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港片:永恒家族,开局爆兵高晋》

  大家早出晚归,风吹日晒,

  辛苦挣来的钱,除了养家,

  还得交保护费、管理费种种名目的支出。

  等到这些一扣,

  口袋里就真的没剩多少了。

  可后来……

  叶凡出现了。

  他先从整顿码头着手,

  把所有杂七杂八的费用全部取消,

  完善了码头的收费制度,

  禁止了任何人再乱收费。

  这是节流。

  接着,

  叶凡开始了第二步——

  开源。

  他明确了当天渔获的收购价格,

  不同种类、不同新鲜程度,都有详细规定。

  节流加开源之下,

  居民们的钱包明显鼓了起来。

  这之后,

  他又推动修路、搞建设,

  街坊们每天都忙得团团转。

  听到这儿,

  汪明珠总算明白了,

  原来这一切的改变,都离不开叶凡的推动。

  而且很明显,

  西贡的居民对叶凡十分敬重。

  一提起叶凡,

  大家眼睛都发亮,兴奋地说着“叶先生、叶先生”。

  总而言之,

  过去官府无能,治理不力,

  西贡乌烟瘴气,

  直到叶凡从鹰酱国回来,一切才开始转变。

  治安、生活环境,

  都得到了全面改善。

  官府配合叶凡,不断推出利民政策;

  社团也听从叶凡安排,乖乖配合。

  街坊们还意味深长地告诉汪明珠:

  “在西贡,只要你占理,叶氏集团的投诉电话比官府的还管用!”

  这一番话听下来,

  汪明珠只觉得心头热血翻涌。

  叶凡的形象越发高大了。

  但有一件事,汪明珠始终想不明白。

  她问道:“可那些社团,为什么那么听叶先生的话呢?”

  每回她一提起这个问题——

  原本谈笑风生的街坊们,神情立刻严肃起来,语气也变得生硬:

  “不知道!好好玩你的,问这么多干嘛?”

  那态度,几乎等于明说:有些事,别瞎打听!

  街坊们当然清楚内情。

  叶凡摆八仙桌的故事,在西贡一带流传很广。

  但他们绝不会对外人多说一个字。

  他们分得清,什么能讲,什么只能关起门来自己人聊。

  汪明珠一脸茫然,想不通为什么。

  可一旁的石勇却心知肚明。

  他既然调查过叶凡的背景,也查到了麻老板的事,自然就明白了前因后果。

  其实麻老板的事,早就被注意到了。

  如今他的规模已不是当初十几人的小作坊,而是上百人的“黑厂”——这里说的“黑厂”,是指没有正规执照,并非指压榨工人。

  相反,在失业率攀升的时期,许多百姓突然丢了铁饭碗,生活陷入迷茫。

  是麻老板收留了他们。

  国厂倒闭,不是因为技术落后,而是订单枯竭,市场饱和。

  官府调查麻老板为何能源源不断出货,一查,才发现他做的是走私A货。

  这种生意,官府不便介入。不打击已算宽容。

  看在市场低迷、涉及上百个家庭的份上,官府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暂未动他。

  叶凡与上头达成了协议。

  麻老板那边,现在只会更加安全,不会受到严查。

  叶凡之所以能掌控西贡的八大势力,一方面靠的是绝对实力,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优厚的福利。

  原先西贡的十几个帮派,被叶凡整合为八个,再加上A货等生意,赚的比以前更多了,自然都愿意跟着他。

  这就像分蛋糕——原本十几个人分一块,现在叶凡拿出同样大的蛋糕,却只分给八个人,每人自然能分到更多。

  更何况,叶凡还额外拿出更多好菜、美酒和饮料,让这八个人过得比以前滋润多了。

  谁还会想掀桌子呢?

  道理很简单,只看谁有本事拿出这么多资源。而现在,叶凡就有这个实力。

  ……

  汪明珠叽叽喳喳地讲完了今天在西贡的见闻,又惊叹地看着身边排队的人,说:“真没想到,除了升级渔船,现在又多了一项新业务。”

  “是啊,”李李眯着眼,悄悄瞄了一眼身旁沉默的石勇,笑吟吟地说,“凡哥常说,要让利于民,让大家吃饱穿暖,他一直在为这个目标努力。”

  李李的小动作,自然逃不过石勇的眼睛。

  他观察力敏锐,否则也不会被派来港岛执行任务。

  他听懂了李李话中的含义,便微笑着问:“李李小姐,今天能安排我和叶先生见一面吗?”

  “可以,”李李看看天色,夕阳已经西沉,“等我这边登记得差不多了,天应该也黑了。不如这样,我们忙完直接去码头小屋吃晚饭。”

  “好。”石勇答应了。

  汪明珠紧张地低头看了看自己的着装,问道:“我需要换一套衣服吗?”

  她清楚叶凡仍住在那间小屋里,大傻也在那里。

  想到要见长辈,汪明珠不由得紧张起来。

  李李笑着安慰:“你现在这样子已经很好看了。”

  说完,她拿出大哥大,给家里的小犹太打了个电话。

  没过多久,忙完手头的事情,李李就带着两人动身返回。

  李李开着车,汪明珠坐在副驾驶座,石勇则坐在后排。

  三人一路上轻松地聊着天。

  快到码头的一个十字路口,一排排车辆主动向两旁让行。

  “咦?”汪明珠感到不解。

  石勇没说话,但睁开眼睛,静静观察四周。

  李李却一副司空见惯的样子,打着方向盘,跟着其他车辆一起停在了路边。

  汪明珠疑惑地望了望周围,又看向前方的绿灯,问道:“怎么回事?为什么停下?前面不是绿灯吗?”

  李李嘴角扬起,语气带着几分自豪,解释道:“是凡哥的车队要过来了!”

  “凡哥要来了?”汪明珠惊讶。

  “没错,”李李骄傲地说,“自从凡哥换了车,扩大了车队规模,西贡的街坊就有了这样的默契。”

  她接着向汪明珠解释了西贡居民自发形成这个习惯的缘由。

  香港地方小,道路也不如对岸宽敞,尤其是西贡的道路,大多是在叶凡的主持下重新修建的。

  因此,当叶凡开始使用加长版车辆并增加车队规模后,所有街坊都默默遵守这条不成文的规矩:只要叶凡的车队经过,所有车辆都会主动让行。

  李李脸上洋溢着藏不住的骄傲,说道:“最重要的是,这一切都是街坊们自发的,并不是凡哥要求的!”

  汪明珠惊讶得合不拢嘴,整个人愣在原地。

  如果说,之前她只是察觉到西贡街坊对叶凡发自内心的敬重,那么此刻,这份敬重已经化作实实在在的行动!

  是的,就是实质化的体现!

  倘若这场景是强制要求的结果,那只能说明叶凡在西贡的势力极大。而即便在强制之下,街坊们仍无多少怨言,能做到这一步已非常人可及——那意味着他不仅有钱有势,更享有崇高声望。

  可偏偏……叶凡并未强制要求什么,这一切都是街坊们自发自愿的行为。

  这不是靠权力压迫,也不是靠金钱收买,而是真正的名望使然——是街坊们发自内心的敬重,化作了行动。

  就连一向沉默的石勇,此时眼神也凝重起来。他开口道:“看来叶先生在西贡,已是当之无愧的第一人了吧。”

  对于石勇的评价,李李既没承认,也没否认。然而她嘴角那抹藏不住的笑意,却悄悄泄露了她的心情。

  她真想大声承认:没错,叶凡就是如今西贡的第一人!

  但考虑到石勇背后的特殊身份,李李还是理智地保持了沉默。

  很快,叶凡的车队从三人面前驶过。

  十字路口虽有交警指挥,但即便亮起绿灯,周围车辆仍静静停着,无一启动。而叶凡的车队却无视红绿灯,一路向着码头方向行进。

  当车队经过时,即使车窗紧闭,车内的三人仍能清晰听见窗外街坊们热情的呼喊——“叶先生”的呼声此起彼伏。

  这一刻,他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叶凡在西贡街坊心中的地位,是何等崇高。

  直到叶凡的车队驶远,道路两侧的车辆才重新开始流动。

  车内,李李转动方向盘继续前行,同时向汪明珠和石勇说道:“凡哥曾说过一句话。”

  “什么话?”汪明珠问道。

  李李瞥了一眼后视镜,说道:“只要他在西贡还能享受今天的待遇,就没人能动他。”

  这话,也算是对石勇先前对叶凡评价的一种回应了。

  心思单纯的汪明珠没多想,直率地点头认同:“这话不假,就算有人想动他,也得先掂量一下影响。”

  抓叶凡?凭他如今在西贡的影响力,稍有不慎就会被街坊们团团围住。到了叶凡这种声望地步,即便是官方想动他,也得再三斟酌。

  来时路上,三人尚偶有交谈。但经历了叶凡车队一事后,车内陷入一片沉寂。汪明珠仍处在震撼之中,石勇则反复思量李李的话,暗想:“这话确实在理……以叶凡如今的声望和街坊拥戴,恐怕真没人敢轻易动他。这一点,我该向上级汇报,重新评估与叶凡的合作深度。”

  一路无话。车子终于驶入码头,李李带着两人回到小屋。刚到门口,石勇便与守门的S级保镖对视了一眼。

  好强的气势!绝对是尖子兵级别的实力。石勇心中暗忖,但未多言,随李李走进院子。

  一进院,李李便看见坐在院中泡茶的叶凡,当即笑道:“凡哥,你看谁来了?”说完侧身让出位置。

  汪明珠从背后蹦了出来,笑嘻嘻地说:“没想到吧,我也来港岛啦!”

  叶凡瞧着两人孩子气的举动,忍不住笑了。

  他故意装出惊讶的样子:“咦,小汪,你怎么来了?”

  话刚说完,系着围裙的小犹太从屋里走出来,问:“叶先生,今晚人多,是不是在院子里吃饭?”

  “对。”叶凡应了一声。

  李李一看这情形就明白了,笑着说:“汪小姐,看来咱俩都被凡哥骗了,他早就知道你要来。”

  确实,之前李李只是让小犹太多准备两副碗筷,没多说别的。叶凡一回来,小犹太自然要问他客人喜欢吃什么,这么一问,叶凡当然就清楚汪明珠和石勇晚上要来了。

  叶凡没否认,只是笑了笑,说:“李李,你带明珠上楼见见小结巴和方婷,让她们熟悉熟悉。”

  李李明白,叶凡这是有意支开汪明珠,好跟石勇谈事情。她点点头,转身问汪明珠:“小结巴和方婷的事,你心里有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