讲述了永川面临的挑战:传统制造业占比过高,新兴产业培育不足,老工业区改造任务艰巨。
有时候觉得自己像个医生,要对症下药,又不能下药过猛。
信件往来间,两人继续着在党校时的思想交流。不同的是,现在讨论的都是实实在在的工作难题。
一个月后,省发改委调研组来到永川,带队的就是沈清云。这是培训结束后两人第一次见面。
调研座谈会上,沈清云专业而犀利:永川的产业规划还要更聚焦。既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也要培育新的增长点。
会后,林枫邀请调研组参观永川的老工业区。走在略显破败的厂房间,沈清云轻声问:压力很大吧?
比在河阳时大得多。林枫坦诚相告,这里的问题更复杂,牵涉的利益方更多。
记得你在党校时说过的话吗?沈清云停下脚步,改革要像春雨,润物细无声。
林枫会意地点头。
晚上,林枫送沈清云回宾馆。在宾馆大堂,遇到了一位意想不到的人——沈清云的父亲沈建国副省长。
沈省长。林枫连忙上前问候。
小林啊,沈建国微笑着打量他,清云说你们在谈工作?
是的,在讨论永川的产业转型问题。
沈建国点点头:清云经常提起你在河阳的做法。年轻人有想法是好事,但也要注意方式方法。
简单的几句话,却让林枫感受到了长辈的关心。
送走沈建国后,沈清云解释道:父亲来永川开会,顺路来看看我。
你父亲很关心你。
他更关心你的工作。沈清云意味深长地说。
这次调研后,永川的产业转型规划得到了省里的支持。但在推进过程中,林枫遇到了意想不到的阻力。
一天晚上,林枫接到沈清云的电话:听说永川的老工业区改造遇到了困难?
消息传得真快。林枫苦笑,有些老企业不愿意搬迁,职工安置也是难题。
我这边有个案例,或许对你有帮助。
沈清云传真过来一份材料,是外地成功改造老工业区的经验。更重要的是,她通过省发改委协调,为永川争取到了一笔专项扶持资金。
这不是为你个人,是为了工作。在电话里,沈清云特意强调。
有了省里的支持,永川的老工业区改造得以顺利推进。但在一次市委常委会上,有领导意味深长地说:我们林市长在省里的人脉很广啊。
这话里的意味,林枫心知肚明。
元旦前夕,林枫到省城开会。会议结束后,沈清云约他在一家茶馆见面。
听说有人在议论我们的关系?沈清云开门见山。
林枫点头:难免的。你我现在的位置,一举一动都有人关注。
那你觉得我们应该怎么做?
做好本职工作,用成绩说话。林枫平静地说,清者自清。
沈清云笑了:你还是这么理性。
你不也是?
两人相视而笑。
春节前,沈清云到北京参加一个重要的政策研讨会。会议期间,她突发急性阑尾炎,住进了医院。
林枫得知消息时,正在基层慰问困难群众。他立即安排好工作,连夜赶往北京。
在医院病房里,看到林枫出现,沈清云很是意外:你怎么来了?工作那么忙。
再忙也要来。林枫放下手中的花,感觉怎么样?
小手术,已经好多了。
林枫在北京待了两天,每天在医院照顾沈清云。虽然请了护工,但他还是亲自煲汤、读报、陪着聊天。
同病房的病友羡慕地说:你先生真体贴。
沈清云脸一红,却没有解释。
回永川前,林枫对沈清云说:等你出院,我再来接你。
不用了,工作要紧。
这也是工作的一部分。林枫认真地说,照顾好合作伙伴,很重要。
沈清云出院那天,林枫果然又来了北京。在回省城的飞机上,她轻声说:谢谢。
应该的。
飞机穿越云层,阳光透过舷窗洒进来。沈清云靠在椅背上睡着了,头不自觉地歪向林枫这边。林枫轻轻调整姿势,让她靠得更舒服些。
空乘人员经过时,会心地笑了。
这次生病事件后,两人的关系明显亲近了许多。但他们都很有分寸,在工作中依然保持着专业距离。
三月初,永川的产业转型初见成效。省报头版刊登了永川的经验,记者在报道中特别提到:在省发改委的指导下,永川市探索出了一条老工业城市转型升级的新路径。
看到报道,林枫给沈清云发了条短信:谢谢指导。
很快收到回复:是你们做得好。
简单的对话,却透着深深的默契。
周末,林枫独自在办公室加班。窗外明月当空,他不禁想起党校那个月夜。取出那张合影,照片上的两人正在激烈辩论,眼神却透着理解和欣赏。
他提笔写信:
清云:见字如面。今夜永川月明,想起党校时光。你我虽在不同岗位,却同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道阻且长,行则将至。愿我们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信寄出去了,林枫的心也平静下来。他明白,有些感情不需要说破,有些默契不需要言明。在追求共同理想的道路上,他们早已是彼此最重要的同行者。
月光洒满办公室,也洒在远在省城的沈清云窗前。她正在阅读林枫的来信,嘴角带着浅浅的笑意。
取出信纸,她写下回信:
林枫:来信收悉。省城亦是月明。道同则不相疑,志合则不畏远。愿以初心,共赴山海。
信末,她轻轻画了一轮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