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地乳灵枢-《道士下山:都市玄门天师》

  首都机场高速的车流汇入三环主路,如同一条钢铁长河,在灰蒙蒙的燕京天空下奔涌不息。

  张一清驾驶着黑色帕萨特,平稳地穿行其间。

  车内暖气开得很足,隔绝了窗外的喧嚣与寒意。

  副驾驶位上,李玄真闭目养神,仿佛入定。

  他穿着那身毫不起眼的旧棉袄,手随意搭在膝头,气息沉静得如同古井深潭。

  只有偶尔掠过他花白长眉的车外光线,才在老人沟壑纵横的脸上投下明暗不定的影子。

  车内异常安静。

  张一清没有播放音乐,也无意打破这份沉静。

  当车子驶入老城区,高楼大厦逐渐被低矮的胡同,和斑驳的四合院外墙取代时,李玄真缓缓睁开了眼睛。

  那双深邃的眼眸里,不再是长途旅行后的倦怠,而是如同拨开迷雾的清潭,闪烁着洞悉万物的精芒。

  他目光平静地扫过车窗外掠过的、那些后期加建的简易红砖楼、杂乱的电线杆,和被切割得支离破碎的胡同格局,眉头几不可察地蹙了一下,随即又舒展开,化作一声叹息。

  “龙脉潜藏,格局已乱。可惜了……”

  他的声音不高,带着一丝惋惜,如同看到明珠蒙尘。

  张一清心中了然。

  燕京作为千年帝都,地下潜藏的地脉龙气自然磅礴浩瀚。

  但近代以来,尤其是近几十年的高速城市化建设,大量钢筋水泥建筑拔地而起,道路纵横切割,如同无数利刃,将原本完整流畅的地脉网络切割、阻断、甚至污染。

  无数精纯的地脉灵气节点因此枯竭、涣散,或被现代都市的浑浊“煞气”所掩盖。

  百花胡同37号院内的那处“灵枢”,能在这等环境下顽强存续,实属异数。

  车子直接驶入了百花胡同的道路,在37号院的门前停下。

  张一清和李师下了车,却没有着急进院。

  李玄真在细细打量着周围的格局。

  午后的阳光斜斜地照在斑驳的青砖墙上,投下长长的影子。

  空气里弥漫着老城区特有的、混合着煤烟、尘土和淡淡饭菜香的味道。

  偶尔有骑着自行车的老街坊经过,好奇地打量着衣着光鲜的张一清,和他身边那个格格不入的“老农”。

  “走,进去吧。”李玄真似已成竹在胸。

  张一清点了点头,推开那扇沉重、吱呀作响的院门,破败的景象再次映入眼帘。

  李玄真从踏入院门的第一步起,那双深邃的眼眸就骤然亮起,如同两颗点亮的寒星。

  周身那股原本收敛到极致的沉静气场,瞬间变得如同即将苏醒的雄狮,磅礴而内敛。

  他没有理会堆积如山的杂物,也没有去看那些残破的房屋,目光如同无形的探针,精准无比地锁定了院子内院方向。

  穿过垂花门、走入内院,他脚步未停,径直走向靠近正房台阶下的位置——那棵孤零零矗立在花坛里的老枣树!

  他步履看似缓慢,实则每一步踏出,都带着一种奇特的韵律,仿佛踩踏在无形的节点上。

  脚下的积雪和枯枝败叶,在他落脚前便无声地向两旁滑开,露出下面潮湿的青砖地面。

  张一清屏住呼吸,全神贯注,玉虚诀悄然运转,提升着自己的感知。

  李玄真走到老枣树前,距离树干约三步之遥时,停住了脚步。

  他没有立刻去触碰那皲裂黝黑的树皮,而是缓缓抬起右手,五指微张,掌心虚悬,对着那看似枯槁的老树。

  一瞬间,张一清感到周遭的空气仿佛凝滞了!

  并非物理上的静止,而是一种无形的“势”被引动。

  李玄真那身朴素的旧棉袄无风自动,一股沉凝如山岳又浩瀚如渊海的气场,以其掌心为中心,缓缓弥散开来。

  张一清全力运转玉虚诀,感知提升到极致。

  在他那“通幽境”修为的敏锐洞察下,眼前的世界仿佛褪去了表象的尘埃,呈现出能量的脉络。

  只见一股极其微弱、如同风中残烛般摇曳的淡金色光晕,正艰难地从老枣树的地下根系处向上渗透,却被一层灰蒙蒙、厚重污浊的“煞气”死死压制着。

  这煞气源自院落残破的格局、堆积的杂物、断裂的瓦檐,甚至墙外杂乱的红砖楼,和切割的地脉。

  这棵灵树,如同被淤泥封堵的泉眼,虽核心精纯浩瀚,却生机断绝,几近枯萎。

  “咄!” 李玄真口中发出一声短促而清越的音节,如同玉罄轻鸣,穿透了院落的沉寂。

  随着这声轻叱,他虚悬的掌心缓缓下按。

  没有惊天动地的声响,没有炫目的光影。 那覆盖在淡金色灵脉上的厚重灰色“煞气”,如同遇到了克星,丝丝缕缕的污浊黑气被强行剥离、驱散,那层污浊的“壳”被硬生生撕开了一个口子!

  紧接着,奇迹发生了!

  那原本微弱如烛火、被压制得几乎断绝的淡金色地脉灵光,仿佛久旱逢甘霖的枯苗。

  一股精纯、磅礴、带着大地母胎般温润厚重气息的灵气,顺着被强行撑开的通道,猛地喷涌而出!

  这股灵气并未四散奔逃,而是在李玄真掌心的引导下,如同被驯服的灵蛇,沿着老枣树粗壮的根系盘旋而上。

  灵气流过之处,那黝黑皲裂、毫无生机的树皮,竟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泛起一层极其微弱、饱含水润生机的光泽。

  几根光秃秃的、看似早已枯死的细小枝桠末端,竟极其细微地抽动了一下,仿佛沉睡的生命被唤醒。

  整个破败的院落,似乎都因为这股磅礴灵气的涌现,而轻轻“震颤”了一下。

  空气变得异常清新,带着一种雨后泥土和新生草木的芬芳,将原本的霉味和尘气一扫而空。

  连那些堆积的杂物,都仿佛蒙上了一层无形的微光,少了几分破败感。

  李玄真缓缓收回手掌,脸上露出一丝满意的微笑,捋了捋雪白的长须,眼中精光湛然。

  “好!好一个‘地乳灵枢’!”

  他连道两声好,语气中带着由衷的赞叹。

  “虽被尘封污秽,几近枯竭,然其本源之精纯、底蕴之深厚,远超预期!”

  他转过身,目光如电,扫过整个破败的四合院,之前的惋惜已尽数化为一种勘定乾坤的自信与从容。

  “此地格局虽残破,然灵枢既在,便有再造之机!”

  李师语气笃定,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

  “以此枣树为阵眼,引动地乳灵枢,再布以‘九宫引气’之局,沟通四方残存地脉余气,化腐朽为神奇!辅以特殊材料构筑阵基,清除污秽,重塑气场……假以时日,此地必成燕京城内一处难得的‘小洞天’!聚灵纳气之效,当十倍于玄庐!”

  “十倍?!”张一清心中剧震,饶是他早有心理准备,也被李师描绘的前景震撼了。

  港岛玄庐的效果他已亲身体会,若能十倍于此……那他的玉虚诀修行,必将一日千里!

  “李师神术通天!”张一清深深一揖,语气充满敬服与激动。

  “一切但凭李师安排!所需资金、人手、材料,我已准备妥当,随时可以动工!”

  “好!”李师颔首,眼中闪过一丝对张一清办事效率的赞许。

  “资金既已到位,事不宜迟。我先绘制详细的阵图与改造图纸,标注每一处关键节点、所需材料规格及布设之法。此乃根基,丝毫马虎不得,需三天时间。”

  “明白!李师尽管安心绘图,这期间所需一切,由我负责保障。”

  张一清立刻应承。

  李师点点头,目光再次投向那棵焕发微光的老枣树,沉声道:“改造工程,首重两点:其一,清除院内所有杂物污秽,此为‘净场’;其二,所有主体结构修复、阵基构筑,必须严格按照老道图纸进行,尺寸、方位、所用材料,分毫不能差!此乃引动地气、构筑阵法的根基,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李师放心!”

  张一清神色肃然,“我已请了一位信得过的兄弟,负责现场监工,他为人机灵,责任心强,定当寸步不离,确保一丝不苟!”

  “嗯。”李玄真不置可否,他只看结果。

  “图纸完成后,老夫会亲临现场,指导关键节点的施工。至于那监工之人,你需告诫于他,施工现场,尤其是阵眼及阵基所在,非指定之人,绝不可靠近,更不可擅动一砖一木!否则,引动地气反噬,轻则前功尽弃,重则伤及性命!”

  “是!晚辈定当严令!”

  张一清心中一凛,郑重点头。

  李玄真勘探完毕,张一清便准备送李师先去酒店下榻休息。

  两人走出院子,张一清最后看了一眼那扇紧闭的院门。

  他能感觉到,门内那沉寂了不知多少岁月的灵枢,在李师的妙手点化下,正如同蛰伏的巨龙,缓缓睁开了眼睛。

  似乎也预示着,这片沉寂的废墟,即将迎来一场热火朝天、脱胎换骨的蜕变。

  资金已备,大师坐镇,监工就位。

  通往“聚灵纳气阵”与更高境界的道路,终于要迈出最坚实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