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诶,我给你讲个故事吧?”
正在喋喋不休的细数着对面酒楼有什么招牌菜的小丫头突然被打断,懵懵的问道,“什么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爱吃鬼,你知道她为什么会成为爱吃鬼吗?”
小丫头摇摇头。
“因为她爱!吃!啊!”
“最后撑死了。”
小丫头想了好一会才反应过来这是暗戳戳的在点她呢,立马不乐意了。
“嘿,你个夏荷,欺负我脑子不如你转的快是不?”
“看我今天不修理修理你,让你知道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被挟制住命门,夏荷立马告饶,“诶诶,错了错了。”
听到了令自己满意的声音,冬梅这才放开她的痒痒肉。
房间里一时安静下来,好一会窗边的人才不急不徐的开口,“那便是状元?”
久韵茶楼坐落在京城最繁华的长安街上,三楼是一个极佳的观赏地点,尤其是这会儿大街上的热闹景象。
刚安静下来的冬梅又开口了,“是啊,小姐,这状元郎可真好看,好看得奴婢都能多吃两碗饭,这真要是成了我们的姑爷就好了,那样小姐也能多吃两碗饭,这样我就有用武之地了,不会每天都望锅叹气了。”
话说着说着就又歪楼了,“诶,小姐,你晚上想吃什么呀?奴婢得提前和厨房大娘说一声,要她给咱们小姐留最好的。”
“今儿这天也不知道是怎么了,赶上这么个好时候,让它见证了我们新一代状元郎的......”
没有理会喋喋不休的小丫鬟,颜岁安视线稍微偏移了几分道,“倒是不如旁边的人瞧着顺眼些。”
反应略迟钝的小丫头也没发现什么不对劲,自顾自道,“这是自然,状元右后方的那位可是探花郎,金科三甲,最俊的就是探花郎,探花郎那是需要才学与样貌并存才能被圣上钦点的,单单有样貌是不行的,单单有才学也是不行的,得是才貌双全的才行,而且奴婢听说......”
颜岁安的手指微微动了动,站在另一边的丫鬟会意,旋即开口,“小姐,这天瞧着一会该起风了,咱们还是早点回府吧。”
颜岁安视线淡淡的扫了下方这热闹的场景一眼,便收回目光。
确实无趣。
“回吧。”
长安街是京城最繁华热闹的街市,平日里就连那些乞儿都喜欢到这来晃悠,偶尔也能遇到个良心未泯的达官贵人,破口的碗里也能多两个铜板。
遇到这种三年才有一次的盛况,自然也是人来人往。
“叮——”
一声轻响。
一锭银子。
头戴帷帽的女子微微侧了侧头,映入眼帘的是一件淡紫色的华服。
瞧,一个良心未泯的人。
颜岁安的目光只是偏移须臾,脚步也是未曾停歇,只隐约间能听到后方传来的嘈杂声,很快就渐行渐远。
红墙青瓦,大门两侧立着两个硕大的方形抱鼓石,其上雕刻着狮子的样式,大门正上方牌匾上书颜府两字,这正是当朝大理寺卿颜崇光颜大人府邸。
颜崇光官居三品,为官二十载,虽有文安侯的爵位在身,但这颜府却是难得的百年清贵人家。
颜家子嗣一直不丰,府上人口简单,当然这也与家风有关,一直以来颜府的家规就是四十无子方可纳妾,是以颜府不似其他大人府上那般妻妾成群。
颜崇光的第一任妻子时媛是一个温柔似水的姑娘,国子监祭酒嫡女,两人算是青梅竹马。
颜家的爵位是颜老太爷传下来的,但相较于爵位而言,颜家人本身就是令人仰望的存在。
前朝不准许世家子弟参与科考,说这是在与民争利,结果养出了一群酒囊饭袋,这也成了导致前朝覆灭的一小部分因素。
官官相护,百姓告官无门,长久受到剥削与压榨,久而久之,民怨奋起,最后在外患下,于遂川的一个小县城爆发了第一次农民起义,至此拉开了前朝覆灭的序幕。
最后还是太祖皇帝在大破匈奴班师回朝的一路上将农民起义军给镇压了下去,然却在宫宴上遭遇诬陷,甚至未能反驳直接就被禁军围剿。
最终太祖皇帝直接一人杀穿了皇宫,将前朝末帝腰斩于奉天殿前,坐上龙椅。
大概是末帝也知自己的行为会让人认为皇家无法容下有功之臣,他在设计行动前封锁了宫门,这同时也是为了防止太祖皇帝的亲随发现不对,前来救援。
这也就是为什么太祖皇帝都已经坐在龙椅上了,还没有消息传出去的原因。
是以当大臣一路踏着尸山血海来到太和殿时,高位的龙椅上已经换了一个人,而昨天还在的原主,这会正跪坐在正前,一位大臣壮着胆子上前想询问一番,结果刚一碰到跪着那人的肩膀,那人的身体就齐腰断成了两截,那位大人也直接被吓死过去。
在处置了一众持反对意见的朝臣后,太祖皇帝便于太和殿登基称帝。
至此开启大晟元年。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同时也开启了世家门阀的变革之路,在许多世家贵族子弟还在靠着祖辈余荫在朝廷谋求个一官半职时,颜崇光身为家中独子,纵然已经是板上钉钉的文安侯,他却毅然决然参加了科举,高中进士也主动向当时还是太傅的父亲表明自己想要外派。
在皇上的默许和自己父亲的运作下,颜崇光去了江南。
江南等地看似是个肥差,可当时的江南盐贩猖狂,颜崇光领了皇上的密旨,要彻底解决这事。
那些人不愧是盘踞了大半个大晟的盐贩,颜崇光在位期间,因着接了秘旨,表面上扮演了一个高中后便得意忘形的侯府世子,暗地里在偷偷调查盐贩后面的势力,期间几经生死,最后折损数人,躲着一路追杀带着证据逃到了京城,面见皇上,扳倒了盐贩最大的保护伞,也就是当时的丞相。
任期一满,加上解决了盐贩的事情,颜崇光被皇上调回京城任大理寺丞。
颜家父母也为儿子去时家提亲,颜崇光没有纳妾的心思,更何况自己夫人也给他生下了一儿一女,人生也是圆满了。
可好景不长,当时江南盐贩子残余势力的反扑,让时媛在上香路上遭遇埋伏,致使其身负重伤,自此缠绵病榻。
不过短短两年就撒手人寰。
时年颜成舟五岁,颜岁安三岁。
时媛离世的第三年,颜崇光迎娶了光禄寺少卿之女为继室,也就是现在的夫人楚氏。
楚氏的性子大大咧咧,不拘小节,为人也良善,对待夫君上一任妻子留下来的儿女也是关怀备至。
踏入朱红色大门,迎面而来的就是楚氏,行至近前,颜岁安微微屈膝行礼。
“母亲。”
“安安回来了?”
“怎么样啊?人瞧见没,这可是你爹看好的苗子,母亲也打听过了,是个不错的人。”
疾步迎上来的妇人,明媚大气,一举一动间颇有些不拘小格。
这不,方一碰到人,就牵着女儿的手,往旁边带了带,自以为很小声的开口,实际上在场的人也都听见了。
颜岁安没有发表自己的看法,只道,“父亲母亲的眼光女儿自是相信的。”
“这事哪能全凭父母做主啊?自己的夫婿自是自己喜欢更好。”
“还有,我同你说......”
衣袖被人扯了扯,楚氏的话语停住,回头不解的看了看身边的嬷嬷。
嬷嬷习以为常的笑了笑,提醒道,“夫人,姑娘大病初愈,这外头有风,姑娘吹不得风的。”
楚氏这才恍然大悟,“哦对对对,是我欠考虑了,欠考虑了。”
说着便拉着颜岁安的手往屋里走去,“走走走,咱们进屋说,进屋说。”
此时,皇宫之中。
三年一次的科举大事落下帷幕,一群大臣正聚在奉天殿议事,上座的皇上正听的不耐烦,外头就传来通报。
大太监王德发快步走到殿外,听得来报信儿的小太监说完整个事情的经过,快步回到殿中,在皇上耳边低语几声。
“小九人怎么样?”
“小王爷人没事,倒是那新科探花额头给磕破了。”
天可怜见的,刚因为自己才学与容貌被皇上亲笔点为探花,这就面临破相的风险。
真是......
好惨一探花!
这要是脸上留了疤,仕途也就完了。
皇上朝着王德发摆了摆手,示意这事稍后再说。
坤宁宫内,皇后听闻自己的小儿子来了,立刻扶着身旁的嬷嬷道,“就说本宫身体不适,让他找太子或者他父皇去。”
嬷嬷:“......”
也就小王爷有这个本事了,简直让人闻之色变。
尤其是......
还不等嬷嬷的内心活动走完,熟悉的声音就在殿内响起,“母后,你心爱的儿子来看您来啦!”
“你想不想我呀!”
“我可想死你了。”
当朝皇上五十有一,膝下共有九子,均已封王。
出宫开府后的王爷,平常并不经常出入后宫,当然这其中并不包括年岁最小的瑞王谢牧之。
这位即使出宫开府,也是后宫的常客,有那特殊时候,一天来个三五次都是有的。
皇后在离座三步远的时候,脚上便坠了个重物,让她忽略不得。
她深深叹了口气,弯腰将腿上的挂件拉了起来,朝身旁的嬷嬷吩咐,“让膳房多备几个菜。”
嬷嬷领命退下。
正在喋喋不休的细数着对面酒楼有什么招牌菜的小丫头突然被打断,懵懵的问道,“什么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爱吃鬼,你知道她为什么会成为爱吃鬼吗?”
小丫头摇摇头。
“因为她爱!吃!啊!”
“最后撑死了。”
小丫头想了好一会才反应过来这是暗戳戳的在点她呢,立马不乐意了。
“嘿,你个夏荷,欺负我脑子不如你转的快是不?”
“看我今天不修理修理你,让你知道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被挟制住命门,夏荷立马告饶,“诶诶,错了错了。”
听到了令自己满意的声音,冬梅这才放开她的痒痒肉。
房间里一时安静下来,好一会窗边的人才不急不徐的开口,“那便是状元?”
久韵茶楼坐落在京城最繁华的长安街上,三楼是一个极佳的观赏地点,尤其是这会儿大街上的热闹景象。
刚安静下来的冬梅又开口了,“是啊,小姐,这状元郎可真好看,好看得奴婢都能多吃两碗饭,这真要是成了我们的姑爷就好了,那样小姐也能多吃两碗饭,这样我就有用武之地了,不会每天都望锅叹气了。”
话说着说着就又歪楼了,“诶,小姐,你晚上想吃什么呀?奴婢得提前和厨房大娘说一声,要她给咱们小姐留最好的。”
“今儿这天也不知道是怎么了,赶上这么个好时候,让它见证了我们新一代状元郎的......”
没有理会喋喋不休的小丫鬟,颜岁安视线稍微偏移了几分道,“倒是不如旁边的人瞧着顺眼些。”
反应略迟钝的小丫头也没发现什么不对劲,自顾自道,“这是自然,状元右后方的那位可是探花郎,金科三甲,最俊的就是探花郎,探花郎那是需要才学与样貌并存才能被圣上钦点的,单单有样貌是不行的,单单有才学也是不行的,得是才貌双全的才行,而且奴婢听说......”
颜岁安的手指微微动了动,站在另一边的丫鬟会意,旋即开口,“小姐,这天瞧着一会该起风了,咱们还是早点回府吧。”
颜岁安视线淡淡的扫了下方这热闹的场景一眼,便收回目光。
确实无趣。
“回吧。”
长安街是京城最繁华热闹的街市,平日里就连那些乞儿都喜欢到这来晃悠,偶尔也能遇到个良心未泯的达官贵人,破口的碗里也能多两个铜板。
遇到这种三年才有一次的盛况,自然也是人来人往。
“叮——”
一声轻响。
一锭银子。
头戴帷帽的女子微微侧了侧头,映入眼帘的是一件淡紫色的华服。
瞧,一个良心未泯的人。
颜岁安的目光只是偏移须臾,脚步也是未曾停歇,只隐约间能听到后方传来的嘈杂声,很快就渐行渐远。
红墙青瓦,大门两侧立着两个硕大的方形抱鼓石,其上雕刻着狮子的样式,大门正上方牌匾上书颜府两字,这正是当朝大理寺卿颜崇光颜大人府邸。
颜崇光官居三品,为官二十载,虽有文安侯的爵位在身,但这颜府却是难得的百年清贵人家。
颜家子嗣一直不丰,府上人口简单,当然这也与家风有关,一直以来颜府的家规就是四十无子方可纳妾,是以颜府不似其他大人府上那般妻妾成群。
颜崇光的第一任妻子时媛是一个温柔似水的姑娘,国子监祭酒嫡女,两人算是青梅竹马。
颜家的爵位是颜老太爷传下来的,但相较于爵位而言,颜家人本身就是令人仰望的存在。
前朝不准许世家子弟参与科考,说这是在与民争利,结果养出了一群酒囊饭袋,这也成了导致前朝覆灭的一小部分因素。
官官相护,百姓告官无门,长久受到剥削与压榨,久而久之,民怨奋起,最后在外患下,于遂川的一个小县城爆发了第一次农民起义,至此拉开了前朝覆灭的序幕。
最后还是太祖皇帝在大破匈奴班师回朝的一路上将农民起义军给镇压了下去,然却在宫宴上遭遇诬陷,甚至未能反驳直接就被禁军围剿。
最终太祖皇帝直接一人杀穿了皇宫,将前朝末帝腰斩于奉天殿前,坐上龙椅。
大概是末帝也知自己的行为会让人认为皇家无法容下有功之臣,他在设计行动前封锁了宫门,这同时也是为了防止太祖皇帝的亲随发现不对,前来救援。
这也就是为什么太祖皇帝都已经坐在龙椅上了,还没有消息传出去的原因。
是以当大臣一路踏着尸山血海来到太和殿时,高位的龙椅上已经换了一个人,而昨天还在的原主,这会正跪坐在正前,一位大臣壮着胆子上前想询问一番,结果刚一碰到跪着那人的肩膀,那人的身体就齐腰断成了两截,那位大人也直接被吓死过去。
在处置了一众持反对意见的朝臣后,太祖皇帝便于太和殿登基称帝。
至此开启大晟元年。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同时也开启了世家门阀的变革之路,在许多世家贵族子弟还在靠着祖辈余荫在朝廷谋求个一官半职时,颜崇光身为家中独子,纵然已经是板上钉钉的文安侯,他却毅然决然参加了科举,高中进士也主动向当时还是太傅的父亲表明自己想要外派。
在皇上的默许和自己父亲的运作下,颜崇光去了江南。
江南等地看似是个肥差,可当时的江南盐贩猖狂,颜崇光领了皇上的密旨,要彻底解决这事。
那些人不愧是盘踞了大半个大晟的盐贩,颜崇光在位期间,因着接了秘旨,表面上扮演了一个高中后便得意忘形的侯府世子,暗地里在偷偷调查盐贩后面的势力,期间几经生死,最后折损数人,躲着一路追杀带着证据逃到了京城,面见皇上,扳倒了盐贩最大的保护伞,也就是当时的丞相。
任期一满,加上解决了盐贩的事情,颜崇光被皇上调回京城任大理寺丞。
颜家父母也为儿子去时家提亲,颜崇光没有纳妾的心思,更何况自己夫人也给他生下了一儿一女,人生也是圆满了。
可好景不长,当时江南盐贩子残余势力的反扑,让时媛在上香路上遭遇埋伏,致使其身负重伤,自此缠绵病榻。
不过短短两年就撒手人寰。
时年颜成舟五岁,颜岁安三岁。
时媛离世的第三年,颜崇光迎娶了光禄寺少卿之女为继室,也就是现在的夫人楚氏。
楚氏的性子大大咧咧,不拘小节,为人也良善,对待夫君上一任妻子留下来的儿女也是关怀备至。
踏入朱红色大门,迎面而来的就是楚氏,行至近前,颜岁安微微屈膝行礼。
“母亲。”
“安安回来了?”
“怎么样啊?人瞧见没,这可是你爹看好的苗子,母亲也打听过了,是个不错的人。”
疾步迎上来的妇人,明媚大气,一举一动间颇有些不拘小格。
这不,方一碰到人,就牵着女儿的手,往旁边带了带,自以为很小声的开口,实际上在场的人也都听见了。
颜岁安没有发表自己的看法,只道,“父亲母亲的眼光女儿自是相信的。”
“这事哪能全凭父母做主啊?自己的夫婿自是自己喜欢更好。”
“还有,我同你说......”
衣袖被人扯了扯,楚氏的话语停住,回头不解的看了看身边的嬷嬷。
嬷嬷习以为常的笑了笑,提醒道,“夫人,姑娘大病初愈,这外头有风,姑娘吹不得风的。”
楚氏这才恍然大悟,“哦对对对,是我欠考虑了,欠考虑了。”
说着便拉着颜岁安的手往屋里走去,“走走走,咱们进屋说,进屋说。”
此时,皇宫之中。
三年一次的科举大事落下帷幕,一群大臣正聚在奉天殿议事,上座的皇上正听的不耐烦,外头就传来通报。
大太监王德发快步走到殿外,听得来报信儿的小太监说完整个事情的经过,快步回到殿中,在皇上耳边低语几声。
“小九人怎么样?”
“小王爷人没事,倒是那新科探花额头给磕破了。”
天可怜见的,刚因为自己才学与容貌被皇上亲笔点为探花,这就面临破相的风险。
真是......
好惨一探花!
这要是脸上留了疤,仕途也就完了。
皇上朝着王德发摆了摆手,示意这事稍后再说。
坤宁宫内,皇后听闻自己的小儿子来了,立刻扶着身旁的嬷嬷道,“就说本宫身体不适,让他找太子或者他父皇去。”
嬷嬷:“......”
也就小王爷有这个本事了,简直让人闻之色变。
尤其是......
还不等嬷嬷的内心活动走完,熟悉的声音就在殿内响起,“母后,你心爱的儿子来看您来啦!”
“你想不想我呀!”
“我可想死你了。”
当朝皇上五十有一,膝下共有九子,均已封王。
出宫开府后的王爷,平常并不经常出入后宫,当然这其中并不包括年岁最小的瑞王谢牧之。
这位即使出宫开府,也是后宫的常客,有那特殊时候,一天来个三五次都是有的。
皇后在离座三步远的时候,脚上便坠了个重物,让她忽略不得。
她深深叹了口气,弯腰将腿上的挂件拉了起来,朝身旁的嬷嬷吩咐,“让膳房多备几个菜。”
嬷嬷领命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