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她说“你挑一个时间,把整个十年讲给我听”-《那年我把全村气运偷走了》

  老柳树下的空地,被人扫过一遍。

  树冠秃了一大片,枝叉露在外面,像老人的指关节。

  树下,新铺了两张红塑料椅、一张折叠桌,桌上放着一瓶矿泉水、一叠纸巾,还有那台小小的摄像机。

  “阵仗挺正式。”我说。

  “访谈位。”顾晚星低头调三脚架,“先试试感觉。”

  她今天穿得很简单:白 T 恤、牛仔裤,头发扎高马尾。

  和当年大学校园里那个“校花顾学姐”差不多,又有点不一样——

  那时候她身上是“未来可期”的光,现在更像是“把过去剪成片子”的刀。

  摄像机对准我,红灯灭着,静静立在那里。

  “放心。”她说,“今天不录。”

  说完,她自己先按了一下关机键,确保那只黑眼睛是真的闭上。

  “我对你有这么不信任?”我嘴上碎嘴,脚却老老实实走过去,在椅子上坐下。

  “不是你不信任我。”她抬眼,“是你现在不信任任何一个能存档的东西。”

  这话有点扎心。

  夕阳从祠堂那边斜着照过来,老柳树影子拉得很长,盖在我们脚边。

  她在我对面坐下,双手撑着膝盖,打量了我两秒,开门见山:

  “好,那我们现在不拍。”

  “你先当作是在给我一个人讲故事。”

  “讲什么?”

  “从你十岁开始。”她说,“从你第一次觉得自己把别人命抢走的那个瞬间开始。”

  我喉咙有点紧。

  “你是真的不怕听吗?”我说,“听完你可能会觉得——你现在这个项目,是建立在一个人犯罪记录上的。”

  “那最好。”她笑了一下,“观众就喜欢看罪犯忏悔。”

  “你这是人话吗。”我白她一眼。

  “你这十年,村里已经替你做了无数版本的口碑总结。”顾晚星把一支笔在手里转,“今天我想听听你的版本。”

  她盯着我,声音却不冷:“你到底觉得,自己抢了多少别人的命?”

  这话问得太直了,我下意识想跑题。

  “你从哪儿学的这种问法?”我说,“心理咨询技能培训班?”

  “纪录片比心理咨询残酷多了。”她说,“心理咨询是帮你活下去,我只是帮这件事留下证据。”

  “你怎么就确定这件事值得留证据?”

  “因为你这个人,”她顿了顿,“太像一个实验样本。”

  “谢谢啊。”我笑,“还能再物化一点吗?”

  “你自己不是说,十岁那年不看说明书就把‘全村设置’改成‘单人模式’?”她把我昨天的比喻抛回来,“那我们现在就是在对这个错误操作做复盘。”

  我被她噎了一下,反而笑了。

  “你第一次有‘全村替我倒霉’这种念头,是哪一天?”她追问。

  脑子里很多画面在闪:

  祠堂,爷爷握着我手说“你得还”的那一瞬间;

  村口那场第一次大车祸,我站在小路那边看救护车灯光在雨里一闪一闪;

  小学联考我考进全镇前十,回家路上听到老吴家孩子烧得直翻白眼;

  老柳树第一次掉下一大片叶子,村里老人念叨“气不对了”;

  电视新闻里,“古柳村”三个字被红笔圈起来。

  这些东西平时一段段躲在我脑子后面,现在被她这一问,一起往前挤。

  “说不上是哪一天。”我想了很久,慢慢开口,“是慢慢堆出来的。”

  “那你挑一件,你最不想被他们误会的。”她说,“从那件讲起。”

  “你这问题,好烦。”我说,“像让我在一堆烂账单里挑一张‘哪张最冤’。”

  “你欠这么多账。”她把笔一放,“总得有一张是你觉得最不该的。”

  我盯着她看了几秒,忽然觉得——她比前一天那些村民还要杀人。

  他们是用情绪戳我,她是用秤砣压我。

  “你给我两天时间。”我说,“我得把要讲的东西理一理。”

  “为什么要两天?”她挑眉,“你不是这十年每天都在脑补吗?”

  “脑补是一回事,讲出来是另一回事。”我说,“我怕到时候讲着讲着就乱了。”

  “怕乱还是怕崩?”她问。

  “怕你录完第一集就跑路。”我耸肩,“觉得这个人太倒霉,片子剪完会传染。”

  她没笑,认真地看着我:“林宴,你有没有发现一件事?”

  “什么?”

  “这十年所有人都在替你定义你。”她一字一顿,“但你自己,从来没有完整讲过一遍。”

  我愣了一下。

  “你在村里,要么打哈哈,要么装傻。”

  “在县里,同学问起,你说‘我们那儿就是穷一点’。”

  “在城里,你直接把‘古柳村’三个字藏起来。”

  她低头,看着自己手指:“你所有的自我介绍里面,都绕开了‘那一年’。”

  “你怎么知道的那么多?”我皱眉,“你查户口本了?”

  “我剪片子的人不查资料,是要被骂外行的。”她抬眼,“更何况我还认识你这么多年。”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她顿了顿,叹了口气:“我不是要你今天就把所有东西倒出来。”

  “我只是希望——当这部片子播出去的时候,世界看到的不是‘你背后的村’,而是‘村背后的你’。”

  这句话,是典型的纪录片导语,但从她嘴里说出来,还是有点不一样。

  我忽然意识到一件事:

  她不是来替村里讨债的,她是来逼我先审判自己。

  空气沉了一会儿。

  “好。”我说,“两天后。”

  “时间地点?”她问。

  “老龙山半腰那个凉亭。”我说,“那地方信号不好,你就别想着直播了。”

  “我又不是周甜。”她翻了个白眼,“我最多录高清的。”

  “那你多带两块存储卡。”我说,“十年,怕你卡不够。”

  她看着我,忽然笑了一下:“你这是要讲实录版《罪与罚》?”

  “你爱叫什么叫什么。”我站起来,拍拍裤子上的土,“反正我这人这几年也习惯被人当反面教材了。”

  她也起身,拍拍屁股上的灰,把摄像机拆下来,边收拾边说:

  “我提前说好。”

  “嗯?”

  “你讲的东西,我会剪。”她说,“我不会帮你洗白,但也不会故意抹黑。”

  “你只要记住一件事——”她背着光,看不清表情,“这是你第一次,也是可能唯一一次,有机会用自己的嘴,把这十年说完整。”

  “你要是还选择含糊,那以后就只能看别人版本了。”

  她说完,扛着三脚架走了几步,又回头丢了一句:

  “别临时反悔。”

  “我怎么可能反悔。”我冲她喊,“这么大锅,我都背十年了。”

  “那你这两天少接电话。”她挥挥手,“省得谁再叫你去抢救别人的命,你连讲故事的时间都没了。”

  她走远了,老柳树下只剩我和一堆还没干的树影。

  风一吹,秃掉的树枝晃了晃,沙沙响。

  “你也想听?”我仰头看它,“你算哪一类听众,受害人代表?”

  老柳树没回答,只掉了两片叶子,在我面前转了两圈。

  ——晚上回到老屋,手机一解锁,系统就像蹲点蹲了一天似的,弹了出来。

  【叮——】

  【支线任务已更新:完整叙述个人欧皇史】

  【要求:】

  【1. 以时间顺序回顾“关键运气节点”,不得故意隐瞒或篡改事实。】

  【2. 至少一次完整讲述过程,需有“旁听者”在场。】

  【3. 任务完成后,将解锁功能:因果视图(beta)。】

  我盯着那行“因果视图”,心里一跳。

  “因果视图是啥?”我问。

  系统一如既往地冷淡:【功能说明将在解锁后自动推送。】

  “你就不能提前给个预告?”我烦,“比如能不能看到谁替我挡灾?”

  【提前告知可能干扰你的叙述客观性。】

  “你他妈还讲客观性?”我爆了粗,“你这十年一直在我头上挂一个开挂外挂,现在跟我谈客观?”

  【提示:】

  【1. 你可以选择不完成该支线任务。】

  【2. 你也可以继续在“局部视图”里瞎猜。】

  系统很少像今天这么“嘴欠”。

  我盯着屏幕看了很久,最后叹了口气:“好,你赢。”

  “那你至少告诉我——我要讲多少?”我问,“小学?初中?高中?还是一直讲到现在?”

  【建议:从十岁祠堂事件开始,到高考离村为止。】

  【范围:你的“第一阶段欧皇史”。】

  【注:】

  【完成本阶段叙述,将自动开启后续阶段任务。】

  “你当我录网课呢,还分阶段。”我嘴上骂,心里已经开始盘算:

  小学联考、第一次大车祸、老道预言、爷爷临终那几句话、老马菜地、老吴家孩子、老柳树第一次大面积掉叶子、镇中、县一中、高考……

  太多了。

  我盯着天花板躺了很久,最后拿起手机,翻到“顾晚星”的头像。

  她的微信名还是那天加我的那个——【晚星不晚】。

  我打了一行字,删掉;又打一行,删掉。

  最后变成一句很干脆的话:

  【后天,老龙山半腰那个凉亭。】

  【带一块大容量的存储卡。】

  那边很快回了三个字:

  【收到。】

  后面跟了一个表情——

  一张磁盘的 eji,外加一个小火苗。

  我看着那小火苗,忽然意识到:

  这一次,不只是给她讲故事,也是在给自己下判决。

  十年欧皇史·上,要开录了。