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5章 天命初现-《斗战万界》

  北平王府外的大街,两个英俊的青年却牵着一匹马缓步而行,目标直指南门。

  “秦先生是要看着我离开北平府?”

  “并不是,我和你一起走。”

  “这又是何必?我既加入骁果军,自不会随意背叛,投身博州生民军。”

  “当然,这一点我相信!只不过今日这一闹,我在这里也待不下去了。”

  姜松见秦真没有强行要自己加入博州的心思,也放下戒备。

  “以先生看,罗艺会不会遵守诺言?”

  “你以为呢?”

  “他不会。”

  “既然知道,那就勤练枪法吧。你的身份注定不能对罗艺强行出手,他是有恃无恐。要么姜家派高手前来,要么你自己培养出高手,代你行事。”

  “时间不等人啊。罗艺的寿命,未必能等到那一天。”

  至于姜家的情况,姜松没说,秦真也没问。

  但姜桂芝作为姜家嫡系都能累死,想来姜家的实力也已跌到谷底。

  当年蜀汉灭亡,姜维背负骂名,姜家后人自然也要隐姓埋名。

  直至永嘉之乱,异族在断壁残垣间起出后主安乐公留存的密信,方才向世人证明姜维的清白。

  可持续数百年的乱世,姜家能将血脉和枪法流传下来,已是幸事。

  “说实话,我原本得知秦先生你和罗家的关联时,已做好了身死的准备。”

  见姜松后怕,秦真轻笑一声,温润的生之意境配合火之意境瞬间将这种情绪驱散,顺手挥出一点火光飘向姜松体内。

  “这是什么?”

  姜松没有躲,或许是没有感知到恶意,或许是自觉躲不过去。

  “要是没有我,罗家三人根本挡不住你。但那毕竟是我的姐姐和外甥,我挡了你的路,自然要给你补偿。”

  “这点火光之中,蕴含一门枪法,名叫燎原百击。位列大宗师级别,算是我给你的赔礼。希望你能走出姜家枪法的桎梏,开创属于自己的枪法。”

  姜松一惊,抱拳行礼。

  “长者赐,不可辞。我可就不客气了。”

  “很好!我就喜欢你这干脆的性子。用这枪法多杀异族,就不算埋没它。”

  “前辈放心。将来即使带兵与博州生民军为敌,我会手下留情。”

  “我很期待。”

  “走吧,出城后你我就该分道扬镳了。再和我待几天,难免引起隋帝猜忌。”

  “前辈玩笑了。”

  ......

  离开北平城后,见秦真心意已决,姜松策马离去。

  他打定主意,尽快突破大宗师,到时候皇帝为了拉拢他,想来会很愿意逼迫罗艺服软。

  就算逼反了罗艺,有秦真定下的基调,生民军秦叔宝想来也不会过多参与此事。

  反正,他姜松又不会杀死罗艺。

  姜松走后,秦真看准方向,沿着长城一路西去,打算去太原城见一见,那位天日之表、龙凤之姿的天命之子。

  二人走后,北平王府也不太平。

  多年的夫妻情、父子情,秦胜珠和罗成倒是没有疏远罗艺。但一生骄傲的罗家枪法被破,罗艺大受打击之下,不仅心结未解,反而愈发疯魔,日日拉着妻子和儿子演练枪法,誓要让罗家枪胜过姜家枪法。

  然而,这些年秦真虽有指点两人内功修行以延寿,但毕竟博州生民军和北平军分属敌对,秦胜珠和罗成的枪法有长进不假,并不能胜过姜家枪法。

  时间长了,罗艺开始怀疑妻子对他有所隐瞒,连带着对儿子罗成也日渐不满,整日压着罗成苦练,以期胜过姜松。

  年底,秦胜珠提了一嘴当年罗艺和大哥秦彝探讨枪法的旧事,本意是打算以秦家枪法和罗家枪法对练,却引得罗艺大怒,夫妻俩大打出手。幸得罗成阻止,方才没有酿成大祸。

  经此一变,清醒后的罗艺意识到自己来到了一个关键时刻,拒绝了夫人传信秦真前来的好意,陷入深度闭关,将北平府诸事交托给罗成。

  事实上,连秦胜珠也不知道,罗艺早已学了秦家枪法。

  而秦真只是顶替了秦家的身份和因果,却没有当年的记忆,自然也不知道。

  秦家以家传锏法闻名于世,但锏法对修行者的根骨要求极高。秦彝以其天资,结合北齐皇室军中武学和战场磨炼,曾悟出一套秦家枪法。本欲打磨圆满,待独子叔宝长大后就传承下去。

  不幸天不假年,而秦彝曾将枪法传给罗艺,助其完善罗家枪法。

  待秦彝战死,秦家枪法绝迹。

  世间见过秦家枪法的只有杨林,罗艺心安理得地将秦家枪法融入罗家枪法。

  这也是秦胜珠提起秦家枪法的时候,罗艺恼羞成怒的原因。

  他以为秦胜珠是在嘲讽他骄傲的自创枪法,始终没有脱离姜家枪法的桎梏,远不如大哥秦彝天赋才情。

  殊不知,罗艺此生最嫉妒的,就是秦彝。明明差不多的年龄,秦彝却早已功成名就,胜过罗艺无数。

  ......

  半个月后,秦真缓步而行,来到太原城内。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大业五年大隋与突厥大战,李家长子李建成上阵杀敌,次子李世民识破突厥刺客,李家双子就此扬名。

  原本,这是一件好事。

  可,随着道门第一高手宁道奇一句“此子可济世安民”的点评,事情发生了变化。

  宁道奇背书,佛道两门的势力纷纷支持李家。短短数年,李家势力极速壮大。

  但这股势力是以李世民为核心的。

  此时的李家,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内壮本族,外和诸方,即使在朝堂上声势稍弱,但影响力也不弱于朝堂上风生水起的宇文家和独孤家。

  如今的四大门阀,宇文阀坐拥朝堂势力和宇文成都这个天宝将军,稳坐第一。

  宋阀天刀宋缺的威慑力依旧稳固,居于第二。

  独孤阀后继无人,反被李阀压在身下。

  秦真来太原城,就是为了见一见这位天命。

  远远地观察了数日,秦真记下了李世民的形貌特征,也认可了宁道奇的评语。

  年纪轻轻,但无论是招抚流民、开仓赈灾、训练军队,还是结交高手、稳固势力、调和佛道矛盾和江湖势力,尽皆可圈可点。在打击外族上,亦是不遑多让,屡立战功。

  而且,有最擅传递消息的佛道两家站在身后,一分功劳,传出太原城时还不到两分,越过黄河就是十分,跨过长江就是百分。

  即使有些聪明的不会相信,但依旧不妨碍李家二公子的贤名传遍大隋两百州。

  偏偏大隋皇帝不好公然打压,因其所作所为尽皆在维护大隋,为大隋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