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帝王密议,吐谷浑之谋-《帮李二杀穿玄武门的我软饭硬吃》

  李丽质站在宫殿的最高处,看着下方那片灯火辉煌,听着那震天的欢呼声。

  她的脸上,挂着幸福的笑容。

  “公主。”侍女走了过来,递上一个火漆封口的信封。

  “这是信使,单独交给您的。”

  李丽质接过信,看到信封上那熟悉的字迹,手指微微颤抖。

  信上的内容很简单。

  “丽质,吾妻。

  见字如面。

  漠北风寒,不及思你之切。

  此战功成,不日即可归家。

  勿念。

  夫,叶凡。”

  短短几行字,李丽质却翻来覆去地看了十几遍。

  她将信纸,紧紧地贴在胸口。

  而在皇宫的另一边,甘露殿。

  李世民屏退了所有人,独自坐在灯下。

  白天的狂喜,已经渐渐平复。

  在他面前,摊开着另一份奏折。

  这是叶凡,通过信使,单独呈给他的密报。

  夜深人静。

  甘露殿内,灯火通明。

  李世民坐在龙椅上,面前的桌案上,摊着叶凡的密报。

  他已经将这份密报,看了不下十遍。

  上面的每一个字,都像是刻刀一样,深深地印在他的脑海里。

  密报的内容,只有一个核心。

  征伐吐谷浑,剑指吐蕃。

  叶凡在密报中,用极为详尽的篇幅,分析了吐谷浑的战略价值,以及吐蕃对大唐未来的潜在威胁。

  “吐蕃狼子野心,松赞干布一代枭雄,其国力蒸蒸日上。

  若不趁其羽翼未丰,将其扼杀于高原之上,不出二十年,必成我大唐第一心腹大患。”

  “吐谷浑,乃吐蕃之门户,亦是我大唐之西陲屏障。

  得吐谷浑,则可俯瞰高原,将战火拒之国门之外。失吐谷浑,则河西、陇右,将永无宁日。”

  “臣请陛下,准许臣,平吐谷浑,筑坚城,练高原之兵。

  将吐蕃这头猛虎,永远困死在雪山之上!”

  好大的手笔!

  他刚刚才因为平灭了东突厥而沾沾自喜,认为自己已经超越了秦皇汉武。

  可叶凡,却已经将目光,投向了更遥远的西方。

  叶凡为大唐画出的宏伟蓝图,也正是他梦寐以求的万世基业!

  “来人!”李世民沉声喝道。

  “传朕旨意,立刻召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入宫议事!”

  半个时辰后,三位大唐的顶级重臣,睡眼惺忪地赶到了甘露殿。

  “陛下,深夜召臣等前来,可是有何要事?”房玄龄问道。

  李世民没有说话,只是将叶凡的密报,递给了他们。

  “你们,都看看吧。”

  三人传阅着密报,脸上的表情,从疑惑,到震惊,再到凝重。

  大殿内,陷入了一片死寂。

  “这……这……”

  杜如晦第一个开口,声音都有些结巴。

  “冠军侯这是……疯了吗?”

  “刚打完突厥,国库空虚,将士疲惫,他竟然还想立刻远征吐谷浑?”

  “而且,还要在高原上建城?练兵?他知不知道那是什么地方?

  我们的士兵,到了那里,水土不服,非战斗减员,恐怕就要超过一半!”

  杜如晦一向以果决着称,但此刻,他也被叶凡这个疯狂的计划,给吓到了。

  房玄龄也紧锁眉头。

  “陛下,杜相所言,不无道理。从后勤上来说,支撑这样一场高原战争,所耗费的钱粮,恐怕比这次北伐,还要多上数倍。”

  “我大唐,刚刚经历了大战,百废待兴,实在是……无力承担啊。”

  他从一个宰相的角度,考虑的是国家的钱袋子。

  长孙无忌没有说话,但他的脸色,同样难看。

  他考虑的,是政治风险。

  “陛下,吐谷浑与我大唐,素来交好。其王子慕容顺,还在我长安为质多年。

  我们若是无故出兵,师出无名,恐失信于天下,让西域诸国,人人自危。”

  “更何况,与吐蕃交恶,非同小可。这恐怕不是一场战争,而是长达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对峙。我大唐,真的做好准备了吗?”

  三位重臣,从军事、后勤、政治三个方面,全部提出了反对意见。

  他们的担忧,都是老成谋国之言。

  然而,李世民听完,却只是笑了笑。

  “你们说的,都有道理。”

  “但是,你们都忽略了一点。”

  他站起身,走到地图前。

  “机会!”

  “千载难逢的机会!”

  “如今,我大唐刚刚大破突厥,军威之盛,震古烁今。

  将士们士气如虹,百战百胜。这股气,不能泄!”

  “我们就要趁着这股锐气,一鼓作气,扫平西陲!”

  “至于师出无名?”李世民冷笑一声,“叶凡的另一份奏报里说。

  吐谷浑已经主动挑衅,杀了我们的商人。这个理由,够不够?”

  “钱粮?”李世民看向房玄龄,“这次北伐,我们缴获的牛羊、金银,堆积如山。

  足以支撑我们再打一场更大的战争!”

  “后勤和高原反应?”李世民看向杜如晦,“叶凡在信里说,他有办法。朕,信他!”

  李世民的目光,扫过三位心腹大臣。

  “三位爱卿,朕知道你们的顾虑。但是,你们想过没有?

  如果我们今天,因为畏惧困难,而放过了这个机会。

  那么,二十年后,当吐蕃真的成了气候,从高原上冲下来的时候。

  我们的子孙后代,将要付出多大的代价,去面对这个敌人?”

  “朕,不想把这个难题,留给后人!”

  “这一战,朕非打不可!”

  李世民的声音,斩钉截铁,不容置疑。

  帝王的霸气,展露无遗。

  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三人,互相看了一眼,都从对方的眼中,看到了无奈。

  他们知道,皇帝,已经下定了决心。

  “臣等,遵旨!”三人躬身行礼。

  “好!”李世民满意地点了点头。

  “既然如此,那我们就议一议,如何支持前线。”

  “房玄龄,你负责调集钱粮,保证供给。杜如晦,你负责打通前往吐谷浑的道路,建立补给线。

  长孙无忌,你负责坐镇长安,稳住朝堂,同时,利用锦衣卫,给吐谷浑,再添一把火。”

  李世民的目光,变得幽深。

  “朕要让吐谷浑,自己乱起来。朕要让慕容顺,亲自打开国门,来迎接我大唐的大军!”

  一瞬间,三位大臣,都感到了一股寒意。

  他们知道,大唐这台精密的战争机器,又要开始全力运转了。

  而这一次的目标,是遥远的西方。

  作者有话说:感谢用户的催更符和点赞打赏,感谢爱吃腊味豆丝的墨用爱发电。

  谢谢大家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