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得“技之极”钥匙,陈洋与林晓雨马不停蹄,离开嘉州,沿岷江南下,奔赴眉州(眉山)。眉州乃三苏故里,文风鼎盛,山水亦显秀润。与嘉州的雄奇不同,此地更多了几分清幽与雅致。
按照镇长提示,“味痴”苏半夏隐居在眉州城外一片茂密的竹海深处。两人弃车步行,沿着一条被厚厚竹叶覆盖的蜿蜒小径,向竹林深处走去。越往里走,人迹越罕,空气中弥漫着竹叶的清香和泥土的湿润气息,偶尔传来几声清脆的鸟鸣,更显幽静。
走了约莫半个时辰,前方豁然开朗,一片依山傍水的空地出现在眼前。几间雅致的竹屋临水而建,屋前用竹篱围出一个小院,院内种着各种奇花异草,更多的是许多连陈洋都一时叫不出名字的香草植物。空气中,不再是单一的竹香,而是交织着数十种或浓郁、或清雅、或辛烈、或甘醇的复杂香气,仿佛踏入了一个天然的香料王国。
一个穿着素雅青衣、头发随意挽起、面容清癯的老妇人,正背对着他们,蹲在一个小小的药碾前,小心翼翼地碾磨着一些晒干的香草籽。她的动作轻柔而专注,仿佛在对待世间最珍贵的宝物。
“请问,是苏半夏,苏前辈吗?”陈洋站在篱笆外,恭敬地问道。
老妇人碾磨的动作没有丝毫停顿,仿佛没有听见。
林晓雨提高声音又问了一遍。
老妇人这才缓缓停下动作,却没有回头,声音如同山涧清泉,平静无波:“外面的喧嚣,扰不了此地的清净。若要买香囊、花露,篱笆上有价目,自取便是,银钱放入竹筒即可。若是迷路,沿原路返回。”
她的逐客令下得温和,却比雷震岳的冷漠更显疏离。
陈洋没有离开,而是深吸了一口那空气中复杂无比的香气,朗声道:“晚辈陈洋,并非为香囊而来。听闻苏前辈精研百味,擅于调和,特来请教‘味之魂’。”
“味之魂?”苏半夏终于缓缓站起身,转了过来。她的年纪看起来与辣婆相仿,但气质截然不同,眼神清澈而深邃,仿佛能看透人心,又仿佛蕴藏着世间万般滋味。她的目光在陈洋身上扫过,尤其是在他腰间那看似普通的【百味勺】上停留了一瞬,眼中闪过一丝极淡的讶异。
“年轻人,口气不小。”苏半夏语气依旧平淡,“味之魂,岂是轻易可闻,可请,可教的?我此处只有草木之息,山野之味,并无你要的‘魂’。”
“万物有灵,草木亦有魂。”陈洋不卑不亢,“前辈于此地调和百草,萃取精华,不正是在与万物之魂对话吗?晚辈所求,正是这沟通、调和、乃至升华‘味魂’之法。”
苏半夏静静地看了陈洋片刻,脸上无喜无怒:“你身上,有雷老头那锋锐的‘技’之味,也有彭家那丫头炽烈的‘火’之息。看来,你已得他们认可。”
她走到院中一张石桌前坐下,桌上摆放着几个小巧的玉碗,里面盛放着不同颜色、不同形态的粉末或汁液,皆是她提炼的香草精华。
“既然你执意要请教‘味之魂’,那我便考考你。”苏半夏随手拿起两个玉碗,一碗里面是深紫色的粉末,散发着浓郁的花香与一丝蜜甜;另一碗是翠绿色的汁液,气味清新,带着强烈的草木青气。
“此乃薰衣草精华与迷迭香萃取液。”苏半夏道,“二者皆有其独特之味。你可能将其调和,使之相融,产生一种全新的、和谐的、并能引动心神宁静的复合香气吗?”
这考验,看似简单,实则极难!薰衣草的甜香与迷迭香的青烈,属性迥异,强行混合,极易产生冲突,变得不伦不类。要使其和谐,并升华出新的意境,需要对两种香料的特性了如指掌,更需要对“调和”有着近乎本能的直觉与掌控力。
这,正是“味之魂”的基础——通晓物性,调和阴阳。
陈洋没有立刻动手。他先上前,分别仔细嗅闻了两种精华的气息,【真相之舌】的能力悄然运转,分析着它们最细微的香味构成、挥发阶段以及潜在的冲突点。
然后,他取来一个干净的小小水晶盏。他没有使用【百味勺】实体,而是将其握在手中,调动其“调和”的意念力场。
他先滴入一滴迷迭香萃取液。那清烈的草木气息瞬间散开,充满了攻击性。
紧接着,他没有直接加入薰衣草粉,而是用一根细小的玉棒,蘸取极少量的薰衣草粉末,悬于水晶盏上方,并未立刻接触。他手腕以极其细微的幅度抖动,让那粉末如同烟雾般,极其缓慢、均匀地飘落、融入迷迭香液中。
与此同时,他意念引导着【百味勺】的调和之力,如同一位高明的舞者,引导着两种截然不同的香气分子,在盏中那小小的空间内,开始旋转、碰撞、试探、交融。
他的动作轻柔而富有韵律,神情专注如同在进行一场神圣的仪式。
苏半夏静静地看着,眼中最初的平淡渐渐被一丝凝重和越来越浓的兴趣所取代。她能感觉到,这个年轻人并非在蛮干,而是在用一种她从未见过的、近乎“道”的方式,在进行调和。他手中那柄看似普通的木勺,散发着一种奇异的、能安抚躁动、引导和谐的能量波动。
渐渐地,水晶盏中那原本冲突的气息开始发生变化。迷迭香的青烈被薰衣草的甜柔所包裹、所中和,变得不再那么具有攻击性,反而呈现出一种沉稳的绿意底色;而薰衣草的甜香,也被迷迭香的清冽所提升、所净化,少了几分腻烦,多了几分空灵与悠远。
两种香气不再彼此排斥,而是如同阴阳鱼般,相互缠绕,相互依存,最终融合成一种前所未有的复合香气——那香气,既有草木的清新醒神,又有花香的宁神安恬,闻之令人心旷神怡,仿佛置身于雨后的普罗旺斯薰衣草田与地中海沿岸的迷迭香丛之间,心神不由自主地沉静下来。
“静心之韵……”苏半夏喃喃自语,眼中爆发出璀璨的光芒,“你……你是如何做到的?”她钻研一生,也需反复试验才能找到些许平衡点,而陈洋竟在片刻之间,近乎完美地调和了这两种棘手的味道!
陈洋放下水晶盏,谦逊道:“晚辈只是试着去理解它们各自的‘意愿’,引导它们找到彼此都能舒适的共存方式,而非强行改变。”
“理解意愿……引导共存……”苏半夏反复咀嚼着这几个字,仿佛触摸到了某种更高的境界。她沉默良久,再次看向陈洋时,眼神已然不同。
“你的调和之‘心’,已得真味。”苏半夏缓缓道,“但这还不够。‘味之魂’的最终考验,是至味见性。”
她指向竹屋内:“屋内有我收集的一百零八种基础味源,涵盖酸、甜、苦、辣、咸、鲜、麻、涩、香、腥等诸般味道。你需要在一炷香的时间内,从中选取任意几种,调和出一种能映照你本心的‘至味’。”
“此味,不需取悦他人,不需遵循定式,只需纯粹、真实地表达你此刻对‘味’,对‘厨’,对‘道’的理解。让我品尝到你的‘厨心’。”
至味见性!映照本心!
这已不再是技术的考验,而是直指灵魂的叩问!
陈洋神色肃然,他知道,这才是获取“味之魂”钥匙的真正挑战。他对苏半夏深深一揖,然后毅然走进了那间充满了无数种味道的竹屋。
一炷香的时间,很快过去。
当陈洋再次走出来时,他手中拿着一个小小的白玉盅。盅内,只有小半盅清澈如水、几乎没有任何颜色的液体。
苏半夏,以及一旁的林晓雨,都愣住了。
这就是他映照本心的“至味”?这看起来……根本就是清水啊!
陈洋将白玉盅放到苏半夏面前的石桌上。
“前辈,请品鉴。”他的眼神清澈而坚定。
苏半夏带着极大的疑惑,拿起一个小小的玉勺,舀起一点那“清水”,放入口中。
没有味道?
不!
就在液体接触味蕾的刹那,苏半夏浑身剧震!
那不是没有味道!那是……万味归元!
在那极致的“淡”中,她仿佛品尝到了山川的微咸,雨露的清甜,草木的淡淡苦涩,阳光的暖意,清风掠过花丛带来的瞬息芬芳……无数种极其微弱、却无比纯粹、无比真实的味道,如同无数颗微小的星辰,共同构成了一片浩瀚而和谐的味觉宇宙!
这味道,不刺激,不浓烈,却直抵心灵深处!它仿佛剥去了所有调味的人工痕迹,回归了味道最本源的状态,那是一种包容万物、却又超然物外的极致境界!
在这“至味”之中,苏半夏清晰地感受到了一种厨心——对自然万物的敬畏,对食材本味的尊崇,以及对调和之道的深刻理解,追求的并非口舌之欲的极致刺激,而是天地万物和谐共生的“大味”!
这,就是陈洋的“性”!他的厨心,宽广如海,纯粹如初!
苏半夏放下玉勺,闭上双眼,久久不语。两行清泪,悄无声息地从她眼角滑落。
不是悲伤,而是感动。为这至纯至性的“味之魂”而感动。
她缓缓起身,走入内室,片刻后,捧出一个温润的羊脂玉盒。打开玉盒,里面是一柄造型圆融、线条柔和、通体洁白、散发着宁静祥和气息的玉质钥匙。钥匙的柄部,雕刻着一个抽象的“味”字符文,仿佛由无数种微小的味道光点凝聚而成。
“此乃‘味之魂’的钥匙。”苏半夏将玉盒递给陈洋,声音带着一丝颤抖,“拿去吧。你已明‘味’之真谛——百味归元,至味见性。这钥匙,非你莫属。”
陈洋郑重接过玉盒,感受着那玉钥上传来的温润平和的意念。
“多谢苏前辈!”
苏半夏拭去泪痕,脸上露出了如同雨后初晴般的澄澈笑容:“去吧,孩子。带着你的‘厨心’,去完成你的使命。记住,真正的‘味之魂’,不在外物,而在你的心里。”
第二把钥匙,“味之魂”,到手!
陈洋手握两把钥匙,感受着“技之极”的锋锐与“味之魂”的圆融,心中对厨道的理解愈发深刻。
如今,只差最后一把,由辣婆保管的“火之心”!
按照镇长提示,“味痴”苏半夏隐居在眉州城外一片茂密的竹海深处。两人弃车步行,沿着一条被厚厚竹叶覆盖的蜿蜒小径,向竹林深处走去。越往里走,人迹越罕,空气中弥漫着竹叶的清香和泥土的湿润气息,偶尔传来几声清脆的鸟鸣,更显幽静。
走了约莫半个时辰,前方豁然开朗,一片依山傍水的空地出现在眼前。几间雅致的竹屋临水而建,屋前用竹篱围出一个小院,院内种着各种奇花异草,更多的是许多连陈洋都一时叫不出名字的香草植物。空气中,不再是单一的竹香,而是交织着数十种或浓郁、或清雅、或辛烈、或甘醇的复杂香气,仿佛踏入了一个天然的香料王国。
一个穿着素雅青衣、头发随意挽起、面容清癯的老妇人,正背对着他们,蹲在一个小小的药碾前,小心翼翼地碾磨着一些晒干的香草籽。她的动作轻柔而专注,仿佛在对待世间最珍贵的宝物。
“请问,是苏半夏,苏前辈吗?”陈洋站在篱笆外,恭敬地问道。
老妇人碾磨的动作没有丝毫停顿,仿佛没有听见。
林晓雨提高声音又问了一遍。
老妇人这才缓缓停下动作,却没有回头,声音如同山涧清泉,平静无波:“外面的喧嚣,扰不了此地的清净。若要买香囊、花露,篱笆上有价目,自取便是,银钱放入竹筒即可。若是迷路,沿原路返回。”
她的逐客令下得温和,却比雷震岳的冷漠更显疏离。
陈洋没有离开,而是深吸了一口那空气中复杂无比的香气,朗声道:“晚辈陈洋,并非为香囊而来。听闻苏前辈精研百味,擅于调和,特来请教‘味之魂’。”
“味之魂?”苏半夏终于缓缓站起身,转了过来。她的年纪看起来与辣婆相仿,但气质截然不同,眼神清澈而深邃,仿佛能看透人心,又仿佛蕴藏着世间万般滋味。她的目光在陈洋身上扫过,尤其是在他腰间那看似普通的【百味勺】上停留了一瞬,眼中闪过一丝极淡的讶异。
“年轻人,口气不小。”苏半夏语气依旧平淡,“味之魂,岂是轻易可闻,可请,可教的?我此处只有草木之息,山野之味,并无你要的‘魂’。”
“万物有灵,草木亦有魂。”陈洋不卑不亢,“前辈于此地调和百草,萃取精华,不正是在与万物之魂对话吗?晚辈所求,正是这沟通、调和、乃至升华‘味魂’之法。”
苏半夏静静地看了陈洋片刻,脸上无喜无怒:“你身上,有雷老头那锋锐的‘技’之味,也有彭家那丫头炽烈的‘火’之息。看来,你已得他们认可。”
她走到院中一张石桌前坐下,桌上摆放着几个小巧的玉碗,里面盛放着不同颜色、不同形态的粉末或汁液,皆是她提炼的香草精华。
“既然你执意要请教‘味之魂’,那我便考考你。”苏半夏随手拿起两个玉碗,一碗里面是深紫色的粉末,散发着浓郁的花香与一丝蜜甜;另一碗是翠绿色的汁液,气味清新,带着强烈的草木青气。
“此乃薰衣草精华与迷迭香萃取液。”苏半夏道,“二者皆有其独特之味。你可能将其调和,使之相融,产生一种全新的、和谐的、并能引动心神宁静的复合香气吗?”
这考验,看似简单,实则极难!薰衣草的甜香与迷迭香的青烈,属性迥异,强行混合,极易产生冲突,变得不伦不类。要使其和谐,并升华出新的意境,需要对两种香料的特性了如指掌,更需要对“调和”有着近乎本能的直觉与掌控力。
这,正是“味之魂”的基础——通晓物性,调和阴阳。
陈洋没有立刻动手。他先上前,分别仔细嗅闻了两种精华的气息,【真相之舌】的能力悄然运转,分析着它们最细微的香味构成、挥发阶段以及潜在的冲突点。
然后,他取来一个干净的小小水晶盏。他没有使用【百味勺】实体,而是将其握在手中,调动其“调和”的意念力场。
他先滴入一滴迷迭香萃取液。那清烈的草木气息瞬间散开,充满了攻击性。
紧接着,他没有直接加入薰衣草粉,而是用一根细小的玉棒,蘸取极少量的薰衣草粉末,悬于水晶盏上方,并未立刻接触。他手腕以极其细微的幅度抖动,让那粉末如同烟雾般,极其缓慢、均匀地飘落、融入迷迭香液中。
与此同时,他意念引导着【百味勺】的调和之力,如同一位高明的舞者,引导着两种截然不同的香气分子,在盏中那小小的空间内,开始旋转、碰撞、试探、交融。
他的动作轻柔而富有韵律,神情专注如同在进行一场神圣的仪式。
苏半夏静静地看着,眼中最初的平淡渐渐被一丝凝重和越来越浓的兴趣所取代。她能感觉到,这个年轻人并非在蛮干,而是在用一种她从未见过的、近乎“道”的方式,在进行调和。他手中那柄看似普通的木勺,散发着一种奇异的、能安抚躁动、引导和谐的能量波动。
渐渐地,水晶盏中那原本冲突的气息开始发生变化。迷迭香的青烈被薰衣草的甜柔所包裹、所中和,变得不再那么具有攻击性,反而呈现出一种沉稳的绿意底色;而薰衣草的甜香,也被迷迭香的清冽所提升、所净化,少了几分腻烦,多了几分空灵与悠远。
两种香气不再彼此排斥,而是如同阴阳鱼般,相互缠绕,相互依存,最终融合成一种前所未有的复合香气——那香气,既有草木的清新醒神,又有花香的宁神安恬,闻之令人心旷神怡,仿佛置身于雨后的普罗旺斯薰衣草田与地中海沿岸的迷迭香丛之间,心神不由自主地沉静下来。
“静心之韵……”苏半夏喃喃自语,眼中爆发出璀璨的光芒,“你……你是如何做到的?”她钻研一生,也需反复试验才能找到些许平衡点,而陈洋竟在片刻之间,近乎完美地调和了这两种棘手的味道!
陈洋放下水晶盏,谦逊道:“晚辈只是试着去理解它们各自的‘意愿’,引导它们找到彼此都能舒适的共存方式,而非强行改变。”
“理解意愿……引导共存……”苏半夏反复咀嚼着这几个字,仿佛触摸到了某种更高的境界。她沉默良久,再次看向陈洋时,眼神已然不同。
“你的调和之‘心’,已得真味。”苏半夏缓缓道,“但这还不够。‘味之魂’的最终考验,是至味见性。”
她指向竹屋内:“屋内有我收集的一百零八种基础味源,涵盖酸、甜、苦、辣、咸、鲜、麻、涩、香、腥等诸般味道。你需要在一炷香的时间内,从中选取任意几种,调和出一种能映照你本心的‘至味’。”
“此味,不需取悦他人,不需遵循定式,只需纯粹、真实地表达你此刻对‘味’,对‘厨’,对‘道’的理解。让我品尝到你的‘厨心’。”
至味见性!映照本心!
这已不再是技术的考验,而是直指灵魂的叩问!
陈洋神色肃然,他知道,这才是获取“味之魂”钥匙的真正挑战。他对苏半夏深深一揖,然后毅然走进了那间充满了无数种味道的竹屋。
一炷香的时间,很快过去。
当陈洋再次走出来时,他手中拿着一个小小的白玉盅。盅内,只有小半盅清澈如水、几乎没有任何颜色的液体。
苏半夏,以及一旁的林晓雨,都愣住了。
这就是他映照本心的“至味”?这看起来……根本就是清水啊!
陈洋将白玉盅放到苏半夏面前的石桌上。
“前辈,请品鉴。”他的眼神清澈而坚定。
苏半夏带着极大的疑惑,拿起一个小小的玉勺,舀起一点那“清水”,放入口中。
没有味道?
不!
就在液体接触味蕾的刹那,苏半夏浑身剧震!
那不是没有味道!那是……万味归元!
在那极致的“淡”中,她仿佛品尝到了山川的微咸,雨露的清甜,草木的淡淡苦涩,阳光的暖意,清风掠过花丛带来的瞬息芬芳……无数种极其微弱、却无比纯粹、无比真实的味道,如同无数颗微小的星辰,共同构成了一片浩瀚而和谐的味觉宇宙!
这味道,不刺激,不浓烈,却直抵心灵深处!它仿佛剥去了所有调味的人工痕迹,回归了味道最本源的状态,那是一种包容万物、却又超然物外的极致境界!
在这“至味”之中,苏半夏清晰地感受到了一种厨心——对自然万物的敬畏,对食材本味的尊崇,以及对调和之道的深刻理解,追求的并非口舌之欲的极致刺激,而是天地万物和谐共生的“大味”!
这,就是陈洋的“性”!他的厨心,宽广如海,纯粹如初!
苏半夏放下玉勺,闭上双眼,久久不语。两行清泪,悄无声息地从她眼角滑落。
不是悲伤,而是感动。为这至纯至性的“味之魂”而感动。
她缓缓起身,走入内室,片刻后,捧出一个温润的羊脂玉盒。打开玉盒,里面是一柄造型圆融、线条柔和、通体洁白、散发着宁静祥和气息的玉质钥匙。钥匙的柄部,雕刻着一个抽象的“味”字符文,仿佛由无数种微小的味道光点凝聚而成。
“此乃‘味之魂’的钥匙。”苏半夏将玉盒递给陈洋,声音带着一丝颤抖,“拿去吧。你已明‘味’之真谛——百味归元,至味见性。这钥匙,非你莫属。”
陈洋郑重接过玉盒,感受着那玉钥上传来的温润平和的意念。
“多谢苏前辈!”
苏半夏拭去泪痕,脸上露出了如同雨后初晴般的澄澈笑容:“去吧,孩子。带着你的‘厨心’,去完成你的使命。记住,真正的‘味之魂’,不在外物,而在你的心里。”
第二把钥匙,“味之魂”,到手!
陈洋手握两把钥匙,感受着“技之极”的锋锐与“味之魂”的圆融,心中对厨道的理解愈发深刻。
如今,只差最后一把,由辣婆保管的“火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