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指尖离开冰冷门扉的瞬间,那股宏大而未知的预感并未消散,反而化作一丝若有若无的涟漪,融入了他感知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凌笑转身回到蜗牛号的核心控制区,巨大的环形光幕上,信息流如静谧的星河般淌过。
他没有立刻投身于对那扇神秘巨门的探索,直觉告诉他,时机未至,而现实世界正有一件看似微小,实则牵动文明脉络的事情,需要他的关注。
光幕的一角,一则实时新闻弹窗吸引了他的目光。
画面中,一群身着工作服、皮肤黝黑的考古工作者正顶着烈日,围在一片广阔的黄土地上,脸上写满了疲惫与迷茫。
新闻标题言简意赅:《世纪发现或成泡影?
“洛神台”遗址发掘工作陷入重大瓶颈》。
洛神台遗址,一处近半年来震动了整个东方乃至世界考古界的史前遗迹。
初步勘探的结果显示,其年代与复杂程度,极有可能将这片土地的文明史,再度向前推进一个惊人的台阶。
无数历史学者将其誉为“等待点燃的文明火炬”,期待它能彻底解开诸多悬而未决的史前谜团。
然而,近一个月来,这把火炬却迟迟未能点燃。
发掘工作如同撞上了一堵无形的墙壁,无论考古队如何扩大探方面积,如何运用最先进的科技手段,都再也找不到能够一锤定音的关键性证据。
那些能够证明其达到“文明”高度的标志,如高等级墓葬、成体系的文字符号、大型礼仪中心等,全都踪迹全无。
学术界的氛围从最初的狂热,逐渐转为冷静,甚至开始出现质疑的声音。
新闻画面里,一位白发苍苍的老教授对着镜头,满眼不甘地叹息:“我们能感觉到,历史的真相就在脚下,但它仿佛被一层雾笼罩着,我们看得见轮廓,却怎么也摸不到实体。”
凌笑的眼神微微一凝。
他没有去听那些专家的分析,而是对系统下达了一个简单的指令:“扫描洛神台遗址区域。”
几秒钟后,一道淡蓝色的数据分析图呈现在他眼前。
在遗址所在地的三维地图上,一层肉眼不可见的、由驳杂数据流构成的灰色薄雾,正精准地覆盖着整个核心发掘区。
系统给出了标注:【信息遮蔽状态】。
“原来如此。”凌笑瞬间了然。
这不是考古队的错,也不是历史的吝啬。
某种未知的力量,或是一种历史演化中自然形成的“信息熵”,正在阻碍着后人对真相的窥探。
这层“遮蔽”,就像是时间长河在某个节点上凝结出的一块顽固的琥珀,将最关键的秘密封存在内,抗拒着任何形式的解读。
他可以坐视不理,任由这段或许至关重要的文明源头继续沉睡,等待数十年甚至上百年后,依靠人力与运气的结合,或许能碰巧凿开一角。
但他不想等。
这个世界正因他的存在而加速演变,文明的根基,也需要同样坚实的锚点来稳固。
“系统,”他的声音在静谧的控制室内响起,清晰而沉稳,“执行复合指令。第一,献祭洛神台遗址上空的‘信息遮蔽状态’。第二,以献祭产生的能量为引,对指定区域内的考古队成员,进行微幅度的‘学术灵感’与‘发现关键证据的运气’引导。”
【指令确认。
执行目标:信息遮蔽状态(献祭)、考古团队(引导)。
预计消耗点数:1,000,000点。
是否执行?】
“执行。”
没有惊天动地的声光效果,蜗牛号内的一切依旧平静如常。
但在凌笑的感知中,那远在千里之外的遗址上空,一层无形的枷锁应声破碎,化作最精纯的数据流,随即又如春风化雨般,悄无声息地渗透进那片黄土,以及在那片黄土上苦苦求索的人们心中。
他的点数余额,也随之从29,151,350点,精准地扣减了一百万。
次日清晨的阳光,似乎与往常并无不同,但对于洛神台考古队而言,这一天注定将被载入史册。
奇迹,是从一名年轻队员的一声惊呼开始的。
他在前往探方时,脚下被什么东西绊了一下,险些摔倒。
他恼怒地一脚踢开那块“石头”,却在石头翻滚的瞬间,瞥见了一抹非自然的刻痕。
他蹲下身,小心翼翼地拂去泥土,一组前所未见的、充满了原始美感的刻画符号,清晰地呈现在他眼前!
这绝非天然形成!
整个营地瞬间沸腾了。
紧接着,第二个惊喜不期而至。
一名负责整理陶片的研究生,正对着满桌子看似毫无关联的碎片发呆。
这些碎片来自不同的探坑,形状各异,按常规根本无法拼合。
但就在那一刻,他脑中仿佛有一道闪电划过,一个大胆到离谱的拼接方案浮现在心头。
他不受控制地伸出手,拿起几块相距甚远的碎片,如同被神明牵引着丝线,将它们以一种匪夷所思的角度对接……严丝合缝!
一个造型古朴、带有明确祭祀特征的完整器皿,奇迹般地在他手中复原!
如果说前两个发现只是点燃了希望的火花,那么第三个发现,则直接引爆了整个考古界。
在一处因迟迟没有收获、原计划今天就回填放弃的探方边缘,一名老技工在做最后清理时,总觉得脚下的土层颜色有些不对。
他抱着“再试最后一次”的念头,多往下挖了一铲。
就是这一铲,揭开了一个石破天惊的秘密。
铲头碰到了坚硬的物体,清理开来,竟是一块巨大的、经过打磨的玉璧!
随着紧急调集人手向下深挖,一座结构完整、陪葬品规格极高、从未被盗扰过的高等级墓葬,赫然出现在众人面前!
墓中出土的玉器、青铜器以及独特的墓葬形制,雄辩地证明了此地在数千年前,已然存在一个组织严密、礼仪完备、远超所有人预期的复杂文明社会!
一连串的“偶然”、“灵光一闪”和“意外”,在短短几小时内集中爆发,将濒临绝境的洛神台考古项目,从悬崖边硬生生拽了回来,并一把推上了神坛。
遥远的京城,一间警卫森严的办公室里。
林将军的指节,正有节奏地轻轻敲击着红木桌面。
他的面前,摊放着一份刚刚由专线送达的绝密报告,标题是《关于洛神台遗址“奇迹日”的初步分析与评估》。
报告详细记录了那一天内发生的所有“不可思议的幸运”,并将所有当事人的口述,包括那名队员的“偶然一踢”、研究生的“灵光一闪”,都原封不动地记录在案。
林将军的目光,长时间停留在报告附带的高清照片上。
那些跨越数千年时光的古老符号、那尊浑然天成的礼器、那块静静躺在泥土中的巨大玉璧,仿佛都在无声地诉说着一段失落的辉煌。
许久,他拿起笔,在报告旁的空白处,缓缓写下了几个词:“引导”、“守护”、“非威胁性”、“文明级”。
他不知道这股力量来自何方,但他能感觉到,这股力量没有恶意。
它像一个沉默的园丁,在默默守护着这片土地最古老的根。
同一时间,蜗牛号内。
凌笑正通过权威媒体的直播画面,看着那位白发苍苍的老教授在镜头前老泪纵横,激动地宣布着这一系列足以改写历史教科书的重大发现。
他的神情淡然,眼底却有一丝欣慰的暖意。
苏雯端着一盆刚刚修剪好的兰花,悄然走到他身边,顺着他的目光看去,柔声问道:“又是你做的?”
凌笑没有回头,只是轻声而坚定地说道:“物质的财富或许可以再生,但这些文明的根脉,一旦断裂,就再也接不上了。有些根,必须护住。”
苏雯没有再问什么,她完全理解凌笑此举背后的深远意义。
这不是为了炫耀力量,而是一种沉甸甸的责任。
她只是默默地放下手中的花,转身走进茶室,为他精心泡上了一杯他最
凌笑转身回到蜗牛号的核心控制区,巨大的环形光幕上,信息流如静谧的星河般淌过。
他没有立刻投身于对那扇神秘巨门的探索,直觉告诉他,时机未至,而现实世界正有一件看似微小,实则牵动文明脉络的事情,需要他的关注。
光幕的一角,一则实时新闻弹窗吸引了他的目光。
画面中,一群身着工作服、皮肤黝黑的考古工作者正顶着烈日,围在一片广阔的黄土地上,脸上写满了疲惫与迷茫。
新闻标题言简意赅:《世纪发现或成泡影?
“洛神台”遗址发掘工作陷入重大瓶颈》。
洛神台遗址,一处近半年来震动了整个东方乃至世界考古界的史前遗迹。
初步勘探的结果显示,其年代与复杂程度,极有可能将这片土地的文明史,再度向前推进一个惊人的台阶。
无数历史学者将其誉为“等待点燃的文明火炬”,期待它能彻底解开诸多悬而未决的史前谜团。
然而,近一个月来,这把火炬却迟迟未能点燃。
发掘工作如同撞上了一堵无形的墙壁,无论考古队如何扩大探方面积,如何运用最先进的科技手段,都再也找不到能够一锤定音的关键性证据。
那些能够证明其达到“文明”高度的标志,如高等级墓葬、成体系的文字符号、大型礼仪中心等,全都踪迹全无。
学术界的氛围从最初的狂热,逐渐转为冷静,甚至开始出现质疑的声音。
新闻画面里,一位白发苍苍的老教授对着镜头,满眼不甘地叹息:“我们能感觉到,历史的真相就在脚下,但它仿佛被一层雾笼罩着,我们看得见轮廓,却怎么也摸不到实体。”
凌笑的眼神微微一凝。
他没有去听那些专家的分析,而是对系统下达了一个简单的指令:“扫描洛神台遗址区域。”
几秒钟后,一道淡蓝色的数据分析图呈现在他眼前。
在遗址所在地的三维地图上,一层肉眼不可见的、由驳杂数据流构成的灰色薄雾,正精准地覆盖着整个核心发掘区。
系统给出了标注:【信息遮蔽状态】。
“原来如此。”凌笑瞬间了然。
这不是考古队的错,也不是历史的吝啬。
某种未知的力量,或是一种历史演化中自然形成的“信息熵”,正在阻碍着后人对真相的窥探。
这层“遮蔽”,就像是时间长河在某个节点上凝结出的一块顽固的琥珀,将最关键的秘密封存在内,抗拒着任何形式的解读。
他可以坐视不理,任由这段或许至关重要的文明源头继续沉睡,等待数十年甚至上百年后,依靠人力与运气的结合,或许能碰巧凿开一角。
但他不想等。
这个世界正因他的存在而加速演变,文明的根基,也需要同样坚实的锚点来稳固。
“系统,”他的声音在静谧的控制室内响起,清晰而沉稳,“执行复合指令。第一,献祭洛神台遗址上空的‘信息遮蔽状态’。第二,以献祭产生的能量为引,对指定区域内的考古队成员,进行微幅度的‘学术灵感’与‘发现关键证据的运气’引导。”
【指令确认。
执行目标:信息遮蔽状态(献祭)、考古团队(引导)。
预计消耗点数:1,000,000点。
是否执行?】
“执行。”
没有惊天动地的声光效果,蜗牛号内的一切依旧平静如常。
但在凌笑的感知中,那远在千里之外的遗址上空,一层无形的枷锁应声破碎,化作最精纯的数据流,随即又如春风化雨般,悄无声息地渗透进那片黄土,以及在那片黄土上苦苦求索的人们心中。
他的点数余额,也随之从29,151,350点,精准地扣减了一百万。
次日清晨的阳光,似乎与往常并无不同,但对于洛神台考古队而言,这一天注定将被载入史册。
奇迹,是从一名年轻队员的一声惊呼开始的。
他在前往探方时,脚下被什么东西绊了一下,险些摔倒。
他恼怒地一脚踢开那块“石头”,却在石头翻滚的瞬间,瞥见了一抹非自然的刻痕。
他蹲下身,小心翼翼地拂去泥土,一组前所未见的、充满了原始美感的刻画符号,清晰地呈现在他眼前!
这绝非天然形成!
整个营地瞬间沸腾了。
紧接着,第二个惊喜不期而至。
一名负责整理陶片的研究生,正对着满桌子看似毫无关联的碎片发呆。
这些碎片来自不同的探坑,形状各异,按常规根本无法拼合。
但就在那一刻,他脑中仿佛有一道闪电划过,一个大胆到离谱的拼接方案浮现在心头。
他不受控制地伸出手,拿起几块相距甚远的碎片,如同被神明牵引着丝线,将它们以一种匪夷所思的角度对接……严丝合缝!
一个造型古朴、带有明确祭祀特征的完整器皿,奇迹般地在他手中复原!
如果说前两个发现只是点燃了希望的火花,那么第三个发现,则直接引爆了整个考古界。
在一处因迟迟没有收获、原计划今天就回填放弃的探方边缘,一名老技工在做最后清理时,总觉得脚下的土层颜色有些不对。
他抱着“再试最后一次”的念头,多往下挖了一铲。
就是这一铲,揭开了一个石破天惊的秘密。
铲头碰到了坚硬的物体,清理开来,竟是一块巨大的、经过打磨的玉璧!
随着紧急调集人手向下深挖,一座结构完整、陪葬品规格极高、从未被盗扰过的高等级墓葬,赫然出现在众人面前!
墓中出土的玉器、青铜器以及独特的墓葬形制,雄辩地证明了此地在数千年前,已然存在一个组织严密、礼仪完备、远超所有人预期的复杂文明社会!
一连串的“偶然”、“灵光一闪”和“意外”,在短短几小时内集中爆发,将濒临绝境的洛神台考古项目,从悬崖边硬生生拽了回来,并一把推上了神坛。
遥远的京城,一间警卫森严的办公室里。
林将军的指节,正有节奏地轻轻敲击着红木桌面。
他的面前,摊放着一份刚刚由专线送达的绝密报告,标题是《关于洛神台遗址“奇迹日”的初步分析与评估》。
报告详细记录了那一天内发生的所有“不可思议的幸运”,并将所有当事人的口述,包括那名队员的“偶然一踢”、研究生的“灵光一闪”,都原封不动地记录在案。
林将军的目光,长时间停留在报告附带的高清照片上。
那些跨越数千年时光的古老符号、那尊浑然天成的礼器、那块静静躺在泥土中的巨大玉璧,仿佛都在无声地诉说着一段失落的辉煌。
许久,他拿起笔,在报告旁的空白处,缓缓写下了几个词:“引导”、“守护”、“非威胁性”、“文明级”。
他不知道这股力量来自何方,但他能感觉到,这股力量没有恶意。
它像一个沉默的园丁,在默默守护着这片土地最古老的根。
同一时间,蜗牛号内。
凌笑正通过权威媒体的直播画面,看着那位白发苍苍的老教授在镜头前老泪纵横,激动地宣布着这一系列足以改写历史教科书的重大发现。
他的神情淡然,眼底却有一丝欣慰的暖意。
苏雯端着一盆刚刚修剪好的兰花,悄然走到他身边,顺着他的目光看去,柔声问道:“又是你做的?”
凌笑没有回头,只是轻声而坚定地说道:“物质的财富或许可以再生,但这些文明的根脉,一旦断裂,就再也接不上了。有些根,必须护住。”
苏雯没有再问什么,她完全理解凌笑此举背后的深远意义。
这不是为了炫耀力量,而是一种沉甸甸的责任。
她只是默默地放下手中的花,转身走进茶室,为他精心泡上了一杯他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