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微露,平安县银矿所在的栖云山还笼罩在一片薄雾之中。李火火一夜未眠,杜明远那句“武力是威慑而非挑衅”的话,如同重锤,反复敲打在他的心头。他深知自己肩上的担子有多重——护矿队,这支由矿工青壮和乡勇组成的队伍,平日维护矿厂秩序,防范小股山贼,如今却可能要在风雨飘摇之际,成为守护平安县的最后一道屏障。
矿厂校场上,三百余名护矿队员已列队完毕。这些汉子大多皮肤黝黑,身材壮实,眼神里带着矿工特有的坚韧和几分野性。他们看着站在高台上的李火火,感受到今日队正不同往日的肃杀之气。李火火没有穿那身半旧的号衣,而是一身利落的短打,腰间挎着那把跟随他多年的厚背砍刀,目光如鹰隼般扫过每一张面孔。
“弟兄们!”李火火的声音如同炸雷,在山谷间回荡,“废话不多说!近日有狗鼻子闻到咱平安县了,想找不自在!杜大人有令,咱们护矿队,得把招子放亮点,把骨头练硬点!从今天起,操练加倍!巡哨加密!”他言简意赅,没有透露太多内情,但长期形成的威信,让队员们立刻意识到事态严重。
“王虎!” “到!” 一名膀大腰圆的壮汉出列。
“带你的小队,负责矿厂东面三里内所有明哨、暗卡!十二个时辰,眼睛都不能眨一下!发现任何生面孔、可疑踪迹,立刻狼烟为号!”
“赵铁柱!” “到!” 一个精悍的汉子应声。
“你的小队,负责西面!尤其是通往省城的那条小路,给我盯死了!增设三道绊马索,五处陷坑!”
“其余人等,分为三班,日夜轮值,守卫矿厂核心区域!弓弩手占据制高点,滚木礌石都给俺备足喽!”
命令一道道下达,清晰而迅速。李火火又亲自调整了矿厂内部的巡逻路线和交接班制度,确保没有任何死角。他不仅要求队员熟悉地形,更要求他们记住彼此的口令、暗号,甚至对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如小股渗透、强行闯关、夜间突袭——都做了简单的预案推演。他还下令,即日起,所有队员食宿皆在矿厂,无令不得擅离。
安排已定,李火火又带着几个骨干,将矿厂历年储备的兵械库重新清点整理。刀枪磨利,弓弦检查,库存的箭矢、火药也都分配到人,严加看管。他甚至动员老弱矿工,在矿厂外围险要处,利用山石林木,构筑了几处简易的防御工事。
这一切动静,自然瞒不过有心人。几日下来,矿厂气氛明显紧张,巡哨的汉子眼神警惕,盘查严格,连运矿的车队进出,也需经过层层查验。县里渐渐有流言传出,说李火火在矿上“磨刀霍霍”,似要与人火并。这话自然也传到了杜明远和石磐耳中。
石磐心中忧虑,趁夜秘密上山探访。只见矿厂灯火通明,巡逻队伍交错而行,井然有序。李火火正在校场亲自督促队员练习弓弩,见石磐到来,抹了把汗迎上来。“石头,你怎么来了?放心,俺有分寸。”他指着那些挥汗如雨的队员,“杜大人说得对,俺们练的是胆气,是规矩!真要是有那不开眼的敢来,先得问问俺们手里的家伙答不答应!但俺也严令了,除非对方先动手,否则绝不准放一箭一刀!”
石磐看着李火火布满血丝却异常坚定的眼睛,心中稍安。他明白,李火火此举,正是在践行杜明远“威慑而非挑衅”的策略。展示力量,让潜在的敌人掂量代价,不敢轻举妄动。但这无疑也是一步险棋,如此明显的备战姿态,会不会反而被对手解读为“拥兵自重”、“图谋不轨”,从而成为对方发难的借口?这武力准备,究竟会成为平安县的护身符,还是加速危机的导火索?
山风凛冽,吹动火把,明暗不定。李火火和他的护矿队,如同一张拉满的弓,弦已绷紧,箭在弦上。这力量,是守护家园的坚盾,还是引爆火药桶的星火?答案,或许就取决于那尚未可知的、来自远方的风声。
矿厂校场上,三百余名护矿队员已列队完毕。这些汉子大多皮肤黝黑,身材壮实,眼神里带着矿工特有的坚韧和几分野性。他们看着站在高台上的李火火,感受到今日队正不同往日的肃杀之气。李火火没有穿那身半旧的号衣,而是一身利落的短打,腰间挎着那把跟随他多年的厚背砍刀,目光如鹰隼般扫过每一张面孔。
“弟兄们!”李火火的声音如同炸雷,在山谷间回荡,“废话不多说!近日有狗鼻子闻到咱平安县了,想找不自在!杜大人有令,咱们护矿队,得把招子放亮点,把骨头练硬点!从今天起,操练加倍!巡哨加密!”他言简意赅,没有透露太多内情,但长期形成的威信,让队员们立刻意识到事态严重。
“王虎!” “到!” 一名膀大腰圆的壮汉出列。
“带你的小队,负责矿厂东面三里内所有明哨、暗卡!十二个时辰,眼睛都不能眨一下!发现任何生面孔、可疑踪迹,立刻狼烟为号!”
“赵铁柱!” “到!” 一个精悍的汉子应声。
“你的小队,负责西面!尤其是通往省城的那条小路,给我盯死了!增设三道绊马索,五处陷坑!”
“其余人等,分为三班,日夜轮值,守卫矿厂核心区域!弓弩手占据制高点,滚木礌石都给俺备足喽!”
命令一道道下达,清晰而迅速。李火火又亲自调整了矿厂内部的巡逻路线和交接班制度,确保没有任何死角。他不仅要求队员熟悉地形,更要求他们记住彼此的口令、暗号,甚至对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如小股渗透、强行闯关、夜间突袭——都做了简单的预案推演。他还下令,即日起,所有队员食宿皆在矿厂,无令不得擅离。
安排已定,李火火又带着几个骨干,将矿厂历年储备的兵械库重新清点整理。刀枪磨利,弓弦检查,库存的箭矢、火药也都分配到人,严加看管。他甚至动员老弱矿工,在矿厂外围险要处,利用山石林木,构筑了几处简易的防御工事。
这一切动静,自然瞒不过有心人。几日下来,矿厂气氛明显紧张,巡哨的汉子眼神警惕,盘查严格,连运矿的车队进出,也需经过层层查验。县里渐渐有流言传出,说李火火在矿上“磨刀霍霍”,似要与人火并。这话自然也传到了杜明远和石磐耳中。
石磐心中忧虑,趁夜秘密上山探访。只见矿厂灯火通明,巡逻队伍交错而行,井然有序。李火火正在校场亲自督促队员练习弓弩,见石磐到来,抹了把汗迎上来。“石头,你怎么来了?放心,俺有分寸。”他指着那些挥汗如雨的队员,“杜大人说得对,俺们练的是胆气,是规矩!真要是有那不开眼的敢来,先得问问俺们手里的家伙答不答应!但俺也严令了,除非对方先动手,否则绝不准放一箭一刀!”
石磐看着李火火布满血丝却异常坚定的眼睛,心中稍安。他明白,李火火此举,正是在践行杜明远“威慑而非挑衅”的策略。展示力量,让潜在的敌人掂量代价,不敢轻举妄动。但这无疑也是一步险棋,如此明显的备战姿态,会不会反而被对手解读为“拥兵自重”、“图谋不轨”,从而成为对方发难的借口?这武力准备,究竟会成为平安县的护身符,还是加速危机的导火索?
山风凛冽,吹动火把,明暗不定。李火火和他的护矿队,如同一张拉满的弓,弦已绷紧,箭在弦上。这力量,是守护家园的坚盾,还是引爆火药桶的星火?答案,或许就取决于那尚未可知的、来自远方的风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