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借来的东风-《当国委回首三十年》

  国家环保部督察组的车辆驶离北阳,留下的却并非一片沉寂,而是一场席卷江东省高层政治生态的暗涌。那份由林枫亲自把关、数据详实、逻辑严密的关于跨界污染的报告,仿佛一枚精心计算的棋子,落在了棋盘的关键处。

  数周后,一份加盖着国家部委红色印章的《关于江东省北阳市及周边区域环境保护专项督察情况的通报》,通过机要渠道,被郑重地摆在了省委书记韩志山和省长周明远的办公桌上。文件的措辞一如既往的严谨,但在肯定北阳市“态度端正、措施有力、阶段性成效明显”之后,笔锋一转,用近乎严厉的语气指出:“……督察发现,北阳市与相邻长远市等地区域性环境治理协同机制严重缺失,跨界污染问题突出,已对区域大气、水环境质量改善构成显着制约,影响群众环境权益保障。”文件最后建议,“江东省委、省政府应高度重视,加强省级统筹,切实建立并落实有效的区域联防联控机制,压实属地责任。”

  这份通报,如同一把尚方宝剑,被林枫稳稳地握在了手中。它不再是北阳一市的诉求,而是来自上级部门的明确指令和对现状的批评。

  机会很快到来。省委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环保督察反馈意见整改落实工作。会议室里,气氛相较于往常多了一丝微妙。林枫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气定神闲。

  当议题进行到讨论区域环保协作时,林枫清了清嗓子,开口了。他没有表现出一丝得意,语气反而格外沉稳恳切。

  “韩书记、周省长,各位同志,”他手中拿着那份红头文件的复印件,“国家环保部的通报,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我们区域协调发展中的短板和痛点。北阳作为传统重工业城市,正处于转型升级、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我们内部治理的决心再大,投入再多,如果区域性的环境容量问题得不到解决,就如同一个家里打扫得再干净,却始终要忍受邻居家飘来的浓烟和污水,最终的努力事倍功半,甚至可能付诸东流。”

  他略微停顿,目光扫过在场的常委们,最后在赵伯涛那张看不出表情的脸上停留了一瞬。

  “这不仅关系到北阳几百万市民的健康福祉,更直接关系到我们正在全力申报的国家级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的成败。试想,一个连区域性基本环境问题都解决不了的地区,如何能承担起为国家老工业基地探索转型路径的国家级使命?这不仅仅是北阳的损失,更是我们江东省整体发展战略的重大挫折。”

  他句句不离“通报”精神,字字紧扣“全省大局”,将北阳的需求完美地包装成了全省必须共同面对和解决的课题。他没有指责任何人,但每一个字都像无形的压力,施加在一直阻挠此事的赵伯涛身上。

  赵伯涛端着茶杯,指尖微微用力。他心中恼火,却无法发作。林枫这一手“借力打力”玩得极其漂亮,将他置于一个非常被动的位置。如果他再以“需要调研”、“条件不成熟”等理由反对,那就不是和北阳或者林枫过不去,而是公开质疑和对抗国家部委的明确意见,这在政治上是极其危险的。

  会议室出现了短暂的沉默。省长周明远扶了扶眼镜,打破了僵局:“志山书记,环保部的通报意见非常中肯,指出的问题也是客观存在的。区域环保协作,确实是时候下决心推动了。我看,可以原则同意北阳市之前提出的建立‘北阳-长远环保协作示范区’的构想。具体由省环保厅牵头,北阳市、长远市以及相关市共同参与,尽快拿出一个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报省委省政府研究。”

  周明远的表态,等于是在林枫搭建的舞台上,投下了赞成票。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省委书记韩志山身上。韩志山沉吟片刻,目光锐利地扫过林枫和赵伯涛,最终缓缓开口:“环保问题,是政治问题,也是民生问题,更是发展问题。部里的通报,给我们敲了警钟。这件事,不能再拖了!就按明远省长的意见办。省里成立专班,强力推进。北阳市要发挥主动性,长远市也要顾全大局。谁敢在这个问题上阳奉阴违、推诿扯皮,省委决不姑息!”

  “决不姑息”四个字,掷地有声,为这场讨论画上了句号。

  会议结束后,赵伯涛面无表情地第一个起身离开,甚至没有和旁边的同僚打招呼。他回到办公室,关上门,脸色瞬间阴沉下来。林枫这一局,赢得干净利落,不仅破掉了他设置的障碍,还反过来借环保部的权威,给了他一个不大不小的难堪。这种脱离掌控的感觉,让他非常不舒服。

  他走到窗边,看着楼下陆续离开的常委们的车辆,眼神冰冷。林枫下一个目标,就是那个国家级示范区。绝不能让他在常委会上,再如此顺利地过关!赵伯涛拿起内部电话,沉声对秘书吩咐:“把北阳报上来的那个示范区政策意见稿,再给我仔细、反复地看几遍!我要知道里面每一个可能存在的风险和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