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张飞得消息,夏侯试陆渊-《三国:开局带走孙家小萝莉》

  “哈哈哈!”张飞再次大笑起来,笑声震得营帐微微发颤。

  笑完他自己说道:“惊讶吧?我贤弟那可是经天纬地,无所不能。”

  他眼中闪过一丝敬佩,继续道:“不瞒宪和先生,我从贤弟那里学来的治军之法,够我用的了;

  想必先生也看到了,我的黑虎军目前虽然缺乏部分武器,但只要把他们武装起来……”

  听完张飞的话,简雍更迷糊了,连忙摆手道:“三将军,你就不要卖关子了。”

  张飞则是不管不顾,继续说道:“陆贤弟曾言,只要我到汝南,必有大哥的消息;

  果然,我刚到汝南两天,今天就遇到先生你了,得到了大哥的消息。

  现在想来,贤弟他真是神机妙算。”

  他摸着虬髯,眼中闪着自豪的光芒,仿佛那神机妙算的是他自己一般。

  简雍总算得到了点有用的消息,最起码知道了那军师姓陆;但看张飞一副炫耀的表情,他顿感头痛。

  这位陆先生不仅能改造军队、预测未来,还能让桀骜不驯的张飞如此心服口服,究竟是何方神圣?

  无奈之下,简雍只能继续追问道:“如此说来,这陆先生确实厉害。”

  张飞立马接话:“何止是厉害,等以后简先生见了他就知道他的不凡了;

  话说回来,他和宪和先生说不定很投缘。”他眼中闪着狡黠的光,似乎话中有话。

  简雍讶异道:“三将军何出此言?”

  张飞神秘的笑了笑,压低了声音:“先生可知,贤弟在时,我们如何用餐?”

  简雍好奇地捋着胡须:“用餐还有什么说法不成?”

  张飞似乎陷入了回忆,目光变得柔和:“陆贤弟在时,他会亲自下厨;

  用餐时,我和夫人坐在上首案几;

  右边案几是贤弟的师父,他和他妹妹;

  左边案几则是张信阿彪他们,侍女们还能陪坐末席;

  现在想想,那段日子可真温馨啊。”他语气中满是怀念,完全不像那个令人闻风丧胆的万人敌。

  简雍听得入神,不由揪断了自己一根胡须,痛得他微微皱眉:

  “三将军,如你所说,简直是惊世骇俗;雍只是不拘俗礼,比这陆先生可差远了。”

  他难以想象那个画面——张飞与部下、侍女同帐而坐,还有一个会亲自下厨的神秘军师。

  这完全颠覆了他对军营生活的认知。

  张飞适时对一旁待命的阿彪说道:“阿彪,你来给宪和先生说一下,你家公子对士兵们的期待。”

  阿彪立即拱手,目光坚定:“宪和先生,我家公子说了,咱们当兵的目标就是兴复汉室,保家卫国。

  现在咱们的国家军阀混战,老百姓都没有好日子过;

  我们当兵就是要结束这乱世,护我汉家百姓,卫我汉家疆土;

  将来还要扩我汉家疆土。”

  简雍听得目瞪口呆,手中的酒杯险些滑落。

  他环顾四周,看着帐外纪律严明的士卒,回味着刚才那顿前所未有的美食;

  再想着张飞身上发生的变化,以及那个神秘莫测的陆军师和他那“保家卫国”的理念,心中涌起惊涛骇浪。

  这位陆先生究竟是何方神圣?他那些闻所未闻的理念和方法从哪里来?

  他又为何会选择帮助看似粗莽的张飞?

  简雍深吸一口气,眼中闪过锐利的光芒。

  他意识到,这位尚未谋面的陆先生,或许将会改变刘备集团的命运,甚至可能改变整个天下的格局。

  “三将军,”简雍终于开口,声音中带着前所未有的严肃,“这位陆先生,他什么时候回来?”

  张飞咧嘴一笑,眼中闪着期待的光芒:“贤弟说等他把治疗疫情的方法传遍北方,等我和大哥,二哥相见;他自会归来。

  简雍捻着胡须,眼中精光闪烁。

  清晨的薄雾尚未散尽,谯县的青石板路上还沾着露水。

  夏侯渊一身轻甲,早已备好铺着软垫的马车,带着一队精干军骑静候在华佗家门外。

  他手中紧握的不仅是从谯县到许都的特批通关文书,更是一份对这位神医的敬重与期待。

  木门“吱呀”一声开启,陆渊背着沉甸甸的药箱,小心搀扶着华佗走出来。

  身后是送别的师娘苏云卿,妹妹孙峦,以及小茹、圆圆、孙敬、朱富等人,个个面带忧色。

  夏侯渊上前一步,郑重行礼:“元化先生,这是您要的通关文书。

  我已吩咐下去,夫人一行前往许昌途中,沿途官吏都会给予最大便利,助她宣传抗疫手段。”

  他顿了顿,声音更加诚恳,“我夏侯家也必不遗余力为先生宣传助力。

  曹公头疾日重,正盼着先生,若没有其他事宜,我们这就启程可好?”

  华佗接过文书,那卷竹简在他手中似乎有千斤重。

  他转身交给苏云卿,目光柔和却坚定:“夫人收好,在许县等我们归来。”

  陆渊小心扶师父上了马车,身后传来师娘哽咽的叮嘱:“渊儿,定要照顾好你师父。”

  孙峦、小茹和圆圆眼圈泛红,眼看陆渊要转身,孙峦终于忍不住开口:

  “哥哥,我们和师娘在许都等你和师父,你们可要早点过来。”

  陆渊挥挥手,接过军士递来的缰绳,利落地翻身上了一匹健硕的红马:

  “知道了,峦儿,你要好生听师娘的话,我们许都见。”

  夏侯渊一声令下,车队缓缓向城门行去。

  马蹄声在清晨的街道上格外清晰,仿佛敲在每个人的心上。

  昨夜得知华佗师徒竟要将家眷送往许昌,夏侯渊着实吃了一惊。

  他起初疑心这是华佗师徒向曹公示好的手段,对他们所谓“宣传防疫、保障家人安全”的说法不以为然。

  然而当他仔细阅读了那卷《防疫十条》后,内心大为震动。

  在这个门户之见根深蒂固的时代,少有人愿将自家传承公之于众 。

  而这套防疫方案系统周密,可行性极高——从饮水净化、病患隔离,到药草熏蒸、尸首处理,每一条都凝聚着心血与智慧。

  更令夏侯渊动容的是,瘟疫已肆虐近二十年,各地时有爆发。

  他清晰记得建安元年大疫的惨状,至今南阳、汝南等地仍受其扰 。

  华佗师徒的作为,在他眼中顿时笼罩上了一层伟岸的光环,令他由衷钦佩。

  车队一出谯县,夏侯渊便策马与陆渊并骑而行。

  他目光如炬,试探问道:“陆小先生,听闻那防疫之策是你与元化先生共同编撰,为何如此轻易就公之于众?”

  陆渊转头望向这位日后将成为曹魏名将的汉子,语气诚恳:“夏侯将军,据师父所言,疫情断断续续已在大汉流行近二十年了。

  每次爆发,无不死伤惨重。

  身为医者,我与师父立志悬壶济世,公布《防疫十条》最主要还是想让百姓能自发抗疫,对症自疗。”

  他顿了顿,继续道:“待为曹司空诊治头疾后,我们师徒打算哪里有疫情,就往哪里去。”

  陆渊说得情真意切,夏侯渊不禁肃然起敬:“元化先生与小先生仁心救世,夏侯实在感佩!

  小先生放心,昨夜答应你们的药材,等回到许昌定当如数配齐。”

  陆渊对夏侯渊说的虽是真心,却也不全为真心。

  他深知在这乱世,立下一个仁医的形象,对他们师徒今后的行动大有裨益。

  这个人设,或许能成为他们之后顺利脱身的铺垫。

  更让陆渊心潮澎湃的是,此行不仅能亲眼见到那位乱世枭雄曹操,或许还能邂逅义薄云天的关二爷。

  根据他来自后世的记忆,关羽斩颜良的壮举,就发生在不久之后 。

  车轮滚滚向前,陆渊回头望了一眼渐渐远去的谯县城墙,然后转身面向通往延津,白马前线的路。

  前方等待他们的,不仅是位高权重的曹操,不仅是可能相遇的关羽,更是一段即将被书写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