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聘会现场的喧嚣与羞辱,如同附骨之疽,紧紧跟随着我,一路蔓延至我寄居的这间城中村陋室。那两张被随手丢弃的简历,不仅仅是被扔进了垃圾桶,更像是两记响亮的耳光,狠狠扇在我试图挺起的、残存着些许幻想的脊梁上。
“张总”已死,被现实的利刃肢解,埋葬在人才市场的废纸堆里。而作为普通求职者“张某”的我,甚至连被剥削的价值都得不到认可。这种双重的、彻底的否定,比单纯的饥饿和寒冷更让人绝望。它抽走了我对未来最后一点模糊的想象,将“生存”这两个字,以最狰狞的面目推到我面前。
房间里闷热而潮湿,唯一的窗户透进来的光线被对面楼的墙壁挡去大半,使得屋内永远处于一种昏沉的暮色之中。楼下小贩的叫卖声、孩子的哭闹声、麻将牌的碰撞声,混合成一股永不停歇的、令人心烦意乱的背景噪音。
胃里的空虚感再次变得尖锐,提醒着我口袋里那仅剩的三块钱,甚至不足以支撑我到明天。恐惧,一种对彻底沦为街头饿殍的原始恐惧,像冰冷的藤蔓,缠绕上我的心脏,越收越紧。
我必须想办法弄到钱,弄到食物。任何办法。
在这个念头驱使下,一个被我刻意压抑、不愿触碰的选项,浮出了水面——电话求助。
我的手机,那部曾经24小时待命、处理着动辄千万级生意的智能手机,早已在离开北京时就因欠费而停机,最终也不知遗失在了哪个混乱的角落。此刻,我手里攥着的,是在城中村一个小卖部里,用十块钱(那是我当时身上一半的财产)买来的、最老式的诺基亚黑白屏手机。它只能打电话和发短信,待机时间长得像上个世纪的产物。里面空空如也,没有一个联系人。
但我还记得几个号码。几个曾经我以为牢不可破的、属于“自己人”的号码。
第一个,是赵强。他是我一手从底层提拔起来的副总裁,当年跟着我打江山时,曾不止一次红着眼圈说:“张总,没有您,就没有我赵强的今天!这辈子我跟定您了!” 我记得他家人生病时,我动用人脉为他联系最好的专家;他项目出错,是我力排众议替他扛下了所有压力。
我走到楼下,找到那个贴着“公用电话”红纸的小卖部窗口。守着电话的是一个打着瞌睡的老头。市内电话,一块钱五分钟。
我深吸了一口气,仿佛要踏入的不是一个电话亭,而是一个审判庭。我投下一枚珍贵的一元硬币,听着它落入钱箱的沉闷声响,然后,凭着记忆,极其缓慢地、带着一种近乎虔诚的颤抖,按下了那串熟悉的数字。
听筒里传来“嘟…嘟…”的忙音。每一声,都敲打在我紧绷的神经上。
响了七八声,就在我以为无人接听时,电话通了。
“喂?哪位?” 是赵强的声音,听起来有些遥远,带着一丝被打扰的不耐。
我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喉咙发紧,声音干涩得几乎变形:“强……强子,是我。”
电话那头沉默了。足足有三四秒钟,死一般的寂静。我能听到自己如擂鼓般的心跳声。
“……张……张总?” 他的声音里充满了难以置信的惊愕,随即,那惊愕迅速转化为一种刻意的、带着距离感的冷静,“您……您怎么用这个号码?”
“我……我手机丢了。”我艰难地开口,感觉每一个字都像在往外掏着内脏,“我现在……在南方,遇到点困难。强子,你手头……方不方便?能不能先借我点钱应应急?不多,三五千就行,等我找到工作立刻还你!”
我一口气说完,生怕中途失去勇气。电话那头又是一阵沉默,这次,我能清晰地听到他那边似乎有酒杯碰撞和隐约的谈笑声,像是在某个饭局上。
“哎呀,张总……”他的声音再次响起,语气变得极其“诚恳”,却又带着一种显而易见的推脱,“您看您这话说的,您这么大的老板,还能缺这点钱?是不是在考验我呢?呵呵。”
我的心一点点沉下去。
“我是说真的,强子。”我试图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更可信,更可怜,“我现在真的很难,工作也没找到,吃饭都……”
“张总!”他打断了我,语气加重了几分,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为难”,“不是我不帮您!是……是邹总那边……您知道的,现在公司是他当家。他明确说过,谁要是跟您……唉,我这位置也难做啊!家里老婆孩子也指着我这点工资呢……要不,您再找找别的路子?以您的人脉和本事,肯定没问题的!”
他说得冠冕堂皇,滴水不漏,把责任推给了邹帅,推给了家庭,唯独没有一丝一毫念及旧情。
“我……”我还想再说点什么。
“哎呀,张总,我这边信号不太好!客户等着呢,先挂了啊!您多保重!” 话音未落,听筒里便传来了急促的“嘟嘟”忙音。
他挂断了。
干脆,利落,没有一丝犹豫。
我握着话筒,僵在原地。听筒里传来的忙音,像无数根细针,扎着我的耳膜。小卖部老头抬起眼皮瞥了我一眼,又漠然地低下头去。
一块钱,买来了五分钟的通话时间,实际只用了一分多钟。买来了一场赤裸裸的、关于人走茶凉的现场教学。
我不甘心。或者说,是生存的本能逼着我不甘心。
我摸了摸口袋里最后两枚一元硬币,咬了咬牙,投下了第二枚。
第二个号码,是刘薇。曾经的董事长办公室主任,我最得力的助手之一,一个看似温婉、实则精明的女人。她掌握着我几乎所有的行程和私人联络方式,我曾视她为心腹。
电话接通得很快。
“喂,您好?”她的声音依旧清脆干练。
“刘薇,是我。”我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哀求。
“……老板?”她的声音瞬间压低,充满了警惕,“您……您还好吗?现在在哪里?”
“我不太好。”我直接说道,“我需要帮助,刘薇。看在过去的情分上,借我一点钱渡过难关。”
电话那头沉默了片刻,我几乎能想象到她此刻正在飞快地权衡利弊。
“老板,”她的声音恢复了那种职业性的柔和,却带着一种冰冷的隔阂,“听到您的声音,我真的很高兴,说明您没事。但是……借钱这个事情……说实话,我现在也挺难的。您知道的,我刚买了房,每个月房贷压力很大。而且……而且邹总上任后,对公司人事和财务抓得很紧,我们这些老人都被盯得很死……我实在是……有心无力啊。”
她的拒绝,比赵强更“体面”,更“无奈”,却也更加彻底。她甚至没有给我留下任何纠缠的余地,直接用房贷和邹帅的压力封死了所有可能。
“我明白了。”我听到自己干巴巴地说。
“老板,您别怪我。”刘薇的声音里甚至带上了一丝恰到好处的“哽咽”,“这个社会就是这么现实……您多保重身体,总会好起来的。”
又是一阵忙音。
第二块钱,换来的是更精致的虚伪和更彻底的抛弃。
口袋里,只剩下最后一枚硬币了。它在我手心,被汗水浸得湿滑冰冷。
我还记得一个号码。李哲,一个我曾资助他完成学业的年轻人,后来进了观澜,我把他当弟子一样培养。他曾经说过,我是他生命中的贵人。
绝望中,人总是倾向于相信那些看似最纯粹的情感。
我投下了最后一枚硬币。这是最后的希望,也是最后的赌注。
电话响了很久才被接起。
“喂?”是李哲的声音,带着年轻人特有的朝气,但背景音有些嘈杂。
“李哲,是我。”我的声音已经带上了无法掩饰的疲惫和沙哑。
“张……张总?!”他的声音瞬间提高了八度,充满了毫不掩饰的震惊,“您……您怎么……您没事吧?您现在在哪儿?”
他连续的问话,带着一种真实的关切,让我几乎冰封的心脏感受到一丝微弱的暖意。
“我遇到麻烦了,李哲。”我几乎是带着哭腔,“我现在身无分文,连吃饭的钱都没有了。你能不能……先借我一点,几百块也行!”
“啊?!”李哲的声音充满了错愕,“怎么会这样?!邹总他们也太……张总,您别急!您告诉我您在哪儿,我……我看看能不能想想办法!”
他的反应让我几乎要哭出来。到底还是有人念旧情的!
“我在G省,L市。”我急忙说道。
“G省L市……”他重复了一遍,随即,语气变得有些犹豫和为难,“张总……那个……我……我最近手头也挺紧的。您知道的,我女朋友家里要求买房,首付还差一大截……我所有的钱都……都凑进去了。几百块……我……我微信和银行卡里加起来可能都不到一百块了……”
刚刚升起的那点暖意,瞬间被一盆冰水浇灭。
“哦……这样啊。”我听到自己的声音变得空洞。
“张总,对不起!真的对不起!”李哲在电话那头连连道歉,声音里充满了愧疚,“我……我要是有点办法,一定帮您!可是……唉!要不……您再问问别人?萨米尔先生他们?或者……以前的那些合作伙伴?”
他给我指了一条条看似可行、实则早已断绝的道路。
“算了,没事了。”我打断了他,“你……好好工作吧。”
“张总,您一定要保重啊!等我这阵子缓过来,我一定……”李哲还在急切地表态。
但我已经不想再听下去了。我默默地挂断了电话。
最后一枚硬币用完了。
我所有的希望,也随着这三次通话,彻底耗尽。
我站在小卖部门口,午后的阳光透过城中村狭窄的“一线天”照射下来,却感觉不到丝毫温暖,只有一种被曝晒的、无处遁形的灼痛。
赵强的推脱,刘薇的无奈,李哲的愧疚……形式不同,内核却惊人一致——拒绝。在他们的话语体系里,我成了一个需要被切割、被回避的“麻烦”,一个不再具有任何价值、反而可能带来风险的“过去式”。
人走茶凉,树倒猢狲散。这些古话,直到此刻,我才用如此惨痛的方式,读懂了它们血淋淋的含义。
我攥着那部冰冷的、再无用处的老式诺基亚,像攥着一块墓碑。它埋葬了我对过去人脉的所有幻想。
口袋里,空空如也。
胃里,空空如也。
心里,也一片冰冷的荒芜。
楼下的喧嚣依旧,生活的洪流滚滚向前。但这一切,都与我无关了。我被彻底地、干净地,抛弃在了这个社会的边缘。
下一步,还能去哪里?还能找谁?
我看着城中村肮脏、混乱的街道,第一次感觉到,这条看似充满“生活气息”的路,其实是一条深不见底的、正在将我缓缓吞噬的绝路。
“张总”已死,被现实的利刃肢解,埋葬在人才市场的废纸堆里。而作为普通求职者“张某”的我,甚至连被剥削的价值都得不到认可。这种双重的、彻底的否定,比单纯的饥饿和寒冷更让人绝望。它抽走了我对未来最后一点模糊的想象,将“生存”这两个字,以最狰狞的面目推到我面前。
房间里闷热而潮湿,唯一的窗户透进来的光线被对面楼的墙壁挡去大半,使得屋内永远处于一种昏沉的暮色之中。楼下小贩的叫卖声、孩子的哭闹声、麻将牌的碰撞声,混合成一股永不停歇的、令人心烦意乱的背景噪音。
胃里的空虚感再次变得尖锐,提醒着我口袋里那仅剩的三块钱,甚至不足以支撑我到明天。恐惧,一种对彻底沦为街头饿殍的原始恐惧,像冰冷的藤蔓,缠绕上我的心脏,越收越紧。
我必须想办法弄到钱,弄到食物。任何办法。
在这个念头驱使下,一个被我刻意压抑、不愿触碰的选项,浮出了水面——电话求助。
我的手机,那部曾经24小时待命、处理着动辄千万级生意的智能手机,早已在离开北京时就因欠费而停机,最终也不知遗失在了哪个混乱的角落。此刻,我手里攥着的,是在城中村一个小卖部里,用十块钱(那是我当时身上一半的财产)买来的、最老式的诺基亚黑白屏手机。它只能打电话和发短信,待机时间长得像上个世纪的产物。里面空空如也,没有一个联系人。
但我还记得几个号码。几个曾经我以为牢不可破的、属于“自己人”的号码。
第一个,是赵强。他是我一手从底层提拔起来的副总裁,当年跟着我打江山时,曾不止一次红着眼圈说:“张总,没有您,就没有我赵强的今天!这辈子我跟定您了!” 我记得他家人生病时,我动用人脉为他联系最好的专家;他项目出错,是我力排众议替他扛下了所有压力。
我走到楼下,找到那个贴着“公用电话”红纸的小卖部窗口。守着电话的是一个打着瞌睡的老头。市内电话,一块钱五分钟。
我深吸了一口气,仿佛要踏入的不是一个电话亭,而是一个审判庭。我投下一枚珍贵的一元硬币,听着它落入钱箱的沉闷声响,然后,凭着记忆,极其缓慢地、带着一种近乎虔诚的颤抖,按下了那串熟悉的数字。
听筒里传来“嘟…嘟…”的忙音。每一声,都敲打在我紧绷的神经上。
响了七八声,就在我以为无人接听时,电话通了。
“喂?哪位?” 是赵强的声音,听起来有些遥远,带着一丝被打扰的不耐。
我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喉咙发紧,声音干涩得几乎变形:“强……强子,是我。”
电话那头沉默了。足足有三四秒钟,死一般的寂静。我能听到自己如擂鼓般的心跳声。
“……张……张总?” 他的声音里充满了难以置信的惊愕,随即,那惊愕迅速转化为一种刻意的、带着距离感的冷静,“您……您怎么用这个号码?”
“我……我手机丢了。”我艰难地开口,感觉每一个字都像在往外掏着内脏,“我现在……在南方,遇到点困难。强子,你手头……方不方便?能不能先借我点钱应应急?不多,三五千就行,等我找到工作立刻还你!”
我一口气说完,生怕中途失去勇气。电话那头又是一阵沉默,这次,我能清晰地听到他那边似乎有酒杯碰撞和隐约的谈笑声,像是在某个饭局上。
“哎呀,张总……”他的声音再次响起,语气变得极其“诚恳”,却又带着一种显而易见的推脱,“您看您这话说的,您这么大的老板,还能缺这点钱?是不是在考验我呢?呵呵。”
我的心一点点沉下去。
“我是说真的,强子。”我试图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更可信,更可怜,“我现在真的很难,工作也没找到,吃饭都……”
“张总!”他打断了我,语气加重了几分,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为难”,“不是我不帮您!是……是邹总那边……您知道的,现在公司是他当家。他明确说过,谁要是跟您……唉,我这位置也难做啊!家里老婆孩子也指着我这点工资呢……要不,您再找找别的路子?以您的人脉和本事,肯定没问题的!”
他说得冠冕堂皇,滴水不漏,把责任推给了邹帅,推给了家庭,唯独没有一丝一毫念及旧情。
“我……”我还想再说点什么。
“哎呀,张总,我这边信号不太好!客户等着呢,先挂了啊!您多保重!” 话音未落,听筒里便传来了急促的“嘟嘟”忙音。
他挂断了。
干脆,利落,没有一丝犹豫。
我握着话筒,僵在原地。听筒里传来的忙音,像无数根细针,扎着我的耳膜。小卖部老头抬起眼皮瞥了我一眼,又漠然地低下头去。
一块钱,买来了五分钟的通话时间,实际只用了一分多钟。买来了一场赤裸裸的、关于人走茶凉的现场教学。
我不甘心。或者说,是生存的本能逼着我不甘心。
我摸了摸口袋里最后两枚一元硬币,咬了咬牙,投下了第二枚。
第二个号码,是刘薇。曾经的董事长办公室主任,我最得力的助手之一,一个看似温婉、实则精明的女人。她掌握着我几乎所有的行程和私人联络方式,我曾视她为心腹。
电话接通得很快。
“喂,您好?”她的声音依旧清脆干练。
“刘薇,是我。”我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哀求。
“……老板?”她的声音瞬间压低,充满了警惕,“您……您还好吗?现在在哪里?”
“我不太好。”我直接说道,“我需要帮助,刘薇。看在过去的情分上,借我一点钱渡过难关。”
电话那头沉默了片刻,我几乎能想象到她此刻正在飞快地权衡利弊。
“老板,”她的声音恢复了那种职业性的柔和,却带着一种冰冷的隔阂,“听到您的声音,我真的很高兴,说明您没事。但是……借钱这个事情……说实话,我现在也挺难的。您知道的,我刚买了房,每个月房贷压力很大。而且……而且邹总上任后,对公司人事和财务抓得很紧,我们这些老人都被盯得很死……我实在是……有心无力啊。”
她的拒绝,比赵强更“体面”,更“无奈”,却也更加彻底。她甚至没有给我留下任何纠缠的余地,直接用房贷和邹帅的压力封死了所有可能。
“我明白了。”我听到自己干巴巴地说。
“老板,您别怪我。”刘薇的声音里甚至带上了一丝恰到好处的“哽咽”,“这个社会就是这么现实……您多保重身体,总会好起来的。”
又是一阵忙音。
第二块钱,换来的是更精致的虚伪和更彻底的抛弃。
口袋里,只剩下最后一枚硬币了。它在我手心,被汗水浸得湿滑冰冷。
我还记得一个号码。李哲,一个我曾资助他完成学业的年轻人,后来进了观澜,我把他当弟子一样培养。他曾经说过,我是他生命中的贵人。
绝望中,人总是倾向于相信那些看似最纯粹的情感。
我投下了最后一枚硬币。这是最后的希望,也是最后的赌注。
电话响了很久才被接起。
“喂?”是李哲的声音,带着年轻人特有的朝气,但背景音有些嘈杂。
“李哲,是我。”我的声音已经带上了无法掩饰的疲惫和沙哑。
“张……张总?!”他的声音瞬间提高了八度,充满了毫不掩饰的震惊,“您……您怎么……您没事吧?您现在在哪儿?”
他连续的问话,带着一种真实的关切,让我几乎冰封的心脏感受到一丝微弱的暖意。
“我遇到麻烦了,李哲。”我几乎是带着哭腔,“我现在身无分文,连吃饭的钱都没有了。你能不能……先借我一点,几百块也行!”
“啊?!”李哲的声音充满了错愕,“怎么会这样?!邹总他们也太……张总,您别急!您告诉我您在哪儿,我……我看看能不能想想办法!”
他的反应让我几乎要哭出来。到底还是有人念旧情的!
“我在G省,L市。”我急忙说道。
“G省L市……”他重复了一遍,随即,语气变得有些犹豫和为难,“张总……那个……我……我最近手头也挺紧的。您知道的,我女朋友家里要求买房,首付还差一大截……我所有的钱都……都凑进去了。几百块……我……我微信和银行卡里加起来可能都不到一百块了……”
刚刚升起的那点暖意,瞬间被一盆冰水浇灭。
“哦……这样啊。”我听到自己的声音变得空洞。
“张总,对不起!真的对不起!”李哲在电话那头连连道歉,声音里充满了愧疚,“我……我要是有点办法,一定帮您!可是……唉!要不……您再问问别人?萨米尔先生他们?或者……以前的那些合作伙伴?”
他给我指了一条条看似可行、实则早已断绝的道路。
“算了,没事了。”我打断了他,“你……好好工作吧。”
“张总,您一定要保重啊!等我这阵子缓过来,我一定……”李哲还在急切地表态。
但我已经不想再听下去了。我默默地挂断了电话。
最后一枚硬币用完了。
我所有的希望,也随着这三次通话,彻底耗尽。
我站在小卖部门口,午后的阳光透过城中村狭窄的“一线天”照射下来,却感觉不到丝毫温暖,只有一种被曝晒的、无处遁形的灼痛。
赵强的推脱,刘薇的无奈,李哲的愧疚……形式不同,内核却惊人一致——拒绝。在他们的话语体系里,我成了一个需要被切割、被回避的“麻烦”,一个不再具有任何价值、反而可能带来风险的“过去式”。
人走茶凉,树倒猢狲散。这些古话,直到此刻,我才用如此惨痛的方式,读懂了它们血淋淋的含义。
我攥着那部冰冷的、再无用处的老式诺基亚,像攥着一块墓碑。它埋葬了我对过去人脉的所有幻想。
口袋里,空空如也。
胃里,空空如也。
心里,也一片冰冷的荒芜。
楼下的喧嚣依旧,生活的洪流滚滚向前。但这一切,都与我无关了。我被彻底地、干净地,抛弃在了这个社会的边缘。
下一步,还能去哪里?还能找谁?
我看着城中村肮脏、混乱的街道,第一次感觉到,这条看似充满“生活气息”的路,其实是一条深不见底的、正在将我缓缓吞噬的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