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三国:我在三国支教》

  7

  哦?先说什么事。叶辉直接略过第一个话题。

  要不是为了听故事,这些人怎会来得这么齐整。

  陈宫便将张机之事换个说法向叶辉请教。

  我还当什么事,原来是之前给黄叙看病的那位老中医。叶辉笑道:

  无妨,他愿意来就来吧,彼此切磋医术才能共同提高。

  叶辉不缺理论,甚至脑海里有大量陌生经验。

  但临床实践较少,病人也只有曹家村这几个。

  要成为真正神医,还得跟常年接触病人的老中医交流。

  黄忠闻言不由露出喜色。

  陈宫道:那村委会这就通知他,看他何时方便过来。

  叶辉微微点头,没再深谈此事。

  说到底都是小事。

  对了,上回讲到哪了?叶辉问道。

  吕布抢答:上次说到旧帅印归新帅取,两路 ** 一路来!

  对,这是却说司马懿到任后,料到诸葛亮必取阴平武都,派郭淮、孙礼前去救援,结果还是中了诸葛亮之计,郭孙二人惨败而归。

  司马懿派张合与戴陵夜袭蜀营,不料再次落入诸葛亮圈套。然而张合勇猛异常,突破重围救出戴陵。

  此后司马懿坚守营寨避战半月,诸葛亮无计可施,遂设计佯退诱敌,引张合追击...最终魏军再遭惨败!

  诸葛亮致信羞辱曹真致其气绝身亡,决意与司马懿决战...司马懿布下混元一气阵应对诸葛亮的八卦阵...魏军陷入八卦阵尽数被俘,司马懿怒而强攻,反遭姜维三路夹击,最终败退渭水南岸坚守不出。

  李严派苟安押运粮草延误期限,被诸葛亮杖责八十。怀恨在心的苟安投奔司马懿,受命回成都散布谣言。刘禅听信谗言急召诸葛亮回朝,北伐大业功亏一篑。

  听至此处,叶辉轻啜清茶稍作停顿。

  众人不禁扼腕叹息:刘禅实乃昏君!如此大好战局竟被其亲手葬送。诸葛亮神机妙算,早料司马懿会追击,特设增灶之计令其不敢轻举妄动。

  后来诸葛亮再出祁山,与司马懿上演精彩的割麦之战...张合中伏追击过深而殒命...李严因粮草问题谎报东吴来犯,诸葛亮被迫撤军...蜀汉粮尽,北伐只得暂缓三年。叶辉接着讲述司马懿占据北原渭桥,诸葛亮发明木牛流马的经过。

  讲完这段正值饭菜飘香,众人用餐后叶辉继续讲述上方谷司马懿受困,五丈原诸葛亮禳星。

  诸葛亮竟想用七星灯续命?

  这妖孽总算支撑不住了!

  若真续命成功,曹魏危矣!司马懿虽可勉强抗衡,终究不是诸葛对手啊!

  听众们反而目光灼灼。诸葛亮智谋实在超凡,若真能续命重生,世间何人能挡?

  先生,诸葛亮会死的对吧?陈宫忍不住确认。续命之说太过玄奇,按常理必难成功,否则世间早该有诸多不死老怪,岂不违逆天道?

  叶辉答道:司马懿夜观天象大喜,对夏侯霸说:见将星移位,孔明必患重病将不久于人世。你可率千军前往五丈原探察。若蜀军自乱不战,孔明定已病危。届时当乘势进攻。

  东汉末年,魏将夏侯霸率军突袭蜀军营地。大将魏延匆忙进帐禀报军情,不料疾行带起的劲风竟将帐中主灯吹熄......

  主灯既灭,卧龙命数已尽。

  纵有神机妙算,亦难违天命。

  终究难逃这一劫数。

  诸将闻之,皆暗自称幸。

  逆天改命谈何容易。

  即便是智近于妖的诸葛孔明亦难成功。

  先生,既然诸葛亮命不久矣,司马懿何不趁势进兵?若一举击溃蜀汉大军,直取成都岂不美哉?吕布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以他性格,定不会放过这等良机。

  司马懿确有此意。然诸葛亮早有防备,先授姜维连弩之法,又令马岱暗中布置后手。更以秘法锁住将星,使司马懿误判形势。最终姜维巧施疑兵之计,蜀军得以安然退入汉中。叶辉娓娓道来:

  却说杨仪、姜维率军退至栈道口,忽见前方火光冲天,杀声震耳。哨探回报,竟是魏延焚毁栈道,率兵拦路......

  言至此,叶辉突然止语。

  众人正听得入神,不由得心痒难耐。

  魏延为何突然反叛?

  莫非真要自立门户?

  先生,时辰尚早,不如再讲一段?吕布厚着脸皮请求道:好歹让我们知道魏延究竟意欲何为?

  其余众人纷纷附和。

  故事戛然而止,实在令人坐立不安。

  毕竟魏延乃蜀汉第一猛将,孔明在世时尚能压制,如今......

  此刻陈宫欲讲述接下来的情节,吕布哪里还按捺得住。

  他当即对叶辉拱手道:叶先生,是吕某冒失了,还望先生莫怪。我们这就去陈会计那儿听其他故事。

  叶辉扬手一挥,示意他们自便。

  四人这才陆续告退。

  刚迈出府门——

  吕布便火急火燎地提议:公台先生,不如到我府上叙话?

  毕竟距离近,能早些听闻关于自己的秘辛。

  不料陈宫却摇头:奉先府上不妥,况且这般秘闻,岂是寻常人能听的?

  吕布府中妻妾众多,这等机密怎可外泄。

  吕布闻言神色骤变。

  但凭公台先生安排!吕布只得应下。陈宫又对尚未离去的黄忠道:

  汉升想必也兴致正浓,同去吧。

  黄忠早有意愿,瞥了眼吕布拱手道:多谢公台先生美意。

  料想这位飞将的 ** 定是精彩。

  况且吕布性如烈火,若听闻自身往事狂性大发,至少现场有人能与之抗衡,稍抑其暴怒之气。

  但凡明眼人都知晓,吕布之死必有隐情!

  三人遂往州刺史府而去。

  ………………

  夫君今日怎的早早打发陈会计他们走了?

  蔡琰颇觉诧异,往常总要讲到夜半三更方才尽兴。

  叶辉慵懒地打了个哈欠:今日陈会计登门,本就不是专为听故事。

  实为那位老医者而来,听书不过是顺带,简要说说便够了。

  况且汉末三国的故事也快收尾,后续情节平淡乏味,再讲反倒无趣。

  自孔明殁后,这出乱世大戏便算落幕了。

  余下尽是敷衍文字,强续篇幅罢了。

  那些名震天下的猛将,或战死沙场,或寿终正寝。

  ** 名士们亦多病故凋零。

  后来者尽是些庸碌之辈,即便提起名姓,怕也无人识得。

  实在不值一提。

  原来如此,蔡琰眸光流转,会意道:夫君是想留个余韵悠长的结尾?

  哈哈哈!叶辉一把将妻子揽入怀中:真乃吾之知音也!

  二人笑闹着从庭院转入内室。

  罗帐内,蔡琰紧贴着夫君滚烫的身躯,眸中水雾氤氲间仍存一线清明。

  夫君既不愿多讲三国后续,往后拿什么故事搪塞曹公他们?

  她深知曹操等人追更的执念,堪比老饕求食。

  闲暇时必定会过来听故事。

  这些故事实在是佐餐佳品。

  叶辉思索片刻,笑道:“我这儿故事不少,汉末三国之前有两个,一是《楚汉争霸》,二是《东汉演义》。”

  汉末三国之前……

  《楚汉争霸》,讲述的是刘邦与项羽的争斗,捎带还涉及秦末之事。

  蔡琰虽熟读史书,仍兴致盎然。

  “夫君,《东汉演义》讲的是什么?”

  叶辉略带诧异:“夫人莫非是故意考我?你素爱古文诗词,竟不知两汉之别?”

  “西汉建都长安,由刘邦开创;东汉定都洛阳,由光武帝刘秀建立。”

  “这《东汉演义》说的便是王莽篡汉后,刘秀等人起兵讨伐,最终立国征战天下的故事!”

  大汉竟分为东西两汉!

  蔡琰恍然。

  原来天上如此划分汉朝历史。

  王莽篡汉后,刘秀建立的朝代自然不能与刘邦的时代混为一谈。

  虽是刘氏子孙续立,却已是另一番天地。

  汉室曾亡过一次,严格区分,才能避免学史之人混淆。

  “夫君,汉末三国的故事,恐怕曹公他们早已知晓,讲这些未必合适。”蔡琰眼波微转,提议道,“不如说说汉末三国之后的故事?”

  她嘴上说是曹操等人不感兴趣,实则是自己对这些已知的典故兴致缺缺。

  叶辉沉吟道:“若说这些不够新奇,那便讲《隋唐英雄传》《杨家将》《说岳全传》《明朝那些事》。”

  “若他们对历史无甚兴趣,还有江湖传奇《水浒传》,神话志怪如《封神榜》《西游记》《大唐双龙传》,以及……”他顿了顿,“或许你们女子更爱听的闺阁故事——《红楼梦》。”

  “当然,若这些都不合心意,还能讲些穿越奇谈,譬如《寻秦记》《三国之召唤猛将》。”

  《隋唐英雄传》《杨家将》《说岳全传》《明朝那些事》《水浒传》《封神榜》《西游记》《大唐双龙传》……竟有如此多闻所未闻的传奇!

  蔡琰听得目眩神迷,这些故事若逐一讲来,怕是要穷尽一生才听得完吧?

  等等——专门写给女子听的《红楼梦》?

  她心头忽地一颤,暗自琢磨:这故事讲的会是什么?听起来倒格外有趣……

  不如下回便哄着夫君讲这个!

  待我先听个痛快,再细细品味!

  在陈宫帐中,吕布彻夜聆听三国往事。

  其面色阴晴不定。

  屡次要发作,皆强自按捺。

  陈宫也甚是机敏,时时留意吕布神色,不时向黄忠使眼色。

  所幸叶辉对吕布的锤炼颇见成效。

  加之这段时日的沉淀,终使吕布未当场暴走。

  东方既白,陈宫也讲得双目低垂,显见倦意。

  但仍坚持将故事完整道来,这才长舒一口气。

  关于吕布的篇章虽非全篇,却也占了相当分量。

  亏得陈宫只拣紧要处说,方在一夜间讲完。

  黄忠听完不禁感慨万千。

  吕布则闭目颤抖,浑身震颤。

  终究按捺不住。

  厉声咒骂:可恨大耳贼!我待他亲如手足,他却欲置我于死地!

  我真是被猪油蒙了心,竟帮这等忘恩负义的畜生!

  啊!公台我实在忍不住了,我要 ** ,真的要爆发了!

  蓦然睁眼,双眸赤红如血,怨毒至极。

  他虽心性单纯,却更易暴怒。

  已是一方诸侯,身为徐州之主,竟屡遭刘备算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