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一生都在‘错过’的姑娘(13)-《快穿,我的百样人生》

  孟老娘年轻时候长得可好看了,孟老爹也不丑,他们生的几个儿女长的也都不差,其中数原主长得最好。

  孟家虽然是乡下人,日子过得却并不差。

  说实话,孟锦都想不通孟二哥原来那个未婚妻是为什么要跟人跑了的。

  人家也没攀高枝,嫁的还是一户穷人家,那男的长的也就一般。

  就算你们是真爱,那亲事定下一年多你怎么不说?收年节礼的时候你怎么不说?未来女婿上门帮你家干活的时候你怎么不说?

  非等到结婚前两天你才后悔?

  都不知道咋想的。

  吐槽归吐槽,孟锦还是要跟孟二哥强调一下李凤的重要性,想了想,孟锦决定给孟二哥透露一点信息:“二哥,李凤也想进文工团。”

  孟二哥不傻,一听就明白妹妹说的是什么意思了:“你是说她想抢你的名额?可你现在都已经通过考核了,她还能有什么办法?”

  孟锦摇头:“不知道,但她家就是省城的。”

  孟二哥懂了,想了想说道:“我回去跟队长叔说下,不给她开介绍信。”

  孟二哥的想法很简单,在这个没有介绍信就出不了门的时代,只要卡住介绍信,李凤就没法跑来省城给妹妹添乱。

  当知青就跟上班似的,平时不能无缘无故请假,下乡不到一年也不能请假回家过年。

  毛竹大队大队长不是那种专横霸道的人,如果李凤家拍电报说家里出了什么急事,这介绍信大队长肯定会开。

  “不用,二哥你什么都不要做,你只要帮我看着点,如果李凤请假离开了,你就给我拍个电报,让我有个准备就行,就像你说的,我都已经通过了,她没法把我挤下去,但我得防着她,你说对不对?”

  孟锦猜测,只要李凤得知了自己拿了推荐信进文工团的消息,她是一定会整幺蛾子的。

  这是直觉。

  说完李凤的事,孟锦又把早上跟那位女同志换的粮票拿出来全给了孟二哥。

  (能全国通用的只有粮票,其他任何票都是地方票,工业票最高也只能是省票,没有全国通用的。)

  “幺妹,你哪来的全国粮票?”

  孟二哥再次懵了,随即又喜道:“是文工团给你发的?这么多?真是好单位,你还没当上文艺兵就给你发粮票了~!以后娘不用担心你在外边会挨饿,真好。”

  孟锦要笑死,她二哥可真天真:“二哥,这粮票不是文工团发的,不过我也确实不会挨饿,文工团有食堂,我可以买饭票在食堂打饭,不要粮票,这票是......”

  孟锦把早上用干粮、腊肉跟人换粮票的事给孟二哥说了,但她虚报了一下兑换价格,没把自己夹带私货的事说出去,反正孟二哥也不知道省城的行情。

  孟二哥一点也没关注到他回家的干粮可能没了的事,他被眼前的粮票惊呆了:“省城人真富裕!”

  长这么大他还没见过全国粮票长啥样呢。

  “粮票我现在用不着,你带回去给家里买点细粮。”

  孟锦一边说又一边把自己拎回来的小包袱打开:“这些你带着路上吃,是我在食堂买的。”

  一包袱白面馒头。

  当然不是在食堂买的,是她的私货。

  孟家条件虽然比别人家好点,但细粮也还是很难吃到的,分下来的细粮大多数都拿去换粗粮了,能多好些粮食,这年头,吃饱比吃好更重要。

  “不不不,家里不缺粮,你自己留着花,你一个人在省城待着都不够家里担心的,对了,还有钱,出门的时候娘给我带了一百块钱,说你要是留下了,就把钱给你,你等着。”

  孟二哥挪开自己盯着白面馒头的眼睛,转身跑去了厕所。

  孟锦......她能想象出孟二哥把钱藏在哪了。

  等他捧着钱出来后,兄妹俩又是一番拉扯,最终是孟锦大获全胜,孟二哥依依不舍的揣着馒头和粮票上了回家的大巴车。

  孟锦所料不差。

  就在孟二哥回去后的半个月左右,李凤母亲病重,李凤开介绍信回城。

  收到二哥拍来的电报,孟锦都乐了。

  来了好呀,她要不主动凑上来自己还没时间去给原主报仇呢,既然送上门了,那她就不客气了。

  在文工团待的这半个月她也不是白待的。

  文艺兵需要进行包括体能在内的多项训练,她和两个室友还不是文艺兵,没这个要求,但她主动参与所有训练,包括专业训练和听思想教育课。

  当然,是在不耽搁人家正式训练的前提下。

  人家在里边练声乐练舞蹈,她在窗户外边学;人家在里边学表演学戏剧,她也在外边学。

  两个室友也是聪明的姑娘,见她跟着练跟着学,她俩也跟着练跟着学。

  好学的孩子谁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