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双线作战-《当国委回首三十年》

  “江北优质农产品综合加工基地”的建设如火如荼地展开,土地平整、规划设计、招投标等工作紧锣密鼓地进行。作为常务副指挥长的林枫,每天忙得脚不沾地,协调会、现场会、谈判会一个接一个。

  然而,他并没有忘记自己另一个重要的阵地——县经济技术开发区。他深知,开发区是他的根基,也是青泉工业经济的引擎,绝不能因为新项目而放松。

  如何平衡两边的工作,成为摆在他面前的新课题。他采取了“抓大放小、分级授权、重点把控”的策略。

  在基地建设指挥部,他组建了一个高效精干的工作班子,明确了各小组的职责和权限,自己则集中精力抓规划审定、重大资金审批和关键环节的协调。他要求指挥部建立“周例会、月简报”制度,确保信息畅通,问题及时解决。

  对于开发区,他则充分信任和依靠以老李为核心的管委会班子。他将开发区的日常运营管理权限下放,只要求每周向他做一次简要汇报,遇到重大事项随时请示。但他牢牢抓住开发区的战略方向和发展质量。

  每隔一周,他必定会抽出半天时间,回到开发区,不是听汇报,而是直接下到企业、走进车间。

  这天下午,他轻车简从,来到吴氏阀门厂。郑经理见到他,十分惊喜:“林主任,您可是稀客了!听说您最近在忙那个大基地,还以为您把我们给忘了呢!”

  林枫笑着摆手:“开发区是我的娘家,怎么可能忘。怎么样,新上的那条自动化生产线运行如何?”

  “好!非常好!”郑经理兴奋地带他参观,“效率提升了40%,产品精度也上了一个台阶!多亏了当初您推动那个‘技术创新伙伴计划’,我们才下决心搞这个技术改造。”

  林枫仔细查看了生产情况和产品质量记录,满意地点点头。随后,他话锋一转:“老郑,不能满足于此啊。基地一建起来,对阀门、管件的需求会很大,但要求也会更高,特别是在食品级材料和节能环保方面。你们要有前瞻性,提前布局研发。”

  郑经理连连称是:“我们已经在和理工大学合作,攻关食品级不锈钢阀门了。林主任,您这眼光,总是比我们看得远一步!”

  离开吴氏阀门,林枫又走访了几家为农机配套的企业。他发现,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市场对智能化、精准化农机的需求开始显现,但园区内大多数企业还停留在传统配件生产上。

  回到管委会,他立刻召集老李等人开了一个短会。

  “开发区的产业升级,必须提速。”林枫开门见山,“我们不能只满足于做‘配套车间’,要向‘智能部件供应商’转型。公共技术服务中心要尽快把‘智能控制实验室’建起来,重点扶持几家有潜力的企业在电控系统、传感器等领域取得突破。要引导企业意识到,不升级,就会被淘汰。”

  老李有些为难:“林主任,道理大家都懂,可升级需要投入,很多小企业有畏难情绪。”

  “所以要政策引导,典型引路。”林枫果断决策,“从县里的工业发展资金和开发区的创新基金里,拿出一部分,对进行智能化改造的企业给予更高比例的补贴。同时,筛选一两家条件成熟的企业,管委会重点帮扶,打造成转型升级的样板!”

  他的思路清晰,措施有力,为开发区下一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老李等人领命而去,干劲十足。

  就在林枫双线作战,忙得不可开交之际,一个来自省委组织部的电话,打到了青泉县委。

  电话是直接打给县委书记的。组织部的领导在电话里表示,近期省委为了进一步优化领导班子结构,加大年轻干部选拔力度,准备从全省表现突出的“跨世纪人才培养计划”学员中,破格提拔一批德才兼备、实绩显着的干部,充实到地方党政领导班子中。林枫的名字,在备选名单上名列前茅,组织部将派人下来进行深入的补充考察。

  这个消息,在青泉县小小的领导班子圈子里引起了震动。这意味着,林枫很可能在短时间内,迎来他仕途上的又一次关键飞跃——进入县级核心决策层。

  王县长第一时间找到林枫,既是祝贺,也是提醒:“林枫,这是大好事!说明省委组织部一直在关注着你!这次基地建设和开发区的表现,都给你加了分。考察的时候,一定要稳住,平常心对待。”

  林枫心中波澜涌动,但表面上依旧沉稳:“县长,我明白。无论在哪里,都是为党和人民工作。我会一如既往,把本职工作做好。”

  他并没有因为即将到来的考察而打乱工作节奏,依然奔波于基地建设工地和开发区企业之间,处理着各种具体而微的事务。只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他会不禁思考,如果机会真的降临,自己是否已经准备好了承担更重的责任?未来的路,又该如何走得更加稳健、更加扎实?

  他知道,每一次晋升,都意味着更大的平台、更重的担子和更高的要求。他必须让自己成长的速度,跟上时代和组织期望的步伐。双线作战的历练,国家级项目的打磨,正是他积蓄力量、准备起跳的最好过程。他期待着,也准备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