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驱虫 上-《三国:开局带走孙家小萝莉》

  他猛地睁开双眼,瞳孔因震惊而微微收缩,眼中已满是惊异与对师父超凡入圣医术的由衷叹服,声音带着一丝难以置信的激动:

  “师父!我……我好像确实感觉到了!那一点不一样的‘异样拨动’;

  虽然极其微弱,时隐时现,但……但似乎真的存在!与正常的脉跳截然不同!”

  华佗见他终于凭借自身能力捕捉到了那关键的证据,这才几不可察地微微颔首;

  眼中闪过一丝难以察觉的欣慰,但语气依旧保持着师者的严肃与对病情的极度审慎:

  “医道无穷,脉理精微,奥秘皆在于此‘用心’二字。

  日后断不可再仗着小聪明而心生浮躁,需知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尤其在面对此等关乎性命的险症时!

  此刻既已确认,便知凶险更甚,时机稍纵即逝,容不得半分耽搁,准备施针吧!”

  恰在此时,仆役气喘吁吁地端着一铜盆滚沸、蒸汽腾腾的开水快步走了进来,小心翼翼地将其放在屋中的小几上。

  灼热的水汽瞬间弥漫开来,为本就凝重的房内更添了几分紧张与不安。

  几乎就在仆役躬身退下的同一时刻,厚重的门帘再次被一只布满皱纹却异常稳定的手掀开。

  一位身着深色暗纹绸衫、满头银发梳理得一丝不苟、手持一根光滑沉香木拐杖的老妪;

  在一个眼眶通红、面色憔悴不堪的妇人搀扶下,步履虽略显蹒跚,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坚定踏入了房内。

  老妪虽年事已高,背脊微驼,但那双略显浑浊的眼睛扫视过来时;

  却依旧锐利如鹰,蕴含着积威多年的威严与此刻难以掩饰的、深切入骨的忧虑。

  昭阳一见老妪,急忙撇下一切,快步上前深深躬身行礼,语气中充满了愧疚、急切与一丝不易察觉的压力:

  “大人(对母亲的尊称),您……您怎么亲自过来了?

  此处有儿子在盯着便好,您年事已高,气血已衰,此地病气弥漫,实在不宜久留,莫要为此太过操劳忧心,伤了根本啊!”

  老妪闻言,没好气地白了自家儿子一眼,手中拐杖“笃”地一声轻轻顿在青石地面上;

  声音带着历经世事的沧桑与不容置疑的坚决,更带着一丝对儿子“见外”的嗔怪:

  “哼!我这把老骨头能不来么?

  信儿是我看着长大的嫡亲孙儿,是你和紫儿(指身旁的妇人,昭阳之妻)年过三旬才得的独苗,是咱们白亭昭氏延续血脉、传承家业的唯一希望!

  如今他躺在这榻上生死未卜,气息奄奄,你让我在家里如何坐得住?

  听着那些模棱两可的消息,岂不是要将我这把老骨头活活急死、忧死在这空荡荡的宅院里!”

  搀扶着老妪的妇人,正是昭阳的妻子昭柳氏(紫儿是其闺名)。

  她闻言,本就红肿的眼圈愈发酸涩,泪水再次不受控制地在眼眶中积聚、打转;

  声音因连日哭泣而嘶哑,却带着一种认命般的、属于宗妇的坚韧,低声对婆婆道:

  “大人……眼下,眼下最要紧的,是信儿的性命。

  若是……若是苍天无眼,信儿真有个什么万一……”

  她哽咽着,几乎说不下去,用力吸了口气,才艰难地继续;

  “也万万不可让昭家香火就此断绝。

  到时……到时便让阳哥他……遵照族规,尽早纳一房好生养的妾室吧,延续宗祠血脉要紧。”

  她说得异常艰难,每一个字都像是从心尖上剜下来的肉,却带着不容动摇的坚定。

  这显然已非一时冲动,而是作为昭氏宗妇,在无数个不眠之夜里,反复思量、痛苦挣扎后;

  为家族存续必须做出的抉择与牺牲,话语中透出的深明大义背后,是无尽的悲凉与母性的哀恸。

  老妪昭周氏用力反手握了握儿媳冰冷颤抖的手背,那动作既是无言的安慰,也是对她深明大义、顾全家族的肯定。

  随即,她深吸一口气,将目光转向已准备就绪、正要施针的华佗与陆渊。

  她轻轻推开儿媳的搀扶,努力挺直了些腰背,向着华佗的方向,姿态放得极低,双手扶杖,竟微微欠身,言辞恳切至极:

  “老身昭周氏,携不肖子昭阳,见过华神医,陆小先生。

  孙儿之疾,已令群医束手,如今只得仰仗神医施展回春妙手,夺天地之造化,救我这苦命孙儿于濒死!

  老身在此承诺,只要能保住信儿性命,无论需要何等珍稀药材,天涯海角我昭家也必为神医寻来!

  或是要我昭家付出何等代价,倾尽家资,亦在所不惜,绝无半句虚言!”

  老夫人的话语掷地有声,带着祖母的剜心之痛与大家长的决断魄力,将这救治的意义,提升到了关乎家族存续的最高层面。

  华佗手上动作丝毫未停,精准地为昭信推拿着穴位,只是微微颔首,语气平和如古井无波,却自有一股令人信服的分量:

  “老夫人言重了。

  医者父母心,济世活人乃老朽本分,既遇此症,自当竭尽全力,穷究病源。

  还请诸位暂敛悲声,稍安勿躁,待会施针驱邪之际,最忌外扰,需得保持绝对安静。”

  他的目光始终专注于榻上气息奄奄的病人,那份物我两忘的专注与泰山崩于前而不改色的沉稳;

  无形中如同一根定海神针,给了在场惶惶不安的众人一丝微弱却至关重要的信心与支撑。

  此时,陆渊已然用长竹夹将从滚沸水中捞起、彻底消过毒的洁白柔软丝巾在托盘上铺展妥当;

  并将一根根闪烁着寒光的银针从沸水中夹出,依照长短粗细,分门别类、整齐有序地排列其上;

  动作娴熟、麻利而精准,显见得是平日里演练过无数次。

  华佗示意那名战战兢兢的丫鬟上前,与她一同将昏迷不醒的昭信小心翼翼地扶起;

  使其保持一个利于施针的端坐姿态,并轻柔地褪去了少年上身的衣物;

  顿时,一副瘦骨嶙峋、肋骨根根可辨、皮肤苍白得近乎透明;

  甚至隐隐透出青灰色血管的胸膛与后背,便毫无遮蔽地展露在众人眼前,触目惊心。

  只见华佗凝神静气,双眸精光内蕴,下一刻,他出手如电!

  取针、认穴、刺入,一气呵成,精准无比地寻到膻中、巨阙、神阙、至阳、命门等关乎元气运转的核心穴道。

  他手法看似轻柔,指尖却蕴含着一股奇异的穿透力,细长的银针应手而入,微微颤动着;

  在昏暗跳跃的灯火下闪烁着冷冽而神秘的光芒,仿佛以其为媒介;

  正在艰难地引导、梳理着少年体内那已然微弱不堪、几近溃散的生命能量与混乱气血。

  不过片刻功夫,昭信那单薄的前胸与后背之上,便已错落有致地布下了十数根微微颤鸣的银针;

  宛如布下了一座玄奥的阵法,将他牢牢笼罩其中,气氛肃穆而奇异。

  施针完毕,华佗额角已然渗出细密的汗珠,显见这番操作极耗心神。

  他稍作调息,平复了一下略微急促的呼吸,随即又从随身的药箱中取出一个造型古朴的陶瓶;

  拔开木塞,倒出一颗龙眼大小、色泽深褐、散发着极其浓郁复杂草药气的药丸。

  他用少量温水小心地将药丸化开,顿时,一股混合着强烈藿香、苍术、以及其他难以辨识的辛辣气息的药味;

  如同有形之质般在密闭的房间内轰然弥漫开来,几乎压过了原本的腥秽之气。

  华佗亲手端过药碗,小心翼翼、极富耐心地将那深褐色的药液,一点点撬开昭信紧咬的牙关,缓缓灌入其喉中。

  随后,他毫不迟疑,立刻指挥候在一旁的仆人,将铜盆中部分热水舀出,只留下小半盆依旧滚烫、冒着蒸腾白汽的沸水。

  然后,他亲自上前,小心翼翼地将这铜盆稳稳放置在床榻边的矮几上,正对着昭信低垂头颅的方向。

  一切准备就绪,场中气氛瞬间绷紧到了极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