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午后-《七零穿越记》

  书房的门关上后,活动室里的空气似乎都轻松了几分。阳光透过蕾丝窗帘,在地板上投下斑驳的花影。念安和卫国骑在红漆小木马上,随着咯吱咯吱的声响前后摇晃,嘴里还模仿着战马嘶鸣。

  啊,呀!卫国挥舞着塑料宝剑,小脸涨得通红。

  啊,啊,啊!念安揪着木马耳朵,两条小短腿蹬得飞快。

  丫丫坐在窗边的画架前,炭笔在纸上沙沙作响。画面上已经勾勒出一个模糊的轮廓——戴眼镜的老人坐在公园长椅上,身边围着几个孩子。她时不时抬头看向窗外,仿佛在寻找更多细节。

  小虎盘腿坐在地毯上,面前摊着算术本。这个被亲生母亲抛弃的九岁男孩,眉头紧锁地对付着一道分数运算题,时不时偷瞄一眼正在辅导他的宋楠嘉。

  这里要通分。宋楠嘉用铅笔轻轻点着题目,声音温柔,就像你和小辰分苹果,要切成同样大小的块...

  小辰——八岁男孩,突然从他们头顶翻了个跟头掠过,银白色的发丝在空中划出闪亮的弧线。

  小辰!宋楠嘉无奈地喊道,别打扰哥哥做题!

  男孩稳稳落地,做了个鬼脸:我这是在演示分数!他抓起茶几上的苹果,利落地切成四份,看,一人一半就是二分之二!

  小虎被逗笑了,紧绷的肩膀放松下来。宋楠嘉揉了揉两个男孩的脑袋,起身走向正在泡茶的沈如芬。

  她接过茶壶,熟练地滤去第一泡,您真不打算回医院了?胸外科少了您这双手多可惜。

  沈如芬望着窗外,手术刀般锐利的眼神柔和下来:妇联有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她的目光不自觉地追随着正在画画的丫丫,很多像莹儿这样的孩子...等着被找回家。

  宋楠嘉心头一热。她想起穿越前看过的那篇报道——八十年代的妇联工作者如何奔走在全国各地,解救被拐妇女儿童。眼前的婆婆,正是那些无名英雄中的一员。

  曾奶奶,她转向正在闭目养神的沈如兰,要不要画会儿画?小九的画具都收在柜子里。

  沈如兰睁开眼,八十二岁的眸子里闪过一丝少女般的雀跃:倒是好久没提笔了。

  宋楠嘉从五斗柜底层取出素描本和炭笔,纸张间还夹着小九未完成的习作——几株形态各异的草药图谱,边上密密麻麻标注着药性。

  小九这孩子,沈如兰抚摸着那些线条,画工比他曾爷爷强多了。老人翻开新的一页,炭笔在纸上轻轻滑动,静安当年给我画肖像,把簪花画得像根糖葫芦。

  女眷们轻笑出声。沈如芬给婆婆添了杯菊花茶,茶烟袅袅中,老人笔下的线条渐渐成形——年轻时的谢蕴站在剑桥的实验室里,白大褂口袋里露出半截牛角面包。

  这是1926年秋天,沈如兰轻声回忆,他刚完成转子轴承改良实验,高兴得把实验室的咖啡全请了客。

  丫丫不知何时凑了过来,眼睛亮晶晶的:曾奶奶画得真好!

  沈如兰笑着将孙女揽到身边:来,我教你画曾爷爷年轻时的样子。他左眼角有颗小痣,笑起来会眯成一条缝...

  宋楠嘉悄悄退开,回到小虎身边。男孩已经解完了题,正和小辰用苹果核玩弹珠游戏。她席地而坐,从空间取出一盒彩色橡皮泥。

  想不想做小火车?她眨眨眼,就像曾爷爷答应要带回来的那种。

  小虎的眼睛立刻亮了。这个平日里沉默寡言的孩子,只有在提到机械时才滔滔不绝:要能自己跑的!有烟囱和...

  叮铃铃——

  电话铃声突然响起。沈如芬快步走到走廊,低声交谈几句后,脸色变得凝重。她回到活动室,强作轻松地拍拍手:孩子们,奶奶带你们去院子里摘葡萄好不好?

  等孩子们欢呼着跑出去,沈如芬才压低声音对宋楠嘉说:刚接到消息,柏林那边有变。工业展提前了,小九他们下周就要出发。

  宋楠嘉的手指无意识地捏紧了橡皮泥。透过半开的门缝,她看到书房里的男人们已经摊开了柏林地图,谢卿手中的红铅笔正在上面画着箭头。

  而活动室这一边,沈如兰的素描本翻到了新的一页——白发苍苍的谢蕴坐在柏林公园的长椅上,手里捧着本《楚辞》,脚边放着装松子糖的纸袋。

  丫丫正学着画那本书的细节,祖孙俩的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与书房隐约传来的讨论声,交织成这个午后最安宁的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