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石猛就白玉谷周边药材的长期包销事宜,很快便敲定了下来。沈清弦给出了极为优渥的价格,并承诺预付部分定金,唯一的要求便是品质必须保证,且只能供应给玲珑阁一家。石猛憨直重诺,自是满口答应,带着契约与定金,心满意足地返回了太行山。这条稳定且优质的原料渠道的拓展,让沈清弦心中大定,仿佛为玲珑阁这艘大船又加固了一道坚实的船板。
然而,京城的波澜,从不因个人的些许顺遂而停歇。就在石猛离去后不久,一纸来自内务府的传召,打破了榆林巷短暂的宁静。
前来传旨的是一位面生的内监,态度不算倨傲,却也带着宫中人特有的疏离与规矩。“奉太后娘娘懿旨,宣玲珑阁沈氏,于三日后辰时初刻,入宫觐见。”
太后娘娘?!
沈清弦心中剧震,面上却竭力维持着平静,依礼接过那明黄色的懿旨,指尖微微发凉。太后久居深宫,颐养天年,早已不理俗务,为何会突然召见她这个区区商户女?是因为贤妃之前的赏赐引起了太后的注意?还是因为“雪拥蓝关”香的名声传入了慈宁宫?抑或是……与之前的郝嬷嬷事件,甚至那枚玄铁令牌有关?
无数的猜测瞬间涌入脑海,让她心绪纷乱。太后的召见,是福是祸,难以预料。但圣意已下,由不得她拒绝。
“民女接旨,定当时辰入宫,叩见太后娘娘凤驾。”沈清弦垂首恭声应道,姿态放得极低。
送走传旨内监,书房内的气氛顿时凝重起来。韩管事、顾大娘等人闻讯赶来,皆是面露忧色。太后深居简出,其心思比之贤妃更难揣测,此番召见,吉凶难料。
“姑娘,此去宫中,需得万分谨慎啊!”韩管事忧心忡忡,“慈宁宫规矩大,一言一行皆需仔细,稍有差池,便是大不敬之罪。”
沈清弦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既然太后娘娘召见,想必是对香药之事有所垂询。我们只需秉持本分,谨慎应对便是。”
她立刻开始着手准备。首先便是衣着妆扮,既要符合民女身份,不能逾越,又要端庄得体,不失礼数。她选了一身料子上乘但颜色素雅的藕荷色宫装,发髻挽得简单,只簪一支素银簪并两朵小巧的珠花,通身上下再无多余饰物。
其次,便是贡品。太后召见,空手而去自然不妥,但所献之物需格外考究。她思索良久,最终决定不带任何玲珑阁售卖的成品,而是特意精心调制了一盒“万寿清心香”。此香方源自母亲手札中一则养生古方,以沉香、檀香为基,佐以灵芝、寿菊等寓意吉祥、有安神益气之效的药材,香气清雅平和,最适合年长者日常熏点。她将香品制成小巧的香饼,盛放在一个紫檀木雕云蝠纹的圆盒中,既不显张扬,又透着用心。
三日后,天色未明,沈清弦便已梳洗妥当,由韩管事亲自驾车,送至宫门外。验明身份,由早已等候在此的小内监引着,穿过一道道巍峨宫门,向着那帝国最尊贵的女人所在的慈宁宫走去。
深宫内苑,肃穆寂静,唯有脚步声在空旷的宫道上回响。沈清弦眼观鼻,鼻观心,不敢四下张望,心中却不由自主地拿长春宫与慈宁宫做着比较。长春宫虽也华美,却透着贤妃那份尚存的生活气息;而慈宁宫则更显庄严肃穆,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仿佛都沉淀着岁月的威仪与无尽的孤寂。
引至慈宁宫正殿外,早有掌事宫女等候。通传之后,沈清弦被引了进去。殿内熏着淡淡的檀香,气息宁和。她不敢抬头,依着指引,在距凤座甚远的地方便跪拜下去,行三跪九叩大礼,声音清越而不失恭谨:“民女沈清弦,叩见太后娘娘,娘娘千岁千岁千千岁!”
“平身吧。”一个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威严的声音自上方传来,听起来并不苍老,反而有种历经沧桑后的通透。
“谢太后娘娘。”沈清弦依言起身,依旧垂首而立。
“抬起头来,让哀家瞧瞧。”太后的声音再次响起。
沈清弦缓缓抬头,目光谦恭地落在太后裙摆前方的金砖地面上,并未直视天颜。即便如此,她也能用余光感受到那凤座之上,一道审视的目光正落在自己身上。
“嗯,倒是个齐整孩子。”太后语气似乎缓和了些,“听闻你擅制香,连皇帝和贤妃都夸赞你的‘雪拥蓝关’香甚好?”
“民女惶恐。”沈清弦连忙躬身,“不过是侥幸得了古方,依样揣摩,不敢当陛下与娘娘夸赞。能得用,是民女的福分。”
“不必过谦。”太后淡淡道,“哀家近日眠浅,听闻你曾为诚王府老太君调制过安神香,效果颇佳。今日召你前来,便是想问问,你可有适合哀家这等年纪之人日常所用的安神静心之香?”
原来是为了香药之事!沈清弦心中稍定,连忙将准备好的“万寿清心香”奉上,由宫女转呈太后,并简要说明了此香的用料、功效与用法,言辞清晰,态度恭谨。
太后接过香盒,打开轻轻嗅了嗅,点了点头:“香气倒是清雅。”她并未多言,将香盒交给身旁宫女收好,目光重新落在沈清弦身上,似乎随意地问道:“你一个女子,经营这般产业,想必不易。可曾有人为难于你?”
沈清弦心中猛地一紧!太后此问,绝非闲谈!她是在指郝嬷嬷之事?还是在试探她与萧执的关系?亦或是……另有所指?
电光火石间,沈清弦已做出决断。她再次躬身,声音平稳却带着一丝恰到好处的感激:“回太后娘娘,民女蒙陛下与诸位娘娘洪恩,得以安身立命,已是万幸。些许经营琐事,虽有不易,但京兆府秉公执法,诸位贵人不弃,并未有甚大为难之处。”她绝口不提郝嬷嬷,也不提萧执,只将功劳归于皇恩与官府,姿态放得极低,也撇清了一切可能的牵扯。
太后闻言,静默了片刻,方才缓缓道:“懂得感恩,知道分寸,是好事。退下吧。”
“民女告退。”沈清弦再次行礼,躬身退出大殿,直到走出慈宁宫很远,背心才惊出一层冷汗。
太后最后那几句话,看似平淡,却字字千钧。她是在警告?还是在安抚?抑或只是随口一问?
沈清弦不得而知。但她清楚,自己方才的回答,应是未曾留下什么破绽。这次宫阙惊澜,总算是有惊无险地度过了。
回到榆林巷,将宫中经历简要说与韩管事等人听后,众人皆松了口气。然而,沈清弦心中那根弦却绷得更紧了。太后的召见,像是一个信号,预示着玲珑阁与她本人,已经正式进入了帝国最高权力阶层的视野。
今后的路,必将更加如履薄冰。但事已至此,她唯有更加谨慎,更加努力地壮大自身,方能在这波谲云诡的局势中,求得一线生机,乃至……更广阔的未来。她望着皇宫的方向,目光复杂难言。
然而,京城的波澜,从不因个人的些许顺遂而停歇。就在石猛离去后不久,一纸来自内务府的传召,打破了榆林巷短暂的宁静。
前来传旨的是一位面生的内监,态度不算倨傲,却也带着宫中人特有的疏离与规矩。“奉太后娘娘懿旨,宣玲珑阁沈氏,于三日后辰时初刻,入宫觐见。”
太后娘娘?!
沈清弦心中剧震,面上却竭力维持着平静,依礼接过那明黄色的懿旨,指尖微微发凉。太后久居深宫,颐养天年,早已不理俗务,为何会突然召见她这个区区商户女?是因为贤妃之前的赏赐引起了太后的注意?还是因为“雪拥蓝关”香的名声传入了慈宁宫?抑或是……与之前的郝嬷嬷事件,甚至那枚玄铁令牌有关?
无数的猜测瞬间涌入脑海,让她心绪纷乱。太后的召见,是福是祸,难以预料。但圣意已下,由不得她拒绝。
“民女接旨,定当时辰入宫,叩见太后娘娘凤驾。”沈清弦垂首恭声应道,姿态放得极低。
送走传旨内监,书房内的气氛顿时凝重起来。韩管事、顾大娘等人闻讯赶来,皆是面露忧色。太后深居简出,其心思比之贤妃更难揣测,此番召见,吉凶难料。
“姑娘,此去宫中,需得万分谨慎啊!”韩管事忧心忡忡,“慈宁宫规矩大,一言一行皆需仔细,稍有差池,便是大不敬之罪。”
沈清弦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既然太后娘娘召见,想必是对香药之事有所垂询。我们只需秉持本分,谨慎应对便是。”
她立刻开始着手准备。首先便是衣着妆扮,既要符合民女身份,不能逾越,又要端庄得体,不失礼数。她选了一身料子上乘但颜色素雅的藕荷色宫装,发髻挽得简单,只簪一支素银簪并两朵小巧的珠花,通身上下再无多余饰物。
其次,便是贡品。太后召见,空手而去自然不妥,但所献之物需格外考究。她思索良久,最终决定不带任何玲珑阁售卖的成品,而是特意精心调制了一盒“万寿清心香”。此香方源自母亲手札中一则养生古方,以沉香、檀香为基,佐以灵芝、寿菊等寓意吉祥、有安神益气之效的药材,香气清雅平和,最适合年长者日常熏点。她将香品制成小巧的香饼,盛放在一个紫檀木雕云蝠纹的圆盒中,既不显张扬,又透着用心。
三日后,天色未明,沈清弦便已梳洗妥当,由韩管事亲自驾车,送至宫门外。验明身份,由早已等候在此的小内监引着,穿过一道道巍峨宫门,向着那帝国最尊贵的女人所在的慈宁宫走去。
深宫内苑,肃穆寂静,唯有脚步声在空旷的宫道上回响。沈清弦眼观鼻,鼻观心,不敢四下张望,心中却不由自主地拿长春宫与慈宁宫做着比较。长春宫虽也华美,却透着贤妃那份尚存的生活气息;而慈宁宫则更显庄严肃穆,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仿佛都沉淀着岁月的威仪与无尽的孤寂。
引至慈宁宫正殿外,早有掌事宫女等候。通传之后,沈清弦被引了进去。殿内熏着淡淡的檀香,气息宁和。她不敢抬头,依着指引,在距凤座甚远的地方便跪拜下去,行三跪九叩大礼,声音清越而不失恭谨:“民女沈清弦,叩见太后娘娘,娘娘千岁千岁千千岁!”
“平身吧。”一个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威严的声音自上方传来,听起来并不苍老,反而有种历经沧桑后的通透。
“谢太后娘娘。”沈清弦依言起身,依旧垂首而立。
“抬起头来,让哀家瞧瞧。”太后的声音再次响起。
沈清弦缓缓抬头,目光谦恭地落在太后裙摆前方的金砖地面上,并未直视天颜。即便如此,她也能用余光感受到那凤座之上,一道审视的目光正落在自己身上。
“嗯,倒是个齐整孩子。”太后语气似乎缓和了些,“听闻你擅制香,连皇帝和贤妃都夸赞你的‘雪拥蓝关’香甚好?”
“民女惶恐。”沈清弦连忙躬身,“不过是侥幸得了古方,依样揣摩,不敢当陛下与娘娘夸赞。能得用,是民女的福分。”
“不必过谦。”太后淡淡道,“哀家近日眠浅,听闻你曾为诚王府老太君调制过安神香,效果颇佳。今日召你前来,便是想问问,你可有适合哀家这等年纪之人日常所用的安神静心之香?”
原来是为了香药之事!沈清弦心中稍定,连忙将准备好的“万寿清心香”奉上,由宫女转呈太后,并简要说明了此香的用料、功效与用法,言辞清晰,态度恭谨。
太后接过香盒,打开轻轻嗅了嗅,点了点头:“香气倒是清雅。”她并未多言,将香盒交给身旁宫女收好,目光重新落在沈清弦身上,似乎随意地问道:“你一个女子,经营这般产业,想必不易。可曾有人为难于你?”
沈清弦心中猛地一紧!太后此问,绝非闲谈!她是在指郝嬷嬷之事?还是在试探她与萧执的关系?亦或是……另有所指?
电光火石间,沈清弦已做出决断。她再次躬身,声音平稳却带着一丝恰到好处的感激:“回太后娘娘,民女蒙陛下与诸位娘娘洪恩,得以安身立命,已是万幸。些许经营琐事,虽有不易,但京兆府秉公执法,诸位贵人不弃,并未有甚大为难之处。”她绝口不提郝嬷嬷,也不提萧执,只将功劳归于皇恩与官府,姿态放得极低,也撇清了一切可能的牵扯。
太后闻言,静默了片刻,方才缓缓道:“懂得感恩,知道分寸,是好事。退下吧。”
“民女告退。”沈清弦再次行礼,躬身退出大殿,直到走出慈宁宫很远,背心才惊出一层冷汗。
太后最后那几句话,看似平淡,却字字千钧。她是在警告?还是在安抚?抑或只是随口一问?
沈清弦不得而知。但她清楚,自己方才的回答,应是未曾留下什么破绽。这次宫阙惊澜,总算是有惊无险地度过了。
回到榆林巷,将宫中经历简要说与韩管事等人听后,众人皆松了口气。然而,沈清弦心中那根弦却绷得更紧了。太后的召见,像是一个信号,预示着玲珑阁与她本人,已经正式进入了帝国最高权力阶层的视野。
今后的路,必将更加如履薄冰。但事已至此,她唯有更加谨慎,更加努力地壮大自身,方能在这波谲云诡的局势中,求得一线生机,乃至……更广阔的未来。她望着皇宫的方向,目光复杂难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