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竹韵飘香出国门 匠心巧解跨洋题-《槐树下我们的旧时光》

  初夏的老巷被阳光浸得透亮,竹影在工作室的窗台上轻轻晃动。孙晓正和周阳核对体验区的月度报表,手机突然响起,屏幕上跳动着“外贸公司刘经理”的名字,她眼睛一亮,连忙接起电话。

  “孙总,好消息!我们之前对接的欧洲家居品牌,终于敲定合作意向了!”刘经理的声音带着抑制不住的兴奋,“对方看中了你们的竹编树脂台灯和古城主题礼盒,首批订单就有五百件,要求下个月中旬交货!”

  孙晓猛地站起身,声音都有些发颤:“真的吗?太好了!刘经理,太感谢你了!”

  挂了电话,孙晓激动地拍了下手:“大家快过来!我们的竹编产品要出口欧洲了!”

  正在打磨竹条的王爷爷、整理订单的陈屿,还有埋头设计的苏晴等人都围了过来,脸上满是惊喜。

  “出口欧洲?那可是大好事啊!”王爷爷捋着胡须,笑容满面,“咱们的老手艺,终于要走出国门了!”

  陈屿立刻冷静下来:“五百件订单,下个月中旬交货,时间有点紧张啊。而且出口产品的质量标准和包装要求肯定和国内不一样,咱们得赶紧准备。”

  “陈屿说得对,”孙晓点点头,“苏晴,你负责和对方对接产品细节,确认质量标准和设计要求;陈屿,你安排生产计划,确保按时交货;周阳,你和张琪、吴悠一起,负责包装设计和物流对接。咱们分分工,赶紧行动起来!”

  “收到!”众人异口同声地回应。

  第二天一早,苏晴就和欧洲品牌的设计师视频对接。对方是位名叫艾米的女士,说着一口流利的中文:“苏小姐,我们非常喜欢你们的产品设计,但有几个细节需要调整。竹编树脂台灯的树脂部分,我们希望采用环保材质,并且通过欧盟的环保认证;古城主题礼盒的包装,需要增加防潮层,还要印上多语言的产品说明。”

  苏晴认真地记录着:“艾米女士,没问题。环保材质我们会尽快采购,包装也会按照您的要求修改。关于质量标准,您能提供具体的参数吗?”

  “当然,我会把详细的标准文档发给你。另外,我们希望每件产品都能附带一张卡片,介绍竹编技艺的历史和制作工艺,让欧洲消费者更好地了解这项非遗文化。”艾米补充道。

  挂了视频,苏晴立刻把情况告诉了孙晓。“环保树脂和欧盟认证是个难题,咱们之前没接触过,得赶紧找供应商。”孙晓皱了皱眉,“陈屿,你有这方面的资源吗?”

  陈屿思索片刻:“我认识一家专门做环保材料的供应商,我马上联系他们,问问能不能提供符合要求的树脂,并且尽快办理认证。”

  接下来的几天,陈屿频繁地和供应商沟通,终于确定对方可以提供符合欧盟标准的环保树脂,但认证需要一周时间。“孙姐,认证没问题,就是价格比普通树脂高了三成。”陈屿有些担忧地说。

  “价格不是问题,质量和信誉最重要。”孙晓果断地说,“只要能达到对方的要求,顺利完成订单,后续的合作空间会更大。”

  包装设计方面也遇到了麻烦。张琪和吴悠设计的防潮包装,经过测试后发现,防潮效果虽然达标,但外观显得有些厚重,不符合欧洲品牌简约时尚的定位。

  “怎么办?要是改薄包装,防潮效果又会受影响。”吴悠看着测试报告,愁眉不展。

  周阳拿着包装样品,仔细研究着:“或许我们可以换一种防潮材料,既轻薄又能达到防潮效果。我认识一位做包装材料研发的朋友,我问问他有没有合适的推荐。”

  周阳的朋友很快推荐了一种新型环保防潮膜,轻薄且防潮性能极佳。张琪和吴悠立刻重新设计包装,将新型防潮膜融入其中,既保证了防潮效果,又让包装显得简约美观。

  与此同时,生产车间里也是一片忙碌。王爷爷带着工人们加班加点地赶制产品,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把控质量。“这是咱们第一次出口产品,可不能出半点差错。”王爷爷一边检查竹编框架,一边叮嘱道,“竹丝的粗细要均匀,编织的密度要一致,不能有任何瑕疵。”

  苏晴每天都会去车间查看生产进度,遇到问题及时和艾米沟通。这天,她发现有几件竹编树脂台灯的颜色有些偏差,立刻叫停了生产。

  “王爷爷,您看,这几件台灯的树脂颜色和样品有点不一样,偏黄了。”苏晴拿着样品和成品对比着说。

  王爷爷仔细看了看,皱起眉头:“可能是树脂调配的时候比例没掌握好。咱们重新调配树脂,把这几件不合格的产品销毁,重新制作。”

  “可是这样会耽误生产进度啊。”旁边的工人有些着急地说。

  “进度再紧,质量也不能打折扣!”王爷爷严肃地说,“咱们要让欧洲消费者知道,中国的竹编手艺是经得起考验的。”

  按照王爷爷的要求,工人们重新调配树脂,加班加点地制作不合格的产品。苏晴也把情况如实告诉了艾米,艾米不仅没有生气,反而称赞道:“你们对质量的严格要求,让我们更加信任你们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就在大家以为一切都在顺利推进的时候,物流方面又出现了问题。负责运输的物流公司表示,由于欧洲海关对竹制品的检验比较严格,需要提供一系列的检疫证明,否则无法通关。

  “检疫证明?我们之前没办理过啊。”张琪看着物流单,有些慌了神,“现在办理的话,会不会耽误交货时间?”

  孙晓立刻联系了相关部门,咨询检疫证明的办理流程。“办理检疫证明需要对竹材进行抽样检测,整个流程大概需要五天时间。”工作人员告诉她。

  “只有五天了,时间太紧张了!”孙晓急得团团转,“如果不能按时拿到证明,货物就无法按时发出,我们就要承担违约责任。”

  王爷爷看着孙晓焦急的样子,说道:“别着急,办法总比困难多。咱们赶紧把所有的竹材整理好,送到检测机构去,我和你一起去,看看能不能加快办理进度。”

  第二天一早,孙晓和王爷爷就带着竹材来到了检测机构。孙晓向工作人员详细说明了情况,恳求他们能尽快安排检测。

  “我们理解你们的情况,但是检测流程是固定的,不能随意加快。”工作人员无奈地说。

  王爷爷走上前,从包里拿出一个精致的竹编小盒子,递给工作人员:“同志,这是我亲手编织的小玩意,不值什么钱,就是一点心意。我们的竹编产品第一次出口欧洲,关系到咱们中国非遗手艺的声誉,麻烦你多费心了。”

  工作人员看着手中的竹编盒子,又看了看王爷爷真诚的眼神,动容地说:“老人家,您放心,我们会尽最大努力加快进度,争取尽快给你们出具证明。”

  也许是王爷爷的诚意打动了工作人员,第三天下午,孙晓就拿到了检疫证明。当她把证明交给物流公司时,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离交货日期越来越近,工作室里的每个人都在全力以赴。苏晴每天都会和艾米视频,汇报生产进度和产品质量;陈屿则盯着生产车间,确保每一件产品都符合要求;周阳和张琪、吴悠则忙着打包产品,准备物流。

  交货前一天,所有产品都已经打包完毕,整齐地堆放在工作室的角落。孙晓和团队成员一起,对每一件产品进行了最后的检查。

  “太好了,所有产品都合格!”陈屿拿起一件竹编树脂台灯,仔细查看后说道。

  周阳笑着说:“明天货物就能发出了,咱们的竹编产品很快就能在欧洲市场亮相了!”

  王爷爷看着眼前的一堆堆产品,感慨道:“真不容易啊!从一根竹条到一件精美的产品,再到走出国门,这背后是多少人的心血。希望这些竹编作品能在欧洲受欢迎,让更多人了解中国的非遗文化。”

  第二天一早,物流公司的货车准时来到工作室。工人们小心翼翼地把产品装上货车,孙晓和团队成员站在路边,看着货车缓缓驶离,脸上满是期待。

  “孙姐,咱们接下来是不是要准备开拓更多的国际市场啊?”苏晴兴奋地说。

  孙晓点点头:“当然!这次和欧洲品牌的合作只是一个开始,我们要让老巷竹编走向全世界,让更多人感受到传统手艺的魅力。”

  半个月后,艾米给苏晴发来视频,视频里是欧洲品牌门店的场景,老巷竹编的产品被摆放在显眼的位置,不少消费者正在驻足观看。

  “苏小姐,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你们的产品在我们门店非常受欢迎,短短半个月就卖出了三百多件,我们已经准备下第二批订单了!”艾米的声音充满了喜悦。

  工作室里顿时一片欢腾。孙晓看着视频里的场景,眼眶有些湿润:“我们做到了!我们的老巷竹编,真的走向世界了!”

  王爷爷激动地说:“这是咱们所有人心血的结晶啊!只要咱们坚守匠心,不断创新,老巷竹编的未来一定会更加光明。”

  夕阳透过窗户洒进工作室,照亮了一件件精美的竹编产品,也照亮了团队成员们充满希望的脸庞。老巷竹编的故事,在跨越山海的征程中,又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