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1年春,福建三明的竹林漫山青翠,风过时沙沙响,像揉碎了一地阳光。
沈逸风踩着湿润的腐殖土,裤脚沾了几点泥星子。
护林员老张扛着测量杆跟在后面,竹篾编的斗笠压得肩膀微沉:“沈领导,我们这片毛竹种了10年!当初挑的是速生品种,现在每亩固碳量比普通林子高30%。”
他停住脚,手指戳向远处波浪似的竹海,“可这些年拿着碳汇报告跑断腿——要么买家说‘标准不统一’,要么压价到每吨50块,还不够付护林队仨月工资!”
沈逸风蹲下来,抓起一把竹叶揉碎,青涩汁液沾在指尖。
他蹭了蹭裤腿,把印子抹掉,翻开手里的《碳汇评估报告》:“这片1.2万亩的林子,年均吸1.2万吨二氧化碳,按国际价能值百万,可现在……”
他抬头看向老张,眉心拧成结,“得让这些‘空气里的价值’,变成真金白银。”
三个月后,北京金融街的会议室飘着淡茶味。
沈逸风端起茶杯,瞥见杯身印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红字,笑了笑放下:“现在全国碳市场就覆盖电力行业,得扩容——先把林业碳汇、海洋碳汇加进去。”
他指着投影幕布上的方案,声音沉下来,“还有计量、核证、交易的标准,得统一起来,别搞得大家看不懂、用不顺。”
发改委的同志皱着眉,手指无意识敲着桌面:“林业碳汇监测难啊,万一有人造假怎么办?”
“这问题我们早想到了——”沈逸风往后靠了靠,指节敲了敲桌面,“请了中科院、林科院的专家,搞了套‘天地空一体化’系统:无人机扫树冠高度,地面传感器测土壤湿度,连每棵树的胸径都能量,固碳量算到小数点后两位,数据直接上区块链,谁改谁留痕。”
证监会代表点头:“那交易环节呢?别让资本炒得离谱。”
“得给交易设个‘生态门槛’。”沈逸风掰着手指头数,“不是啥林子都能卖——必须是生态公益林、可持续经营的,而且单笔交易不能超过总量的5%,防着大户囤货炒作。”
2031年6月,全国碳市场扩容首日,三明林场的代表攥着申报材料,手心全是汗。
计量站技术员小刘举着平板,声音里带着兴奋:“这片竹林的核证报告过了!年均1.2万吨固碳量,首批挂1000吨,底价80块!”
交易大厅的大屏亮起,绿色光标在“林业碳汇”板块跳动。
起初报价在80-100块徘徊,直到下午三点,一家新能源企业突然砸单:“120块/吨,1000吨全要!”
“成交!”系统提示音刚落,老张的手机就震动了。
他攥着手机,指节因用力泛白,屏幕上的到账提醒跳个不停:“12万!够给护林队涨工资了!还能给村里修条上山的石板路!”
声音带着颤音,眼角泛着水光,“我爹当年守这片林,说‘竹子是山里的银行’,现在真成了!”
交易平台的负责人举着香槟走过来,碰了碰沈逸风的杯子:“首日破亿!林业碳汇占了六成,广东的湿地、云南的森林都来问了。”
沈逸风望着窗外晚霞,想起老张举着工资袋的样子——那些藏在竹林里的二氧化碳,终于变成了护林员的工资、村里的石板路、孩子的文具钱。
傍晚,沈逸风回到酒店,手机弹出老张的视频。
画面里,老张和护林队员围坐在竹林边的石桌旁,桌上摆着刚领的工资袋。
老张举着袋子,手掌上还沾着竹屑,笑着喊:“沈领导!这钱干净!我们商量好了——一半给留守儿童买文具,一半给林场买防火无人机!”
镜头扫过竹林,夕阳把每根竹子都染成金红色,风里飘着竹叶的清香。
沈逸风笑了,端起桌上的茶——杯身的“绿水青山”字样,在暮色里泛着暖光。
他想起二十年前在信用社,老乡举着庄票问:“这纸能当钱?”
如今,连林子里的风、水里的浮游生物,都能在金融里找到自己的位置。
沈逸风踩着湿润的腐殖土,裤脚沾了几点泥星子。
护林员老张扛着测量杆跟在后面,竹篾编的斗笠压得肩膀微沉:“沈领导,我们这片毛竹种了10年!当初挑的是速生品种,现在每亩固碳量比普通林子高30%。”
他停住脚,手指戳向远处波浪似的竹海,“可这些年拿着碳汇报告跑断腿——要么买家说‘标准不统一’,要么压价到每吨50块,还不够付护林队仨月工资!”
沈逸风蹲下来,抓起一把竹叶揉碎,青涩汁液沾在指尖。
他蹭了蹭裤腿,把印子抹掉,翻开手里的《碳汇评估报告》:“这片1.2万亩的林子,年均吸1.2万吨二氧化碳,按国际价能值百万,可现在……”
他抬头看向老张,眉心拧成结,“得让这些‘空气里的价值’,变成真金白银。”
三个月后,北京金融街的会议室飘着淡茶味。
沈逸风端起茶杯,瞥见杯身印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红字,笑了笑放下:“现在全国碳市场就覆盖电力行业,得扩容——先把林业碳汇、海洋碳汇加进去。”
他指着投影幕布上的方案,声音沉下来,“还有计量、核证、交易的标准,得统一起来,别搞得大家看不懂、用不顺。”
发改委的同志皱着眉,手指无意识敲着桌面:“林业碳汇监测难啊,万一有人造假怎么办?”
“这问题我们早想到了——”沈逸风往后靠了靠,指节敲了敲桌面,“请了中科院、林科院的专家,搞了套‘天地空一体化’系统:无人机扫树冠高度,地面传感器测土壤湿度,连每棵树的胸径都能量,固碳量算到小数点后两位,数据直接上区块链,谁改谁留痕。”
证监会代表点头:“那交易环节呢?别让资本炒得离谱。”
“得给交易设个‘生态门槛’。”沈逸风掰着手指头数,“不是啥林子都能卖——必须是生态公益林、可持续经营的,而且单笔交易不能超过总量的5%,防着大户囤货炒作。”
2031年6月,全国碳市场扩容首日,三明林场的代表攥着申报材料,手心全是汗。
计量站技术员小刘举着平板,声音里带着兴奋:“这片竹林的核证报告过了!年均1.2万吨固碳量,首批挂1000吨,底价80块!”
交易大厅的大屏亮起,绿色光标在“林业碳汇”板块跳动。
起初报价在80-100块徘徊,直到下午三点,一家新能源企业突然砸单:“120块/吨,1000吨全要!”
“成交!”系统提示音刚落,老张的手机就震动了。
他攥着手机,指节因用力泛白,屏幕上的到账提醒跳个不停:“12万!够给护林队涨工资了!还能给村里修条上山的石板路!”
声音带着颤音,眼角泛着水光,“我爹当年守这片林,说‘竹子是山里的银行’,现在真成了!”
交易平台的负责人举着香槟走过来,碰了碰沈逸风的杯子:“首日破亿!林业碳汇占了六成,广东的湿地、云南的森林都来问了。”
沈逸风望着窗外晚霞,想起老张举着工资袋的样子——那些藏在竹林里的二氧化碳,终于变成了护林员的工资、村里的石板路、孩子的文具钱。
傍晚,沈逸风回到酒店,手机弹出老张的视频。
画面里,老张和护林队员围坐在竹林边的石桌旁,桌上摆着刚领的工资袋。
老张举着袋子,手掌上还沾着竹屑,笑着喊:“沈领导!这钱干净!我们商量好了——一半给留守儿童买文具,一半给林场买防火无人机!”
镜头扫过竹林,夕阳把每根竹子都染成金红色,风里飘着竹叶的清香。
沈逸风笑了,端起桌上的茶——杯身的“绿水青山”字样,在暮色里泛着暖光。
他想起二十年前在信用社,老乡举着庄票问:“这纸能当钱?”
如今,连林子里的风、水里的浮游生物,都能在金融里找到自己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