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普洱解围-《食卦人》

  商会晚宴上那惊险一跃,凭借急智与对“坐标轴”的深刻运用,我非但没有坠入窘迫的深渊,反而在张总等人面前,将那泼洒的普洱茶硬生生扭转成了玄妙的“吉兆”。此举虽暂时化解了危机,但当我随着周老板和张总离开那觥筹交错、依旧喧嚣的宴会厅时,后背衣衫早已被冷汗浸透,紧贴肌肤,带来一阵冰凉的黏腻感。方才那番看似镇定自若、引经据典的言辞,实则是心力与洞察力的极限压榨,如同走钢丝,稍有差池,便是万劫不复。

  张总显然并未完全从我这番“普洱吉兆论”的冲击中回过神来。他不再在意裤子上那团显眼的茶渍,反而对我愈发看重,眼神里除了感激,更多了几分近乎迷信的信服。他没有提议去嘈杂的酒吧或继续参与宴会的寒暄,而是对周老板低语几句,周老板会意,引领我们穿过酒店铺着厚绒地毯的幽静走廊,来到了一处更为私密的所在——一间位于酒店顶层的、名为“漱石”的中式茶室。

  茶室不大,却极尽雅致。四壁是原木书架,陈列着线装古籍与各色茶饼,一张巨大的金丝楠木根雕茶台占据中央,形态古拙,纹理如画。空气中流淌着低沉舒缓的古琴曲,与窗外都市璀璨却遥远的灯火隔绝开来,营造出一种遗世独立的静谧。侍者无声地奉上三盏清茶,并非普洱,而是香气清幽的明前龙井,青瓷茶盏温润,汤色碧澈。此情此景,与方才宴会厅的浮华判若两个世界,也预示着接下来的谈话,将更为深入和核心。

  “张先生,”张总率先开口,打破了茶室的宁静,他双手捧着茶盏,目光恳切,“不瞒您说,上次承蒙指点,我当机立断,启动了更换‘海丰号’的程序。但这过程,远比想象中棘手。”

  他眉头重新锁紧,方才因“吉兆”而带来的短暂轻松已然消失:“‘海丰号’那边,似乎听到了风声,不仅没有收敛,反而变本加厉。最近送来的货,表面上挑不出大毛病,但总能让我们在加工环节遇到各种小问题,比如冷冻海鲜的解冻时间异常,或是某些贝类吐沙不尽,极大地影响了后厨效率和出餐品质。他们像是算准了我们一时找不到合适的替代者,有恃无恐。我这心里,实在是……堵得慌。”

  他下意识地又想去按腹部,随即意识到什么,讪讪地放下手,苦笑着看我。周老板在一旁慢悠悠地品着茶,眼神却在我和张总之间逡巡,显然,他将这个更具体、更棘手的难题,再次抛给了我,作为我“奇能”的又一次验证。

  我沉默着,没有立刻回应。指尖轻轻摩挲着微烫的青瓷杯壁,脑海中那无形的“三维坐标轴”再次急速延展开来,将张总所述的新情况纳入其中进行推演。

  · X轴(时运): 张总运势仍处“革”卦区间,新旧交替,必然伴随阵痛与反复。“海丰号”的反扑,正应此象,非是运势逆转,而是变革过程中的必然阻力。

  · Y轴(心性/状态): “海丰号”此举,其性更显“坎陷”之阴险狡诈,从明目张胆的以次充好,转为更隐蔽的“软刀子割肉”,意图在精神与实务上双重消耗张总,使其知难而退。其心态由“贪”(兑卦过激)转为“奸”(坎卦深沉),更为难缠。

  · Z轴(事象): 问题集中在“冷冻海鲜解冻”与“贝类吐沙”这类极具时效性和隐蔽性的环节。这绝非偶然失误,而是精准利用了酒店后厨流程的弱点,进行技术性干扰。对方内部,必有精通此道之人,且对酒店后厨运作规律极为熟悉。

  “张总,”我抬起眼,目光平静地看向他,“您方才说,他们送来的冷冻海鲜,解冻时间异常?具体是偏快,还是偏慢?”

  张总愣了一下,回忆道:“偏慢!比正常情况慢很多,导致后厨计划被打乱,有时急需用料时,东西却还是硬邦邦的。”

  “那贝类吐沙不尽,是普遍现象,还是特定品种?”我追问。

  “主要是蛏子和花蛤,其他种类还好。”

  关键信息捕捉!

  冷冻海鲜解冻异常偏慢——这往往意味着冻品在运输或储存环节,经历过非正常的温度波动,甚至可能被反复冻融,导致细胞结构破坏,内部形成大量冰晶,从而极大地延长了解冻时间,且严重影响口感与营养。这已非简单的“不新鲜”,而是带有明显人为破坏痕迹的“技术性刁难”。

  蛏子、花蛤吐沙不尽——这类贝类对水质极其敏感。若养殖或暂养水体被做过手脚,如加入某些不影响 iediate 存活、却足以抑制其正常生理活动(如吐沙)的化学物质或处于某种不适应的渗透压下,便会出现此种状况。这同样需要相当专业的知识才能精准操控。

  我心中渐渐勾勒出“海丰号”此刻的画像:一个不仅贪婪,而且狡猾,并拥有特定技术手段的难缠对手。他们不再进行容易被抓包的低级欺诈,而是进行更高级别的、难以取证的“合规性骚扰”。

  “张总,”我身体微微前倾,语气笃定,“‘海丰号’此举,是狗急跳墙,也是其心虚的表现。他们知道您已起疑并着手更换,故而用这种更隐蔽的方式拖延时间,增加您的转换成本,试图让您放弃。”

  “那……该如何应对?”张总急切地问,“我们派人去他们库房抽查过,表面上一切正常,抓不到把柄。”

  “明查既然无效,何不暗访?”我缓缓道,“他们能对食材做手脚,必然有其依仗和流程。或许,可以从他们不那么在意,却又与核心业务紧密相关的环节入手。”

  “您的意思是?”

  “两个方向,”我伸出两根手指,“第一,查他们的物流与临时仓储。冷冻海鲜解冻异常,问题大概率出在运输途中的温度控制,或是他们自己的中转冷库管理疏漏上。他们能应付正式的检查,却未必能时刻防备非正式的观察。可以找人留意他们送货车辆的制冷机运行状态、车厢内实际温度,甚至跟踪其非送货路线的行踪,看是否有异常停留。”

  “第二,”我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锐光,“查他们的‘下游’或‘关联’。”

  “下游?关联?”周老板也放下了茶杯,露出感兴趣的神色。

  “没错。”我分析道,“‘海丰号’能做这么大,除了供应您这样的高端酒店,必然还有其他客户,比如一些对价格更敏感、对品质要求相对较低的中低端餐饮、大排档,甚至是一些食品加工厂。他们以次充好、或者将一些‘问题货’掉包出来的优质货,总要有个去处。找到这个去处,或许就能找到他们运作模式的突破口,甚至是他们做假账、以次充好的实证。”

  我将目光重新投向张总:“张总,您酒店后厨,有没有信得过的、又对本地食材市场非常熟悉的老师傅?或许可以请他们通过自己的渠道,私下打听一下,最近市面上,有没有价格异常低廉、来源却有些含糊的同类海鲜,特别是……冻品和特定贝类。”

  我这番话,将问题从单纯的“品质检验”引向了更广阔的“供应链侦查”和“市场规律排查”,结合了对冷链物流的技术性怀疑和对灰色分销渠道的直觉判断。

  张总听得眼睛发亮,仿佛在迷雾中看到了一线光亮。他猛地一拍大腿:“对啊!我怎么没想到!我们行政总厨老赵,在本地餐饮圈混了三十年,三教九流认识不少人!我让他去打听!”

  周老板抚掌轻笑,看向我的目光中欣赏之意更浓:“张老板,你这脑子,真是转得比常人快上三分。不仅能看到事,还能看到事背后的链子和路子。”

  我谦逊地笑了笑:“不过是根据常理推测罢了。《孙子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们既要清楚自己的弱点(后厨流程易被干扰),也要尽力去了解对手的运作模式和利益链条。”

  事情似乎有了转机。张总当即拿出手机,走到茶室角落,低声给那位赵总厨打起了电话。

  趁着这个间隙,周老板为我续上茶水,状似随意地问道:“张老板,依你看,这‘海丰号’如此有恃无恐,背后会不会还有什么倚仗?”

  我沉吟片刻,道:“商人逐利,胆大妄为者,无非倚仗三样:一曰权,有保护伞;二曰势,在行业内形成垄断或联盟;三曰术,有自己的独门手段规避查处。观‘海丰号’行径,更像是倚仗‘术’与初步形成的‘势’,至于‘权’……目前还看不真切。但无论如何,找到其切实罪证,便是破局关键。”

  周老板点了点头,不再说话,只是默默品茶,眼神中思绪流转。

  约莫一刻钟后,张总满面红光地走了回来,激动之情溢于言表:“神了!张先生,真是神了!”

  他压低声音,难掩兴奋:“老赵刚电话里说,他托几个相熟的水产摊主一问,果然!城西那几个大批发市场,最近确实有一批来历不明的冻虾和冻鱼在散货,价格低得离谱,说是‘库底子’,但品相据说……和我们之前从‘海丰号’收到的那些问题货很像!而且,有摊主隐约提到,这批货跟‘海丰号’的一个小管事有关,是偷偷弄出来的!”

  线索开始浮出水面!我的推断得到了初步印证!

  “还有,”张总继续道,“老赵还打听到,‘海丰号’自己用的那几家物流公司里,有一家规模较小的,车子比较旧,司机也……不太规矩,偶尔会接点私活,帮别人运些不太合规的东西。”

  “就是它了!”周老板眼中精光一闪。

  “张总,”我立刻建议,“可以让赵师傅想办法,和那些散货的摊主,或者那家物流公司的司机,搭上关系,不需要立刻拿到什么铁证,只要确认这批低价货确实源自‘海丰号’,并且了解他们大致的流通路径和交易方式即可。有了这个作为突破口,下次‘海丰号’再送货时,您就可以有的放矢,甚至可以……安排人暗中跟进,抓他们一个现行。”

  “好!就这么办!”张总用力点头,仿佛已经看到了胜利的曙光。他举起茶盏,以茶代酒,郑重地向我敬道:“张先生,大恩不言谢!这次若能彻底解决这个心腹大患,我张某必有重谢!”

  周老板也笑着举杯:“看来,老张你这杯普洱茶,泼得真是值了!泼出了一个诸葛孔明啊!”

  茶室里气氛融洽,之前的阴霾一扫而空。

  然而,在一片祥和之下,我心中却并无多少轻松。指点了张总,固然还了他一份人情,也在周老板面前再次证明了价值。但我也深知,自己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越陷越深。从观察大学城食客的点单习惯,到介入商业博弈,指点供应链调查,我所触碰的“卦象”与“坐标”,已然越来越复杂,牵扯的利益也越来越大。

  周老板那看似欣赏的目光背后,是愈发收紧的无形绳索。他需要我的“奇能”为他及其圈子服务,而我,则在利用这份“奇能”为自己争取生存空间和话语权的同时,也时刻面临着被这汹涌暗流吞噬的危险。

  这“普洱解围”,解了张总之围,又何尝不是将我自己,置于一个更需小心翼翼、如履薄冰的境地?窗外的城市依旧灯火辉煌,而这间雅致茶室里的三人,心思各异,未来的棋局,才刚刚布下第一粒子。我端起那盏已然温凉的龙井,清雅的茶香入口,却品出了一丝淡淡的、命运的苦涩与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