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然后就没了?
谢依水感觉这些人奇奇怪怪的,难道她还要痛哭流涕或自怜自哀吗?
还是……
“我给他找个新的老师?”算是他维护自己的小小酬劳。
但感觉吧,当事人应该不是很喜欢这种感激送作业的过度补贴方式。
扈赏春小心翼翼地看着三娘,“你不生气?”
谢依水觉得这话没来由,“生什么气?”气被人非议还是气家里人帮他出击?
“嘴长在人家身上,这我管不着。”那小子心不坏她知道,就是缺爱,“你平时多关注关注他,他扑腾来扑腾去不就是觉得没人盯着他吗?”
话是对扈赏春说的,扈赏春纳罕,他天天给他收拾烂摊子换学院,还要怎么关注?
哦,值不上了就围着他转?
但三娘既然这么说了,他肯定是有做得不到位的地方,扈赏春思忖片刻,“三娘你说得对。”
其余人:“……”
“谁要你多管闲事!!”当事人不知道什么时候来的,气喘吁吁面色潮红,可见刚才的急切。
谢依水冷冷望去,她的眼神兴味十足,“怎么,觉得维护我丢人了?还是后悔了?”
扈通明下意识接道:“我没有!”
谢依水顺利地转移话题,“你那先生吧,怎么说,做事中规中矩。”她双手抱臂,“对方不对在先,你不敬在后。凡事讲究先来后到,因由缘起。既然双方都有错,却只见你要道歉。话说,你应该没道歉吧?”
“没有。”第二声没有倒是中气十足。
“不错!”谢依水肯定地点点头,“无须道歉,换个老师就行了。做事中规中矩,可见本事一般。为人师表不明事理,可见原则也一般。如此一般的先生,也学不到什么东西。”
谢依水的一般论很是震惊一票人,扈玄感欲言又止,结果还是扈赏春呛了一下,“儿啊,那可是有名的启石先生,京都有名的老先生。教书数十载,门下弟子入朝为官者不知凡几。”
还好这些只是自家关起来随意说说,要是被外面的人听到指不定怎么批判吾儿无知呢。
谢依水觉得十分好笑,“若是以教龄为长,那大家不用聘请名师了,只需逮着书院寿数最长的那位拜其名下即可。”
“话不是这么说…”扈赏春观谢依水面色,逐渐声弱。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为弟子者,则不应以师者贵贱、长少而另有微词。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道理您不懂吗?”谢依水十分不屑所谓的履历与经验,有时候过多的过去只会让人被经验主义裹挟。
那些经验最丰富的人,与时代与创新失之交臂的可能性也最大。
不有句老话吗,乱拳打死老师傅,凭的是什么?力量吗?
不过是一腔孤勇罢了。
“单凭对方的解决方法不难看出,这些年他已经老了。”
谢依水血淋淋地剖析现实,她一向是这样的,说一些轻飘飘的话,然后吓死所有人。
可仔细想想,她说得又没错。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宁致遥反复咀嚼这句话,他看着谢依水若有所思。“三娘好见地,不知师从何人?”
谢依水笑了一下,她目光沉静地盯着宁致遥,“山野乡人,无觅其踪。总之,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就是了。”
“可见,三娘这些年跟了位好先生。”
谢依水摇头,“我觉得也是我聪明。”师从九年制义务教育,在填鸭式教学法的轰炸下她还能茁壮成长,不该是她坚强励志又聪明吗?
要不然同一个班,怎么还会有那么大的差距。
扈通明都被她这不要脸的说辞给逗乐了,他落座饭桌,“所以你觉得我没错?”
“没错。”非常干脆,显得众人迂腐。
人都犯贱上来了不给他两下怎知社会险恶,这是帮助他人成长,她觉得责无旁贷。
扈赏春觉得谢依水说得对,但又觉得好像不太对,几番交叠,倒是自己先混乱了。最后,“不愧是三娘,打小你就聪明。”
诶~
谢依水给了一个你有点意思的眼神,识趣~
“既然这样,他寻先生的任务就交给三娘你了。翻了年就十五了,不求他过分懂事,只要不惹事不给咱家添祸乱那就行了。”
天降大锅,谢依水一言难尽。这算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么?
“你没意见?”她觉得这小子怎么还有点幸灾乐祸的?
扈通明傲娇扬着下巴,“我当然没意见。”
但凡那些人不来招惹他,他才懒得收拾他们呢!
既然都没意见,谢依水耸耸肩,“小事一桩。”
晚宴结束后,众人各回各院,唯有扈通明赖了过来。
谢依水看着身后的某人,“我那儿可是内院,你要跟过去干嘛?”
扈通明觉得这姐姐傻了,“自家人分什么里外里,难不成还有教条先生俯视你我。”
“少装疯卖傻,你打哪儿来的给我回哪儿去。”她哪儿多清净,就不适合接待客人。
“我不,我就不。”
说着还先她一步跑进小院。
另一边扈长宁带着儿女们回去,前头是丫鬟婆子带着小儿们先行,后头是并肩的夫妇两个。
宁致遥关注着前方的儿女视线不离,嘴上却道:“三娘这些年…经历了不少啊~”
扈长宁秀眉一拧,“有话直说。”
“她言之有物,内有乾坤,不像是乡野生长的女儿家。”便就是放眼京都,谁家闺秀有这底气敢质疑清雅名士。
质疑,是需要底气的。
不是身家背景的底气,是能够推翻常识的认知。
她具备,所以无畏无惧。
扈长宁不甚了解三娘的生长环境,“父亲只言在乡野找到,具体实情一概不愿多说。我不了解三娘,但了解父亲,肯定是过得不好的。”
“那?”
“但有句话三娘说得很对,她打小就聪明。”扈长宁想,如果不够聪明,她也不能保存己身顺利等到归家的时刻。
不然,就是寻到了,也不过是一具作古的尸身。
“不要总觉得父亲托大,他只是喜欢夸大,但不会虚言。”
“明白了~”
扈长宁见他若有所思,提醒道:“不用过度探究没有的事儿,三娘不高兴,父亲不高兴,我也不会高兴。”
宁致遥拉着她的手,青葱如玉,骨节分明,“我只是担心有别的隐情。”届时伤害到了你们,反倒会更令人伤心。
扈长宁望着一地银白,眼睫轻敛,“你太小看父亲了。”他能一介寒门官拜四品上,靠的可不单纯是那虚无缥缈的运气。
谢依水感觉这些人奇奇怪怪的,难道她还要痛哭流涕或自怜自哀吗?
还是……
“我给他找个新的老师?”算是他维护自己的小小酬劳。
但感觉吧,当事人应该不是很喜欢这种感激送作业的过度补贴方式。
扈赏春小心翼翼地看着三娘,“你不生气?”
谢依水觉得这话没来由,“生什么气?”气被人非议还是气家里人帮他出击?
“嘴长在人家身上,这我管不着。”那小子心不坏她知道,就是缺爱,“你平时多关注关注他,他扑腾来扑腾去不就是觉得没人盯着他吗?”
话是对扈赏春说的,扈赏春纳罕,他天天给他收拾烂摊子换学院,还要怎么关注?
哦,值不上了就围着他转?
但三娘既然这么说了,他肯定是有做得不到位的地方,扈赏春思忖片刻,“三娘你说得对。”
其余人:“……”
“谁要你多管闲事!!”当事人不知道什么时候来的,气喘吁吁面色潮红,可见刚才的急切。
谢依水冷冷望去,她的眼神兴味十足,“怎么,觉得维护我丢人了?还是后悔了?”
扈通明下意识接道:“我没有!”
谢依水顺利地转移话题,“你那先生吧,怎么说,做事中规中矩。”她双手抱臂,“对方不对在先,你不敬在后。凡事讲究先来后到,因由缘起。既然双方都有错,却只见你要道歉。话说,你应该没道歉吧?”
“没有。”第二声没有倒是中气十足。
“不错!”谢依水肯定地点点头,“无须道歉,换个老师就行了。做事中规中矩,可见本事一般。为人师表不明事理,可见原则也一般。如此一般的先生,也学不到什么东西。”
谢依水的一般论很是震惊一票人,扈玄感欲言又止,结果还是扈赏春呛了一下,“儿啊,那可是有名的启石先生,京都有名的老先生。教书数十载,门下弟子入朝为官者不知凡几。”
还好这些只是自家关起来随意说说,要是被外面的人听到指不定怎么批判吾儿无知呢。
谢依水觉得十分好笑,“若是以教龄为长,那大家不用聘请名师了,只需逮着书院寿数最长的那位拜其名下即可。”
“话不是这么说…”扈赏春观谢依水面色,逐渐声弱。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为弟子者,则不应以师者贵贱、长少而另有微词。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道理您不懂吗?”谢依水十分不屑所谓的履历与经验,有时候过多的过去只会让人被经验主义裹挟。
那些经验最丰富的人,与时代与创新失之交臂的可能性也最大。
不有句老话吗,乱拳打死老师傅,凭的是什么?力量吗?
不过是一腔孤勇罢了。
“单凭对方的解决方法不难看出,这些年他已经老了。”
谢依水血淋淋地剖析现实,她一向是这样的,说一些轻飘飘的话,然后吓死所有人。
可仔细想想,她说得又没错。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宁致遥反复咀嚼这句话,他看着谢依水若有所思。“三娘好见地,不知师从何人?”
谢依水笑了一下,她目光沉静地盯着宁致遥,“山野乡人,无觅其踪。总之,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就是了。”
“可见,三娘这些年跟了位好先生。”
谢依水摇头,“我觉得也是我聪明。”师从九年制义务教育,在填鸭式教学法的轰炸下她还能茁壮成长,不该是她坚强励志又聪明吗?
要不然同一个班,怎么还会有那么大的差距。
扈通明都被她这不要脸的说辞给逗乐了,他落座饭桌,“所以你觉得我没错?”
“没错。”非常干脆,显得众人迂腐。
人都犯贱上来了不给他两下怎知社会险恶,这是帮助他人成长,她觉得责无旁贷。
扈赏春觉得谢依水说得对,但又觉得好像不太对,几番交叠,倒是自己先混乱了。最后,“不愧是三娘,打小你就聪明。”
诶~
谢依水给了一个你有点意思的眼神,识趣~
“既然这样,他寻先生的任务就交给三娘你了。翻了年就十五了,不求他过分懂事,只要不惹事不给咱家添祸乱那就行了。”
天降大锅,谢依水一言难尽。这算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么?
“你没意见?”她觉得这小子怎么还有点幸灾乐祸的?
扈通明傲娇扬着下巴,“我当然没意见。”
但凡那些人不来招惹他,他才懒得收拾他们呢!
既然都没意见,谢依水耸耸肩,“小事一桩。”
晚宴结束后,众人各回各院,唯有扈通明赖了过来。
谢依水看着身后的某人,“我那儿可是内院,你要跟过去干嘛?”
扈通明觉得这姐姐傻了,“自家人分什么里外里,难不成还有教条先生俯视你我。”
“少装疯卖傻,你打哪儿来的给我回哪儿去。”她哪儿多清净,就不适合接待客人。
“我不,我就不。”
说着还先她一步跑进小院。
另一边扈长宁带着儿女们回去,前头是丫鬟婆子带着小儿们先行,后头是并肩的夫妇两个。
宁致遥关注着前方的儿女视线不离,嘴上却道:“三娘这些年…经历了不少啊~”
扈长宁秀眉一拧,“有话直说。”
“她言之有物,内有乾坤,不像是乡野生长的女儿家。”便就是放眼京都,谁家闺秀有这底气敢质疑清雅名士。
质疑,是需要底气的。
不是身家背景的底气,是能够推翻常识的认知。
她具备,所以无畏无惧。
扈长宁不甚了解三娘的生长环境,“父亲只言在乡野找到,具体实情一概不愿多说。我不了解三娘,但了解父亲,肯定是过得不好的。”
“那?”
“但有句话三娘说得很对,她打小就聪明。”扈长宁想,如果不够聪明,她也不能保存己身顺利等到归家的时刻。
不然,就是寻到了,也不过是一具作古的尸身。
“不要总觉得父亲托大,他只是喜欢夸大,但不会虚言。”
“明白了~”
扈长宁见他若有所思,提醒道:“不用过度探究没有的事儿,三娘不高兴,父亲不高兴,我也不会高兴。”
宁致遥拉着她的手,青葱如玉,骨节分明,“我只是担心有别的隐情。”届时伤害到了你们,反倒会更令人伤心。
扈长宁望着一地银白,眼睫轻敛,“你太小看父亲了。”他能一介寒门官拜四品上,靠的可不单纯是那虚无缥缈的运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