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想家了-《三国:开局带走孙家小萝莉》

  陆渊轻轻挡开崔林的手,面上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窘迫,随即打了个哈哈,试图用轻松的语气掩饰过去:

  “德儒兄,凡事尊奉我汉家文化、认同华夏根基者,岂不皆可视为自家人?

  或许……或许将来某日,细数下来,真有五十六个之多呢?”

  他巧妙地将一个来自未来的概念,包裹在对文化认同的普遍期望之中。

  谢氏熬煮的粥已近完成,粟米香四溢。

  陆渊赶忙将采来的长寿菜(马齿苋)投入粥中,翠绿的野菜在淡黄的肉粥里翻滚,增添了一抹生机与营养。

  旁边,简易灶台上,药罐正咕嘟咕嘟地冒着热气,那是为小崔钰煎煮的祛风散寒的汤药。

  天色彻底暗下,华佗也结束了为流民们的义诊,步履略显疲惫却目光沉静地走来,加入围坐的众人。

  篝火旁,一顿简单却温暖的晚餐即将开始。

  谢氏细心地将第一碗热气腾腾的菜粥捧给年高德劭的华佗,第二碗则递给了姑母崔老夫人。

  当她准备将第三碗递给陆渊时,陆渊接过碗转身就递给了眼巴巴望着粥锅的小崔钰,柔声道:“小钰儿,小心烫,慢慢吹着喝。”

  随即他对谢氏温言道:“嫂子,往后盛粥,先敬长者,再顾幼小,这是正理。我年轻力壮,晚上一刻不妨事。”

  谢氏将新盛好的一碗粥递到陆渊手中,脸上洋溢着感激的笑容:

  “陆小先生,您心善,处处体贴人,我记下了。

  还要多谢您……方才似乎点拨了我家夫君。”

  她的目光柔和地瞥了一眼身旁的崔林。

  陆渊接过粥碗,脸上露出些许茫然,看向崔林:“德儒兄,此言从何说起?”

  崔林手持粥碗,火光映照下,他的神情是前所未有的诚恳与感慨:

  “不瞒陆兄弟,经此这两日断炊之困,又得遇你,方才一同挖野菜时;

  我方真切体会到寻常百姓维持生计之艰难,箪食瓢饮,皆来之不易。

  以往我只知埋首书卷,空谈抱负,却对家中琐碎、生活实艰体悟甚少。

  若非内子勉力操持,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我一家恐难支撑……想来,实在愧对她。”

  谢氏白了崔林一眼:“说这些做什么?嫁给你这么多年了,你也不曾薄待了我去;一家人好好过日子才是正经。”

  崔老夫人听着儿子这番话,眼中流露出欣慰之色,她向着华佗和陆渊的方向,郑重地道:

  “我儿今日能有此感悟,知晓民生多艰,体恤家人辛劳,实乃长大了。

  老身……多谢华神医,多谢陆小先生。

  二位对我崔家之恩,非止活命,更乃再造之德,恩情重于山岳。”

  华佗闻言,只是温和地摆了摆手,示意崔老夫人不必多礼。

  一碗热气腾腾、夹杂着肉干与新鲜野菜的粟米粥,在这夜凉如水的荒野中,显得格外珍贵。

  众人围坐,静静地享用着这简单却温暖的食物;

  空气中只余下细微的咀嚼声和柴火的噼啪声,一种无需言说的安宁在彼此间流淌。

  餐毕,谢氏默默起身,细致地收拾清洗碗筷。

  陆渊则小心地将煎好的汤药倒入陶碗,端到小崔钰面前。

  不料,小丫头刚闻到那股浓重的苦味,立刻皱起了小脸,猛地扭过头;

  把脸深深埋进祖母崔老夫人的肩后,声音带着哭腔抗拒道:

  “不喝不喝!药好苦……小钰不要喝……”

  崔林见状,又是心疼又是无奈,放软了声音哄道:“钰儿,要听话。吃了药,身子才能好起来,才不会难受。

  你看,这是陆叔特意为你准备的,莫要辜负了他的心意。”

  崔老夫人轻轻将小孙女从身后揽出来,语气慈爱却不容置疑:

  “乖钰儿,往祖母身后钻也没用。若是不听话,祖母可要生气了。”

  正当小崔钰瘪着嘴,眼眶里蓄满泪水时,华佗微笑着,变戏法似的从袖中取出一个小布包;

  打开后竟是两颗深褐油润、散发着淡淡蜜香和果酸的乌梅干。

  “娃娃,莫怕。”华佗的声音带着令人安心的魔力,“你看,老夫这儿有蜜浸的乌梅干,已去了核。

  你乖乖把药喝了,即刻含上一颗,保准一点儿都不苦了。”

  这种特制的乌梅干,是华佗行医时常备的良伴,尤其用于哄劝惧苦的孩童。

  其味酸甘,性平,归肝、脾、肺经,不仅能生津止渴 ,更能有效缓解呕吐,对于生病哭闹、易发呕恶的孩子尤为适宜。

  在此世道,糖是稀罕物,制作这等蜜浸乌梅干颇费心力,可见华佗之用心。

  小崔钰看着那诱人的乌梅干,又看看黑黢黢的药汁,最终眨了眨泪眼,接过了乌梅干,却转头望向陆渊,小声地讲起了条件:

  “陆叔……那我乖乖喝药,喝完药,你给我讲故事好不好?”

  陆渊被她这稚嫩的小心思逗乐,爽快应道:“好!一言为定!

  你赶紧把药喝了,陆叔就给你讲一个‘美猴王’的故事,讲一个从石头里蹦出来的神奇石猴,如何?”

  他边说边耐心地将药吹到温凉,才递过去。

  小丫头像是下了莫大的决心,挣扎着从祖母怀中下来,自己端过药碗。

  她先小心翼翼地用舌尖舔了一下,立刻苦得整张脸都皱了起来,但她还是鼓起勇气,屏住呼吸;

  “咕咚咕咚”地将一整碗药喝了下去。

  药刚下肚,她立刻塞了一颗乌梅干到嘴里,另一颗则郑重地交给祖母:“祖母,帮我收好,明天……明天喝药再吃。”

  安抚了舌尖的苦味,她马上跑到陆渊面前,仰起小脸,满眼期待:“陆叔,药喝完了,讲故事!”

  陆渊笑着将她抱起,坐到篝火旁,开始娓娓讲述那个关于花果山、水帘洞和美猴王的奇幻故事 。

  他言语生动,描绘那石猴如何勇跳瀑布,如何被群猴奉为王,又如何漂洋过海寻求长生之道……

  小崔钰依偎在他怀里,大眼睛一眨不眨,听得入了神。

  渐渐地,不仅是小孩子,连崔老夫人、崔林,以及收拾完毕归来的谢氏,都悄然围坐过来,沉浸在陆渊勾勒的神奇世界里。

  即便是早已听过片段的华佗,再次聆听,仍觉这小徒弟讲述的故事引人入胜,其言语间自有一股非凡的魔力。

  一个多时辰就在这引人入胜的故事中悄然流逝。

  夜风带来的寒意仿佛也被篝火和故事驱散。

  小崔钰最终抵不过困意,在陆渊温暖的怀抱中沉沉睡去;

  嘴角还带着一丝甜甜的笑意,或许梦中也见到了那只天不怕地不怕的石猴。

  陆渊小心地将她交给谢氏抱回帐篷安睡。

  望着孩子恬静的睡颜,一股思念之情蓦然涌上心头——他想起了香儿和圆圆,不知师娘她们是否已平安抵达许昌。

  是夜,两个临时帐篷,一间给了崔老夫人、柳氏和小钰儿;一间给了华佗。

  陆渊则与崔林一同睡在马车之上,既为守夜,看顾车上重要的家当物资,也为借着地势警戒四周。

  陆渊坐在车辕上,并未立刻进车内休息。

  他仰头望向浩瀚的星空,银河如练,繁星璀璨,是后世难见的清澈景象。

  在这万籁俱寂的时刻,一股难以言喻的思绪悄然蔓延——他想“家”了。

  思念那个有父母关切、有妹妹嬉笑、充满现代气息的家。

  自己莫名消失,他们该何等焦急?

  然而,除了“姑娘墩”这个地名,穿越前一刻发生的所有事,竟如同被彻底抹去,怎么也想不起来。

  那阵诡异的妖风,究竟是如何将他带来这里的?

  他在未来的身体,又怎么样了?

  这些无人能答的问题,伴随着汉末荒野的冷风,萦绕在他的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