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投石问路1-《锦堂春深锦绣山河》

  确认了萧执的人可能在府外监视后,沈清弦并未急于行动。她如同最有耐心的猎手,需要等待一个最恰当的时机,让这场“偶遇”显得天衣无缝,将风险降至最低。

  她依旧每日绘制那些混杂着普通纹样与隐秘符号的“绣样”,并让周妈妈继续“无意”散播。同时,她也开始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活动范围。

  她向管事嬷嬷请示,因近日天气晴好,想每日午后去花园靠近西侧墙的一处小亭子附近散步片刻,那里阳光充足,且种植了几株她正在临摹的罕见药草,便于观察。这个请求合情合理,管事嬷嬷并未阻拦。

  那处小亭位置僻静,靠近陆府西侧外墙,墙外是一条少有人行的窄巷。沈清弦推测,若萧执的人真在监视陆府,那里或许是他们的视线范围之一。

  机会在一个风和日丽的午后降临。

  沈清弦像往常一样,带着一个小巧的针线篮子,里面放着未完成的绣活和几张她精心挑选的“绣样”,由周妈妈陪着,来到了西侧小亭。她坐在亭中,看似专注地低头刺绣,实则眼角的余光始终留意着墙头的动静。

  周妈妈则依着她的吩咐,在亭外不远处佯装采摘一些常见的野花野菜,实则是负责望风。

  时间缓缓流逝,园中只有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和偶尔的鸟鸣。就在沈清弦以为今日不会有所收获时,墙外窄巷中,传来了极其轻微的、不同于寻常路人、带着某种规律性的脚步声,似乎有人在巷中缓慢徘徊。

  来了!

  沈清弦心脏微微一紧,知道机会稍纵即逝。她深吸一口气,装作绣得疲累,慵懒地伸了个懒腰,手臂“不小心”碰到了放在石凳上的针线篮子。

  篮子倾覆,里面的丝线、剪刀、顶针以及那几张关键的“绣样”图纸,顿时散落一地,有几张质地较轻的图纸,更是被微风一吹,飘飘悠悠地,竟有一两张越过了低矮的亭栏,朝着墙根的方向滑去!

  “哎呀!”沈清弦发出一声恰到好处的低呼,脸上带着懊恼与焦急,连忙起身去捡。

  周妈妈也闻声赶来帮忙。

  主仆二人手忙脚乱地收拾着散落的东西,似乎全然未觉。而那张飘得最远、恰好落在墙根阴影处、上面绘着最接近原始神秘符号变体的图纸,在她们“疏忽”之下,并未被立刻拾起。

  沈清弦刻意背对着墙的方向,弯腰捡拾着其他物品,将后背的空门完全暴露,耳朵却竖得极高,捕捉着墙外的任何一丝异动。

  墙外的脚步声似乎停顿了一瞬。

  她能感觉到,一道锐利如鹰隼的目光,穿透墙壁的阻隔,落在了那张被“遗落”的图纸上。那目光带着审视,带着探究,仿佛要将那张纸看穿。

  时间仿佛凝固了。

  几息之后,墙外传来了极轻微的一声唿哨,像是某种鸟叫,随即,那徘徊的脚步声再次响起,却是朝着巷子另一端快速远去,很快便消失了。

  沈清弦直到此时,才仿佛后知后觉地发现少了东西,转过身,目光“茫然”地扫过地面,然后“惊喜”地发现了墙根下的图纸,连忙小跑过去捡了起来,小心翼翼地拂去上面的灰尘,一幅失而复得的庆幸模样。

  “幸好没丢,幸好没丢……”她低声喃喃,将图纸紧紧攥在手里,仿佛那是什么珍贵之物。

  周妈妈不疑有他,只当是意外,帮着把其他东西收拾好,嘟囔道:“姑娘下次可要小心些,这要是被风吹跑了,可没处找去。”

  沈清弦点点头,脸上惊魂未定,心中却长长舒了一口气。

  第一步,成了。

  她成功地将“饵”抛了出去,并且确信,已经被目标鱼儿看见。那张图纸上的符号,对于不识货的人来说只是杂乱线条,但对于一直在调查此事的萧执及其属下而言,无疑是一个强烈的信号。

  他们会怎么想?会认为这只是一个巧合?还是会意识到,这图纸是有人故意让他们看到的?

  无论哪种,都足以引起他们更深的兴趣,并将调查的重点,更多地投向这陆府内宅,投向她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典妾”。

  回到小院,沈清弦依旧如常。她没有再采取任何行动,只是静静地等待。她知道,主动权已经交了出去,现在需要的是耐心。萧执那样的人,绝不会轻易相信巧合,他必然会有后续的动作。

  果然,两日后,周妈妈从外面回来,带来了一个看似寻常的消息。

  “姑娘,老奴今日去领份例,听采买上的人说,这两日京城里新开了一家不小的绣庄,叫什么‘锦瑟阁’,东家据说是南边来的富商,货源足,花样也新,还放出花来,要高价收购一些独特新颖的绣样,说是要做什么……哦对,‘限量’的精品,专供达官贵人呢!”周妈妈说着市井传闻,语气里带着几分向往。

  锦瑟阁?高价收购独特绣样?

  沈清弦捻着丝线的手指微微一顿,眸中闪过一丝了然的光芒。

  来了。

  这“锦瑟阁”出现得如此突兀,目标如此明确,恐怕就是萧执抛回来的“探路石”。他想看看,她这个抛出图纸的人,是否会接招。这是一个试探,也是一个机会——一个让她能够不露痕迹地,与外界建立更紧密联系,甚至获取资金的机会。

  “是么?”沈清弦语气平淡,仿佛并不在意,“倒是桩新鲜事。”

  她没有立刻表现出兴趣。太过急切,反而会惹人怀疑。她需要让这件事看起来,只是一个“意外”的机遇。

  又过了几日,她让周妈妈将她近期绘制的一些“安全”的、不含隐秘符号的普通花卉绣样,混在针线房交上去的份例作品中,一同送到了外面负责浆洗采买的管事处,说是给府里丫鬟们做样本参考。

  她知道,这些图样最终会流向外面的绣庄,包括那家新开的“锦瑟阁”。

  她在等,等一个来自“锦瑟阁”的,合情合理的“认可”。

  投石问路,石已投出,路在何方,很快便会见分晓。

  沈清弦坐在窗边,就着渐暗的天光,继续绘制着新的图样,笔下的线条愈发流畅,带着一种沉静的力量。

  网,正在一丝丝地织就。而她,终将不再是网中待宰的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