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造枪造炮-《穿越抗日1937》

  一九三一年九月二十五日,宜宾团部。

  窗外秋雨淅沥,敲打着青瓦,发出沉闷的声响。

  会议室里,气氛却比天气更加凝重。

  张阳、陈小豆、李拴柱三人再次聚首,桌面上摊开着宜宾保卫战的详细战报和一份粗糙的敌我火力对比图。

  张阳的手指重重地点在战报上关于炮火损失的那一栏,声音低沉而严肃:

  “上次我们能守住宜宾,运气和工事占了很大成分。但仔细看战报,我们其实并没在正面战场上占到任何便宜,甚至可以说打得很憋屈,很吃亏!”

  李拴柱挠挠头,有些不解:

  “团长,咱们不是赢了吗?还缴获那么多……”

  “那是结果!我说的是过程!”

  张阳打断他,语气带着一丝后怕和反思。

  “你们想想,战斗中最要命的是什么?是刘文辉那几十门迫击炮,还有那几门山炮!我们的弟兄,有多少是还没看见敌人,就被他们的炮火炸死炸伤在工事里的?我们辛辛苦苦修了小半年的防御体系,超过三分之一的工事被他们的炮火彻底摧毁!要不是小豆最后奇袭南溪,断了他们的补给和退路,再让他们这么轰上两天,宜宾城还能不能守住,都是未知数!”

  他站起身,走到那张火力对比图前,用红笔在上面画了两个极其悬殊的圆圈:

  “根本原因就在这里!火力!特别是炮兵火力!刘文辉投入的兵力是我们的三倍以上,这固然可怕,但更可怕的是他的炮兵!我们呢?全团就只有三门老掉牙的迫击炮,射程近,精度差,炮弹还少得可怜!根本形成不了有效的压制和反制!只能眼睁睁挨炸!”

  他的目光扫过陈小豆和李拴柱,变得无比深邃:

  “这还只是和刘文辉打。如果……如果将来,我们对上的是日本人呢?”

  “日本人?”李拴柱和陈小豆都是一凛。

  “对!日本人!”张阳的声音斩钉截铁。

  “我上次说过,中日必有一战!日本军队的装备水平,远非刘文辉这种土军阀可比!他们一个甲种师团,装备的火炮数量和威力,可能是刘文辉这次投入的十倍甚至几十倍!而且大多数都是射程更远、威力更大的山炮、野炮,甚至重炮!如果以我们现在这点家当去跟日本人硬碰硬,那就不叫打仗,那叫送死!叫以卵击石!”

  这话像一盆冰水,浇得李拴柱透心凉,他仿佛已经看到了日军铺天盖地的炮火将宜夷为平地的可怕景象。

  陈小豆深吸一口气,凝重地点头:

  “团长所言极是。火力差距,确实是我们的致命短板。必须尽快弥补。”

  “怎么弥补?”张阳目光灼灼。

  “两个方面!第一,工事!这是我们以弱胜强的老本钱,不能丢!还要进一步加强!特别是防炮工事,要挖得更深、更坚固、更隐蔽!要让我们的士兵在敌人炮火准备时,有地方躲,能活下来!”

  “第二,就是发展我们自己的火力!”他加重语气。

  “特别是炮兵和自动火力!重机枪我们有不少,防守有余,但太笨重,机动性太差,不利于进攻和野战。在班排一级的战术中,缺乏持续可靠的火力支柱。我们需要轻机枪!最好是能配备到每个班一挺!”

  “每个班一挺轻机枪?”

  李拴柱倒吸一口凉气。

  “那得多少挺?咱们现在全团也就不到三十挺吧?”

  “所以要买!要造!”

  张阳断然道:

  “还有迫击炮!这东西结构相对简单,重量轻,机动性好,曲射火力,非常适合我们的地形和战术!也要大量装备!”

  他看向陈小豆:

  “小豆,还得再辛苦你跑一趟重庆。去找那些外国洋行,详细咨询一下,欧美目前最先进,同时也最适合我们中国军队使用的轻机枪和迫击炮,是哪几种?性能如何?价格如何?有没有现货或者订货渠道?”

  “是!团长!我立刻准备出发!”

  陈小豆毫不犹豫地应下。

  重庆,这座长江上游的繁华都市,永远是各路军阀、洋行、商会云集之地。

  陈小豆轻车熟路,再次以“川南商人”的身份,穿梭于各大洋行之间。

  这一次,他的目标明确而专业。他没有泛泛地打听军火,而是直接找到了几家信誉最好、实力最雄厚的军火洋行,如礼和、慎昌、怡和等,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需要采购一批性能可靠、技术先进、易于维护且适合中国战场环境的轻型自动武器和迫击炮。

  洋行的买办们见来老主顾来了,而且这次问得如此专业,自然不敢怠慢,纷纷拿出最新的产品目录和技术资料,极力推销。

  经过几天的反复对比、咨询甚至实地查看了部分样品后,陈小豆心中渐渐有了答案。

  几天后,他风尘仆仆地赶回宜宾,带回了厚厚一摞资料和几个关键的信息。

  “团长。”

  陈小豆顾不上休息,直接在团部向张阳和李拴柱汇报:

  “我仔细咨询和比较过了。目前欧美市场上,最适合我们的,主要有两种。”

  他拿出两张图纸和性能参数表:

  “第一种,轻机枪。首推捷克国营兵工厂生产的Zb26式轻机枪!这种枪可靠性极高,精度好,重量适中,使用7.92mm毛瑟步枪弹,与我们现有的毛瑟步枪子弹通用,后勤压力小!而且结构相对简单,易于仿制和维护。比日本人的歪把子(大正十一式)强得多!是目前公认的顶尖轻机枪!”

  “捷克式……”

  张阳看着图纸上那挺结构精巧的机枪,眼中放光。这太熟悉了,这就是抗战中中国军队的绝对中流砥柱——“捷克式”轻机枪!

  “第二种,迫击炮。”

  陈小豆又拿出另一份资料。

  “法国布朗德公司生产的1931式81mm迫击炮!这种炮设计非常优秀,射程、精度、威力和可靠性都达到了很高水平,而且重量相对较轻(炮身约20公斤),分解后便于骡马驮运或士兵背负。口径81mm,炮弹威力足够,是目前欧美军队的主流排级\/连级支援火炮,技术非常成熟。”

  布朗德1931式81mm迫击炮!这也是抗战中中国军队的明星装备!

  “好!太好了!”

  张阳一拍大腿,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就定这两种!小豆,你立刻再回重庆!跟洋行下单!先订购10门布朗德81迫击炮,配3000发炮弹!再订购20挺Zb26轻机枪!这是我们现在能拿出的最快形成战斗力的方式!”

  “20挺?”

  陈小豆愣了一下。

  “团长,洋行那边……有最低起订量,50挺恐怕是他们能接受的最低数量了,再少可能就不接单了。”

  “50挺就50挺!”

  张阳一咬牙。

  “买!这笔钱必须花!先把架子搭起来!有了样品,我们才能仿制!”

  “是!”

  陈小豆再次领命。

  订购现成的武器只是第一步。张阳更深远的打算,是实现自产。

  陈小豆前脚刚走,张阳后脚就让人请来了机械厂的总工程师周福海。

  团部里,张阳将陈小豆带回来的捷克式轻机枪和布朗德迫击炮的图纸、参数资料(洋行提供的公开版本)推到周福海面前。

  “周工,你看看这些东西。”

  张阳目光灼灼地盯着他,“如果我们机械厂要仿制这两种武器,还有它们的弹药,需要什么条件?有没有可能?”

  周福海拿起图纸,只看了一眼,眼睛就直了!

  他是技术狂人,一眼就看出这两种武器的设计精妙之处,远非国内那些土造枪炮可比!

  他激动地推了推眼镜,手指都有些颤抖,仔细翻阅着每一页资料,嘴里不时喃喃自语:

  “妙啊!这个闭锁机构……这个气体调节装置……这个炮身设计……”

  看了足足半个多小时,他才猛地抬起头,眼中充满了技术人员的兴奋和渴望:

  “东家!好东西!都是顶尖的好东西!仿制……有难度,但绝非不可能!”

  他知道这位“东家”背后实力雄厚(指纱厂利润),而且极具魄力,于是心一横,决定抓住这个机会:

  “但是,要实现规模化仿制生产,靠我们厂现在那点家当,远远不够!需要添置大量的专用设备!车床、铣床、刨床、插床、拉床、磨床、钻床……特别是加工炮管膛线用的深孔钻和拉线机,加工弹壳用的冲压机、收口机,还有热处理设备、检测仪器……林林总总,我初步估算,至少需要新增一百八十台套各种机器设备!”

  他越说越激动,甚至带着点告状的意味(因为之前纱厂扩建没他机械厂多少事):

  “纱厂那边动不动就十五万纱锭,我们机械厂要是能有这些设备,我老周敢立军令状!保证能月产迫击炮10门!轻机枪50挺!迫击炮弹五千发!机枪子弹二十万发!而且这机枪子弹和步枪弹通用,也就是说,扩产后,咱们厂每月总共能产出三十万发子弹(含现有十万发产能)!”

  月产10门炮、50挺机枪、30万发子弹!

  这个产能数字,让张阳和李拴柱的心脏都狠狠跳动了一下!如果真能实现,第九团的火力将发生质的飞跃!

  “需要多少投资?”

  张阳直接问出最关键的问题。

  周福海早就盘算好了,立刻报出一个数字:

  “我问过重庆洋行的朋友,现在欧美经济萧条,机器设备价格便宜得像白菜!这些设备如果全部采购最先进的,总价大概……二十五万大洋左右!要是搁在经济危机前,没有八十万根本下不来!”

  二十五万!又是一笔巨款!

  但想到即将获得的军工产能,这笔投资显得无比值得!

  张阳几乎没有犹豫,立刻做出了决定:

  “好!周工,你立刻拉一个详细的设备清单和技术要求出来!等陈助理从重庆回来,我让他带着清单和款子,把你需要的设备,连同订购的那批武器,一起买回来!一次性运回宜宾,还能省下一大笔运费!”

  他转头对李拴柱道:

  “拴柱,通知钱经理,从纱厂的账户里,提出二十五万现大洋,准备好!”

  纱厂账户经过这几个月的积累,利润已经滚到了惊人的八十万之巨!

  拿出二十五万来投入军工,虽然肉疼,但完全在可承受范围内,而且意义重大!

  一条通过引进、仿制到自产,快速提升军队火力的道路,在张阳的果断决策下,清晰地铺展开来。

  所有人都能感觉到,第九团乃至整个宜宾,即将迎来又一次脱胎换骨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