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夫子扶着单车站在路边,阳光照在车把上有点晃眼。他没急着骑走,回头看了眼饭馆门口。保洁阿姨还在那儿,正帮一位老人穿外套,笑得挺自然。
大番薯从后面跑过来,手里还攥着那个啃了一半的苹果核。“走不走?太阳晒屁股了。”
老夫子没动,“刚才那一幕,你想过能成这样吗?”
“哪样?”
“一家人坐在一起说话。”
大番薯挠头,“我家上周吃饭,我爸还在骂我哥打游戏。”
“可今天不一样。”老夫子低头从兜里掏出个小本子,翻开一页空白纸,提笔写下四个字:家族基金会。
大番薯凑过来,“这啥?新剧本标题?”
“不是。”老夫子合上本子,“是以后要干的事。”
“你要当老板了?”大番薯眼睛一亮。
“是帮忙的人多了,得有个名头。”
“那得花不少钱吧?”
老夫子笑了,“你见过谁用保温杯开公司?”
“我没杯子。”大番薯认真说,“但我可以捐我那双破拖鞋,穿了五年,底都快掉了,很有纪念意义。”
话刚说完,秦先生骑着自行车从街角拐过来,车筐里放着个塑料袋,里面装了两瓶矿泉水。
“你们站这儿半天不动,等人拍照?”
老夫子把手里的本子递过去,“刚想了个事,叫‘家族基金会’,专帮那些家里人不会说话、不敢说话的。”
秦先生接过本子,念了一遍名字,“听着像电视里的慈善节目。”
“其实就是办点小事。”老夫子说,“比如让老头讲讲年轻时候的事,让父子一起吃顿饭,不用吵架的那种。”
秦先生拧开一瓶水递给他,“听起来不难,但真做起来,怕是比发传单还累。”
“我知道。”老夫子喝水,“可你看今天,一个游戏,一个故事,就能让人笑出眼泪。这种事不该只靠运气碰上。”
大番薯插嘴:“那我们成立个团队?三人组!我可以负责敲锣喊吃饭!”
“你刚才差点把红烧肉洒了。”
“那是意外!”
秦先生低头看着本子上的字,沉默几秒,“如果只是陪人聊天,听故事,我不怕累。就怕没人信。”
“那就先找三个家庭试试。”老夫子说,“一个老师家,一个卖菜的,还有一个……冷战父子。”
“你怎么分的?”大番薯问。
“秦先生会听,去老师家合适。你整天在菜场晃,认识人多,找摊主一家没问题。我去那个不说话的父子家。”
大番薯点头,“分工明确,有条理!比我妈安排家务还清楚。”
“十天后见面,说说各自听到的事。”老夫子把本子收好,“不做决定,先看情况。”
秦先生喝了口水,“要是真有人愿意开口呢?”
“那就继续。”老夫子说,“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总有人憋久了,就想说点什么。”
“那你为啥不直接办活动?”大番薯问,“像今天这样搞个聚会不就行了?”
“今天是因为保洁阿姨家肯出钱,场地也方便。”老夫子说,“可别的家庭呢?连饭桌都没摆整齐,哪来的聚会?”
“哦。”大番薯懂了,“所以我们要上门服务?免费的那种?”
“对。”
秦先生忽然笑了,“你还记得咱们第一次帮人调解夫妻吵架吗?你拿个喇叭站在楼下喊‘家和万事兴’,被保安追了三条街。”
“那次是冲动。”老夫子坦然承认,“现在我想明白了,不能靠喊。得让他们自己说。”
“那你这个基金会,启动资金多少?”秦先生问。
“零。”
“账本谁管?”
“我带个小本记流水,十块八块也写清楚。”
“万一有人不信,说我们骗钱呢?”
“那就公开账目,贴社区公告栏。”老夫子说,“谁捐一瓶水,谁搬一张椅子,全写上去。”
大番薯举手,“我可以当监督员!我数钱最准,上次买西瓜,老板少给三毛,我当场算出来。”
“你主要任务是跑腿。”老夫子说,“下周开始,你去菜场东区那几家打听,有没有家里好久不聚餐的。”
“行!”大番薯拍胸,“保证完成任务!”
秦先生把空瓶放进袋子里,“我去联系几个退休老师,看看有没有愿意聊往事的。”
“别说是来做调研。”老夫子提醒,“就说找个老邻居喝喝茶,随便聊聊。”
“明白。”秦先生点头,“太正式,人家反而不说真话。”
阳光斜下来,照在三人身上。老夫子抬头看了看天色,“时间差不多了。”
大番薯问:“我们现在就算基金会成员了?”
“从现在起,就是。”
“那我是不是该改名叫大番薯理事?”
“叫大番薯就行。”
“我觉得理事听起来专业。”他坚持。
秦先生笑着摇头,“你连‘理事’俩字怎么写都不知道。”
“我会查字典!”大番薯不服气。
老夫子没再说话,把单车支好,跨上去试了试脚踏。链条响了一声,正常。
他忽然闭上眼,手指轻轻按住太阳穴。
金手指启动。
脑中浮现一行行信息流,关键词输入:“家庭关系修复”“低成本”“可持续”。
数据滚动,筛选出三项:
代际对话工作坊——父母与子女共同参与讲述生活片段;
家物传声计划——通过老物件串联记忆,促进交流;
团圆餐桌行动——资助困难家庭举办一次完整家宴。
三项都在可操作范围内。
老夫子睁开眼,“有方向了。”
“啥?”大番薯正试着把苹果核扔进二十米外的垃圾桶。
“三个项目可以试。”
“说来听听。”
“第一个,组织家庭讲故事,不限内容;第二个,收集老东西,比如旧茶壶、铁皮盒,让主人说来历;第三个,帮人办一顿像样的家宴,我们出钱出力。”
秦先生听完,“这三个都能从小做起。”
“对。”老夫子说,“不需要大场面,只要有人愿意开头。”
“那哪个先来?”大番薯终于放弃投篮,把果核塞进旁边垃圾桶。
“等你们十天后的反馈。”老夫子说,“哪个故事最多,哪个就优先推。”
“我肯定能挖到猛料!”大番薯信心十足,“我认识一个大叔,他家祖传一把菜刀,据说切过主席送的猪肉!”
“你确定不是吹牛?”
“他说他爷爷亲口讲的!”
秦先生笑出声,“那你这次调研,重点查菜刀真假。”
“我可以录音!”大番薯掏出手机,“还能拍视频!我要做成纪录片!”
“先搞定第一户人家再说。”
老夫子重新看向远处街巷,“很多人不是不想团圆,是不知道从哪句话开始。”
“那我们就教他们开头?”大番薯问。
“不用教。”老夫子说,“只要坐在旁边,等他们自己说出第一个字。”
风刮了一下,卷起地上的小纸片。老夫子握紧车把,本子在衣兜里折得整整齐齐。
秦先生骑上车,“明天我就出发。”
“我也去!”大番薯翻身上了自己的破单车,链条嘎吱作响。
“记住。”老夫子最后说,“别提基金会,别谈目标,就当是串门。”
“知道了。”大番薯蹬车往前冲了一段,又倒回来,“对了,如果我们成功了,要不要发奖状?”
“发。”
“谁设计?”
“你。”
“那我得好好练字。”
两人一前一后骑远了,身影在夕阳下拉长。秦先生哼起了老歌,调子歪但欢快。
老夫子没动,站在原地看了会儿。然后他掏出本子,在最新一页写下:
调研路线:
1. 冷战父子(亲自跟进)
2. 退休教师家庭(秦先生负责)
3. 菜场摊主一家(大番薯联络)
写完合上,夹进车筐。
他踩动踏板,单车向前滑行。
前方路口,一个穿校服的小孩正蹲在路边,对着电话大声说:“妈!我说了我不想学钢琴!你能不能听我说完一句话!”
大番薯从后面跑过来,手里还攥着那个啃了一半的苹果核。“走不走?太阳晒屁股了。”
老夫子没动,“刚才那一幕,你想过能成这样吗?”
“哪样?”
“一家人坐在一起说话。”
大番薯挠头,“我家上周吃饭,我爸还在骂我哥打游戏。”
“可今天不一样。”老夫子低头从兜里掏出个小本子,翻开一页空白纸,提笔写下四个字:家族基金会。
大番薯凑过来,“这啥?新剧本标题?”
“不是。”老夫子合上本子,“是以后要干的事。”
“你要当老板了?”大番薯眼睛一亮。
“是帮忙的人多了,得有个名头。”
“那得花不少钱吧?”
老夫子笑了,“你见过谁用保温杯开公司?”
“我没杯子。”大番薯认真说,“但我可以捐我那双破拖鞋,穿了五年,底都快掉了,很有纪念意义。”
话刚说完,秦先生骑着自行车从街角拐过来,车筐里放着个塑料袋,里面装了两瓶矿泉水。
“你们站这儿半天不动,等人拍照?”
老夫子把手里的本子递过去,“刚想了个事,叫‘家族基金会’,专帮那些家里人不会说话、不敢说话的。”
秦先生接过本子,念了一遍名字,“听着像电视里的慈善节目。”
“其实就是办点小事。”老夫子说,“比如让老头讲讲年轻时候的事,让父子一起吃顿饭,不用吵架的那种。”
秦先生拧开一瓶水递给他,“听起来不难,但真做起来,怕是比发传单还累。”
“我知道。”老夫子喝水,“可你看今天,一个游戏,一个故事,就能让人笑出眼泪。这种事不该只靠运气碰上。”
大番薯插嘴:“那我们成立个团队?三人组!我可以负责敲锣喊吃饭!”
“你刚才差点把红烧肉洒了。”
“那是意外!”
秦先生低头看着本子上的字,沉默几秒,“如果只是陪人聊天,听故事,我不怕累。就怕没人信。”
“那就先找三个家庭试试。”老夫子说,“一个老师家,一个卖菜的,还有一个……冷战父子。”
“你怎么分的?”大番薯问。
“秦先生会听,去老师家合适。你整天在菜场晃,认识人多,找摊主一家没问题。我去那个不说话的父子家。”
大番薯点头,“分工明确,有条理!比我妈安排家务还清楚。”
“十天后见面,说说各自听到的事。”老夫子把本子收好,“不做决定,先看情况。”
秦先生喝了口水,“要是真有人愿意开口呢?”
“那就继续。”老夫子说,“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总有人憋久了,就想说点什么。”
“那你为啥不直接办活动?”大番薯问,“像今天这样搞个聚会不就行了?”
“今天是因为保洁阿姨家肯出钱,场地也方便。”老夫子说,“可别的家庭呢?连饭桌都没摆整齐,哪来的聚会?”
“哦。”大番薯懂了,“所以我们要上门服务?免费的那种?”
“对。”
秦先生忽然笑了,“你还记得咱们第一次帮人调解夫妻吵架吗?你拿个喇叭站在楼下喊‘家和万事兴’,被保安追了三条街。”
“那次是冲动。”老夫子坦然承认,“现在我想明白了,不能靠喊。得让他们自己说。”
“那你这个基金会,启动资金多少?”秦先生问。
“零。”
“账本谁管?”
“我带个小本记流水,十块八块也写清楚。”
“万一有人不信,说我们骗钱呢?”
“那就公开账目,贴社区公告栏。”老夫子说,“谁捐一瓶水,谁搬一张椅子,全写上去。”
大番薯举手,“我可以当监督员!我数钱最准,上次买西瓜,老板少给三毛,我当场算出来。”
“你主要任务是跑腿。”老夫子说,“下周开始,你去菜场东区那几家打听,有没有家里好久不聚餐的。”
“行!”大番薯拍胸,“保证完成任务!”
秦先生把空瓶放进袋子里,“我去联系几个退休老师,看看有没有愿意聊往事的。”
“别说是来做调研。”老夫子提醒,“就说找个老邻居喝喝茶,随便聊聊。”
“明白。”秦先生点头,“太正式,人家反而不说真话。”
阳光斜下来,照在三人身上。老夫子抬头看了看天色,“时间差不多了。”
大番薯问:“我们现在就算基金会成员了?”
“从现在起,就是。”
“那我是不是该改名叫大番薯理事?”
“叫大番薯就行。”
“我觉得理事听起来专业。”他坚持。
秦先生笑着摇头,“你连‘理事’俩字怎么写都不知道。”
“我会查字典!”大番薯不服气。
老夫子没再说话,把单车支好,跨上去试了试脚踏。链条响了一声,正常。
他忽然闭上眼,手指轻轻按住太阳穴。
金手指启动。
脑中浮现一行行信息流,关键词输入:“家庭关系修复”“低成本”“可持续”。
数据滚动,筛选出三项:
代际对话工作坊——父母与子女共同参与讲述生活片段;
家物传声计划——通过老物件串联记忆,促进交流;
团圆餐桌行动——资助困难家庭举办一次完整家宴。
三项都在可操作范围内。
老夫子睁开眼,“有方向了。”
“啥?”大番薯正试着把苹果核扔进二十米外的垃圾桶。
“三个项目可以试。”
“说来听听。”
“第一个,组织家庭讲故事,不限内容;第二个,收集老东西,比如旧茶壶、铁皮盒,让主人说来历;第三个,帮人办一顿像样的家宴,我们出钱出力。”
秦先生听完,“这三个都能从小做起。”
“对。”老夫子说,“不需要大场面,只要有人愿意开头。”
“那哪个先来?”大番薯终于放弃投篮,把果核塞进旁边垃圾桶。
“等你们十天后的反馈。”老夫子说,“哪个故事最多,哪个就优先推。”
“我肯定能挖到猛料!”大番薯信心十足,“我认识一个大叔,他家祖传一把菜刀,据说切过主席送的猪肉!”
“你确定不是吹牛?”
“他说他爷爷亲口讲的!”
秦先生笑出声,“那你这次调研,重点查菜刀真假。”
“我可以录音!”大番薯掏出手机,“还能拍视频!我要做成纪录片!”
“先搞定第一户人家再说。”
老夫子重新看向远处街巷,“很多人不是不想团圆,是不知道从哪句话开始。”
“那我们就教他们开头?”大番薯问。
“不用教。”老夫子说,“只要坐在旁边,等他们自己说出第一个字。”
风刮了一下,卷起地上的小纸片。老夫子握紧车把,本子在衣兜里折得整整齐齐。
秦先生骑上车,“明天我就出发。”
“我也去!”大番薯翻身上了自己的破单车,链条嘎吱作响。
“记住。”老夫子最后说,“别提基金会,别谈目标,就当是串门。”
“知道了。”大番薯蹬车往前冲了一段,又倒回来,“对了,如果我们成功了,要不要发奖状?”
“发。”
“谁设计?”
“你。”
“那我得好好练字。”
两人一前一后骑远了,身影在夕阳下拉长。秦先生哼起了老歌,调子歪但欢快。
老夫子没动,站在原地看了会儿。然后他掏出本子,在最新一页写下:
调研路线:
1. 冷战父子(亲自跟进)
2. 退休教师家庭(秦先生负责)
3. 菜场摊主一家(大番薯联络)
写完合上,夹进车筐。
他踩动踏板,单车向前滑行。
前方路口,一个穿校服的小孩正蹲在路边,对着电话大声说:“妈!我说了我不想学钢琴!你能不能听我说完一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