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冬雪覆院与微汗藏暖
陆承骁昏迷的第一百二十天,雪终于落了下来。清晨推开窗时,小院已经裹上了层薄白,桃树的枝桠挂着雪粒,风一吹就簌簌往下掉,落在青石板上,转眼融成一小滩水。沈砚之呵了呵冻得发红的手,转身回屋——该给陆承骁换厚棉衣了。
里屋的暖炉烧得正旺,空气里飘着淡淡的草药香。陆承骁躺在床上,盖着两床厚棉被,脸色比前些天好看了些,不再是毫无血色的苍白,只是眼睫依旧纹丝不动,像沾了霜的蝶翼。沈砚之坐在床边,先把新晒过的棉衣铺在旁边,才小心翼翼地掀开棉被——怕动作太急冻着他,每一步都慢得像在数针脚。
他伸手去解陆承骁身上的旧夹袄,指尖刚碰到衣领,就忽然顿住了。指腹下的布料带着点异样的温湿,不是暖炉烘出的干燥暖意,而是带着点潮的热——他心里一动,连忙把手探到陆承骁的后背,果然摸到一片浅浅的汗湿,棉絮吸了汗,贴在皮肤上,带着点温热的潮气。
沈砚之的呼吸瞬间漏了一拍,手也跟着微微发颤。他连忙把陆承骁的衣领拉开些,借着暖炉的光仔细看——鬓角也沾着细密的汗珠,像刚出过一场轻汗,连原本凉得像玉的耳垂,都透着点淡淡的粉红。
“承骁?”他试探着喊了一声,声音带着自己都没察觉的紧张,“你是不是……有点热了?”
没有回应,陆承骁还是闭着眼,只是胸口的起伏好像比平时快了些,不再是之前那种浅得让人心慌的呼吸。沈砚之却像是抓住了根救命的稻草,他伸手摸了摸陆承骁的额头,温度正常,没有发烧,再摸他的手腕,脉搏也比前些天有力了些,不再是细弱得几乎摸不到。
老郎中说过,昏迷的人若是开始自主出汗,说明身体在慢慢恢复知觉,是醒过来的前兆。以前他总盼着这话能应验,可真到了这时候,却又不敢相信,怕只是自己的错觉,怕空欢喜一场。
他定了定神,继续给陆承骁换棉衣。手指还是有点抖,穿袖子时,好几次都把陆承骁的胳膊碰得微微晃动,可他却没像往常那样慌着道歉,反而忍不住弯了弯嘴角——后背出汗了,脉搏有力了,这些都是好兆头,说不定再过些日子,就能听到陆承骁喊他的名字了。
换好棉衣,他把暖炉往床边挪了挪,又给陆承骁掖好棉被,只露出脸和一只手。他握着那只手,指尖轻轻摩挲着指节,感受着掌心下逐渐回升的温度,心里像被暖炉烘着似的,一点点热起来。
“你看,今天下雪了。”他轻声说,声音里带着久违的轻快,“等你醒了,我们去院子里堆雪人好不好?就像在云城那年一样,你堆身子,我堆头,还在雪人脖子上系红围巾。”
他絮絮叨叨地说着,从院子里的雪说到灶房里温着的粥,从去年冬天储存的萝卜干说到明年春天要种的草莓苗。以前说这些话时,总觉得像是在对着空气自言自语,可今天摸着那片汗湿的痕迹,却觉得陆承骁能听见,能知道他在等,知道他有多高兴。
中午煮的是红薯粥,沈砚之盛了小半碗,晾到温凉,试着喂给陆承骁。勺子刚碰到嘴唇,就见陆承骁的喉结轻轻动了一下——虽然还是没咽下去,可这细微的动作,却让沈砚之的眼睛瞬间亮了。他连忙又舀了一勺,慢慢递过去,这一次,粥汁竟被陆承骁咽下去了小半口,顺着喉咙滑下去时,还能看到脖颈处的喉结又动了动。
“慢点喝,不着急。”沈砚之的声音带着点哽咽,却笑得比院里的雪还亮,“粥还多,我再给你盛……”
喂完小半碗粥,沈砚之把碗放在一边,又去摸陆承骁的后背——汗已经干了,只剩下淡淡的潮印,可他心里的暖意却越来越浓。他靠在床边,握着陆承骁的手,看着窗外的雪慢慢下大,心里第一次有了真切的盼头。
以前总觉得日子过得慢,慢得像永远等不到头,可今天才知道,原来等待也能这么甜。雪还在下,暖炉还在烧,陆承骁还在身边,只要再等等,等他睁开眼,等他喊一声“砚之”,这漫长的冬天,就不算白过。
他轻轻拍了拍陆承骁的手,像在安抚,又像在给自己打气:“我等你,多久都等。等你醒了,我们一起看雪化,一起等春天。”
陆承骁昏迷的第一百二十天,雪终于落了下来。清晨推开窗时,小院已经裹上了层薄白,桃树的枝桠挂着雪粒,风一吹就簌簌往下掉,落在青石板上,转眼融成一小滩水。沈砚之呵了呵冻得发红的手,转身回屋——该给陆承骁换厚棉衣了。
里屋的暖炉烧得正旺,空气里飘着淡淡的草药香。陆承骁躺在床上,盖着两床厚棉被,脸色比前些天好看了些,不再是毫无血色的苍白,只是眼睫依旧纹丝不动,像沾了霜的蝶翼。沈砚之坐在床边,先把新晒过的棉衣铺在旁边,才小心翼翼地掀开棉被——怕动作太急冻着他,每一步都慢得像在数针脚。
他伸手去解陆承骁身上的旧夹袄,指尖刚碰到衣领,就忽然顿住了。指腹下的布料带着点异样的温湿,不是暖炉烘出的干燥暖意,而是带着点潮的热——他心里一动,连忙把手探到陆承骁的后背,果然摸到一片浅浅的汗湿,棉絮吸了汗,贴在皮肤上,带着点温热的潮气。
沈砚之的呼吸瞬间漏了一拍,手也跟着微微发颤。他连忙把陆承骁的衣领拉开些,借着暖炉的光仔细看——鬓角也沾着细密的汗珠,像刚出过一场轻汗,连原本凉得像玉的耳垂,都透着点淡淡的粉红。
“承骁?”他试探着喊了一声,声音带着自己都没察觉的紧张,“你是不是……有点热了?”
没有回应,陆承骁还是闭着眼,只是胸口的起伏好像比平时快了些,不再是之前那种浅得让人心慌的呼吸。沈砚之却像是抓住了根救命的稻草,他伸手摸了摸陆承骁的额头,温度正常,没有发烧,再摸他的手腕,脉搏也比前些天有力了些,不再是细弱得几乎摸不到。
老郎中说过,昏迷的人若是开始自主出汗,说明身体在慢慢恢复知觉,是醒过来的前兆。以前他总盼着这话能应验,可真到了这时候,却又不敢相信,怕只是自己的错觉,怕空欢喜一场。
他定了定神,继续给陆承骁换棉衣。手指还是有点抖,穿袖子时,好几次都把陆承骁的胳膊碰得微微晃动,可他却没像往常那样慌着道歉,反而忍不住弯了弯嘴角——后背出汗了,脉搏有力了,这些都是好兆头,说不定再过些日子,就能听到陆承骁喊他的名字了。
换好棉衣,他把暖炉往床边挪了挪,又给陆承骁掖好棉被,只露出脸和一只手。他握着那只手,指尖轻轻摩挲着指节,感受着掌心下逐渐回升的温度,心里像被暖炉烘着似的,一点点热起来。
“你看,今天下雪了。”他轻声说,声音里带着久违的轻快,“等你醒了,我们去院子里堆雪人好不好?就像在云城那年一样,你堆身子,我堆头,还在雪人脖子上系红围巾。”
他絮絮叨叨地说着,从院子里的雪说到灶房里温着的粥,从去年冬天储存的萝卜干说到明年春天要种的草莓苗。以前说这些话时,总觉得像是在对着空气自言自语,可今天摸着那片汗湿的痕迹,却觉得陆承骁能听见,能知道他在等,知道他有多高兴。
中午煮的是红薯粥,沈砚之盛了小半碗,晾到温凉,试着喂给陆承骁。勺子刚碰到嘴唇,就见陆承骁的喉结轻轻动了一下——虽然还是没咽下去,可这细微的动作,却让沈砚之的眼睛瞬间亮了。他连忙又舀了一勺,慢慢递过去,这一次,粥汁竟被陆承骁咽下去了小半口,顺着喉咙滑下去时,还能看到脖颈处的喉结又动了动。
“慢点喝,不着急。”沈砚之的声音带着点哽咽,却笑得比院里的雪还亮,“粥还多,我再给你盛……”
喂完小半碗粥,沈砚之把碗放在一边,又去摸陆承骁的后背——汗已经干了,只剩下淡淡的潮印,可他心里的暖意却越来越浓。他靠在床边,握着陆承骁的手,看着窗外的雪慢慢下大,心里第一次有了真切的盼头。
以前总觉得日子过得慢,慢得像永远等不到头,可今天才知道,原来等待也能这么甜。雪还在下,暖炉还在烧,陆承骁还在身边,只要再等等,等他睁开眼,等他喊一声“砚之”,这漫长的冬天,就不算白过。
他轻轻拍了拍陆承骁的手,像在安抚,又像在给自己打气:“我等你,多久都等。等你醒了,我们一起看雪化,一起等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