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净化:火眼金睛-《沪上银窟龙虎斗》

  上海钱庄的地下技术室,深夜的灯光像颗不肯熄灭的星子。

  小豆子趴在显微镜前,鼻尖几乎贴在载玻片上——玻片里躺着几滴从截获油墨里提取的深褐色液体,像凝固的毒汁。

  旁边摊着秦先生刚送来的密信:“隆兴仓库油墨含‘隐色酚酞’,遇碱显影,仿造防伪纹需用酸性溶液中和。”

  “陈博士,光谱仪测出来了吗?”他头也不抬,声音哑得像砂纸。

  戴圆框眼镜的陈博士推了推眼镜,指着墙上的波形图:“和庄票原墨的分子结构差了三个氢键——鬼子改了配方,但没改透。他们在防伪层加了层‘伪装膜’,得用定向腐蚀剂破。”

  角落里,扎着麻花辫的技术员阿竹正捏着滴管往试管里加试剂。

  她的白大褂袖口沾着淡紫色渍迹——那是试了七次的失败品。

  “小豆子哥,”她举着试管晃了晃,“这回的腐蚀剂浓度够吗?再试一次?”

  小豆子揉了揉布满血丝的眼睛,抓起桌上的钢笔在图纸上画了个叉:“第八次了。换个思路——既然他们用酸碱中和,我们给真票加‘双保险’。”

  他猛地站起来,转身在黑板上写下一串化学式:“原防伪层用酸性染料,现在加一层碱性荧光粉。鬼子的药水能溶酸性层,但碰碱性粉会发光!再加上微型光谱仪,普通人拿在手里,照一下就知道真假!”

  接下来的三天三夜,技术室成了战场。

  阿竹的手被试剂腐蚀出细小的伤口,缠着纱布继续配溶液;

  陈博士的咖啡杯堆了满满一桌,杯壁上凝着咖啡渍;

  小豆子干脆睡在图纸堆里,半夜爬起来改设计图,铅笔尖在纸上戳出无数个洞。

  第四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透过地下室的透气窗照进来时,阿竹举着一张改造后的庄票样张,声音发颤:“成了!”

  众人围过去。

  样张上的“全民抗日”暗纹在自然光下泛着淡金色,阿竹用棉签蘸了点碱性试剂涂上去——暗纹瞬间亮起荧光,像撒了一把碎星星。

  陈博士掏出刚做好的微型光谱仪,对准票子一扫,屏幕上立刻跳出“真票:双涂层荧光反应”的字样。

  “再试假票!”小豆子抓起一张仿造品。

  光谱仪的红灯闪了三下,屏幕显示“假票:单涂层无荧光”。

  阿竹又涂了碱性试剂,假票的暗纹毫无反应,像张褪了色的旧纸。

  “太棒了!”陈博士拍着桌子,“这验真仪只有巴掌大,能装在口袋里。就算是不识字的农民,拿它照一下,也能辨真假!”

  技术室里爆发出欢呼声。

  小豆子瘫坐在椅子上,望着墙上的“庄票防伪升级进度表”——最后一格终于被涂成了红色。

  他摸出怀表,已经是凌晨五点,窗外的梧桐树正抽新芽,风里带着春的气息。

  “陈博士,”他轻声说,“把这个设计图发给各地分行。再给每个钱庄配十台验真仪,教伙计们怎么用。”

  陈博士点头:“还要通知根据地,让他们立刻更换新版庄票。旧的……”

  “旧的就地销毁。”小豆子接过话,目光落在桌上的假票样张上,“既然鬼子想往墨汁里掺砂砾,那我们就把整个水池都换成清水。”

  中午,小豆子抱着装有验真仪的木盒,走进沈逸风的办公室。

  沈逸风正在看华北的金融报表,抬头看见他,笑了笑:“我就知道,我的设计师不会输。”

  小豆子把木盒放在桌上,打开——里面躺着十几台银灰色的小仪器,像一排小巧的怀表。

  “先生,”他说,“这不是仪器,是给庄票安的‘火眼金睛’。以后,再狡猾的假票,也藏不住了。”

  沈逸风拿起一台验真仪,指尖抚过光滑的金属外壳。

  他想起三年前在西南,百姓拿着假票哭着来找他;

  想起华北挤兑时,储户眼里的恐慌;

  想起秦先生收到的密电,字里行间的焦虑。

  现在,这一切都要结束了。

  “好。”他把验真仪放回盒子,“明天让阿福把仪器送到各个分行。再通知林婉清,让她在边区也推广开。”

  小豆子走出办公室时,阳光正好照在他的脸上。

  他知道,这一次的“净化”,不是结束,是开始。

  庄票的信用,从此像被擦过的镜子,再也没有阴霾。

  而那些藏在暗处的敌人,再也别想用假票,玷污这片干净的金融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