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极端天气下的"金融保卫战"-《沪上银窟龙虎斗》

  1968年夏末的暴雨来得急。

  连续七日的大暴雨让长江支流决堤,浑浊的洪水裹着断木和泥沙冲进上海外滩。

  联合银行总行那栋米黄色大楼半浸在水中,一楼营业厅的地板已能看见流动的漩涡,保险柜里的账册被泡得透湿,墨迹晕开成模糊的云团。

  沈逸风站在二楼窗口,望着楼下冲锋舟载着抢险队员来回穿梭。

  他的衬衫贴在背上,雨水顺着发梢滴进衣领,声音却比雷声更沉:“通知所有分行,能转移的档案立刻封箱!地下金库的备用电源启动,优先保护信贷数据和客户存单!”

  电话那头,松江分行的老周带着哭腔:“沈行长,我们库房进水了!三十年前的老账册全泡在水里,捞上来也成纸糊的了!”

  “别慌!”沈逸风攥紧话筒,“你带两个人,把最核心的‘重点客户借贷清单’装进防水铁皮箱,坐直升机来总行!”

  “其他账册,能拍照片的拍照片,能转电子档的转电子档——金融的命,不能断在洪水里!”

  深夜,总行大楼的地下室成了临时战场。

  天花板滴着水,墙壁渗着潮气,二十几个金融人挤在狭窄的空间里,借着手电筒的光分类打包。

  老会计张师傅的白大褂沾着泥点,正用蜡纸仔细包裹一叠泛黄的借据:“这是1952年土改时的农贷记录,牵扯着上千户农民的产权……”

  “知道了,张师傅。”沈逸风蹲在他旁边,帮着用防水胶带缠紧箱子,“这些‘老底子’,比金子还金贵。”

  年轻的信贷员小林抱着台发报机跑进来,额头挂着汗:“先生!松江分行的防水箱到了!”

  “还有,皖北分行报告,他们的金库被洪水围了,现在只能用人力背账册往高处转移!”

  沈逸风接过电报,指尖在“人力背运”四个字上停顿片刻,抬头对报务员说:“给皖北发指令——让他们把账册装进铅筒,绑在腰间泅渡!”

  “金融的火种,不能灭在任何一条河沟里!”

  凌晨三点,最后一箱档案锁进地下室的保险库。

  沈逸风瘫坐在木箱上,望着墙上挂钟的指针划过“4”。

  窗外的雨势渐弱,东方泛起鱼肚白。老周带着直升机降落的轰鸣声由远及近,防水铁皮箱被小心抬进地下室,里面装着全上海最核心的金融数据。

  “成了。”他对身边的团队说,“账在,根就在。等天亮了,我们就能给老百姓一个交代——他们的钱,他们的账,我们拼了命也护住了。”

  天光大亮时,洪水开始退去。

  沈逸风站在总行大楼前,看着抢险队员用抽水机排出大厅的积水。

  老职员王伯拄着拐杖走来,手里攥着本用塑料布包着的账册:“沈行长,这是我管的储蓄柜台账,一点没湿!”

  沈逸风接过账册,翻到第一页,上面工整写着“1965年5月1日 存款开户”。

  他抬头看向天空,雨后的阳光穿透云层,照在“中国人民银行”的铜牌上,闪着温润的光。

  深夜,他在办公室写下:“极端天气是考验,更是淬炼。金融的命脉,不在高楼里,而在每个守护它的人心里。下一章,我们要让这张‘金融防护网’,更密、更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