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熙二年的春天,是被江南的稻花香唤醒的。
镇国公府的玉兰树已长得枝繁叶茂,雪白的花瓣落了满地,像铺了层碎雪。林晚意正坐在花下翻看着各地送来的奏报,指尖划过江南六州的收成账册,嘴角忍不住微微上扬——新盐法推行一年,江南盐价稳定在每斤十五文,比柳家垄断时低了七成;早稻亩产达三石,比往年增产近半,百姓们自发将新米装成礼盒,托商队送往京城,礼盒上都贴着张红纸,写着“谢陛下恩”。
“在看什么这么高兴?”萧彻从身后走来,手里拿着一封北境的急报,脸上带着同样的笑意,“卫峥的信,说雁门关的江南稻种熟了,亩产虽比江南少些,却也够当地牧民吃半年,蛮族首领特意让人碾了新米,装了十车送来,说要让朕尝尝‘土地里长出来的和平’。”
林晚意接过信纸,卫峥的字迹依旧遒劲,字里行间满是欣喜:“……稻子收割那日,大靖农夫和蛮族牧民一起脱粒,阿古拉捧着新米往萧煜嘴里塞,萧煜呛得直咳嗽,两人滚在谷堆里笑,首领说,这场景,比打赢十场仗都让人踏实……”
正看着,沈清辞带着书局的伙计进了府,身后跟着几个江南来的老农,手里捧着沉甸甸的稻穗。“陛下,娘娘,这是江南最好的‘胭脂稻’,老农们说,要亲自献给您尝尝。”沈清辞笑着解释,“他们还带来了新织的棉布,说是用陛下推广的‘脚踏纺车’织的,比以前快了三成。”
老农们局促地站在花下,捧着稻穗的手微微发颤。为首的老者颤声道:“陛下,草民活了六十岁,从没见过这样的好年成。盐不贵了,粮够吃了,连娃娃都能去学堂认字了……草民们没别的,就想给您磕个头。”说着,就要跪地行礼。
萧彻连忙扶住他,声音温和:“老伯快起,这不是朕一个人的功劳,是大家一起种出来的好日子。”他接过稻穗,放在鼻尖轻嗅,一股清甜的香气钻进鼻腔,“这稻子真好,留些种子,明年在京郊也试试种。”
老者连连点头,从怀里掏出个布包,里面是包新茶:“这是明前的碧螺春,草民自家炒的,娘娘要是不嫌弃……”
林晚意笑着接过:“多谢老伯,我很
镇国公府的玉兰树已长得枝繁叶茂,雪白的花瓣落了满地,像铺了层碎雪。林晚意正坐在花下翻看着各地送来的奏报,指尖划过江南六州的收成账册,嘴角忍不住微微上扬——新盐法推行一年,江南盐价稳定在每斤十五文,比柳家垄断时低了七成;早稻亩产达三石,比往年增产近半,百姓们自发将新米装成礼盒,托商队送往京城,礼盒上都贴着张红纸,写着“谢陛下恩”。
“在看什么这么高兴?”萧彻从身后走来,手里拿着一封北境的急报,脸上带着同样的笑意,“卫峥的信,说雁门关的江南稻种熟了,亩产虽比江南少些,却也够当地牧民吃半年,蛮族首领特意让人碾了新米,装了十车送来,说要让朕尝尝‘土地里长出来的和平’。”
林晚意接过信纸,卫峥的字迹依旧遒劲,字里行间满是欣喜:“……稻子收割那日,大靖农夫和蛮族牧民一起脱粒,阿古拉捧着新米往萧煜嘴里塞,萧煜呛得直咳嗽,两人滚在谷堆里笑,首领说,这场景,比打赢十场仗都让人踏实……”
正看着,沈清辞带着书局的伙计进了府,身后跟着几个江南来的老农,手里捧着沉甸甸的稻穗。“陛下,娘娘,这是江南最好的‘胭脂稻’,老农们说,要亲自献给您尝尝。”沈清辞笑着解释,“他们还带来了新织的棉布,说是用陛下推广的‘脚踏纺车’织的,比以前快了三成。”
老农们局促地站在花下,捧着稻穗的手微微发颤。为首的老者颤声道:“陛下,草民活了六十岁,从没见过这样的好年成。盐不贵了,粮够吃了,连娃娃都能去学堂认字了……草民们没别的,就想给您磕个头。”说着,就要跪地行礼。
萧彻连忙扶住他,声音温和:“老伯快起,这不是朕一个人的功劳,是大家一起种出来的好日子。”他接过稻穗,放在鼻尖轻嗅,一股清甜的香气钻进鼻腔,“这稻子真好,留些种子,明年在京郊也试试种。”
老者连连点头,从怀里掏出个布包,里面是包新茶:“这是明前的碧螺春,草民自家炒的,娘娘要是不嫌弃……”
林晚意笑着接过:“多谢老伯,我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