寅时三刻,晨光未曦,紫禁城还沉浸在一片黎明前最深沉的黑寂之中。但位于皇宫西北隅,靠近西苑的一处独立小院——原先是堆放杂物的库房,如今已被连夜洒扫整理出来,挂上了“典籍司”临时属衙的简陋木牌——内里已是灯火通明。
青瑶,或者说,新任的尚宫局司正沈青瑶,身着刚刚送来的、象征五品女官的青色绣鹭鸶纹官服,端坐在一张略显陈旧、却擦拭得一尘不染的花梨木书案之后。官服稍有些宽大,衬得她身形愈发纤细,但脊背挺得笔直,如同初生新竹,柔韧而蕴含着不容小觑的力量。她脸上施了薄粉,遮掩了昨夜遗留的一丝疲惫,双眸清澈沉静,不见新官上任的志忑或兴奋,只有一种深潭般的宁定。
书案上,摆放着寥寥几卷刚刚从尚宫局本部调来的、关于宫内典籍管理和女官教化的陈旧规章,一盏清茶热气袅袅,以及一枚婴儿拳头大小、质地非金非木、刻有“观星”二字篆书的玄色令牌——那是她“观星使”身份的凭证,也是密折直奏之权的象征。
小院门外,守着两名面无表情、气息沉凝的小内侍,是皇帝亲自指派的内卫,明为听用,实为护卫与监视。院内,除了青瑶,暂时并无其他属官或宫女。尚宫局那边对于这位空降的、来历神秘且圣眷正隆的司正,态度暧昧,既不敢得罪,也未曾立刻派人前来效力,显然都在观望。
青瑶并不在意这份刻意的冷遇。她深知,在这深宫之中,权力并非来自职位名头,而是来自帝心,来自实力,来自你所能展现的价值和带来的威慑。她这个“司正”,这个“观星使”,能否立得住,不在这一时半刻的排场。
她轻轻摩挲着那枚冰凉的“观星令”,指尖仿佛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一丝与皇宫龙气隐隐相连的禁制力量。皇帝给予她特权,却也留下了钳制。她闭上眼,心神微沉,尝试着将一缕细微的太阴本源之力,小心翼翼地探入令牌之中。
没有阻碍,那缕力量如同溪流汇入江河,顺畅地融入令牌。瞬间,一种奇妙的感知以令牌为中心扩散开来——她仿佛能“听”到皇宫上空那无形流转的、代表着皇权秩序的“气”的微弱脉动,能隐约感觉到几处气息特别凝聚或晦涩的地方,比如乾清宫,比如长春宫,甚至……更遥远一些,比如宗人府方向那团混乱而衰败的气息(属于朱载堃),以及东厂衙门所在那片阴冷肃杀的区域。
这令牌,竟能小幅增幅她的感知,并与皇宫大阵有着微妙的联系!这既是便利,恐怕也是一种更隐晦的定位与监控。
青瑶心中了然,不动声色地收回了力量。她睁开眼,目光落在那些陈旧的规章上,心思却早已飞远。“先生”、曹谨行、陆离、乃至皇帝……这盘棋的各方,都在落子。而她,也不能再等了。
“来人。”她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到了门外。
一名内卫应声而入,垂首待命。
“去尚宫局,传我的话。”青瑶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意味,“调近三年宫内所有人员变动记档,特别是涉及西苑、钟鼓司、以及……已故或离宫人员的卷宗,一个时辰内,送至本院。”
内卫眼中闪过一丝讶异,但立刻领命:“是,司正大人。”转身快步离去。这位新司正,第一把火,竟烧向了人员档案?而且目标如此明确?
青瑶端起茶杯,轻啜一口微凉的茶水。西苑是事发地,钟鼓司掌管时辰礼仪,可能与仪式时间有关,而已故离宫人员,则是追查“暗香阁”残党和“先生”可能安插或灭口之人最直接的线索。这是她基于现有信息,能做出的最有效率的排查方向。
命令下达不久,小院外便传来了一阵略显嘈杂的脚步声和低语声。
“哼,好大的架子!这才第一天,就真把自己当个人物了?”
“调阅三年记档?她可知那有多少卷宗?一个时辰?分明是故意刁难!”
“听闻是破了西苑的案子才得的官,谁知道用了什么见不得光的手段……”
“曹公公那边,似乎对她很是不满呢……”
声音不大,却足够让院内听得清清楚楚。是尚宫局派来送档案的几名低阶女史和内监,显然受了上头某些人的暗示,前来试探这位新司正的底细和脾气。
青瑶放下茶杯,眼神微冷。果然来了。这后宫之中,捧高踩低是常态,更何况她这样一个突兀崛起、动了不知多少人奶酪的“异数”。若今日不能立威,日后只怕寸步难行,更遑论查案。
她没有立刻发作,只是静静地坐着,听着外面的非议与抱怨,直到那几人磨磨蹭蹭地抬着两大箱沉重的卷宗,走到院门口,被内卫拦住。
“司正大人正在处理公务,尔等在此喧哗,成何体统?”内卫的声音冰冷。
“这位侍卫大哥,不是我们喧哗,是这卷宗实在太重,兄弟们抬得辛苦,抱怨两句罢了。”一个尖细的嗓音带着几分油滑响起,是个领头的老太监,“再说,沈司正这要得也太急了,咱们尚宫局事务繁忙,哪里抽得出那么多人力?能送来这些,已是看在陛下……”
“啪!”
一声清脆的碎裂声,突兀地打断了老太监的话。
是青瑶手中的茶杯,被她轻轻放在了桌上,力道却恰到好处地让杯底出现了一道细微的裂痕。
院内外瞬间安静下来。
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院内那个端坐的青色身影。
青瑶缓缓抬起眼眸,目光平静地扫过院门口那几名噤若寒蝉的尚宫局来人,最后落在那个领头的老太监身上。她的目光并不凌厉,却带着一种穿透人心的淡漠与威严。
“你,叫什么名字?任何职?”她开口,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带着一股无形的压力。
那老太监被她看得心里发毛,强自镇定地答道:“回……回司正大人,奴婢张德禄,是尚宫局典簿司的掌案。”
“张德禄。”青瑶重复了一遍这个名字,语气平淡无波,“你方才说,本官要卷宗,是故意刁难?”
“奴婢……奴婢不敢!”张德禄冷汗下来了,他没想到这位年轻司正如此直接。
“不敢?”青瑶微微挑眉,“本官奉陛下特旨,查办西苑逆案,凡涉案线索,无论涉及何人何司,皆有优先调阅、彻查之权。你尚宫局掌管宫内典籍人事,提供相关卷宗乃分内之事。如今案情紧急,本官限时一个时辰,已是体谅尔等。你却在此抱怨卷宗沉重,言语推诿,更妄议圣意,质疑本官办案所需是‘见不得光的手段’?”
她每说一句,张德禄的脸色就白一分,听到最后“妄议圣意”四个字,他腿一软,差点跪倒在地。他刚才那些话,若真被扣上“妄议圣意”的帽子,足够他掉脑袋了!
“司正大人明鉴!奴婢绝无此意!是奴婢嘴贱!是奴婢糊涂!”张德禄再也顾不得面子,噗通一声跪在地上,连连磕头,“奴婢这就让人把卷宗搬进去!立刻!马上!”他回头对着那几个吓傻的女史内监尖声骂道:“还愣着干什么!快搬!小心着点,别弄坏了卷宗!”
那几人如梦初醒,手忙脚乱地将卷宗箱子抬进院内,动作比来时快了数倍不止。
青瑶看着磕头如捣蒜的张德禄,并未立刻叫他起来,而是将目光转向那两箱卷宗,淡淡道:“卷宗既已送到,便回去复命吧。告诉尚宫大人,本官职责所在,若有需协助之处,日后少不得还要麻烦尚宫局。”
“是是是!奴婢一定把话带到!”张德禄如蒙大赦,又磕了个头,这才带着人连滚爬爬地退出了小院,背影狼狈不堪。
院门外,恢复了寂静。
两名内卫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一丝凝重。这位沈司正,年纪轻轻,手段却是不俗。恩威并施,敲山震虎,瞬间便确立了在这临时属衙的权威,更借张德禄之口,将她的权势和办案的决心,清晰地传递回了尚宫局,乃至整个后宫。
青瑶没有理会外面的反应,她起身走到那两箱卷宗前,随手拿起最上面的一卷,翻开。纸张陈旧的气息扑面而来。她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尚宫局的刁难解决了,但真正的挑战,在于从这浩如烟海的卷宗中,找到那可能存在的、细微的线索。
她需要帮手。可靠且得力的帮手。
青瑶并未急于一头扎进卷宗里。她很清楚,单凭自己一人,想要在短时间内从堆积如山的档案中找到有效线索,无异于大海捞针。她需要筛选,需要方法,更需要……能执行她意志的人。
她重新坐回书案后,铺开一张素笺,提笔蘸墨。微一沉吟,便落笔书写。她写的并非查案思路,而是两份名单。
第一份名单,列的是尚宫局内,那些职位不高不低、资历尚可、但根据她之前作为“青瑶尚义”时观察和听闻,性子相对耿直、或因不善钻营而备受排挤的女官和内监名字。这些人,或许能力不是顶尖,但往往更珍惜机会,也相对不易被其他势力轻易收买。
第二份名单,则要简短得多,也更敏感。上面只有寥寥几个名字,是她回忆昨夜地宫崩塌、皇帝带他们离开时,隐约感知到的、留在现场附近处理善后事宜的几名低级内侍和侍卫。这些人能被皇帝留下处理如此隐秘之事,要么能力得到认可,要么背景相对干净。她需要从中甄别,看看能否发展出一两个眼线。
写罢,她吹干墨迹,将第一份名单递给一名内卫:“按这名单,去尚宫局要人。就说本官初掌司正,需熟悉典章制度及宫内旧例,请尚宫大人行个方便,调这几人过来协助几日。态度客气些,但人要带到。”
内卫接过名单,看了一眼,眼中闪过一丝了然,领命而去。这位司正,不仅要立威,还要开始搭建自己的班底了。名单上的人,看似不起眼,却都是些能做实事、又不易惹眼的。
接着,她又将第二份名单收起,放入袖中。这份名单,需要更谨慎的处理,或许可以通过陆离……她脑海中闪过那个玄色的身影,随即又压了下去。与陆离的合作,需要时机,不能操之过急。
处理完人事,她才将目光重新投向那两箱卷宗。她没有盲目地去翻查,而是闭上双眼,再次运转起太阴本源之力,不过这次并非探入令牌,而是缓缓弥漫开来,如同无形的水波,轻柔地覆盖上那些陈旧的卷宗。
她不是在用眼睛看,而是在“感知”。
感知这些卷宗上残留的、岁月留下的痕迹,感知那些书写者、翻阅者无意中留下的、极其微弱的气息印记,甚至……感知其中是否蕴含着不正常的、与“太阴锁魂印”或地宫祭坛相似的阴冷、邪异的气息残留。
这是一种极其精细和耗费心神的操作,若非她与“星殒之核”缔契后灵觉大增,根本无法做到。
时间一点点过去。青瑶的额头渐渐渗出了细密的汗珠,脸色也微微发白。这种大范围的精细感知,对她目前的状态而言,负担不小。
突然,她的感知在某几卷堆放一起的、关于西苑旧档和钟鼓司人员记录的卷宗上,捕捉到了一丝极其隐晦、几乎难以察觉的阴冷波动!那波动非常微弱,且被一种更高明的力量刻意遮掩过,若非她的太阴之力与之同源又位阶更高,绝难发现!
她猛地睁开双眼,眸中精光一闪而逝。找到了!
她立刻起身,走到那几卷卷宗前,将其单独取出。她没有立刻翻阅,而是先以自身太阴之力在周围布下了一层极薄的隔绝屏障,防止可能存在的窥探或触发什么隐藏的禁制。
然后,她才小心翼翼地拿起最上面那一卷——是关于西苑一处早已废弃的“观星台”历年维护记录的。
她仔细翻阅,记录大多枯燥乏味,无非是某年某月修补瓦砾,某年某月清理杂草。但在记录的最后几页,大约是三年前的一次例行检查记录末尾,用一种非常不起眼的、几乎与纸张纹理融为一体的淡墨,勾勒了一个极其简单的、看似无意滴落的墨点图案。
但在青瑶的感知中,那个“墨点”,正散发着那丝隐晦的阴冷波动!而且,其结构,与“太阴锁魂印”某个不起眼的辅助节点,有着惊人的相似!这是一个标记!一个只有修炼类似功法,或者像她这样感知超常之人才能发现的标记!
她强压下心中的激动,继续翻阅另外几卷。在钟鼓司一份关于调整夜间报时辰刻的陈旧公文边缘,同样发现了一个类似的、隐藏极深的标记。在一卷记录数年前因病离宫或亡故宫女的名册中,某个名字旁边,也有一个!
这些标记分散在不同卷宗、不同年份的记录中,看似毫无关联,但它们散发出的同源阴冷气息,以及那与锁魂印相关的结构,无疑指向了同一个源头——“先生”或其党羽!
他们早就在通过这些看似不起眼的档案,传递信息,或者标记某些关键的地点和人物!这皇宫内的典籍库,竟成了他们的一条秘密信息通道!
青瑶立刻将这些卷宗的相关页码和标记位置仔细记录下来。这些都是宝贵的线索,顺着这些标记指向的时间、地点和人物去查,很可能挖出“先生”势力更深层次的网络。
就在她沉浸于发现线索的兴奋中时,派去尚宫局的内卫回来了,身后跟着三名穿着低级女官服饰、神色间带着几分不安又有些好奇的女子。正是名单上的人。
“司正大人,人已带到。”
青瑶抬起头,目光扫过三名女官。她们年纪都在二十上下,容貌不算出众,但眼神还算清正。
“不必多礼。”青瑶语气平和,指了指旁边的座位,“坐下说话。”
三人有些拘谨地谢座,半边屁股挨着凳子坐下。
“调你们过来,是有一项紧要事务需人协助。”青瑶开门见山,将那些做了标记的卷宗推到她们面前,“这些卷宗,涉及西苑旧案,需重新核查整理。你们的任务,是将这些卷宗里,所有与标记处相关的时间、地点、人员、事件,无论巨细,全部誊录下来,分类汇总。记住,只需誊录,不得妄加评论,更不得对外泄露分毫。可能做到?”
她没有解释标记的来历和用途,只交代了明确的任务。
三人看着那些卷宗,又看了看眼前这位气质沉静、目光却仿佛能洞察人心的年轻司正,心中凛然。她们在尚宫局多年,深知有些事知道得越少越好。这位司正能将如此敏感(她们猜测)的事情交给她们,既是考验,也是机会。
“奴婢等定当尽心竭力,不负司正所托!”三人齐声应道。
“好。”青瑶点了点头,“此事需尽快。今日便在此开始吧,所需笔墨纸砚,我会让人备齐。”她顿了顿,语气放缓了些,“办好此事,本官自有计较。”
恩威并施,明确指令,给予压力也留下期望。三人不敢怠慢,立刻投入了工作。
看着她们开始伏案疾书,青瑶心中稍定。有了初步的人手,找到了线索方向,她总算在这错综复杂的棋局中,落下了属于自己的第一颗棋子。
然而,她很清楚,她这边的动作,必然已经引起了暗处对手的注意。
就在她凝神思索下一步计划时,一名内卫匆匆而入,低声禀报:“司正大人,东厂曹公公派人来了,说是……奉旨协查西苑逆案,有些情况,想请司正大人过去核对一下。”
青瑶眸光一凝。
曹谨行!果然坐不住了。而且打着“奉旨协查”的旗号,来得如此之快,如此“光明正大”。
是核对情况?还是……一场鸿门宴?
她看了一眼窗外,天色已然大亮,金色的阳光刺破云层,照亮了紫禁城巍峨的殿宇,却驱不散这宫闱深处弥漫的无形硝烟。
“知道了。”青瑶缓缓起身,整理了一下官袍的褶皱,神色恢复了一贯的平静,“告诉来人,本官稍后便至。”
该来的,总会来。
这场与东厂,与曹谨行的正面交锋,避无可避。
青瑶,或者说,新任的尚宫局司正沈青瑶,身着刚刚送来的、象征五品女官的青色绣鹭鸶纹官服,端坐在一张略显陈旧、却擦拭得一尘不染的花梨木书案之后。官服稍有些宽大,衬得她身形愈发纤细,但脊背挺得笔直,如同初生新竹,柔韧而蕴含着不容小觑的力量。她脸上施了薄粉,遮掩了昨夜遗留的一丝疲惫,双眸清澈沉静,不见新官上任的志忑或兴奋,只有一种深潭般的宁定。
书案上,摆放着寥寥几卷刚刚从尚宫局本部调来的、关于宫内典籍管理和女官教化的陈旧规章,一盏清茶热气袅袅,以及一枚婴儿拳头大小、质地非金非木、刻有“观星”二字篆书的玄色令牌——那是她“观星使”身份的凭证,也是密折直奏之权的象征。
小院门外,守着两名面无表情、气息沉凝的小内侍,是皇帝亲自指派的内卫,明为听用,实为护卫与监视。院内,除了青瑶,暂时并无其他属官或宫女。尚宫局那边对于这位空降的、来历神秘且圣眷正隆的司正,态度暧昧,既不敢得罪,也未曾立刻派人前来效力,显然都在观望。
青瑶并不在意这份刻意的冷遇。她深知,在这深宫之中,权力并非来自职位名头,而是来自帝心,来自实力,来自你所能展现的价值和带来的威慑。她这个“司正”,这个“观星使”,能否立得住,不在这一时半刻的排场。
她轻轻摩挲着那枚冰凉的“观星令”,指尖仿佛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一丝与皇宫龙气隐隐相连的禁制力量。皇帝给予她特权,却也留下了钳制。她闭上眼,心神微沉,尝试着将一缕细微的太阴本源之力,小心翼翼地探入令牌之中。
没有阻碍,那缕力量如同溪流汇入江河,顺畅地融入令牌。瞬间,一种奇妙的感知以令牌为中心扩散开来——她仿佛能“听”到皇宫上空那无形流转的、代表着皇权秩序的“气”的微弱脉动,能隐约感觉到几处气息特别凝聚或晦涩的地方,比如乾清宫,比如长春宫,甚至……更遥远一些,比如宗人府方向那团混乱而衰败的气息(属于朱载堃),以及东厂衙门所在那片阴冷肃杀的区域。
这令牌,竟能小幅增幅她的感知,并与皇宫大阵有着微妙的联系!这既是便利,恐怕也是一种更隐晦的定位与监控。
青瑶心中了然,不动声色地收回了力量。她睁开眼,目光落在那些陈旧的规章上,心思却早已飞远。“先生”、曹谨行、陆离、乃至皇帝……这盘棋的各方,都在落子。而她,也不能再等了。
“来人。”她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到了门外。
一名内卫应声而入,垂首待命。
“去尚宫局,传我的话。”青瑶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意味,“调近三年宫内所有人员变动记档,特别是涉及西苑、钟鼓司、以及……已故或离宫人员的卷宗,一个时辰内,送至本院。”
内卫眼中闪过一丝讶异,但立刻领命:“是,司正大人。”转身快步离去。这位新司正,第一把火,竟烧向了人员档案?而且目标如此明确?
青瑶端起茶杯,轻啜一口微凉的茶水。西苑是事发地,钟鼓司掌管时辰礼仪,可能与仪式时间有关,而已故离宫人员,则是追查“暗香阁”残党和“先生”可能安插或灭口之人最直接的线索。这是她基于现有信息,能做出的最有效率的排查方向。
命令下达不久,小院外便传来了一阵略显嘈杂的脚步声和低语声。
“哼,好大的架子!这才第一天,就真把自己当个人物了?”
“调阅三年记档?她可知那有多少卷宗?一个时辰?分明是故意刁难!”
“听闻是破了西苑的案子才得的官,谁知道用了什么见不得光的手段……”
“曹公公那边,似乎对她很是不满呢……”
声音不大,却足够让院内听得清清楚楚。是尚宫局派来送档案的几名低阶女史和内监,显然受了上头某些人的暗示,前来试探这位新司正的底细和脾气。
青瑶放下茶杯,眼神微冷。果然来了。这后宫之中,捧高踩低是常态,更何况她这样一个突兀崛起、动了不知多少人奶酪的“异数”。若今日不能立威,日后只怕寸步难行,更遑论查案。
她没有立刻发作,只是静静地坐着,听着外面的非议与抱怨,直到那几人磨磨蹭蹭地抬着两大箱沉重的卷宗,走到院门口,被内卫拦住。
“司正大人正在处理公务,尔等在此喧哗,成何体统?”内卫的声音冰冷。
“这位侍卫大哥,不是我们喧哗,是这卷宗实在太重,兄弟们抬得辛苦,抱怨两句罢了。”一个尖细的嗓音带着几分油滑响起,是个领头的老太监,“再说,沈司正这要得也太急了,咱们尚宫局事务繁忙,哪里抽得出那么多人力?能送来这些,已是看在陛下……”
“啪!”
一声清脆的碎裂声,突兀地打断了老太监的话。
是青瑶手中的茶杯,被她轻轻放在了桌上,力道却恰到好处地让杯底出现了一道细微的裂痕。
院内外瞬间安静下来。
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院内那个端坐的青色身影。
青瑶缓缓抬起眼眸,目光平静地扫过院门口那几名噤若寒蝉的尚宫局来人,最后落在那个领头的老太监身上。她的目光并不凌厉,却带着一种穿透人心的淡漠与威严。
“你,叫什么名字?任何职?”她开口,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带着一股无形的压力。
那老太监被她看得心里发毛,强自镇定地答道:“回……回司正大人,奴婢张德禄,是尚宫局典簿司的掌案。”
“张德禄。”青瑶重复了一遍这个名字,语气平淡无波,“你方才说,本官要卷宗,是故意刁难?”
“奴婢……奴婢不敢!”张德禄冷汗下来了,他没想到这位年轻司正如此直接。
“不敢?”青瑶微微挑眉,“本官奉陛下特旨,查办西苑逆案,凡涉案线索,无论涉及何人何司,皆有优先调阅、彻查之权。你尚宫局掌管宫内典籍人事,提供相关卷宗乃分内之事。如今案情紧急,本官限时一个时辰,已是体谅尔等。你却在此抱怨卷宗沉重,言语推诿,更妄议圣意,质疑本官办案所需是‘见不得光的手段’?”
她每说一句,张德禄的脸色就白一分,听到最后“妄议圣意”四个字,他腿一软,差点跪倒在地。他刚才那些话,若真被扣上“妄议圣意”的帽子,足够他掉脑袋了!
“司正大人明鉴!奴婢绝无此意!是奴婢嘴贱!是奴婢糊涂!”张德禄再也顾不得面子,噗通一声跪在地上,连连磕头,“奴婢这就让人把卷宗搬进去!立刻!马上!”他回头对着那几个吓傻的女史内监尖声骂道:“还愣着干什么!快搬!小心着点,别弄坏了卷宗!”
那几人如梦初醒,手忙脚乱地将卷宗箱子抬进院内,动作比来时快了数倍不止。
青瑶看着磕头如捣蒜的张德禄,并未立刻叫他起来,而是将目光转向那两箱卷宗,淡淡道:“卷宗既已送到,便回去复命吧。告诉尚宫大人,本官职责所在,若有需协助之处,日后少不得还要麻烦尚宫局。”
“是是是!奴婢一定把话带到!”张德禄如蒙大赦,又磕了个头,这才带着人连滚爬爬地退出了小院,背影狼狈不堪。
院门外,恢复了寂静。
两名内卫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一丝凝重。这位沈司正,年纪轻轻,手段却是不俗。恩威并施,敲山震虎,瞬间便确立了在这临时属衙的权威,更借张德禄之口,将她的权势和办案的决心,清晰地传递回了尚宫局,乃至整个后宫。
青瑶没有理会外面的反应,她起身走到那两箱卷宗前,随手拿起最上面的一卷,翻开。纸张陈旧的气息扑面而来。她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尚宫局的刁难解决了,但真正的挑战,在于从这浩如烟海的卷宗中,找到那可能存在的、细微的线索。
她需要帮手。可靠且得力的帮手。
青瑶并未急于一头扎进卷宗里。她很清楚,单凭自己一人,想要在短时间内从堆积如山的档案中找到有效线索,无异于大海捞针。她需要筛选,需要方法,更需要……能执行她意志的人。
她重新坐回书案后,铺开一张素笺,提笔蘸墨。微一沉吟,便落笔书写。她写的并非查案思路,而是两份名单。
第一份名单,列的是尚宫局内,那些职位不高不低、资历尚可、但根据她之前作为“青瑶尚义”时观察和听闻,性子相对耿直、或因不善钻营而备受排挤的女官和内监名字。这些人,或许能力不是顶尖,但往往更珍惜机会,也相对不易被其他势力轻易收买。
第二份名单,则要简短得多,也更敏感。上面只有寥寥几个名字,是她回忆昨夜地宫崩塌、皇帝带他们离开时,隐约感知到的、留在现场附近处理善后事宜的几名低级内侍和侍卫。这些人能被皇帝留下处理如此隐秘之事,要么能力得到认可,要么背景相对干净。她需要从中甄别,看看能否发展出一两个眼线。
写罢,她吹干墨迹,将第一份名单递给一名内卫:“按这名单,去尚宫局要人。就说本官初掌司正,需熟悉典章制度及宫内旧例,请尚宫大人行个方便,调这几人过来协助几日。态度客气些,但人要带到。”
内卫接过名单,看了一眼,眼中闪过一丝了然,领命而去。这位司正,不仅要立威,还要开始搭建自己的班底了。名单上的人,看似不起眼,却都是些能做实事、又不易惹眼的。
接着,她又将第二份名单收起,放入袖中。这份名单,需要更谨慎的处理,或许可以通过陆离……她脑海中闪过那个玄色的身影,随即又压了下去。与陆离的合作,需要时机,不能操之过急。
处理完人事,她才将目光重新投向那两箱卷宗。她没有盲目地去翻查,而是闭上双眼,再次运转起太阴本源之力,不过这次并非探入令牌,而是缓缓弥漫开来,如同无形的水波,轻柔地覆盖上那些陈旧的卷宗。
她不是在用眼睛看,而是在“感知”。
感知这些卷宗上残留的、岁月留下的痕迹,感知那些书写者、翻阅者无意中留下的、极其微弱的气息印记,甚至……感知其中是否蕴含着不正常的、与“太阴锁魂印”或地宫祭坛相似的阴冷、邪异的气息残留。
这是一种极其精细和耗费心神的操作,若非她与“星殒之核”缔契后灵觉大增,根本无法做到。
时间一点点过去。青瑶的额头渐渐渗出了细密的汗珠,脸色也微微发白。这种大范围的精细感知,对她目前的状态而言,负担不小。
突然,她的感知在某几卷堆放一起的、关于西苑旧档和钟鼓司人员记录的卷宗上,捕捉到了一丝极其隐晦、几乎难以察觉的阴冷波动!那波动非常微弱,且被一种更高明的力量刻意遮掩过,若非她的太阴之力与之同源又位阶更高,绝难发现!
她猛地睁开双眼,眸中精光一闪而逝。找到了!
她立刻起身,走到那几卷卷宗前,将其单独取出。她没有立刻翻阅,而是先以自身太阴之力在周围布下了一层极薄的隔绝屏障,防止可能存在的窥探或触发什么隐藏的禁制。
然后,她才小心翼翼地拿起最上面那一卷——是关于西苑一处早已废弃的“观星台”历年维护记录的。
她仔细翻阅,记录大多枯燥乏味,无非是某年某月修补瓦砾,某年某月清理杂草。但在记录的最后几页,大约是三年前的一次例行检查记录末尾,用一种非常不起眼的、几乎与纸张纹理融为一体的淡墨,勾勒了一个极其简单的、看似无意滴落的墨点图案。
但在青瑶的感知中,那个“墨点”,正散发着那丝隐晦的阴冷波动!而且,其结构,与“太阴锁魂印”某个不起眼的辅助节点,有着惊人的相似!这是一个标记!一个只有修炼类似功法,或者像她这样感知超常之人才能发现的标记!
她强压下心中的激动,继续翻阅另外几卷。在钟鼓司一份关于调整夜间报时辰刻的陈旧公文边缘,同样发现了一个类似的、隐藏极深的标记。在一卷记录数年前因病离宫或亡故宫女的名册中,某个名字旁边,也有一个!
这些标记分散在不同卷宗、不同年份的记录中,看似毫无关联,但它们散发出的同源阴冷气息,以及那与锁魂印相关的结构,无疑指向了同一个源头——“先生”或其党羽!
他们早就在通过这些看似不起眼的档案,传递信息,或者标记某些关键的地点和人物!这皇宫内的典籍库,竟成了他们的一条秘密信息通道!
青瑶立刻将这些卷宗的相关页码和标记位置仔细记录下来。这些都是宝贵的线索,顺着这些标记指向的时间、地点和人物去查,很可能挖出“先生”势力更深层次的网络。
就在她沉浸于发现线索的兴奋中时,派去尚宫局的内卫回来了,身后跟着三名穿着低级女官服饰、神色间带着几分不安又有些好奇的女子。正是名单上的人。
“司正大人,人已带到。”
青瑶抬起头,目光扫过三名女官。她们年纪都在二十上下,容貌不算出众,但眼神还算清正。
“不必多礼。”青瑶语气平和,指了指旁边的座位,“坐下说话。”
三人有些拘谨地谢座,半边屁股挨着凳子坐下。
“调你们过来,是有一项紧要事务需人协助。”青瑶开门见山,将那些做了标记的卷宗推到她们面前,“这些卷宗,涉及西苑旧案,需重新核查整理。你们的任务,是将这些卷宗里,所有与标记处相关的时间、地点、人员、事件,无论巨细,全部誊录下来,分类汇总。记住,只需誊录,不得妄加评论,更不得对外泄露分毫。可能做到?”
她没有解释标记的来历和用途,只交代了明确的任务。
三人看着那些卷宗,又看了看眼前这位气质沉静、目光却仿佛能洞察人心的年轻司正,心中凛然。她们在尚宫局多年,深知有些事知道得越少越好。这位司正能将如此敏感(她们猜测)的事情交给她们,既是考验,也是机会。
“奴婢等定当尽心竭力,不负司正所托!”三人齐声应道。
“好。”青瑶点了点头,“此事需尽快。今日便在此开始吧,所需笔墨纸砚,我会让人备齐。”她顿了顿,语气放缓了些,“办好此事,本官自有计较。”
恩威并施,明确指令,给予压力也留下期望。三人不敢怠慢,立刻投入了工作。
看着她们开始伏案疾书,青瑶心中稍定。有了初步的人手,找到了线索方向,她总算在这错综复杂的棋局中,落下了属于自己的第一颗棋子。
然而,她很清楚,她这边的动作,必然已经引起了暗处对手的注意。
就在她凝神思索下一步计划时,一名内卫匆匆而入,低声禀报:“司正大人,东厂曹公公派人来了,说是……奉旨协查西苑逆案,有些情况,想请司正大人过去核对一下。”
青瑶眸光一凝。
曹谨行!果然坐不住了。而且打着“奉旨协查”的旗号,来得如此之快,如此“光明正大”。
是核对情况?还是……一场鸿门宴?
她看了一眼窗外,天色已然大亮,金色的阳光刺破云层,照亮了紫禁城巍峨的殿宇,却驱不散这宫闱深处弥漫的无形硝烟。
“知道了。”青瑶缓缓起身,整理了一下官袍的褶皱,神色恢复了一贯的平静,“告诉来人,本官稍后便至。”
该来的,总会来。
这场与东厂,与曹谨行的正面交锋,避无可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