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艾草与乌头-《逃荒,狗都不逃!苟在深山种田忙》

  “娘亲!娘亲!”

  林小薇人未到,声先至,声音里带着前所未有的惊慌和急促,打破了山谷午后相对的宁静。

  林小薇一路狂奔,冲向了临时搭建的、正飘出缕缕炊烟的厨房。

  “快丢掉!快丢掉!有毒!不能吃!”

  厨房里,苏荷正和花婶子、舅母等几个炊事班的成员围坐在一起,一边说笑,一边挑拣着刚从山上采回来的“艾草”。

  她们准备按照往年的习惯,在中秋节做些艾草粑粑,也算是给这艰难的一年添点节日的慰藉。

  听到林小薇这石破天惊的呼喊,所有人都愣住了,手里还捏着刚挑好的嫩叶。

  苏荷抬起头,看着女儿煞白的小脸和急促起伏的胸口,又是好笑又是疑惑:“小薇,你瞎嚷嚷什么呢?这好好的艾草,年年都做粑粑吃,哪来的毒?看把你吓的。”

  “娘!这不是艾草!”林小薇冲到近前,一把夺过苏荷手里那株植物,气息尚未平复,语气却异常坚定,“你们仔细看看,闻闻!这个叫——乌头!也叫断肠草!是剧毒之物!”

  “乌头?”众人面面相觑,这个名字对她们来说陌生而骇人。

  花婶子迟疑地问:“小薇,你……你没认错吧?这看着跟艾草差不多啊……”

  “绝对不会错!”林小薇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开始给这群对植物毒性了解不多的妇人们进行紧急科普。

  “大家听我说,乌头和艾草外形乍看相似,但细节完全不同!”她举起手中的“乌头”和旁边一株真正的艾草进行对比。

  “你们看,艾草的叶子背面是白色的,有厚厚的绒毛,闻起来是清香味。”她将真艾草递给众人传看。

  “而……乌头!”她的声音提高,带着警示,“它的叶子背面是绿色或者淡绿色,没有那么多绒毛,叶片分裂得更深,像鸡爪子。*最关键的是,你们凑近闻,它有一种……不太好形容的闷味,甚至有点腥,绝不是艾草的清香!而且乌头的根块是像小芋头一样,有剧毒!猎人有时候会用它熬汁涂在箭头上打大猎物,见血封喉,厉害得很!”

  随着林小薇清晰而笃定的讲解,再对比手中的植物,妇人们的脸色渐渐变了。

  她们想起似乎确实听老一辈猎人提过一种叫“断肠草”的毒草,没想到长得和常吃的艾草如此相像!

  “哎呀我的娘诶!”花婶子第一个反应过来,像被烫到一样,猛地将手里还捏着的几片乌头叶子扔得老远,心有余悸地拍着胸口。

  “怪不得……我以前好像听说过,隔壁村有户人家就是误吃了这个,全家都没救过来……太吓人了!”

  她这一喊,其他妇人也慌了神,纷纷将挑拣好的“艾草”连同篮子一起,能丢多远丢多远,仿佛那是什么择人而噬的毒蛇猛兽。

  一想到刚才差点就把这要命的东西和进面粉里做给大家吃,所有人都后怕不已,冷汗涔涔。

  苏荷更是后怕得腿都软了,扶着灶台才站稳,声音发颤:“多亏……多亏了小薇你认得……要不然……这中秋节可就……”她不敢再说下去。

  林小薇安抚地拍拍母亲的手:“娘,没事了,发现得早。以后大家采艾草一定要仔细分辨。”

  她让大家按照她说的特征,重新去找真正的艾叶。

  然而,经历了这场惊吓,众人心里都蒙上了一层阴影,纷纷表示:“不吃了不吃了,这艾草粑粑今年说什么也不做了!想想都害怕!”

  看着大家惊魂未定又有些失落的神情,林小薇心里很不是滋味。

  她知道,在这个物资匮乏,而现在又前途未卜的艰难时期,一个象征团圆的节日对凝聚人心、鼓舞士气有多么重要。

  今年是他们落户山谷的第一个中秋,决不能如此潦草和压抑。

  她眼珠一转,一个新的主意涌上心头。

  “娘,艾草粑粑不做了,我教您做一种新的吃食——米月饼!

  保证又好看又好吃,咱们今年过一个不一样的中秋!”

  “米月饼?”苏荷和众人都好奇地望过来,面粉都稀缺,哪来的月饼?月饼又是个啥?

  林小薇微微一笑,开始口述制作方法,声音清脆而条理分明:

  “第一,准备饼皮料。就是用大米和糯米!把大米和糯米(糯米可以稍微多一点)放到干净的铁锅里,不用放油,就用小火慢慢炒,炒到米粒微微发黄,散发出熟米的香气,就算断生了。”

  “第二,磨粉。将炒好的米粒用石磨细细地磨成粉,越细越好,这就是咱们的‘月饼皮粉’。”

  “第三,准备馅料。 把咱们储存的红豆提前泡胀,然后加大量糖,熬煮成非常烂的豆沙。再用锅小火慢慢翻炒,把多余的水分炒干,直到豆沙变得干爽,能‘翻沙’抱团。冷却后,将它分成一个个小圆球,这就是馅心。”

  “第四,和面做皮。把磨好的米粉倒进盆里,多加些麦芽糖(增加甜味和粘性),再加一些炼好的猪油(使饼皮酥软),最后少加一点点水,把所有材料揉成一个光滑、不粘手的面团。然后也分成小剂子,比馅心球稍大一点。”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第五,包制塑形。 拿一个饼皮剂子,用手捏成小碗状,包入一个馅心球,用虎口慢慢收拢封口,搓圆。然后,找个月饼模具……”

  她顿了顿,“娘,您先准备前面的步骤,我这就去让子盛哥赶紧给我们刻几个月饼模具出来!”

  苏荷听着女儿这新奇又可行的法子,眼睛越来越亮,之前的恐惧被兴奋取代。

  “好!好!娘这就准备!这法子听着就馋人!” 炊事班的妇人们也重新振奋起来,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

  离开了厨房,林小薇立即找到了大堂哥。给他稍微讲了一下月饼模具的制作,大堂哥便懂了,迫不及待去做月饼模具……

  乌头的发现,让她在后怕之余,又觉兴奋!

  乌头,这可不仅仅是致命的毒药,在精通药理的人手中,它更是能救人性命、价值千金的珍贵药材!

  即便不用于入药,单单是它那见血封喉的毒性,在这危机四伏的荒野,就是一道强大的护身符!

  她立刻找到了村里最好的猎人林大金,将乌头的特性和使用方法告诉了他。

  “大金叔,这乌头汁液有剧毒,但只要不入口,皮肤不破就没大事。

  我们可以把它的汁液涂在箭头上,或者浸泡箭头。以后巡逻或者打猎,万一遇到猛兽或者……不怀好意的人,只要能擦破点皮,就能让对方迅速失去反抗能力!”

  林大金开始还将信将疑,但当林小薇带着他亲自去辨认了乌头,并详细描述了其毒性后,这位老猎人的眼睛迸发出狂喜的光芒!

  “好东西!天大的好东西啊!”

  他激动得声音发颤,“有了这个,就算来头熊瞎子,俺也敢跟它碰一碰!小薇,你可是又立了大功了!”

  很快,“山上有宝草,能制毒药——神仙倒”的消息在青壮年中传开,立刻掀起了一股小心翼翼的“挖乌头”风潮。

  大家都严格按照林小薇教导的方法,小心挖掘、处理,将采集到的乌头根茎妥善保管。

  林小薇自己也悄悄挖掘了不少,储存进了系统空间,以备不时之需。

  自此,山谷巡逻队的标配里,又多了一样东西——几支涂抹了乌头汁液的箭矢。

  这无声的杀器,给所有负责守卫的人心中,都注入了一份沉甸甸的底气。

  接下来的日子,一切有条不紊。

  林小薇闲来无事,便组织妇人们开始处理之前收获的蚕茧。

  她架起大锅,将蚕茧煮沸,然后耐心地教导大家如何找到丝头,如何默契配合,将晶莹的蚕丝一缕缕地抽出来,绕在丝框上。

  妇人们从一开始的手忙脚乱、经常断丝,到后来逐渐熟练,手指翻飞间,洁白的生丝渐渐成型,空气中弥漫着蚕丝特有的蛋白香气。

  这细致的活计不仅创造了价值,也成了女人们交流情感的时光。

  林小薇还抽空组织村里人去了一趟青岗林,主要是放一播秋蚕宝宝,不仅能收获蚕茧,也是为培育来年的蚕种。

  中秋的圆月即将升起,而属于他们的团圆与甜蜜,正在灶火与巧手中,慢慢孕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