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枫的官复原职,如同一场酣畅淋漓的春雨,洗刷了北阳上空的阴霾,也让北阳的转型列车重新挂上了强劲的车头,继续沿着既定轨道隆隆前行。但对于某些人而言,这雨,却是刺骨的冰雹。
林枫复职后的第一次省委常委会上,气氛微妙。赵伯涛依旧坐在他常务副省长的位置上,神色看似平静,但细看之下,眉宇间却藏着一丝难以察觉的阴郁和不安。林枫的平静回归,对他而言本身就是一种无声的宣告和反击。会议按部就班地进行,讨论着常规议题,仿佛之前那场惊心动魄的较量从未发生。
然而,真正的风暴,往往在平静的海面下酝酿。
就在这次常委会结束后不到一周,一个周二的工作日上午,两辆黑色的轿车悄无声息地驶入江东省政府大院。车上下来几名身着深色夹克、神情严肃的中年人,他们径直走向赵伯涛的办公室。
为首一人出示了证件,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赵伯涛同志,我们是中央纪委第九纪检监察室的。根据有关规定,请你在规定时间、规定地点,就相关问题接受组织审查。”
没有预兆,没有缓冲。一切都来得太快,太突然。
赵伯涛当时正在批阅文件,闻听此言,手中的钢笔“啪嗒”一声掉落在红木办公桌上,滚了几圈,在一份待签的文件上划出一道刺目的墨痕。他脸上的血色瞬间褪去,嘴唇翕动了几下,似乎想说什么,但最终一个字也没能吐出来。他试图站起来,双腿却有些不听使唤地发软。那几名中纪委的工作人员面无表情地看着他,其中一人上前一步,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没有喧哗,没有挣扎。在极短的时间内,赵伯涛便被带离了他的办公室,甚至没有机会收拾任何个人物品。他离开时,回头看了一眼那间象征着权力和地位的宽大办公室,眼神复杂,有震惊,有不甘,或许还有一丝早已预感到却不愿承认的绝望。
“赵省长被中纪委的人带走了!”
这个消息如同一声惊雷,以远超林枫被调查时的速度和强度,瞬间炸响了整个江东省政坛。与上次林枫被查时民间的愤懑和担忧不同,这一次,更多的人是震惊,是哗然,然后是各种小道消息的飞速传播。
“听说是中纪委直接下来的,绕开了省里!”
“问题肯定不小,不然不会动这么大的干戈!”
“早就听说他手伸得长,在长远市和天龙化工那边……”
“看来林书记那事,把他自己也折进去了!”
各种议论,甚嚣尘上。
很快,一些更具指向性的信息开始从不同渠道透露出来。据传,中纪委收到的举报材料极其详实,不仅涉及赵伯涛在清溪河污染事件中滥用职权、包庇长远市和天龙化工的问题,更指向其长期利用职务影响,在项目审批、土地出让、金融贷款等方面为特定关系人谋取利益,其家庭成员名下拥有来源不明的巨额财产,甚至在境外也有资产布局。举报材料证据扎实,线索清晰,形成了完整的证据链。
而这一切的推动,显然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很多人自然而然地联想到刚刚经受住审查、清白归来的林枫。虽然没有丝毫证据表明林枫直接参与了举报,但赵伯涛的倒台,恰恰发生在试图扳倒林枫失败之后,这其中的因果关联,不言而喻。
扳不倒对手,就要有被对手送走的觉悟。赵伯涛用尽手段没能将林枫拉下马,反而暴露了自己的破绽,引来了更高层级、更致命的审查。这正应了那句话: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在北阳,得知这一消息的干部群众,反应更多的是大快人心。
“报应!这就是报应!”
“让他陷害林书记!多行不义必自毙!”
“还是中央英明,把这些蛀虫揪出来了!”
林枫是在办公室听取工作汇报时,由秘书长低声告知这一消息的。他沉默了片刻,脸上没有任何欣喜若狂的表情,只是微微点了点头,示意自己知道了,然后便让汇报继续。仿佛这只是一条与工作无关的普通新闻。
但在无人的间隙,他走到窗边,望着外面车水马龙、重现生机的北阳城,目光深远。除掉赵伯涛,并非他的个人胜利,而是扫清了北阳乃至江东省改革发展道路上的一个巨大障碍。这背后的较量,其中的惊险,只有亲身经历者才能体会。
赵伯涛被“双规”,标志着围绕北阳转型的一场激烈博弈,以正义和规则的力量获胜而告终。它也向所有人传递了一个清晰而有力的信号:无论地位多高,权力多大,只要背离初心、触碰红线,最终都难逃纪法的严惩。
江东省的天空,随着赵伯涛这颗“毒瘤”的被切除,似乎也变得格外清朗起来。而林枫,和他的北阳,即将迎来一个可以更加心无旁骛、奋力前行的新时代。
林枫复职后的第一次省委常委会上,气氛微妙。赵伯涛依旧坐在他常务副省长的位置上,神色看似平静,但细看之下,眉宇间却藏着一丝难以察觉的阴郁和不安。林枫的平静回归,对他而言本身就是一种无声的宣告和反击。会议按部就班地进行,讨论着常规议题,仿佛之前那场惊心动魄的较量从未发生。
然而,真正的风暴,往往在平静的海面下酝酿。
就在这次常委会结束后不到一周,一个周二的工作日上午,两辆黑色的轿车悄无声息地驶入江东省政府大院。车上下来几名身着深色夹克、神情严肃的中年人,他们径直走向赵伯涛的办公室。
为首一人出示了证件,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赵伯涛同志,我们是中央纪委第九纪检监察室的。根据有关规定,请你在规定时间、规定地点,就相关问题接受组织审查。”
没有预兆,没有缓冲。一切都来得太快,太突然。
赵伯涛当时正在批阅文件,闻听此言,手中的钢笔“啪嗒”一声掉落在红木办公桌上,滚了几圈,在一份待签的文件上划出一道刺目的墨痕。他脸上的血色瞬间褪去,嘴唇翕动了几下,似乎想说什么,但最终一个字也没能吐出来。他试图站起来,双腿却有些不听使唤地发软。那几名中纪委的工作人员面无表情地看着他,其中一人上前一步,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没有喧哗,没有挣扎。在极短的时间内,赵伯涛便被带离了他的办公室,甚至没有机会收拾任何个人物品。他离开时,回头看了一眼那间象征着权力和地位的宽大办公室,眼神复杂,有震惊,有不甘,或许还有一丝早已预感到却不愿承认的绝望。
“赵省长被中纪委的人带走了!”
这个消息如同一声惊雷,以远超林枫被调查时的速度和强度,瞬间炸响了整个江东省政坛。与上次林枫被查时民间的愤懑和担忧不同,这一次,更多的人是震惊,是哗然,然后是各种小道消息的飞速传播。
“听说是中纪委直接下来的,绕开了省里!”
“问题肯定不小,不然不会动这么大的干戈!”
“早就听说他手伸得长,在长远市和天龙化工那边……”
“看来林书记那事,把他自己也折进去了!”
各种议论,甚嚣尘上。
很快,一些更具指向性的信息开始从不同渠道透露出来。据传,中纪委收到的举报材料极其详实,不仅涉及赵伯涛在清溪河污染事件中滥用职权、包庇长远市和天龙化工的问题,更指向其长期利用职务影响,在项目审批、土地出让、金融贷款等方面为特定关系人谋取利益,其家庭成员名下拥有来源不明的巨额财产,甚至在境外也有资产布局。举报材料证据扎实,线索清晰,形成了完整的证据链。
而这一切的推动,显然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很多人自然而然地联想到刚刚经受住审查、清白归来的林枫。虽然没有丝毫证据表明林枫直接参与了举报,但赵伯涛的倒台,恰恰发生在试图扳倒林枫失败之后,这其中的因果关联,不言而喻。
扳不倒对手,就要有被对手送走的觉悟。赵伯涛用尽手段没能将林枫拉下马,反而暴露了自己的破绽,引来了更高层级、更致命的审查。这正应了那句话: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在北阳,得知这一消息的干部群众,反应更多的是大快人心。
“报应!这就是报应!”
“让他陷害林书记!多行不义必自毙!”
“还是中央英明,把这些蛀虫揪出来了!”
林枫是在办公室听取工作汇报时,由秘书长低声告知这一消息的。他沉默了片刻,脸上没有任何欣喜若狂的表情,只是微微点了点头,示意自己知道了,然后便让汇报继续。仿佛这只是一条与工作无关的普通新闻。
但在无人的间隙,他走到窗边,望着外面车水马龙、重现生机的北阳城,目光深远。除掉赵伯涛,并非他的个人胜利,而是扫清了北阳乃至江东省改革发展道路上的一个巨大障碍。这背后的较量,其中的惊险,只有亲身经历者才能体会。
赵伯涛被“双规”,标志着围绕北阳转型的一场激烈博弈,以正义和规则的力量获胜而告终。它也向所有人传递了一个清晰而有力的信号:无论地位多高,权力多大,只要背离初心、触碰红线,最终都难逃纪法的严惩。
江东省的天空,随着赵伯涛这颗“毒瘤”的被切除,似乎也变得格外清朗起来。而林枫,和他的北阳,即将迎来一个可以更加心无旁骛、奋力前行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