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7章 豆腐宴“请”先生,全屯感谢教书恩-《糊涂县令贾清廉》

  腊月二十三,小年。义学放了冬假。这天,平安县打谷场上,比过年还热闹。全屯的百姓,几乎家家户户都端来了自家的拿手菜,柳娘子带着豆腐坊的伙计,更是使出了浑身解数,用新做的豆皮、腐竹,搭配上乡亲们送来的鸡鸭鱼肉、山珍野味,整治出了十几桌丰盛无比的“豆腐宴”!

  这场宴席,不为别的,专为感谢义学的先生们——陈先生,王老夫子,还有那位用“娃娃话”讲书、深受孩子们喜爱的小助教小石头。

  杜明远亲自将三位“先生”请到上座。陈先生连连摆手称不敢当,王老夫子起初也有些拘谨,但看到满场乡亲那真挚、热切、充满感激的眼神,他的腰板也不由得挺直了些。小石头被红姑领着,坐在杜明远身边,小脸激动得红扑扑的。

  杜明远端起一碗米酒,朗声对全场说道:“乡亲们!今日小年,咱们聚在这里,不为别的,就为谢谢咱们义学的先生!谢谢陈先生、王老先生不辞辛劳,教化子弟!也谢谢小石头,帮着娃娃们开窍!这半年,娃娃们识了字,懂了理,咱们平安县,有了文气!这比挖出金山银山还让人高兴!我提议,大家敬先生们一碗!”

  “敬先生!” 全场男女老少齐声高呼,纷纷举碗,场面热烈感人。

  陈先生激动得眼圈发红,起身还礼:“杜大人言重了!老朽愧不敢当!是平安县的乡亲们尊师重道,是娃娃们好学上进,老朽方能略尽绵薄之力!看到孩子们一天天进步,老朽心里,比喝了蜜还甜!”

  轮到王老夫子时,他站起身,看着台下那一张张淳朴的笑脸,看着那些曾经在他课上打瞌睡、如今却眼神清亮的娃娃,看着他们身边父母骄傲的神情,这位一辈子执着于功名、有些迂腐的老秀才,心中百感交集,花白的胡须微微颤抖。他端起酒碗,声音有些哽咽:

  “老朽……老朽惭愧啊!初来时,只知拘泥章句,不识春风化雨之道。是这些娃娃,是平安县的乡亲,让老朽明白了,教书育人,不在虚文,而在真心!今日此情此景,老朽……老朽便是此刻闭眼,也……也此生无憾了!” 说罢,他仰头将碗中酒一饮而尽,两行热泪,顺着皱纹纵横的脸颊滚落下来。这泪水,有感动,有释然,更有一种前所未有的价值感和满足感。

  乡亲们被老夫子的真情感动,掌声、叫好声经久不息。连躲在人群后、叼着旱烟袋的孙老倔,也悄悄背过身,用粗糙的手掌抹了把眼角。

  宴席间,不断有娃娃跑上来,给先生们敬茶,有的还把自己描的红字、做的小玩意儿送给先生。小石头也成了焦点,好多小娃娃围着他,“石头哥”、“小先生”地叫着,亲热得不行。李火火喝得满脸通红,搂着钱多多的脖子嚷嚷:“老钱!你看!咱这义学办得好不好?将来这帮娃里,保不齐就出个状元!到时候,咱平安县可就脸上贴金了!”

  钱多多这次没心疼酒钱,小眼睛笑得眯成一条缝,连连点头:“值!值!这钱花得值!”

  夜色渐深,篝火熊熊,欢声笑语在平安县的上空回荡。这场朴实无华的豆腐宴,吃的不仅是饭菜,更是全屯人对知识的敬畏,对未来的期盼。

  王老夫子的眼泪,洗去了迂腐,留下了师者的真诚。

  娃娃们的笑脸,是平安县最宝贵的财富。

  这穷乡僻壤,或许真能如李火火所言,孕育出意想不到的希望之光。

  一个尊师重教、崇尚读书的风气,正在这片饱经风霜的土地上,悄然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