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这是根据前文脉络续写的第8章:
**第八章 密信与裂痕**
“灰隼”带来的消息,像一块冰冷的巨石投入本就暗流汹涌的潭底,激起的不是水花,而是刺骨的寒意。北狄异动,胡万山亲卫疑似通敌……这些线索串联起来,指向一个令人不寒而栗的可能性。
磐石堡,这座大周北境防线上的重要支点,内部可能已经从根子上开始糜烂。
时间变得前所未有的紧迫。
赵珩与沈芷萱回到临时居所——一处位于堡内相对偏僻、易于警戒的小院。油灯如豆,映照着两人凝重的面庞。
“消息必须立刻送出去。”赵珩铺开一张特制的薄韧纸张,取过细笔,开始书写密信。他言辞简练,将“灰隼”探查到的北狄兵马粮草调动、疑似刘莽现身以及与胡万山部可能存在的关联,清晰陈述,并附上了自己的判断——胡万山或有通敌之嫌,磐石堡军备恐有重大隐患,请求朝廷速做决断,并暗中增派可靠力量策应。
他并未要求立刻罢免胡万山,那在眼下缺乏铁证、且容易引发堡内动荡的情况下并不现实。他强调的是“隐患”与“策应”,既点明了危险,又给了朝廷运作的空间。
写罢,他用武选司主事的官印和一个只有皇帝及少数心腹才知的私人暗记做了封印。这封密信的价值,重于千钧。
沈芷萱接过密信,取出一个看似普通的扁平金属小盒,将其小心放入,扣紧。盒身有隐秘的机括,强行开启会立刻引动内部的腐蚀性药物毁掉信件。
“信道绝对安全,三日内可达京中。”沈芷萱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肯定。影卫的传讯网络,是她和赵珩此刻手中最重要的底牌之一。
她走到窗边,发出一声几不可闻的鸟鸣。片刻后,一道几乎与夜色融为一体的黑影悄无声息地落入院中,单膝跪地。沈芷萱将金属盒递过去,低声嘱咐几句,那黑影重重点头,身形一闪,便如鬼魅般消失在墙头。
送走密信,只是第一步。接下来,他们要面对的是磐石堡内更加诡谲的局面。
“胡万山那边,有什么动静?”赵珩问。
沈芷萱闭目凝神片刻,似乎在感知着什么,随后睁开眼:“帅府守卫比平日增加了一倍,暗哨也多了。他身边那个师爷,傍晚时分秘密出堡了一趟,去了堡外三里处的废弃烽燧,见了几个形迹隐秘的人,看身形和举止,不像是普通商旅,倒像是……军中好手,但并非磐石堡的制式装备。”
“军中好手?不是磐石堡的人?”赵珩眼神锐利起来,“是他在外的私兵?还是……其他势力的人?”
“无法确定。但此时与外间势力接触,绝非好事。”沈芷萱道,“我怀疑,我们的武选,以及初试时掀开军功黑幕的举动,已经让他感到了致命的威胁。他可能在准备后手,甚至……灭口。”
“灭口?”赵珩冷笑一声,“那也要看他有没有这个牙口!”
尽管语气强硬,但赵珩心知形势严峻。胡万山在磐石堡经营多年,心腹众多,若真狗急跳墙,发动兵变,仅凭他带来的几十名护卫和刚刚聚拢、尚未完全归心的武选士卒,胜算极小。
“我们必须加快速度,分化、拉拢!”赵珩沉声道,“名单上那几个可以争取的军官,要尽快接触。还有,堡内那些并非胡万山铁杆,只是迫于其淫威的中立军官,也要想办法传递消息,让他们知道胡万山可能通敌!大义名分,必须掌握在我们手里!”
“明白。我这就去安排。”沈芷萱点头。利用信息差和“通敌”这个致命的嫌疑,确实是撬动磐石堡内部格局最有效的杠杆。
接下来的两日,磐石堡表面依旧维持着一种诡异的平静。武选的集训在加倍严厉地进行,士卒们虽然疲惫不堪,但在切实的利益和“公平”信念的支撑下,士气反而愈发高昂。赵珩几乎不眠不休,亲自督导,与士卒一同操练,进一步收拢着人心。
而暗地里,沈芷萱和她能调动的少量影卫,如同最精密的织网者,在堡内阴影中快速穿梭。一份份匿名的警示,通过各种隐秘渠道,被递送到了那些并非胡万山核心圈、且家中曾有袍泽被冒功或打压的军官手中。警示内容语焉不详,却直指军功黑幕背后的高层可能存在的“不忠”行为。
怀疑的种子,一旦播下,便会自行生根发芽。
与此同时,对胡万山及其核心党羽的监视也一刻未曾放松。沈芷萱甚至冒险亲自潜入到帅府外围,捕捉到了一次胡万山与心腹的密谈片段。
“……必须尽快解决!不能再让他查下去了!”这是胡万山压抑着暴怒的声音。
“将军,京城那边还没有回音,是否再等等?贸然动手,恐授人以柄……”
“等?再等下去,你我项上人头都要不保!赵珩小儿,欺人太甚!还有那个一直跟在他身边的影子……必须一并除掉!安排下去,就在‘秋狩’之时……”
“秋狩”?赵珩听到沈芷萱带回的这个关键词,眉头紧锁。磐石堡驻军确有秋季演武狩猎的传统,但时间并非现在。胡万山此时提前提及“秋狩”,其意不言自明——他准备在演武狩猎的混乱中,制造“意外”,行刺杀之事!
“他果然要动手了。”赵珩眼中寒光凛冽,“时间,恐怕就在近期。”
堡垒内的空气,仿佛凝固成了实质,充满了火药味。双方都在争分夺秒,一个在紧锣密鼓地布置杀局,一个在加速整合力量、瓦解对手阵营。
就在这紧绷的时刻,一个意外的访客,在深夜敲响了赵珩小院的门。
来人是磐石堡的副将之一,名叫周奎,年约四旬,面相憨厚,但眼神深处却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精明。此人素来以“老好人”形象示人,不参与派系争斗,对胡万山也算恭敬,但并非其核心心腹。
周奎的到来,让赵珩和沈芷萱都感到有些意外。
“周将军深夜到访,有何指教?”赵珩屏退左右,只留沈芷萱在侧,开门见山地问道。
周奎看了看站在阴影中的沈芷萱,似乎有些犹豫,但最终还是咬了咬牙,拱手低声道:“赵大人,末将……末将此来,是有一事禀报,或许关乎堡内安危。”
“哦?将军请讲。”赵珩不动声色。
“末将麾下一名哨官,前日在堡外巡哨时,无意中发现了一行可疑人马,约二三十人,装备精良,匿藏在黑风峪一带。看其行动做派,绝非普通匪类,倒像是……受过严格训练的军中悍卒。”周奎语速不快,但每个字都清晰无比,“而且,他们似乎在暗中测绘通往堡后粮仓和武库的路径。”
堡后粮仓和武库!那是磐石堡的命脉所在!
赵珩与沈芷萱交换了一个眼神。胡万山果然在调集外部力量!这黑风峪的人马,很可能就是他准备的“后手”之一,目标直指堡内要害!
“周将军为何将此消息告知本官?”赵珩凝视着周奎,目光如炬,“胡将军可知情?”
周奎脸上露出一丝苦涩:“不瞒大人,末将也曾是边军一小卒,靠着些许军功,一步步走到今天。最恨的,便是那些冒功压功、喝兵血的无耻之徒!武选初试,大人还了弟兄们一个公道,末将佩服!”他顿了顿,声音压得更低,“至于胡将军……末将不敢妄加揣测。但黑风峪那些人,绝非我磐石堡序列之兵。末将只是觉得,此事蹊跷,关乎堡垒安危,不得不报。”
他的话语半真半假,既有对武选公平的认同(这可能是收到匿名警示后的反应),也有对自身地位的担忧(怕被胡万山牵连),更有对堡垒安危的责任感。但无论如何,他带来的这个消息,至关重要。
“周将军深明大义,本官记下了。”赵珩郑重道,“此事关系重大,还请将军暂时保密,勿要打草惊蛇。”
“末将明白!”周奎拱手,“末将告退。”
送走周奎,院中的气氛更加凝重。
“周奎不可全信,但黑风峪的消息,大概率是真的。”沈芷萱分析道,“胡万山是想里应外合,一举控制堡垒要害,同时在外制造‘意外’除掉我们。”
“他将‘秋狩’提前,恐怕就是为了配合这次行动。”赵珩走到地图前,手指点向黑风峪的位置,又划向堡后粮仓武库,“我们必须抢先动手!”
“如何做?”
赵珩眼中闪过一丝决断:“将计就计!他不是要‘秋狩’吗?那我们就给他一个‘秋狩’!正好,借此机会,将堡内的魑魅魍魉,一并引出来,清理干净!”
他看向沈芷萱,两人的目光在空中交汇,无需多言,便已明白了彼此的计划。
磐石堡的生死博弈,终于要图穷匕见了。而周奎的深夜来访,如同一道细微的裂痕,预示着胡万山看似铁板一块的阵营,已经开始松动。
这裂缝,或许就是决定胜负的关键。
<未完待续>
**第八章 密信与裂痕**
“灰隼”带来的消息,像一块冰冷的巨石投入本就暗流汹涌的潭底,激起的不是水花,而是刺骨的寒意。北狄异动,胡万山亲卫疑似通敌……这些线索串联起来,指向一个令人不寒而栗的可能性。
磐石堡,这座大周北境防线上的重要支点,内部可能已经从根子上开始糜烂。
时间变得前所未有的紧迫。
赵珩与沈芷萱回到临时居所——一处位于堡内相对偏僻、易于警戒的小院。油灯如豆,映照着两人凝重的面庞。
“消息必须立刻送出去。”赵珩铺开一张特制的薄韧纸张,取过细笔,开始书写密信。他言辞简练,将“灰隼”探查到的北狄兵马粮草调动、疑似刘莽现身以及与胡万山部可能存在的关联,清晰陈述,并附上了自己的判断——胡万山或有通敌之嫌,磐石堡军备恐有重大隐患,请求朝廷速做决断,并暗中增派可靠力量策应。
他并未要求立刻罢免胡万山,那在眼下缺乏铁证、且容易引发堡内动荡的情况下并不现实。他强调的是“隐患”与“策应”,既点明了危险,又给了朝廷运作的空间。
写罢,他用武选司主事的官印和一个只有皇帝及少数心腹才知的私人暗记做了封印。这封密信的价值,重于千钧。
沈芷萱接过密信,取出一个看似普通的扁平金属小盒,将其小心放入,扣紧。盒身有隐秘的机括,强行开启会立刻引动内部的腐蚀性药物毁掉信件。
“信道绝对安全,三日内可达京中。”沈芷萱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肯定。影卫的传讯网络,是她和赵珩此刻手中最重要的底牌之一。
她走到窗边,发出一声几不可闻的鸟鸣。片刻后,一道几乎与夜色融为一体的黑影悄无声息地落入院中,单膝跪地。沈芷萱将金属盒递过去,低声嘱咐几句,那黑影重重点头,身形一闪,便如鬼魅般消失在墙头。
送走密信,只是第一步。接下来,他们要面对的是磐石堡内更加诡谲的局面。
“胡万山那边,有什么动静?”赵珩问。
沈芷萱闭目凝神片刻,似乎在感知着什么,随后睁开眼:“帅府守卫比平日增加了一倍,暗哨也多了。他身边那个师爷,傍晚时分秘密出堡了一趟,去了堡外三里处的废弃烽燧,见了几个形迹隐秘的人,看身形和举止,不像是普通商旅,倒像是……军中好手,但并非磐石堡的制式装备。”
“军中好手?不是磐石堡的人?”赵珩眼神锐利起来,“是他在外的私兵?还是……其他势力的人?”
“无法确定。但此时与外间势力接触,绝非好事。”沈芷萱道,“我怀疑,我们的武选,以及初试时掀开军功黑幕的举动,已经让他感到了致命的威胁。他可能在准备后手,甚至……灭口。”
“灭口?”赵珩冷笑一声,“那也要看他有没有这个牙口!”
尽管语气强硬,但赵珩心知形势严峻。胡万山在磐石堡经营多年,心腹众多,若真狗急跳墙,发动兵变,仅凭他带来的几十名护卫和刚刚聚拢、尚未完全归心的武选士卒,胜算极小。
“我们必须加快速度,分化、拉拢!”赵珩沉声道,“名单上那几个可以争取的军官,要尽快接触。还有,堡内那些并非胡万山铁杆,只是迫于其淫威的中立军官,也要想办法传递消息,让他们知道胡万山可能通敌!大义名分,必须掌握在我们手里!”
“明白。我这就去安排。”沈芷萱点头。利用信息差和“通敌”这个致命的嫌疑,确实是撬动磐石堡内部格局最有效的杠杆。
接下来的两日,磐石堡表面依旧维持着一种诡异的平静。武选的集训在加倍严厉地进行,士卒们虽然疲惫不堪,但在切实的利益和“公平”信念的支撑下,士气反而愈发高昂。赵珩几乎不眠不休,亲自督导,与士卒一同操练,进一步收拢着人心。
而暗地里,沈芷萱和她能调动的少量影卫,如同最精密的织网者,在堡内阴影中快速穿梭。一份份匿名的警示,通过各种隐秘渠道,被递送到了那些并非胡万山核心圈、且家中曾有袍泽被冒功或打压的军官手中。警示内容语焉不详,却直指军功黑幕背后的高层可能存在的“不忠”行为。
怀疑的种子,一旦播下,便会自行生根发芽。
与此同时,对胡万山及其核心党羽的监视也一刻未曾放松。沈芷萱甚至冒险亲自潜入到帅府外围,捕捉到了一次胡万山与心腹的密谈片段。
“……必须尽快解决!不能再让他查下去了!”这是胡万山压抑着暴怒的声音。
“将军,京城那边还没有回音,是否再等等?贸然动手,恐授人以柄……”
“等?再等下去,你我项上人头都要不保!赵珩小儿,欺人太甚!还有那个一直跟在他身边的影子……必须一并除掉!安排下去,就在‘秋狩’之时……”
“秋狩”?赵珩听到沈芷萱带回的这个关键词,眉头紧锁。磐石堡驻军确有秋季演武狩猎的传统,但时间并非现在。胡万山此时提前提及“秋狩”,其意不言自明——他准备在演武狩猎的混乱中,制造“意外”,行刺杀之事!
“他果然要动手了。”赵珩眼中寒光凛冽,“时间,恐怕就在近期。”
堡垒内的空气,仿佛凝固成了实质,充满了火药味。双方都在争分夺秒,一个在紧锣密鼓地布置杀局,一个在加速整合力量、瓦解对手阵营。
就在这紧绷的时刻,一个意外的访客,在深夜敲响了赵珩小院的门。
来人是磐石堡的副将之一,名叫周奎,年约四旬,面相憨厚,但眼神深处却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精明。此人素来以“老好人”形象示人,不参与派系争斗,对胡万山也算恭敬,但并非其核心心腹。
周奎的到来,让赵珩和沈芷萱都感到有些意外。
“周将军深夜到访,有何指教?”赵珩屏退左右,只留沈芷萱在侧,开门见山地问道。
周奎看了看站在阴影中的沈芷萱,似乎有些犹豫,但最终还是咬了咬牙,拱手低声道:“赵大人,末将……末将此来,是有一事禀报,或许关乎堡内安危。”
“哦?将军请讲。”赵珩不动声色。
“末将麾下一名哨官,前日在堡外巡哨时,无意中发现了一行可疑人马,约二三十人,装备精良,匿藏在黑风峪一带。看其行动做派,绝非普通匪类,倒像是……受过严格训练的军中悍卒。”周奎语速不快,但每个字都清晰无比,“而且,他们似乎在暗中测绘通往堡后粮仓和武库的路径。”
堡后粮仓和武库!那是磐石堡的命脉所在!
赵珩与沈芷萱交换了一个眼神。胡万山果然在调集外部力量!这黑风峪的人马,很可能就是他准备的“后手”之一,目标直指堡内要害!
“周将军为何将此消息告知本官?”赵珩凝视着周奎,目光如炬,“胡将军可知情?”
周奎脸上露出一丝苦涩:“不瞒大人,末将也曾是边军一小卒,靠着些许军功,一步步走到今天。最恨的,便是那些冒功压功、喝兵血的无耻之徒!武选初试,大人还了弟兄们一个公道,末将佩服!”他顿了顿,声音压得更低,“至于胡将军……末将不敢妄加揣测。但黑风峪那些人,绝非我磐石堡序列之兵。末将只是觉得,此事蹊跷,关乎堡垒安危,不得不报。”
他的话语半真半假,既有对武选公平的认同(这可能是收到匿名警示后的反应),也有对自身地位的担忧(怕被胡万山牵连),更有对堡垒安危的责任感。但无论如何,他带来的这个消息,至关重要。
“周将军深明大义,本官记下了。”赵珩郑重道,“此事关系重大,还请将军暂时保密,勿要打草惊蛇。”
“末将明白!”周奎拱手,“末将告退。”
送走周奎,院中的气氛更加凝重。
“周奎不可全信,但黑风峪的消息,大概率是真的。”沈芷萱分析道,“胡万山是想里应外合,一举控制堡垒要害,同时在外制造‘意外’除掉我们。”
“他将‘秋狩’提前,恐怕就是为了配合这次行动。”赵珩走到地图前,手指点向黑风峪的位置,又划向堡后粮仓武库,“我们必须抢先动手!”
“如何做?”
赵珩眼中闪过一丝决断:“将计就计!他不是要‘秋狩’吗?那我们就给他一个‘秋狩’!正好,借此机会,将堡内的魑魅魍魉,一并引出来,清理干净!”
他看向沈芷萱,两人的目光在空中交汇,无需多言,便已明白了彼此的计划。
磐石堡的生死博弈,终于要图穷匕见了。而周奎的深夜来访,如同一道细微的裂痕,预示着胡万山看似铁板一块的阵营,已经开始松动。
这裂缝,或许就是决定胜负的关键。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