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关的急报,如同一块投入死水的巨石,在已然绷紧的朝堂上激起了剧烈的涟漪。养心殿内,赵珩展开那封字迹潦草、甚至沾染着暗褐色血渍的战报,杜宏肃立一旁,凝神静听。
“臣郭信顿首:叛将慕容恪率五万前锋,于三日前抵关下,立寨未稳,便驱兵猛攻东门。其势甚锐,皆披重甲之锐卒,悍不畏死。我军凭关据守,弓弩滚木齐下,血战竟日,毙敌逾千,迫其暂退。然叛军器械精良,云车、冲车俱全,更有数十投石机连日轰击,关墙已有损毁。臣已督将士日夜抢修。目前我军伤亡三百余,士气尚稳。然叛军主力不日即至,恶战方长。臣必竭尽全力,不负陛下重托!潼关在,臣在!”
赵珩缓缓合上战报,指尖因用力而微微发白。他沉默片刻,方才开口,声音带着一丝沙哑:“一日毙敌逾千,自损三百……郭信说得轻松,但这伤亡比例,在守城战中已算惨烈。叛军主力未至,仅是前锋,便有如此战力。”
杜宏沉声道:“慕容恪乃镇西王麾下头号猛将,其麾下‘铁鹞子’更是西凉铁骑中的精锐。郭将军能顶住其第一波猛攻,已属不易。关键是叛军的攻城器械,比我们预想的还要齐全、犀利。”
“看来,镇西王为了今日,准备得比朕想象的还要充分。”赵珩眼中寒光闪烁,“告诉郭信,朕准他临机决断之权,关内一切资源,任他调配。所需兵员、器械补充,让沈文周和你想办法,尽快送上去!告诉他,朕不要他‘潼关在,臣在’,朕要他和潼关,都给朕好好的!”
“臣,明白!”杜宏深深一揖。他清楚,皇帝这话,既是给郭信的压力,也是给郭信的恩典,更是对前线将士的承诺。
命令迅速被传达下去。整个帝国的战争机器,围绕着潼关这个焦点,更加疯狂地运转起来。民夫押送着粮草辎重,冒着可能遭遇叛军游骑的风险,艰难地向西行进;工部的工匠日夜赶制箭矢、修补军械,一车车地运往前方。
然而,潼关之下的战况,远比战报上冰冷的文字更为残酷。
关墙之下,尸积如山,残破的云梯、燃烧的冲车散落四处,空气中弥漫着浓烈的血腥与焦糊气味。关墙之上,原本青灰色的墙砖被染成了暗红色,守军将士个个盔甲染血,面带疲惫,但眼神依旧凶狠地盯着关下如同潮水般退去的叛军。
郭信按剑立于城楼,甲胄上满是刀箭划痕与凝固的血垢。他年约四旬,面容刚毅,此刻眉头紧锁,望着关外叛军阵营中正在重新集结的队伍,以及那数十架如同巨兽般矗立的投石机。
“将军,叛军的投石机太厉害了,东南角的垛口又被砸塌了一片,弟兄们伤亡不小。”一名副将喘着粗气禀报,脸上带着一道翻卷的伤口。
“让后备队上去,立刻修补!用沙袋,用门板,用什么都要给我堵上!”郭信声音嘶哑,“我们的神机营呢?火铳、火炮为何不还击?”
“将军,叛军投石机射程极远,布置在我军火炮有效射程之外,末将……末将不敢浪费弹药盲目轰击。”神机营统制无奈道。
郭信一拳砸在城垛上,碎石簌簌落下。技不如人,器不如人,这是最让人无奈的现实。
就在这时,关下叛军阵营中,一阵低沉的号角声响起。不同于之前进攻的急促,这号角声悠长而肃杀。
只见叛军阵型分开,一队约千人的骑兵缓缓而出。这些骑兵人与马皆披重甲,在夕阳余晖下闪烁着冰冷的金属光泽,连马头都罩着狰狞的铁面罩,只露出马眼。他们手持长长的马槊,队列整齐,沉默如山,一股令人窒息的压迫感扑面而来。
正是慕容恪麾下最精锐的“铁鹞子”!
在铁鹞子之后,是数以千计的步兵,扛着更加粗壮、高达数丈的巨型云梯,以及一种前端包裹着铁皮、状如犀牛的沉重撞车。
“将军!他们……他们是要动真格的了!”副将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
郭信瞳孔骤缩。他认得出来,这是叛军要发起决死冲锋的架势!以铁鹞子压阵督战,驱使步兵进行不计代价的猛攻!
“全军听令!死战!”郭信“沧啷”一声拔出佩剑,怒吼声响彻城头,“弓弩手,上火箭!滚木礌石,金汁火油,全部准备好!告诉弟兄们,身后便是家园父老,退后一步,万劫不复!”
“死战!死战!”守军爆发出震天的怒吼,疲惫被决死的气势取代。
下一刻,叛军阵中战鼓擂响,如同催命的符咒。扛着云梯和推着撞车的步兵,在铁鹞子冰冷目光的注视下,发出野兽般的嚎叫,如同决堤的洪水,向着潼关城墙发起了亡命的冲击!
“放箭!”
郭信一声令下,城头箭如雨下,带着火焰的箭矢划破黄昏的天空,落入密集的敌群,引燃了云梯和士兵的衣甲。滚木礌石轰然砸落,煮沸的金汁冒着恶臭的白烟倾泻而下,关墙之下瞬间化为人间炼狱!
惨叫声、哀嚎声、兵刃碰撞声、战鼓声、号角声……交织成一曲血腥而残酷的战争交响乐。
叛军如同疯了一般,前面的倒下,后面的踩着同伴的尸体继续向上攀爬。巨大的撞车在数十名壮汉的推动下,一次又一次地猛烈撞击着城门,发出沉闷如雷的巨响,震得整个城楼都在颤抖。
战斗从黄昏持续到深夜,又从深夜杀到黎明。关墙几度易手,又被守军舍生忘死地夺回。城墙上下,双方士兵的尸体层层叠叠,血流成渠。
郭信亲自持刀搏杀,不知砍翻了多少冒头的敌兵,浑身浴血,如同血人。一名叛军骁将甚至一度跃上城头,直扑郭信,被他身旁的亲兵拼死挡住,以数条人命为代价,才将其乱刀分尸。
当东方天际泛起鱼肚白时,叛军终于如同潮水般退去,留下了关城下堆积如山的尸体和残破的军械。
晨曦微光中,潼关依旧巍然矗立,城头上飘扬的周字大旗虽然破损不堪,却依旧倔强地迎风招展。
郭信用剑拄着地,大口喘息着,看着眼前修罗场般的景象,看着周围伤痕累累、却依旧挺立的将士,虎目之中,不禁泛起一丝水光。
他知道,这仅仅只是开始。慕容恪的主力尚未完全投入,更残酷的战斗还在后面。
他抬起头,望向东方京城的方向,心中默念:
“陛下,臣……幸不辱命。第一关,我们守住了。”
<未完待续>
“臣郭信顿首:叛将慕容恪率五万前锋,于三日前抵关下,立寨未稳,便驱兵猛攻东门。其势甚锐,皆披重甲之锐卒,悍不畏死。我军凭关据守,弓弩滚木齐下,血战竟日,毙敌逾千,迫其暂退。然叛军器械精良,云车、冲车俱全,更有数十投石机连日轰击,关墙已有损毁。臣已督将士日夜抢修。目前我军伤亡三百余,士气尚稳。然叛军主力不日即至,恶战方长。臣必竭尽全力,不负陛下重托!潼关在,臣在!”
赵珩缓缓合上战报,指尖因用力而微微发白。他沉默片刻,方才开口,声音带着一丝沙哑:“一日毙敌逾千,自损三百……郭信说得轻松,但这伤亡比例,在守城战中已算惨烈。叛军主力未至,仅是前锋,便有如此战力。”
杜宏沉声道:“慕容恪乃镇西王麾下头号猛将,其麾下‘铁鹞子’更是西凉铁骑中的精锐。郭将军能顶住其第一波猛攻,已属不易。关键是叛军的攻城器械,比我们预想的还要齐全、犀利。”
“看来,镇西王为了今日,准备得比朕想象的还要充分。”赵珩眼中寒光闪烁,“告诉郭信,朕准他临机决断之权,关内一切资源,任他调配。所需兵员、器械补充,让沈文周和你想办法,尽快送上去!告诉他,朕不要他‘潼关在,臣在’,朕要他和潼关,都给朕好好的!”
“臣,明白!”杜宏深深一揖。他清楚,皇帝这话,既是给郭信的压力,也是给郭信的恩典,更是对前线将士的承诺。
命令迅速被传达下去。整个帝国的战争机器,围绕着潼关这个焦点,更加疯狂地运转起来。民夫押送着粮草辎重,冒着可能遭遇叛军游骑的风险,艰难地向西行进;工部的工匠日夜赶制箭矢、修补军械,一车车地运往前方。
然而,潼关之下的战况,远比战报上冰冷的文字更为残酷。
关墙之下,尸积如山,残破的云梯、燃烧的冲车散落四处,空气中弥漫着浓烈的血腥与焦糊气味。关墙之上,原本青灰色的墙砖被染成了暗红色,守军将士个个盔甲染血,面带疲惫,但眼神依旧凶狠地盯着关下如同潮水般退去的叛军。
郭信按剑立于城楼,甲胄上满是刀箭划痕与凝固的血垢。他年约四旬,面容刚毅,此刻眉头紧锁,望着关外叛军阵营中正在重新集结的队伍,以及那数十架如同巨兽般矗立的投石机。
“将军,叛军的投石机太厉害了,东南角的垛口又被砸塌了一片,弟兄们伤亡不小。”一名副将喘着粗气禀报,脸上带着一道翻卷的伤口。
“让后备队上去,立刻修补!用沙袋,用门板,用什么都要给我堵上!”郭信声音嘶哑,“我们的神机营呢?火铳、火炮为何不还击?”
“将军,叛军投石机射程极远,布置在我军火炮有效射程之外,末将……末将不敢浪费弹药盲目轰击。”神机营统制无奈道。
郭信一拳砸在城垛上,碎石簌簌落下。技不如人,器不如人,这是最让人无奈的现实。
就在这时,关下叛军阵营中,一阵低沉的号角声响起。不同于之前进攻的急促,这号角声悠长而肃杀。
只见叛军阵型分开,一队约千人的骑兵缓缓而出。这些骑兵人与马皆披重甲,在夕阳余晖下闪烁着冰冷的金属光泽,连马头都罩着狰狞的铁面罩,只露出马眼。他们手持长长的马槊,队列整齐,沉默如山,一股令人窒息的压迫感扑面而来。
正是慕容恪麾下最精锐的“铁鹞子”!
在铁鹞子之后,是数以千计的步兵,扛着更加粗壮、高达数丈的巨型云梯,以及一种前端包裹着铁皮、状如犀牛的沉重撞车。
“将军!他们……他们是要动真格的了!”副将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
郭信瞳孔骤缩。他认得出来,这是叛军要发起决死冲锋的架势!以铁鹞子压阵督战,驱使步兵进行不计代价的猛攻!
“全军听令!死战!”郭信“沧啷”一声拔出佩剑,怒吼声响彻城头,“弓弩手,上火箭!滚木礌石,金汁火油,全部准备好!告诉弟兄们,身后便是家园父老,退后一步,万劫不复!”
“死战!死战!”守军爆发出震天的怒吼,疲惫被决死的气势取代。
下一刻,叛军阵中战鼓擂响,如同催命的符咒。扛着云梯和推着撞车的步兵,在铁鹞子冰冷目光的注视下,发出野兽般的嚎叫,如同决堤的洪水,向着潼关城墙发起了亡命的冲击!
“放箭!”
郭信一声令下,城头箭如雨下,带着火焰的箭矢划破黄昏的天空,落入密集的敌群,引燃了云梯和士兵的衣甲。滚木礌石轰然砸落,煮沸的金汁冒着恶臭的白烟倾泻而下,关墙之下瞬间化为人间炼狱!
惨叫声、哀嚎声、兵刃碰撞声、战鼓声、号角声……交织成一曲血腥而残酷的战争交响乐。
叛军如同疯了一般,前面的倒下,后面的踩着同伴的尸体继续向上攀爬。巨大的撞车在数十名壮汉的推动下,一次又一次地猛烈撞击着城门,发出沉闷如雷的巨响,震得整个城楼都在颤抖。
战斗从黄昏持续到深夜,又从深夜杀到黎明。关墙几度易手,又被守军舍生忘死地夺回。城墙上下,双方士兵的尸体层层叠叠,血流成渠。
郭信亲自持刀搏杀,不知砍翻了多少冒头的敌兵,浑身浴血,如同血人。一名叛军骁将甚至一度跃上城头,直扑郭信,被他身旁的亲兵拼死挡住,以数条人命为代价,才将其乱刀分尸。
当东方天际泛起鱼肚白时,叛军终于如同潮水般退去,留下了关城下堆积如山的尸体和残破的军械。
晨曦微光中,潼关依旧巍然矗立,城头上飘扬的周字大旗虽然破损不堪,却依旧倔强地迎风招展。
郭信用剑拄着地,大口喘息着,看着眼前修罗场般的景象,看着周围伤痕累累、却依旧挺立的将士,虎目之中,不禁泛起一丝水光。
他知道,这仅仅只是开始。慕容恪的主力尚未完全投入,更残酷的战斗还在后面。
他抬起头,望向东方京城的方向,心中默念:
“陛下,臣……幸不辱命。第一关,我们守住了。”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