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布局与收网-《软饭太子逆袭记:双妃护航咸鱼帝》

  天刚亮,东宫的人就开始忙了。小禄子端着托盘走在长廊上,脚步不快不慢。他经过两个扫地的杂役,压低声音说:“听说了吗?昨晚又有宫女被抓了,说是说了不该说的话。”

  两人对视一眼,赶紧走了。

  小禄子继续往前走,嘴里嘀咕:“这日子,越来越难过了。”

  他没回头,但眼角看到拐角处有个穿青灰衣服的老嬷嬷停了一下,又匆匆离开。

  西偏殿里,萧景渊正在画灶台的图纸。炭笔在纸上沙沙响,他的手指沾了墨也没擦。门开了,沈知意走进来,站在门口看了一会儿。

  “殿下昨晚睡得好吗?”她问。

  萧景渊头也不抬:“还行。就是梦里全是排水渠和砖头图,吵得睡不好。”

  沈知意走近,看了一眼图纸:“厨房的事不急,你别熬太晚。”

  “我不累。”他抬头笑了笑,“等灶台建好,第一锅桂花糕我亲自做。”

  门外传来脚步声,秦凤瑶大步进来,手里还提着剑。

  “你又偷懒!”她指着萧景渊,“周詹事刚派人来说,早朝你要去露个脸,你答应过的事不能反悔。”

  萧景渊叹气:“我去就是了。反正站着就行,不用说话。”

  秦凤瑶哼了一声,转头看沈知意:“人都安排好了?”

  沈知意点头:“小禄子已经传话出去,流言也放了。”

  “哪几句?”

  “一是‘东宫连夜关了三人’,二是‘太子妃查旧账牵连先皇后’,三是‘有人要翻遗诏旧案’。”

  秦凤瑶笑了:“够乱的。她们听了肯定以为我们慌了。”

  “就是要让她们这么想。”沈知意声音很轻,“现在只有口供,没有证据。如果我们上报,贵妃马上能反咬我们陷害。不如让她觉得我们在乱查,逼她自己动手。”

  萧景渊停下笔:“你们在说什么?”

  两人一起看他。

  沈知意马上换口气:“没事,就是宫里有些闲话,我们在安排人处理。”

  秦凤瑶接话:“小事,你专心画你的灶台就行。”

  萧景渊皱眉:“最近宫里是不是不太平?”

  “没有。”沈知意笑,“你别多想。倒是你,今天早朝要是打瞌睡,周詹事又要说了。”

  萧景渊无奈:“我知道了。”

  他低头继续画图,嘴里嘟囔:“你们俩总是一起瞒我。”

  沈知意没说话,看了秦凤瑶一眼。

  秦凤瑶明白她的意思,转身出门。

  沈知意留下片刻,低声说:“厨房建材明天送到,你不用天天守在这儿。”

  “我乐意。”萧景渊头也不抬,“这事比看奏折有意思多了。”

  沈知意应了一声,走出去。

  外面阳光变亮,她走向书房。秦凤瑶已经在院子里等她。

  “我已经调了新岗哨。”秦凤瑶说,“夜里巡防加了一倍,各门禁都换了可靠的人。我还让侍卫换了暗号,一天三变。”

  “很好。”沈知意点头,“外头越平静,我们越要防着。”

  “小禄子那边呢?”

  “他已经把话说出去了。刚才我在长廊看到净衣局的老嬷嬷鬼鬼祟祟,听见话就走了。”

  “那就是中计了。”秦凤瑶冷笑,“李德安那边有动静吗?”

  “还没。”

  “会有的。”秦凤瑶握紧剑,“他们不敢赌。万一我们真查到遗诏的事,他们全完了。”

  沈知意没说话,走进书房。

  她从抽屉拿出一张纸,写下几行字:

  “流言已放,目标为御膳司与净衣局。敌人若动,必在今日或明日。暂不动手,静观其变。”

  写完,她把纸折好,放进檀木匣子,锁上,交给贴身宫女:“藏进东暖阁暗格。”

  宫女接过,快步离开。

  沈知意坐回椅子,闭眼休息一会儿。小禄子掀帘进来。

  “娘娘,有消息。”

  “说。”

  “御膳司李德安今早来了东宫两次。第一次说是核对食材单子,第二次又说送新采的莲藕,可咱们根本没点这个。”

  “他见谁了?”

  “都没见成。厨房管事按您吩咐,说主子们最近饮食清淡,一律拒收额外供奉。”

  沈知意睁开眼:“他反应如何?”

  “脸色不太好,临走前多看了两眼送餐路线,还问昨天是谁送的饭。”

  “他在确认我们有没有抓人。”

  “是。”小禄子点头,“他还特意问了禁闭室在哪。”

  沈知意笑了:“好。他越想知道,越说明他心虚。”

  “要不要现在动手?”

  “不行。”她摇头,“我们现在抓他,他什么都不会说。我们要等他联系上线,等那个老嬷嬷再出宫,等他们把后面的路走完。”

  小禄子明白了:“让他们自己把网织好,我们再一刀剪断。”

  “对。”

  小禄子退下。

  秦凤瑶一直站在门口听着,这时走进来:“我刚收到边军密探的消息,净衣局那个穿青灰衣裳的老嬷嬷,一个时辰前出宫了,走的是西角门,没走例行通道。”

  “提前轮值?”

  “说是家里有事,请了半日假。”

  “没人批。”沈知意冷笑,“她这是私自离宫。”

  “要不要派人跟?”

  “不要。”沈知意摇头,“让她走。她出宫是为了报信,说明她背后的人已经开始担心了。她一回去,就会安排下一步动作——可能是换人,也可能是销毁证据。”

  “那我们等?”

  “等。”沈知意看着窗外,“她们以为我们在乱查,就会觉得有机可乘。只要她们敢再派人进来,我们就有了人证物证。”

  秦凤瑶握拳:“就怕她们不上当。”

  “会上当的。”沈知意声音很稳,“人一旦做了亏心事,就受不了风吹草动。我们越乱,她们越要插手。一插手,就会露破绽。”

  秦凤瑶点头:“那我继续盯着。”

  “去吧。”

  秦凤瑶转身要走,又停下:“你说……她们会不会直接去找皇上?”

  “不会。”沈知意摇头,“这种事,她们不敢惊动皇上。一来没有实据,二来皇上刚立监国诏书,最讨厌后宫干政。她们只能偷偷摸摸,用谣言搅局。”

  “那就好。”

  秦凤瑶走了。

  沈知意一个人坐在书房,没再动。

  外面风大了,吹得窗纸哗哗响。

  她没让人关窗。

  时间一点点过去。

  中午过后,小禄子又来了。

  “娘娘,李德安刚刚在御膳司大骂厨房管事,说东宫不收供奉是不给贵妃面子。”

  “还有呢?”

  “他还写了张条子,交给一个送菜的小太监,让他送去净衣局。”

  “拦住了吗?”

  “没拦。您说要放线。”

  “对。”沈知意点头,“让他送。我们盯住接条子的人。”

  “是。”

  小禄子刚走,秦凤瑶也回来了。

  “我都安排好了。”她说,“东宫所有出口都有人盯着,尤其是西角门。只要那个老嬷嬷回来,立刻报我。”

  “辛苦了。”

  “不辛苦。”秦凤瑶坐下,“我就是烦这种偷偷摸摸的事。要是让我正面打一场,早就结束了。”

  “这不是打仗。”

  “我知道。”秦凤瑶叹气,“可憋着劲打不了,更难受。”

  沈知意看着她:“再等等。快了。”

  两人安静了一会儿。

  秦凤瑶突然问:“你说……她们会不会换人?”

  “会。”沈知意说,“如果老嬷嬷没回来,她们一定会派新的联络人。可能换个身份,比如尚衣监的,或者太医署的。”

  “那我们怎么办?”

  “照旧。”沈知意声音很轻,“流言继续传,戒备继续严,装作什么都不知道。等她们把新人送进来,我们当场抓住。”

  “好。”秦凤瑶站起来,“我去校场看看。”

  她走到门口,又回头:“你说,萧景渊要是知道了,会不会怪我们瞒着他?”

  “不会。”沈知意说,“他知道我们是在护他。”

  秦凤瑶没再说话,推门走了。

  沈知意一个人留在书房。

  她打开檀木匣子,重新看了一遍昨晚写的记录。

  然后合上,锁好。

  窗外,一只麻雀落在屋檐上,叫了两声,飞走了。

  下午,小禄子第三次进来。

  “娘娘,净衣局那个老嬷嬷回来了。”

  “什么时候?”

  “一个小时前,从西角门进的宫。她没回值房,直接去了洗衣房后巷,待了大概一刻钟。”

  “有人看见她和谁说话吗?”

  “没有。但她出来时,袖子鼓了一下,像是塞了东西。”

  沈知意站起身:“她带回东西了。”

  “要不要搜?”

  “不。”她摇头,“让她带回去。我们现在动她,后面的人就不出来了。”

  “那怎么办?”

  “等。”沈知意走到窗前,“等她把东西交给李德安,等李德安开始行动。只要他们开始传递消息,我们就动手。”

  小禄子点头:“我明白了。”

  他退出去。

  沈知意没坐回椅子。

  她站在窗前,看着院子里的一棵老槐树。

  风吹树叶晃动。

  她忽然说:“今晚加双岗,所有暗渠、井道都派人守着。另外,让厨房准备些热汤,夜里给巡防的人送。”

  门外宫女应声记下。

  沈知意依旧站着。

  她知道,网已经撒下去了。

  现在,只等鱼游进来。

  西偏殿里,萧景渊还在画图。

  他画完最后一笔,满意地看了看,把图纸卷起来。

  门外传来小禄子的声音:“殿下,该用午膳了。”

  “放桌上吧。”萧景渊说,“我马上来。”

  他收拾笔墨,抬头看了眼窗外。

  阳光正好。

  他不知道,东宫的风,已经变了方向。

  沈知意在书房写下最后一行字:

  “敌已动,网将收。”

  她吹干墨迹,把纸折好,放进匣子。

  钥匙握在手里,冰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