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黄土无言,厚德载物-《美食守护者:陈洋的奇妙冒险之旅》

  马家汤馆门前的风波,虽被陈洋以【净莲盏】之力暂时平息,马师傅保住了铫子,他那儿子和孙女眼中也短暂恢复了一丝清明,但萦绕在洛城上空的甜苦阴霾并未散去。苦使徒黄连那饱含惊怒的凝视,如同毒蛇留下的印记,昭示着更激烈的冲突还在后头。

  “甜、苦二使徒的企图已昭然若揭,他们正步步为营,系统地蚕食着这座城市的“味觉防线””回到民宿庭院,林晓雨整合着各方信息,语气凝重,“但【坤元釜】的线索依旧渺茫。系统只能给出大致方位在中原,具体指向不明。我们需要更确切的指引。”

  陈洋立于院中,感受着脚下厚重的大地。体内三件厨具微微共鸣,【百味勺】调和着【千沸鼎】的沸腾与【净莲盏】的净化,却隐隐感到一丝难以着力的虚浮。仿佛空有力量,却缺少一个坚实的根基。他回想起与黄连那无声的交锋,那绝望的苦意如同无根之萍,虽能一时影响人心,却终究虚妄。而真正能对抗这种虚妄的,必然是某种更加厚重、更加本源的力量。

  “大地丰饶,厚德载物……”陈洋喃喃自语,目光投向西北方向,那是黄河奔流的方向,“【坤元釜】司掌此道,其守护者或线索,或许并不在繁华都市,而在更接近这片土地本源的地方。”

  林晓雨闻言,立刻在电脑上调出洛城周边的详细地图,并结合古籍记载和民间传说进行筛选。“黄河沿岸,自古便是农耕文明发祥地。如果真有守护‘大地食韵’的隐士,最有可能就在那里。”她的指尖在地图上划过,最终停留在黄河南岸一段相对偏僻、古祭坛遗址众多的区域。“这里有几个几乎与世隔绝的小村落,还有一处早已废弃的‘五谷祭坛’旧址。当地一些老人可能知道些什么。”

  事不宜迟,两人当即出发,租用了一辆性能可靠的越野车,沿着颠簸的土路,向着黄河岸边驶去。

  越是靠近黄河,空气中的湿度增加,带着泥沙气息的风扑面而来。车窗外的景色也逐渐从城镇的喧嚣变为田野的开阔,再到丘陵沟壑的苍茫。黄土高原特有的地貌展现在眼前,千沟万壑,如同大地老人脸上深刻的皱纹,诉说着岁月的沧桑与生命的坚韧。

  几经打听,在一位放羊老汉模糊的指引下,他们终于在天色近黄昏时,找到了一处位于河湾高崖上的破旧院落。院墙是用黄土夯成的,早已斑驳不堪,露出里面掺杂的麦秸。院门是两扇歪歪扭扭的木门,仿佛一阵风就能吹倒。但奇怪的是,站在这院门外,陈洋心中那丝虚浮感竟减弱了不少,体内厨具的共鸣也变得稍微清晰、沉稳了一些。

  院门敞开着一条缝,可以看到里面院子打扫得还算干净,角落里堆着些农具,院中央有一口石磨,旁边是一个用土坯垒成的简易灶台,上面坐着一口黑乎乎的铁锅。一个身影正背对着他们,坐在一个小马扎上,慢悠悠地挑选着簸箕里的小米。

  那是一位老者,身形干瘦却显得异常硬朗,穿着一身打满补丁的粗布衣服,皮肤是长年风吹日晒形成的古铜色,脸上皱纹密布,如同干涸的土地。他专注地看着手中的谷物,动作不疾不徐,仿佛与周围这片厚重的黄土高原融为一体。

  陈洋和林晓雨对视一眼,轻轻推开院门。

  “请问,是稷老爷子吗?”陈洋恭敬地开口。

  老者(稷老爷子)没有回头,依旧不紧不慢地挑着米,声音低沉而沙哑,带着黄土的颗粒感:“这里没什么老爷子,只有个等死的糟老头子。你们找错地方了,回去吧。”

  语气冷淡,甚至带着一丝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漠然。

  林晓雨上前一步,诚恳地说道:“稷老先生,我们是从川省来的厨师,听闻您精通农耕膳食之本,特来请教。如今洛城乃至中原,正被诡异甜苦之味侵蚀,传统食韵濒危,我们需要您的指点。”

  “甜苦?”稷老爷子手上的动作顿了顿,发出一声意味不明的嗤笑,“世间百味,皆是过客。土地无言,只管生长。你们厨师界的纷争,与我这黄土埋脖根的人何干?走吧,别打扰我挑米。”

  直接碰了个钉子。

  陈洋没有气馁,他上前几步,走到老爷子身边不远处,没有继续纠缠请教之事,而是将目光落在那簸箕中的小米上。米粒金黄,饱满均匀,散发着阳光和土地赋予的纯粹香气。

  “这米真好。”陈洋由衷赞道,“颗粒饱满,色泽金黄,是吸收了足够地力、经过精心伺候才能长出的好粮食。熬成粥饭,最能养人。”

  稷老爷子挑了挑眉,似乎有些意外陈洋的关注点,但依旧没抬头,只是淡淡地说:“小子,倒有点眼力。这是河滩地上长的老品种‘黄毛粱’,费劲,产量低,比不上那些化肥催出来的大路货,也就我这老家伙自己种点自己吃。”

  陈洋蹲下身,看着那些米粒,感受着其中蕴含的、微弱却无比坚实的生命能量。他心念微动,没有刻意催动,但体内【千沸鼎】那“鼎沸之火、百味交融”的意境,以及【净莲盏】那“清泉之水、净化滋养”的灵韵,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一丝气息。这气息并非攻击或炫耀,而是如同游子归家般,带着对食材、对烹任本源的亲近与敬畏。

  “再好的食材,也需水火相济,方能成为滋养身心的美味。”陈洋轻声道,“鼎釜之器,烈火清泉,究其根本,也是为了更好地承载和激发这天地自然赋予食材的本味。尤其是这取自大地、沐浴阳光雨露的五谷,更是文明根基,值得最高的敬畏。”

  他这番话,并非空洞的理论,而是融入了他获得系统以来,尤其是经历江南之行、净化腐化、体悟“心味”之后的真实感悟。其中蕴含的,是对“滋养”与“净化”的理解,更是对“土地馈赠”的感恩。

  稷老爷子那一直低垂的眼帘,终于缓缓抬起。

  那是一双怎样的眼睛?并不浑浊,反而异常清澈、深邃,瞳孔的颜色仿佛与脚下的黄土同源,带着历经沧桑后的平静与洞察。他的目光在陈洋身上停留了片刻,尤其是在他腰间(那里放着缩小形态的厨具)和那双稳定有力的手上扫过,眼中闪过一丝极淡的讶异。

  “你身上……有‘火’的躁动,也有‘水’的灵净……奇怪,倒是难得没有那些花里胡哨的匠气。”稷老爷子的语气缓和了些许,但依旧谈不上热情,“你说敬畏土地,可不是嘴上说说那么简单。”

  他放下手中的簸箕,站起身,佝偻的背脊却仿佛蕴含着能扛起山岳的力量。“跟我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