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被逼娶冰山妻(142)-《穿越世子贴贴冰山美人》

  新的枢纽在朝堂运转,无声的砥柱在四方支撑,帝国这艘破船似乎暂时稳住了航向。然而,平静的水面之下,因杜宏之死和权力格局变动而激起的暗潮,从未停止涌动,甚至在某些角落,开始形成危险的逆流。

  **京城,某处隐秘的别院。**

  几盏昏黄的灯笼在夜风中摇曳,映照着几张神色阴沉的脸。在座的有被杜宏清洗后侥幸残存的勋贵子弟,有因漕运案利益受损、心怀怨怼的豪商代表,甚至还有一两名在朝中不得志、认为新晋官员挤压了他们空间的边缘官员。

  “杜宏老贼虽死,可他留下的那套还在!”一个面色虚浮的年轻勋贵狠狠啐了一口,“沈文周、裴度那几个老东西,还有刑部那个油盐不进的卫铮,还在咬着咱们不放!再这么下去,咱们这点家底,迟早要被他们掏空!”

  “还有江南!”一个操着吴侬软语、却眼神精明的商人接口道,“苏晏清那小子,表面上一套,背地里一套,查抄了我们几家商号,断了我们多少财路!这口气,实在咽不下去!”

  “哼,如今朝中无人,陛下又被那几个老臣蒙蔽,长此以往,哪里还有我等立足之地?”一名官员阴恻恻地说道,“听说……西边的镇西王,如今可是求贤若渴啊。北边的狄人左贤王,也对中原的繁华,向往得很呐……”

  这话语中的暗示,让在场几人心头都是一跳,随即眼神变得闪烁起来。一种危险的、名为“投靠新主”的念头,如同毒蔓,开始在阴暗的角落里滋生。他们不敢像李崇、安平郡王那样明目张胆地叛乱,但暗中传递些消息,提供些便利,为自己留条后路,似乎……并非不可为。

  **陇右军大营,节度使崔琰大帐。**

  崔琰看着手中来自京城“友人”的密信,信中详细描述了朝堂权力更迭后的种种“混乱”与“虚弱”,以及皇帝如何“信任佞臣”、“苛待勋贵”。他嘴角勾起一丝冷笑。

  “赵珩小儿,果然还是太嫩。杜宏一死,他便迫不及待地分权制衡,却不知此乃取乱之道!”他将密信凑近烛火点燃,看着它化为灰烬,“看来,朝廷能给我的,远比我想象的要少。而西边那位‘大都督’(镇西王)开出的价码,倒是颇为诱人……”

  他心中那原本稍稍偏向朝廷的天平,又开始悄然回摆。他开始更加消极地对待协防函谷新防线的命令,甚至暗中纵容部下与慕容恪的叛军进行一些小规模的、“非官方”的接触与交易,囤积物资,观望风色。

  **北狄大营,秃发乌孤王帐。**

  一名穿着中原服饰、形貌猥琐的汉子,正匍匐在地,用生硬的狄语谄媚地汇报着:“尊贵的左贤王,小的探得明白,南朝小皇帝如今是内外交困,国库空空如也!黄河防线看着坚固,实则兵力分散,粮草不济!只要大王猛攻一点,必能一举突破!”

  这汉子,正是京城那隐秘聚会中,与狄人暗中勾连的线人之一。他带来的,自然是经过夸大和扭曲的“情报”。

  秃发乌孤听得心花怒放,摩挲着手中的金杯,眼中贪婪的光芒更盛:“好!很好!传令各部,加快打造渡筏!待时机一到,本王便要马踏黄河,直取汴梁!”

  这些来自内部的“好消息”,让他更加坚定了南侵的决心,也低估了对面那些“暗柱”们坚守的意志与能力。

  **江南,海外双屿岛。**

  海枭汪直也通过自己的渠道,嗅到了帝国内部的不稳。他麾下的船只活动愈发猖獗,不再满足于劫掠商船,开始有组织地袭击沿海巡检司,甚至尝试攻打防卫薄弱的小型县城。他似乎在试探,试探这个失去了杜宏的帝国,其底线究竟在哪里。

  “杜宏死了,朝廷的骨头就软了!”汪直对着手下的大小头目们狞笑,“都给老子放开手脚干!这东南的海疆,以后就是咱们的天下!”

  暗潮,在失去杜宏这座“拦水坝”后,开始从四面八方汇聚,形成一股股试图颠覆这艘破船的逆流。它们或许力量分散,目标不一,但其所带来的侵蚀与破坏,却在悄无声息地瓦解着帝国本就脆弱的根基。

  这些暗处的涌动,暂时还未引起朝堂之上新枢们的足够重视。沈文周忙于协调西线防务与陇右军的关系,裴度致力于稳定朝局、筹措钱粮,卫铮在清理积案,韩擎在死守黄河,苏晏清在安抚江南……他们都在自己的岗位上竭尽全力,却未必能清晰地感知到,那些来自阴影中的、冰冷的恶意,正在悄然汇聚。

  帝国的天空,在短暂的、由杜宏之死带来的悲壮凝聚之后,再次被层层阴霾所笼罩。暗潮逆流,危机四伏。这艘巨轮能否闯过这片更加复杂、更加凶险的暗礁区,考验的,已不仅仅是掌舵者的能力,更是这船上每一个部件,能否在逆流中,保持坚韧,同舟共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